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1.试验药品质量稳定且与药效学或毒理学研究所用试验药品一致。 2.实验动物一般采用成年和健康动物。常用的有犬、小鼠、大鼠、兔 和豚鼠等。 选择实验动物的基本原则:首选动物应与药效学或毒理学研究一致 ;创新药应选用两种动物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其中一种为啮齿类动物, 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动物,其他类别药物,可选用一种动物进行实验;口 服给药不宜选用兔等食草类动物
新药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1.试验药品 质量稳定且与药效学或毒理学研究所用试验药品一致。 2.实验动物 一般采用成年和健康动物。常用的有犬、小鼠、大鼠、兔 和豚鼠等。 选择实验动物的基本原则:首选动物应与药效学或毒理学研究一致 ;创新药应选用两种动物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其中一种为啮齿类动物, 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动物,其他类别药物,可选用一种动物进行实验;口 服给药不宜选用兔等食草类动物
3、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应尽可能与临床用药一致。药动学研究 至少应设三个剂量组,高剂量一般接近于最大耐受量,中、小剂量 根据动物有效剂量的上下限范围选取。以考察药代过程是否线性和 解释药效和毒性
3、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 应尽可能与临床用药一致。药动学研究 至少应设三个剂量组,高剂量一般接近于最大耐受量,中、小剂量 根据动物有效剂量的上下限范围选取。以考察药代过程是否线性和 解释药效和毒性
4、取样时间点安排 吸收相:2~3个采样点 Cmax附近:至少3个采样点 消除相:4~6个采样点 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到3~5个半衰期,或持续到血药浓度为 Cmax的1/10~1/20. 5、药时曲线数据处理要求提供的基本药动学参数有: 静注给药的t2V、AUC和C1等: 血管外给药的ka、Cmax、tmax、t12和AUC等。 水溶性药物:应提供血管外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缓、控释制剂:应根据多次给药稳态时完整给药间隔的血药浓度 时间数据,提供稳态时达峰时间tx、稳态峰浓度等
4、取样时间点安排 吸收相:2~3个采样点 Cmax附近:至少3个采样点 消除相:4~6个采样点 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到3~5个半衰期,或持续到血药浓度为 Cmax的1/10~1/20。 5、药时曲线数据处理 要求提供的基本药动学参数有: 静注给药的t1/2、V、 AUC 和Cl等; 血管外给药的ka、Cmax、tmax、 t1/2 和AUC 等。 水溶性药物:应提供血管外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缓、控释制剂:应根据多次给药稳态时完整给药间隔的血药浓度- 时间数据,提供稳态时达峰时间tmax 、稳态峰浓度等
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内容 。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吸收 分布 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物生物转化 ·药物排泄 ·对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内容 •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 吸收 • 分布 • 血浆蛋白结合率 • 药物生物转化 • 药物排泄 • 对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血药农度一时间出线 1.剂量的选择:在有效安全范围内,要选择三种剂量 2.给药后取血时间应注意到下列三个相的时间点分布。血管外 给药时应体现吸收相、平衡相和消除相。实验观察期不小 于3个半衰期。 3.口服给药,一般在给药前禁食12。研究口服给药,不宜选 用兔和反刍动物如羊等。 4.尽量从同一动物多次采样以避免采用多只动物合并样品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1.剂量的选择:在有效安全范围内,要选择三种剂量 2.给药后取血时间应注意到下列三个相的时间点分布。血管外 给药时应体现吸收相、平衡相和消除相。实验观察期不小 于3个半衰期。 3.口服给药,一般在给药前禁食1 2 h。研究口服给药,不宜选 用 兔和反刍动物如羊等。 4.尽量从同一动物多次采样以避免采用多只动物合并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