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 第节 给方面 章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学 使学生理解要素供给的效用最大化原则 目的 要素供给的效用最大化原则;要素供给的基数效用分析法和 重点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要素供给曲线的推导 要素供给的基数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要素供给 难点 曲线的推导 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要素所有者的最大化问题 要素供给者有两类:一是生产者提供中间要素或中间产品, 讲 授不属此讨论;二是消费者提供原始生产要素 内 要素供给的原则(基数效用分析) 消费者提供原始要素,含保留自用和供给市场L-。故应使 l和凵的边际效用相等,否则将在二者之间转换。 (自用)MU/W=MUy/Wy(供给) 设要素供给量L-,则要素供给收入Y=W(L1),因消费者
第九 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 给方面 第 节 课 时 1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学 目的 使学生理解要素供给的效用最大化原则 重 点 要素供给的效用最大化原则;要素供给的基数效用分析法和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要素供给曲线的推导 难 点 要素供给的基数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要素供给 曲线的推导 讲 授 内 容 第一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一、要素所有者的最大化问题 要素供给者有两类:一是生产者提供中间要素或中间产品, 不属此讨论;二是消费者提供原始生产要素。 二、要素供给的原则(基数效用分析) 消费者提供原始要素,含保留自用 l 和供给市场 L-l。故应使 l 和 L-l 的边际效用相等,否则将在二者之间转换。 (自用)MUl/W=MUy/Wy(供给) 设要素供给量 L-l,则要素供给收入 Y=W(L-l),因消费者
效用来自卖出和保留两方面,故(预算线)约束条件(L-1)+|=L 或Y+W*l=WL,即消费者要素供给均衡为:¥+W枓=WLU=U (y,1),求解即得上列划线式 三、无差异曲线分析(序数效用分析) 要素供给问题也可以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四、要素供给问题 无论使用基数效用分析法还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都可以推 出要素供给量与要素价格之间的一个函数关系,从而可以得到要 素供给曲线。 但是不同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形状可能不同,因此有必要分 别对劳动、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依次进行分析。 第二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劳动和闲暇 消费者将既定的时间资源(除了必须睡眠的时间)分配在闲 暇和劳动供给两中用途上。 劳动供给问题实际上就是消费者如何决定其时间资源在上述 两种用途上的分配的问题 二、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它具有一段“向后弯曲
效用来自卖出和保留两方面,故(预算线)约束条件(L-l)+ l=L, 或 Y+W*l=WL,即消费者要素供给均衡为:Y+W*l=WL, U=U (y,l),求解即得上列划线式 三、无差异曲线分析(序数效用分析) 要素供给问题也可以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四、要素供给问题 无论使用基数效用分析法还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都可以推 出要素供给量与要素价格之间的一个函数关系,从而可以得到要 素供给曲线。 但是不同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形状可能不同,因此有必要分 别对劳动、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依次进行分析。 第二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一、劳动和闲暇 消费者将既定的时间资源(除了必须睡眠的时间)分配在闲 暇和劳动供给两中用途上。 劳动供给问题实际上就是消费者如何决定其时间资源在上述 两种用途上的分配的问题。 二、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它具有一段“向后弯曲
的部分。 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以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角度进 行解释 替代效应在低工资水平大于收入效应,因此劳动供给曲线向 上倾斜。替代效应在中等工资水平上大约等于收入效应,因此劳 动供给曲线接近垂直。替代效应在高工资水平小于收入效应,因 此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经济学茶座19-P48) 闲暇价格与 替代 闲暇价格(劳 效应变 暇需 闲暇需求量的关|收入效应 动收入) 化 求 系 价格↑、闲 闲暇价格↑ 替代效 由于替代效量。(劳却 (意味实际收应(效用不变应闲暇需求量与曲线正斜 入上升) 时的相对价闲暇价格成反方 闲暇价格↓ 格变化) 向变化 闲暇价格↑ 收入效 由于收入效|收入效应
的部分。 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以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角度进 行解释。 替代效应在低工资水平大于收入效应,因此劳动供给曲线向 上倾斜。替代效应在中等工资水平上大约等于收入效应,因此劳 动供给曲线接近垂直。替代效应在高工资水平小于收入效应,因 此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经济学茶座 19-P48) 闲暇价格(劳 动收入) 闲 暇需 求 效应变 化 闲暇价格与 闲暇需求量的关 系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闲暇 价格↑、闲暇需求 量↓。(劳动供给 曲线正斜率)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闲暇 闲暇价格↑ (意味实际收 入上升) ↓ 替代效 应(效用不变 时的相对价 格变化) 由于替代效 应,闲暇需求量与 闲暇价格成反方 闲暇价格↓ ↑ 向变化 闲暇价格↑ ↑ 收入效 由于收入效
应(相对价格应,闲暇需求量与价格↑、闲哏需求 「闲暇价格↓意 不变时的效闲暇价格成同方|量↑。(劳本供给 味实际收入下 用变化)向变化,(一般商曲线向后牵曲) 降) 品则为反方向变 化) 劳动的价格(工资)是劳动力放弃闲暇享受而得到的货币量 既是闲暇的价格,也是闲暇的机会成本。随着工资上升,闲暇资 源变得稀缺,其边际效用提高,闲暇商品变得更加昂贵(机会成 本上升)如追求闲暇,则放弃的收入必然增多,消费者便会放弃 对“闲暇”的购买,增加劳动供给量。此时,闲暇价格与闲暇需 求量成反方向变化,这种效用不变时的相对价格变化即为替代效 应。收入效应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工资上升时,劳动者购买力 提高,从而可以增加对若干商品(包括闲暇)的购买,即意味着 实际收入增加(这与一般商品正好相反,一般商品价格↑、实际收 入↓,价格!、实际收入↑〉享有同样的闲暇即提供同样的劳动量 可获得更多收入,此时闲暇价格与闲暇需求量成同方向变化,这 种相对价格不变时的效用变化即为收入效应 四、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将所有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就得到整个市场 的劳动供给曲线,它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由劳动的边际收益递
闲暇价格↓(意 味实际收入下 降) ↓ 应(相对价格 不变时的效 用变化) 应,闲暇需求量与 闲暇价格成同方 向变化,(一般商 品则为反方向变 化) 价格↑、闲暇需求 量↑。(劳动供给 曲线向后弯曲) 劳动的价格(工资)是劳动力放弃闲暇享受而得到的货币量, 既是闲暇的价格,也是闲暇的机会成本。随着工资上升,闲暇资 源变得稀缺,其边际效用提高,闲暇商品变得更加昂贵(机会成 本上升)。如追求闲暇,则放弃的收入必然增多,消费者便会放弃 对“闲暇”的购买,增加劳动供给量。此时,闲暇价格与闲暇需 求量成反方向变化,这种效用不变时的相对价格变化即为替代效 应。 收入效应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工资上升时,劳动者购买力 提高,从而可以增加对若干商品(包括闲暇)的购买,即意味着 实际收入增加(这与一般商品正好相反,一般商品价格↑、实际收 入↓,价格↓、实际收入↑)。享有同样的闲暇即提供同样的劳动量 可获得更多收入,此时闲暇价格与闲暇需求量成同方向变化,这 种相对价格不变时的效用变化即为收入效应。 四、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将所有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就得到整个市场 的劳动供给曲线,它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由劳动的边际收益递
减可以得到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两条线的交点 决定了均衡的工资 劳动供给曲线可能会因为财富、社会习俗和人口等因素的变 缓而发生移动,从而改变均衡工资 第三节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土地、土地的供给和土地价格 首先要区分生产服务源泉和生产服务本身、源泉的供给(需 求)和服务的供给(需求)源泉的价格和服务的价格 这里和下一节讨论的都是指要素提供的服务、要素服务的供 给和要素服务的价格。 二、土地的供给曲线 土地的供给曲线在图象上是垂直的,除自然赋予的土地本身 固定不变外,也可以假定土地只有一种生产性用途从而得到垂直 的土地供给曲线。 任何一种资源,如果只能(或假定只能)用于某种用途,则 该资源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一定是垂直的。或任意一种资源, 如果它在某种用途上的机会成本等于0,则它对该种用途的供给 曲线就是垂直的,即使该资源价格下降,它也不会转移到其他方 面(因无利可得),即它的供给量不会减少 三、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
减可以得到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两条线的交点 决定了均衡的工资。 劳动供给曲线可能会因为财富、社会习俗和人口等因素的变 缓而发生移动,从而改变均衡工资。 第三节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一、土地、土地的供给和土地价格 首先要区分生产服务源泉和生产服务本身、源泉的供给(需 求)和服务的供给(需求)、源泉的价格和服务的价格。 这里和下一节讨论的都是指要素提供的服务、要素服务的供 给和要素服务的价格。 二、土地的供给曲线 土地的供给曲线在图象上是垂直的,除自然赋予的土地本身 固定不变外,也可以假定土地只有一种生产性用途从而得到垂直 的土地供给曲线。 任何一种资源,如果只能(或假定只能)用于某种用途,则 该资源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一定是垂直的。或任意一种资源, 如果它在某种用途上的机会成本等于 0,则它对该种用途的供给 曲线就是垂直的,即使该资源价格下降,它也不会转移到其他方 面(因无利可得),即它的供给量不会减少。 三、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