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家性质 、国家性质的概念和决定因素 1.国家性质 西方政治学通行的国家三要素说,国家是由领土、人民、主权所构成的社 会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揭示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和表现。 国家性质是国家制度的首要内容。国家性质,通常又称国家本质、国体 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2.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 不同国家的性质之所以各有特点,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 和文化背景。国家性质作为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归根结底是各种因素交互作 用的结果。概括起来说,体现和制约一国国家性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直接体 现和决定着国家性质。 第二,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基础是国家性质根本的决定因素。 第三,社会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的内容决定着一个国家活动的方向。 3.国家性质在宪法中的表现 世界各国的宪法都要对国家性质问题作出规定,然而在宪法中表示国家性 质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 社会主义宪法都在宪法中鲜明地表示国家的阶级性质,确认社会各阶级在 国家中的地位 资本主义宪法,一般是以抽象的规定“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的原则 来表示国家性质。这也正是其阶级性质的需要和表现。 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确立和变化。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以下的主要特点 第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 了我国革命和政权建设的传统和特点
1 第三章 国家性质 一、国家性质的概念和决定因素 1.国家性质 西方政治学通行的国家三要素说,国家是由领土、人民、主权所构成的社 会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揭示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和表现。 国家性质是国家制度的首要内容。国家性质,通常又称国家本质、国体, 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2.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 不同国家的性质之所以各有特点,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 和文化背景。国家性质作为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归根结底是各种因素交互作 用的结果。概括起来说,体现和制约一国国家性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直接体 现和决定着国家性质。 第二,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基础是国家性质根本的决定因素。 第三,社会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的内容决定着一个国家活动的方向。 3.国家性质在宪法中的表现 世界各国的宪法都要对国家性质问题作出规定,然而在宪法中表示国家性 质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 社会主义宪法都在宪法中鲜明地表示国家的阶级性质,确认社会各阶级在 国家中的地位。 资本主义宪法,一般是以抽象的规定“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的原则 来表示国家性质。这也正是其阶级性质的需要和表现。 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确立和变化。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以下的主要特点: 第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 了我国革命和政权建设的传统和特点
第二,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有极其广泛的民主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 方面: (1)工人阶级的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 部分。 (2)工农联盟更加巩固,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3)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存在和发展,扩大了我国政权的民主基础。 第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对象是极少数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 度的敌对分子。 第四,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主要任务是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多党合作制度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具体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 监督,共同参政,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 2.我国现行宪法关于政党制度的规定 政党制度是宪法和宪政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很长时期内,主要是通过宪法 惯例的形式予以调整。 二战以后,出现了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法制化的趋势。 现行宪法对政党制度的主要规定: 第一,在宪法序言中明确规定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原则 第二,在宪法序言中确认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第三,强调各政党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3.我国各民主党派的发展变化 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和性质。 现时期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社会主义的参政党 4.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特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居于国家政权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 第二,各民主党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政权工作,是社会主义的参政党
2 第二,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有极其广泛的民主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 方面: (1)工人阶级的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 部分。 (2)工农联盟更加巩固,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3)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存在和发展,扩大了我国政权的民主基础。 第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对象是极少数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 度的敌对分子。 第四,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主要任务是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多党合作制度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具体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 监督,共同参政,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 2.我国现行宪法关于政党制度的规定 政党制度是宪法和宪政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很长时期内,主要是通过宪法 惯例的形式予以调整。 二战以后,出现了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法制化的趋势。 现行宪法对政党制度的主要规定: 第一,在宪法序言中明确规定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原则。 第二,在宪法序言中确认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第三,强调各政党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3.我国各民主党派的发展变化 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和性质。 现时期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社会主义的参政党。 4.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特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居于国家政权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 第二,各民主党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政权工作,是社会主义的参政党
第三,各民主党派在宪法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平等 第四,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多党合作的基 本方针。 意义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 的领导;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基本职能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 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其他爱国民 主人士进行政治协商的组织,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属于国家机关体系,也不同于一般的人民团体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基本职能 第一,政治协商。 第二,民主监督。 第三,参政议政 五、经济制度的概念 两种不同意义上的经济制度:客观的经济制度和宪法上的经济制度。 客观的经济制度,属于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 宪法上的经济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宪法所确立的调整基本经济关系的一系 列原则、规则与政策的总和。 宪法学也要涉及客观的经济制度,但它研究的不是经济基础本身,而是如 何运用宪法确认、调整与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它是客观的经济制度在上层建 筑中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宪法上的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表现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 国家发展经济的基本方针、国家管理经济的基本原则等的规定。 六、我国宪法规定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宪法经过88、93、99年三次修改后,对经济制度的规定相对比较合理,符 合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关系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和需要 第一,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 第二,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 第三,各民主党派在宪法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平等。 第四,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多党合作的基 本方针。 意义: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 的领导;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基本职能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 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其他爱国民 主人士进行政治协商的组织,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属于国家机关体系,也不同于一般的人民团体。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基本职能 第一,政治协商。 第二,民主监督。 第三,参政议政。 五、经济制度的概念 两种不同意义上的经济制度:客观的经济制度和宪法上的经济制度。 客观的经济制度,属于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 宪法上的经济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宪法所确立的调整基本经济关系的一系 列原则、规则与政策的总和。 宪法学也要涉及客观的经济制度,但它研究的不是经济基础本身,而是如 何运用宪法确认、调整与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它是客观的经济制度在上层建 筑中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宪法上的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表现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 国家发展经济的基本方针、国家管理经济的基本原则等的规定。 六、我国宪法规定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宪法经过 88、93、99 年三次修改后,对经济制度的规定相对比较合理,符 合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关系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和需要。 第一,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 第二,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确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四,规定了土地及其它自然资源的公有制与合理使用原则。 第五,确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六,确立国家发展经济的基本政策 (1)坚持改革开放。宪法修正案第3条中增加了“坚持改革开放”的规定 (2)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3)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个人合法财产。 (4)规定公有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 七、现行宪法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定 宪法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产生的,成为近现代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部分。 社会主义宪法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文明 的一个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可 缺少的组成部分。 现行宪法的一大特点:全面规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内容和 方针、措施。 第一,宪法序言确认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实现国家根本任务的重要 方面。 第二,宪法总纲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有关条款中,系统地规定了精神 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措施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 这两个方面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 第三,宪法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确认,为全面建设精神文明 提供了经济和政治的保证 宪法的上述规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了根本法的依据和保障 第四章国家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1.政权组织形式与政体 政体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理解和用法
4 第三,确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四,规定了土地及其它自然资源的公有制与合理使用原则。 第五,确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六,确立国家发展经济的基本政策。 (1)坚持改革开放。宪法修正案第 3 条中增加了“坚持改革开放”的规定。 (2)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3)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个人合法财产。 (4)规定公有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 七、现行宪法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定 宪法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产生的,成为近现代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部分。 社会主义宪法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文明 的一个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可 缺少的组成部分。 现行宪法的一大特点:全面规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内容和 方针、措施。 第一,宪法序言确认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实现国家根本任务的重要 方面。 第二,宪法总纲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有关条款中,系统地规定了精神 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措施。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 这两个方面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 第三,宪法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确认,为全面建设精神文明 提供了经济和政治的保证。 宪法的上述规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了根本法的依据和保障。 第四章 国家形式 一、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1.政权组织形式与政体 政体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理解和用法
广义的政体,是指国家权力的运行体制。它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 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内容。 狭义的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按照一定的原则, 具体组成并代表国家系统地行使权力的国家政权机关体系。 它所解决的是国家权力的横向分配及其运用,主要涉及的是一个国家的最 高机关的组成及其关系 2.政权组织形式的种类 近现代立宪国家所采用的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两大类 (1)君主立宪制 按照君主权力受限制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 元君主立宪制。 议会君主立宪制。以英国为代表 (2)共和制 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形式 议会共和制。 总统制。典型国家是美国。法国是一种兼有议会制特点的总统制。 委员会制。主要在瑞士实行 (3)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在类型上可以归入共和制。与资本主义国家 不同,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君主制 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具体形式也有所不同,但在总体上都可称为人 民代表制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1.概念 指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和监督其他 国家机关,实现人民管理国家权力的制度 它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政体,不只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与 会议制度,它内涵了我国以民主选举为为基础、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的国家
5 广义的政体,是指国家权力的运行体制。它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 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内容。 狭义的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按照一定的原则, 具体组成并代表国家系统地行使权力的国家政权机关体系。 它所解决的是国家权力的横向分配及其运用,主要涉及的是一个国家的最 高机关的组成及其关系。 2.政权组织形式的种类 近现代立宪国家所采用的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两大类。 (1)君主立宪制 按照君主权力受限制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 二元君主立宪制。 议会君主立宪制。以英国为代表。 (2)共和制 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形式: 议会共和制。 总统制。典型国家是美国。法国是一种兼有议会制特点的总统制。 委员会制。主要在瑞士实行。 (3)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在类型上可以归入共和制。与资本主义国家 不同,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君主制。 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具体形式也有所不同,但在总体上都可称为人 民代表制。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1.概念 指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和监督其他 国家机关,实现人民管理国家权力的制度。 它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政体,不只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与 会议制度,它内涵了我国以民主选举为为基础、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