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艺部分 第一节装置简介 本装置是与140万吨/年中有催化裂化装置配套而设计的气体分馏装置,设 计加工能力24万吨/年,设计开工时间为8000小时。生产方法采用的是一般的 蒸馏分离方法进行精密分离,生产纯度较髙的丙烯、丙烷、异丁烯馏分和丁烯 2及碳-五等产品 装置主要工艺技术采用国内成熟可靠的经济合理的六塔精馏工艺技术,生 产纯度≥99.6%(v/v)的精丙烯,所需热源主要以120万吨/年 RFCCU输出的低 温热水为主,所需热源主要以120×10t/ rFCCu输出的低温热水为主,所需的 专用,通用设备尽量选用具有新技术,高效率的新型节能设备。 主要产品说明 2.Ⅰ产品名称:丙烯、丙烷、异丁烯、丁烯2、碳五 2.2产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名称分子量沸点℃闪点℃分子式 毒性 丙烯42.08-47.7|-108cH5低毒,有麻醉作用 丙烷44.10-42.5-105cH3微毒,有轻度麻醉和刺激作用 异丁烯|56.10-6.9-76CH3低毒,有麻醉作用 丁烯-256.10-6.3-79CH3低毒,有麻醉作用 碳五72.1536.074-40CH12低毒 2.3产品规格: 产品名称 质量规格 实测 丙烯 丙烯≥99% 99.24% 丙烯中水含量 水≯300ppm 285ppm
第一章 工艺部分 第一节 装置简介 本装置是与 140 万吨/年中有催化裂化装置配套而设计的气体分馏装置,设 计加工能力 24 万吨/年,设计开工时间为 8000 小时。生产方法采用的是一般的 蒸馏分离方法进行精密分离,生产纯度较高的丙烯、丙烷、异丁烯馏分和丁烯 -2 及碳-五等产品。 装置主要工艺技术采用国内成熟可靠的经济合理的六塔精馏工艺技术,生 产纯度≥99.6%(v/v)的精丙烯,所需热源主要以 120 万吨/年 RFCCU 输出的低 温热水为主,所需热源主要以 120╳104 t/aRFCCU 输出的低温热水为主,所需的 专用,通用设备尽量选用具有新技术,高效率的新型节能设备。 主要产品说明 2.1 产品名称:丙烯、丙烷、异丁烯、丁烯-2、碳五 2.2 产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名 称 分子量 沸点℃ 闪点℃ 分子式 毒 性 丙烯 42.08 -47.7 -108 C3H6 低毒,有麻醉作用 丙烷 44.10 -42.5 -105 C3H8 微毒,有轻度麻醉和刺激作用 异丁烯 56.10 -6.9 -76 C4H8 低毒,有麻醉作用 丁烯-2 56.10 -6.3 -79 C4H8 低毒,有麻醉作用 碳五 72.15 36.074 -40 C5H12 低毒 2.3 产品规格: 产品名称 质量规格 实测 丙烯 丙烯中水含量 丙烯≥99% 水≯300ppm 99.24% 285ppm
丙烯中硫含量 硫≯10ppm 4. 5ppm 丙烷 丙烷≥85% 96.15% 丙烷中C4 丙烷中C4≯3% 异丁烯 异丁烯≮15% 21.56% 丁烯-2 丁烯-2>70% 80.26% 2.4产品用途 生产的精丙烯作聚丙烯原料,异丁烯用作低分子聚异丁烯原料或烷基化 的原料。丁烯2馏份作顺酐原料外,其余部分留下自用。碳-五作车用汽油的调 和组份。丙烷馏份做丙烷脱沥青的溶剂外,其余作民用燃料 .原材料规格. 3.1原料规格 原料液态烃组成 C2C3C3iC4iC4 C nC tC42cC42C5总硫合计 W%0.1931.778.5724.828.187.335.347.185.301.3220ppm100 液态烃原料质量规格 实测 C2含量≯2% 0.18% G5含量≯3% 0.85% 3.2辅助材料规格 序号材料名称|规格型号 浓度 实际用量 kg/t 烧碱 固碱 20% 0 四.生产工序 4.1生产原理
丙烯中硫含量 硫≯10ppm 4.5ppm 丙烷 丙烷中 C4 丙烷≥85% 丙烷中 C4≯3% 96.15% 0% 异丁烯 异丁烯≮15% 21.56% 丁烯-2 丁烯-2>70% 80.26% 2.4 产品用途 生产的精丙烯作聚丙烯原料,异丁烯用作低分子聚异丁烯原料或烷基化 的原料。丁烯-2 馏份作顺酐原料外,其余部分留下自用。碳-五作车用汽油的调 和组份。丙烷馏份做丙烷脱沥青的溶剂外,其余作民用燃料 三.原材料规格.: 3.1 原料规格 原料液态烃组成 C 0 2 C = 3 C 0 3 i C0 4 iC= 4 C = 4-1 nC0 4 tC= 4-2 cC= 4-2 C5 总硫 合计 W% 0.19 31.77 8.57 24.82 8.18 7.33 5.34 7.18 5. 30 1.32 20ppm 100 液态烃原料质量规格 实测 C2含量≯2% 0.18% C5含量≯3% 0.85% 3.2 辅助材料规格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浓度 实际用量 kg/t 1 烧碱 固碱 ≯20% 0 四.生产工序 4.1 生产原理
本装置的生产原理是利用物理分离的原理对液态烃中各组份在同一压力 下具有不同的挥发度而加以分离,生产较高纯度的丙烯、丙烷、异丁烯、丁烯 2、碳-五产品 4.2生产步骤 因为装置未设冷冻系统、故蒸馏在较高的压力和温度下进行操作。流程采 用先脱碳三、然后分离碳四、最后脱除碳五。碳三馏份先脱乙烷、然后进行丙 烷、丙烯分离。但装置设计了液态烃碱洗精制及分馏两个部份。分馏共六具分 馏塔
本装置的生产原理是利用物理分离的原理对液态烃中各组份在同一压力 下具有不同的挥发度而加以分离,生产较高纯度的丙烯、丙烷、异丁烯、丁烯 -2、碳-五产品。 4.2 生产步骤 因为装置未设冷冻系统、故蒸馏在较高的压力和温度下进行操作。流程采 用先脱碳三、然后分离碳四、最后脱除碳五。碳三馏份先脱乙烷、然后进行丙 烷、丙烯分离。但装置设计了液态烃碱洗精制及分馏两个部份。分馏共六具分 馏塔
第二节工艺流程及工艺指标 2.1工艺流程说明: 原料液态烃经气体精制裝置脱硫后送入本装置 进入本装置的液态烃静静态混合器(M-1)与来自循环碱泵(P-9、P-10/1) 或液态烃沉降罐(V-1)底部的碱液混合后进入V-1进行沉降分离,然后再经静 态混合器(M-2)与来自循环碱泵(P-10/2、P-10/1)或液态烃沉降罐(V-2) 底部的碱液混合后进入V-2进行沉降分离。V-1、V-2沉降分离后的碱液循环使 用到碱液浓度降低到—定程度后,压入废碱罐(D9002/3)或排入全厂含硫污 水管网统—-处理,液态烃则由脱丙烷塔进料泵(P1/、2)送至进料换热器 (E-1/1)与脱丙烷油换热,然后再经进料预热器(E-1/2)用热水加热后进入 T-1第24层塔盘 脱丙烷塔顶混合碳三组分经脱丙烷塔塔顶冷凝器(E21、2)冷凝后进入 脱丙烷塔回流罐(Ⅴ-4),然后—部分经脱丙烷塔回流泵(P2/、2)送回T-1 顶作回流,—部分经脱乙烷塔进料泵(P-3/1、2)加压经脱乙烷塔进料预热器 (E-10)加热后进入脱乙烷塔T-4第28层塔盘。 脱丙烷塔塔底碳四、碳五馏份经E-1/1与T-Ⅰ进料液态烃换热后进入碳四 塔(T-2),脱丙烷塔塔底重沸器(E-3)用蒸汽供热。 碳四塔进料位置—般在第54层塔盘,塔顶异丁烯馏份经塔顶冷凝器(E-4/1 2)冷凝后进入碳四塔回流罐(V-5),然后经碳四塔回流泵(P-4/1、2)部分送 入T2顶作回流,部分经异丁烯冷却器(E6)冷却后作为产品送出装置,塔底 丁烯-2及碳五馏分自压进入碳五塔(ˆ3)第18层塔盘。碳四塔塔底重沸器 (E-5/1、2)用热水或蒸汽供热。 丁烯2及碳五进入碳五塔(ˆ-3)后,塔顶丁烯2组分经碳五塔冷凝器(E7)
第二节 工艺流程及工艺指标 2.1 工艺流程说明: 原料液态烃经气体精制装置脱硫后送入本装置。 进入本装置的液态烃静静态混合器(M-1)与来自循环碱泵(P-9、P-10/1) 或液态烃沉降罐(V-1)底部的碱液混合后进入 V-1 进行沉降分离,然后再经静 态混合器(M-2)与来自循环碱泵(P-10/2、P-10/1)或液态烃沉降罐(V-2) 底部的碱液混合后进入 V-2 进行沉降分离。V-1、 V-2 沉降分离后的碱液循环使 用到碱液浓度降低到--定程度后,压入废碱罐(D-9002/3)或排入全厂含硫污 水管网统--处理,液态烃则由脱丙烷塔进料泵(P-1/1、2)送至进料换热器 (E-1/1)与脱丙烷油换热,然后再经进料预热器(E-1/2)用热水加热后进入 T-1 第 24 层塔盘。 脱丙烷塔顶混合碳三组分经脱丙烷塔塔顶冷凝器(E-2/1、2)冷凝后进入 脱丙烷塔回流罐(V-4),然后--部分经脱丙烷塔回流泵(P-2/1、2)送回 T-1 顶作回流,--部分经脱乙烷塔进料泵(P-3/1、2)加压经脱乙烷塔进料预热器 (E-10)加热后进入脱乙烷塔 T-4 第 28 层塔盘。 脱丙烷塔塔底碳四、碳五馏份经 E-1/1 与 T-1 进料液态烃换热后进入碳四 塔(T-2),脱丙烷塔塔底重沸器(E-3)用蒸汽供热。 碳四塔进料位置--般在第 54 层塔盘,塔顶异丁烯馏份经塔顶冷凝器(E-4/1、 2)冷凝后进入碳四塔回流罐(V-5),然后经碳四塔回流泵(P-4/1、2)部分送 入 T-2 顶作回流,部分经异丁烯冷却器(E-6)冷却后作为产品送出装置,塔底 丁烯-2 及碳五馏分自压进入碳五塔(T-3)第 18 层塔盘。碳四塔塔底重沸器 (E-5/1、2)用热水或蒸汽供热。 丁烯-2 及碳五进入碳五塔(T-3)后,塔顶丁烯-2 组分经碳五塔冷凝器(E-7)
冷凝后进入碳五塔回流罐(V6),然后经碳五塔回流泵(P5/1、2)部分送入 T-3顶作回流,部分经丁烯2冷却器(E-9)冷却后作为产品送出装置,塔底碳 五馏分靠自压或P-14/1、2加压后进入碳五冷却器(E-13)冷却后送出装置。 碳五塔塔底重沸器(E-8)用蒸汽供热。 进入T-3的混合碳三、碳二组分,经分离后塔顶气体经脱乙烷塔冷凝器 (E-11)冷凝后进入脱乙烷塔回流罐(V-⑦),罐顶不凝气返回第三套催化裂化 装置或排入管网,冷凝液经脱乙烷塔回流泵(P-6/1、2)送回T-4顶作回流, 塔底丙烷、丙烯混合物自压进入丙烯塔-Ⅰ(ˆ-5)第62层塔盘。脱乙烷塔塔底 重沸器(E-12)用热水或蒸汽供热。 丙烯塔由丙烯塔-1(ˆ-5)与丙烯塔-2(T6)组成,丙烯由T6顶经丙烯 塔冷凝器(E-15/l-4、E-4/3)冷凝后进入丙烯塔回流罐(V-8),然后经丙烯塔 回流泵(P-8/1、2)部分送入T-6顶作回流,部分经丙烯冷却器(E-16)冷却 后作为产品送出装置,丙烷由T-5底靠自压经丙烷冷却器(E-17)冷却后作为 产品送出装置。 T6底釜液由丙烯塔2釜液泵(P7/1、2)送至T-5顶部。丙烯塔重沸器 (E-14/1、2)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源
冷凝后进入碳五塔回流罐(V-6),然后经碳五塔回流泵(P-5/1、2)部分送入 T-3 顶作回流,部分经丁烯-2 冷却器(E-9)冷却后作为产品送出装置,塔底碳 五馏分靠自压或 P-14/1、2 加压后进入碳五冷却器(E-13)冷却后送出装置。 碳五塔塔底重沸器(E-8)用蒸汽供热。 进入 T-3 的混合碳三、碳二组分,经分离后塔顶气体经脱乙烷塔冷凝器 (E-11)冷凝后进入脱乙烷塔回流罐(V-7),罐顶不凝气返回第三套催化裂化 装置或排入管网,冷凝液经脱乙烷塔回流泵(P-6/1、2)送回 T-4 顶作回流, 塔底丙烷、丙烯混合物自压进入丙烯塔-1(T-5)第 62 层塔盘。脱乙烷塔塔底 重沸器(E-12)用热水或蒸汽供热。 丙烯塔由丙烯塔-1(T-5)与丙烯塔-2(T-6)组成,丙烯由 T-6 顶经丙烯 塔冷凝器(E-15/1-4、E-4/3)冷凝后进入丙烯塔回流罐(V-8),然后经丙烯塔 回流泵(P-8/1、2)部分送入 T-6 顶作回流,部分经丙烯冷却器(E-16)冷却 后作为产品送出装置,丙烷由 T-5 底靠自压经丙烷冷却器(E-17)冷却后作为 产品送出装置。 T-6 底釜液由丙烯塔-2 釜液泵(P-7/1、2)送至 T-5 顶部。丙烯塔重沸器 (E-14/1、2)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