第二十章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 趋势与后现代主义 本章概述 后现代主义揭露和批判现代西方哲学的许多缺陷和矛盾,但并未超 越现代西方哲学的思维模式,因此超越后现代主义而为当代西方哲学的 发展探索一条新的道路乃是当务之急。本章主要介绍利奥塔和罗蒂的后 现代主义思想观点、后现代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以及当前西方 哲学发展的主要倾向和未来走向
第二十章 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 趋势与后现代主义 • • 本章概述 • • 后现代主义揭露和批判现代西方哲学的许多缺陷和矛盾,但并未超 越现代西方哲学的思维模式,因此超越后现代主义而为当代西方哲学的 发展探索一条新的道路乃是当务之急。本章主要介绍利奥塔和罗蒂的后 现代主义思想观点、后现代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以及当前西方 哲学发展的主要倾向和未来走向
第一节当前西方哲学发展的主要倾向 从整体上说,当代西方哲学进一步发展了西方哲学近现代之间的转向,也就是在对传统西方哲学作进一步 批判和超越,并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和变更加以反思。下列三种情况值得注意。 从反形而上学转向重建形而上学对传统哲学的本体论和形而上学的批判和拒斥,曾经是划分近代和 现代西方哲学界限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随着许多现代西方哲学家和哲学派别在理论上纷纷由此陷入相对主 义和虚无主义等困境,他们越来越发觉如果继续从这条道路走下去,他们的理论、特别是社会道德规范就会失 去确定的支持;简单地拒斥形而上学的缺陷越来越暴露岀来,因而在西方晢学界中许多人陆续发出了重建形而 上学的呼声,并已发展成为一种范围相当广泛的潮流。这些哲学家们大都一再表示他们不是要回到传统的本体 论和形而上学上去,而是要建立一种新形而上学。后者既可避免现代反形而上学思潮所往往陷入的相对主义和 虚无主义,又可避免传统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和独断论。有些哲学家致力于建立一种与人的存在及其活动相关 以人为中心的本体论。另一些哲学家在建立其新的形而上学时并不直接涉及人,例如把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 题,但其所指归根到底离不开人。不过这不是回到个体主体,而是回到类主体,不是回到单纯的主体性,而是 回到主体间性。也还有一些其他哲学家企图走其他道路。 、从抽象思辨转向现实生活关于哲学面向现实生活的问题一直是晢学家们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然 而,哲学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的特点在于它是从整体上来观察和认识人及其所处的世界。因此它往往必须暂时偏 离具体和现实的事物和人的生活,从而必然造成哲学脱离客观实际和人的现实生活的结局。这一点正是近代哲 学之陷入思辨形而上学和绝对理性主义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西方哲学虽然曾揭示过并企图克服近代哲学的这 种弊病,然而它后来却又走上了与之类似的道路。现代西方哲学对现实生活的脱离已使它们遇到了生存危机 最近一些年来,在西方哲学界不断重新响起了转向现实生活的呼声。过去被忽视甚至被否定的应用哲学和哲学 的应用化越来越引起哲学家的注意 各种不同哲学派别和思潮的融合以欧洲大陆为主要阵地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和以英美等英语国 家为主要阵地的“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在某些情况下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但要从整体上超越和扬弃传统哲学, 使哲学更能适应和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超越和扬弃这两种思潮的对立。不同的宗教哲学之间也开始变 得相互宽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开始出现了相互对话和接近的趋势
第一节 当前西方哲学发展的主要倾向 • 从整体上说,当代西方哲学进一步发展了西方哲学近现代之间的转向,也就是在对传统西方哲学作进一步 批判和超越,并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和变更加以反思。下列三种情况值得注意。 • 一、从反形而上学转向重建形而上学 对传统哲学的本体论和形而上学的批判和拒斥,曾经是划分近代和 现代西方哲学界限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随着许多现代西方哲学家和哲学派别在理论上纷纷由此陷入相对主 义和虚无主义等困境,他们越来越发觉如果继续从这条道路走下去,他们的理论、特别是社会道德规范就会失 去确定的支持;简单地拒斥形而上学的缺陷越来越暴露出来,因而在西方哲学界中许多人陆续发出了重建形而 上学的呼声,并已发展成为一种范围相当广泛的潮流。这些哲学家们大都一再表示他们不是要回到传统的本体 论和形而上学上去,而是要建立一种新形而上学。后者既可避免现代反形而上学思潮所往往陷入的相对主义和 虚无主义,又可避免传统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和独断论。有些哲学家致力于建立一种与人的存在及其活动相关、 以人为中心的本体论。另一些哲学家在建立其新的形而上学时并不直接涉及人,例如把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 题,但其所指归根到底离不开人。不过这不是回到个体主体,而是回到类主体,不是回到单纯的主体性,而是 回到主体间性。也还有一些其他哲学家企图走其他道路。 • 二、从抽象思辨转向现实生活 关于哲学面向现实生活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家们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然 而,哲学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的特点在于它是从整体上来观察和认识人及其所处的世界。因此它往往必须暂时偏 离具体和现实的事物和人的生活,从而必然造成哲学脱离客观实际和人的现实生活的结局。这一点正是近代哲 学之陷入思辨形而上学和绝对理性主义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西方哲学虽然曾揭示过并企图克服近代哲学的这 种弊病,然而它后来却又走上了与之类似的道路。现代西方哲学对现实生活的脱离已使它们遇到了生存危机。 最近一些年来,在西方哲学界不断重新响起了转向现实生活的呼声。过去被忽视甚至被否定的应用哲学和哲学 的应用化越来越引起哲学家的注意。 • 三、各种不同哲学派别和思潮的融合 以欧洲大陆为主要阵地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和以英美等英语国 家为主要阵地的“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在某些情况下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但要从整体上超越和扬弃传统哲学, 使哲学更能适应和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超越和扬弃这两种思潮的对立。不同的宗教哲学之间也开始变 得相互宽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开始出现了相互对话和接近的趋势
第二节当代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其基本倾向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成了最引人注目的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是一个相当模 糊的概念。它本来是指一种抛弃普遍性、背离和批判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 后来被移用于指称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社会学、甚至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中具有类似倾向 的思潮。后结构主义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的典型形式。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释义学被 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倾向的一种形式。在美国,蒯因、罗蒂等从分析哲学中分化出来的新实用主义 哲学也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形态。一般说来,当代后现代主义哲学大多是指60年代以来在 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 然而,在理论上具有上述反传统倾向的哲学家在现代西方的各个哲学流派中都能找到。从 “后现代主义”一词的西文语义说,人们有理由把其所指由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特定思潮扩展为 20世纪上半期、甚至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哲学中一种广泛的思潮。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哲学家 提出后现代主义只是表示一种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 当代西方学术界把福柯、德里达、伽达默尔、利奥塔、蒯因、罗蒂等人当做后现代主义哲学 家,并强调他们的哲学是对现代哲学的超越和转向。他们的共同之处突出地表现在几乎都有反对 (否定、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体系哲学、心物二元论、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和道德 理想主义、主体主义和人类中心论、一元论和决定论(惟一性和确定性、简单性和绝对性)等理 论倾向
第二节 当代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其基本倾向 •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成了最引人注目的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是一个相当模 糊的概念。它本来是指一种抛弃普遍性、背离和批判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 后来被移用于指称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社会学、甚至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中具有类似倾向 的思潮。后结构主义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的典型形式。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释义学被 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倾向的一种形式。在美国,蒯因、罗蒂等从分析哲学中分化出来的新实用主义 哲学也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形态。一般说来,当代后现代主义哲学大多是指60年代以来在 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 • 然而,在理论上具有上述反传统倾向的哲学家在现代西方的各个哲学流派中都能找到。从 “后现代主义”一词的西文语义说,人们有理由把其所指由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特定思潮扩展为 20世纪上半期、甚至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哲学中一种广泛的思潮。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哲学家 提出后现代主义只是表示一种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 • 当代西方学术界把福柯、德里达、伽达默尔、利奥塔、蒯因、罗蒂等人当做后现代主义哲学 家,并强调他们的哲学是对现代哲学的超越和转向。他们的共同之处突出地表现在几乎都有反对 (否定、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体系哲学、心物二元论、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和道德 理想主义、主体主义和人类中心论、一元论和决定论(惟一性和确定性、简单性和绝对性)等理 论倾向
第三节利奥塔对“后现代状况”的描述 、利奥塔其人及其思想基本倾向利奥塔( Jean-Francois Lyotard,1924-)是法国哲学家, 1971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从70年代起,他以从事所谓后现代文化研究而著称。主要著作 有:《现象学》、《后现代状况》、《公正》、《多元共生的词语》、《解释后现代》等。其中 《后现代状况》被认为是当代后现代主义思潮中最有代表性的论著之一。 利奥塔不仅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及与之相应的思想文化一一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被他 当做是它们、特别是启蒙理性和思辨理性遭到破产的典型例证一一失去信念,也对一切倡导理性 和科学、追求进步和革命的学说采取否定态度。 知识、科学和故事与传统哲学家不同,利奥塔不仅没有提出系统的哲学体系,甚至 也很少作传统意义上的哲学论证。他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观点主要是通过对他所谓“后现代状况” 特别是后现代知识状况的描述体现出来。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描述高科技社会中的知识状况。认 为知识问题不只是一个认识问题,它还与人对善恶美丑等各方面的评价和选择相关,知识涉及到 了人的各方面的能力。反对现代西方社会中广为流行的、把知识科学化的工具理性的知识观。在 他看来,表达传统知识的最适当的形式不是科学而是叙事,后者指话语的传递。叙事具有始原性 的意义。利奥塔把叙事分为小叙事(原始叙事)和大叙事(元叙事)。后者具有普遍性、杈威性、 甚至绝对性等特征。它们的合法性是自然形成的,是习惯的产物。由于西方进入了后现代社会 以往被奉为神圣的元叙事(特别是以普遍理性为基础的政治和晢学叙事)以及被合法化的科学遇 到了危机
第三节 利奥塔对“后现代状况”的描述 • 一、利奥塔其人及其思想基本倾向 利奥塔(Jean-Francois Lyotard,1924-)是法国哲学家, 1971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从70年代起,他以从事所谓后现代文化研究而著称。主要著作 有:《现象学》、《后现代状况》、《公正》、《多元共生的词语》、《解释后现代》等。其中 《后现代状况》被认为是当代后现代主义思潮中最有代表性的论著之一。 • 利奥塔不仅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及与之相应的思想文化--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被他 当做是它们、特别是启蒙理性和思辨理性遭到破产的典型例证--失去信念,也对一切倡导理性 和科学、追求进步和革命的学说采取否定态度。 • 二、知识、科学和故事 与传统哲学家不同,利奥塔不仅没有提出系统的哲学体系,甚至 也很少作传统意义上的哲学论证。他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观点主要是通过对他所谓“后现代状况”、 特别是后现代知识状况的描述体现出来。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描述高科技社会中的知识状况。认 为知识问题不只是一个认识问题,它还与人对善恶美丑等各方面的评价和选择相关,知识涉及到 了人的各方面的能力。反对现代西方社会中广为流行的、把知识科学化的工具理性的知识观。在 他看来,表达传统知识的最适当的形式不是科学而是叙事,后者指话语的传递。叙事具有始原性 的意义。利奥塔把叙事分为小叙事(原始叙事)和大叙事(元叙事)。后者具有普遍性、权威性、 甚至绝对性等特征。它们的合法性是自然形成的,是习惯的产物。由于西方进入了后现代社会, 以往被奉为神圣的元叙事(特别是以普遍理性为基础的政治和哲学叙事)以及被合法化的科学遇 到了危机
第三节(续1) 对知识和科学的合法化的审视与语言游戏论利奥塔所谓后现代社会也就是后工业社会。工业社会 进入后工业社会的过程早己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末这一过程已大体完成。知识的信息化和商品化以实际使用 为目的,这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和知识评价观念。知识的合法性和真理问题现在主要表现为它们能否带来效益 科学的剧变不仅否定了与现代性及启蒙理性相联系的科学的合法化标准,也动摇了以外被奉为权威的原叙事的 权威,从而提出了重新解决科学以及全部知识领域的合法化问题 在利奥塔思想中,知识和科学合法化问题是整个合法化问题的一部分,后者还涉及到整个社会组织和政治 权力是否合法。不过合法化问题的提出首先是在科学领域。库恩和费耶阿本德的科学史理论揭示了科学领域存 在严重的危机,利奥塔认为在文学、政治学等众多领域也存在类似情况。而所有这些领域的合法化危机同时又 是晢学的危机。在后现代情况下,无论在科学领域还是在其他知识领域,与现代性联系在一起的对普遍性、 元性、同一性、确定性等的追求的合法性已被否定,代之而起的是对特殊性、多元性、差异性和变异性等的肯 定和崇尚。 表达知识的语言之具有某种意义不是由于它表达了某种确定的东西而在于它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 效果,语言的意义在于其用法。他正是由此而倒向了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利奥塔不仅要求用语言游戏说 来解释科学,也主张将其运用于伦理政治等其他领域。他认为公正概念的形成正是一个由描述到约定的过程。 总的说来,用已信息化和商品化的当代高科技的剧变对建立在启蒙或理性基础上的知识观和科学观、特别是对 所谓元叙事的合法性的强大冲击来否定知识和科学本身的合法性(实在性、真理性和确定性),并进而否定 切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哲学和文化的合法性,即真理和实在的意义,把它们归结为语言游戏,这就是利奥塔 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关键所在。 四、“重写现代性”在利奥塔看来,人们几乎不可能抓住现在,因为现存的在不断地离去。人们在抓住 它时要么太早,要么太晚。所以,在现代性与所谓后现代性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而“重写现代性”是要对现 代重新加以审视,在现代性中找出那些隐藏起来的事实,通过不断“重写”而把现代性的本来面目揭示出来。 “重写”或如弗洛伊德关于精神病治疗中的“彻底体验”,或如康德的审美想象力的自由活动。后现代不是 个新的时代,而是对现代性自称拥有的一种特征的重写。他还认为资本主义是现代性的名称之一,他的重写现 代性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重写”资本主义
第三节(续1) • 三、对知识和科学的合法化的审视与语言游戏论 利奥塔所谓后现代社会也就是后工业社会。工业社会 进入后工业社会的过程早已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末这一过程已大体完成。知识的信息化和商品化以实际使用 为目的,这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和知识评价观念。知识的合法性和真理问题现在主要表现为它们能否带来效益。 科学的剧变不仅否定了与现代性及启蒙理性相联系的科学的合法化标准,也动摇了以外被奉为权威的原叙事的 权威,从而提出了重新解决科学以及全部知识领域的合法化问题。 • 在利奥塔思想中,知识和科学合法化问题是整个合法化问题的一部分,后者还涉及到整个社会组织和政治 权力是否合法。不过合法化问题的提出首先是在科学领域。库恩和费耶阿本德的科学史理论揭示了科学领域存 在严重的危机,利奥塔认为在文学、政治学等众多领域也存在类似情况。而所有这些领域的合法化危机同时又 是哲学的危机。在后现代情况下,无论在科学领域还是在其他知识领域,与现代性联系在一起的对普遍性、一 元性、同一性、确定性等的追求的合法性已被否定,代之而起的是对特殊性、多元性、差异性和变异性等的肯 定和崇尚。 • 表达知识的语言之具有某种意义不是由于它表达了某种确定的东西而在于它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 效果,语言的意义在于其用法。他正是由此而倒向了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利奥塔不仅要求用语言游戏说 来解释科学,也主张将其运用于伦理政治等其他领域。他认为公正概念的形成正是一个由描述到约定的过程。 总的说来,用已信息化和商品化的当代高科技的剧变对建立在启蒙或理性基础上的知识观和科学观、特别是对 所谓元叙事的合法性的强大冲击来否定知识和科学本身的合法性(实在性、真理性和确定性),并进而否定一 切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哲学和文化的合法性,即真理和实在的意义,把它们归结为语言游戏,这就是利奥塔 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关键所在。 • 四、“重写现代性” 在利奥塔看来,人们几乎不可能抓住现在,因为现存的在不断地离去。人们在抓住 它时要么太早,要么太晚。所以,在现代性与所谓后现代性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而“重写现代性”是要对现 代重新加以审视,在现代性中找出那些隐藏起来的事实,通过不断“重写”而把现代性的本来面目揭示出来。 “重写”或如弗洛伊德关于精神病治疗中的“彻底体验”,或如康德的审美想象力的自由活动。后现代不是一 个新的时代,而是对现代性自称拥有的一种特征的重写。他还认为资本主义是现代性的名称之一,他的重写现 代性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重写”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