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第节 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课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的 明确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原理及其内容,并据此总揽西方经济学 的理论体系。 阐明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原理,重点介绍需求与供给的概念、影 响因素、需求与供给的函数和图像、以及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最 终运用供求原理硏究市场均衡。掌握弹性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类型 并据此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对供求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阐明弹性 的一般概念、原理;熟练掌握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的含义及相关计 算 重点 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原理为教学重点,需求价格弹性为教学重点。 难点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以及运 用供求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各种弹性的计算及经济意义 是难点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循环流模型(两个市场和两个交易主体) 第二节需求 影响需求的因素 将商品自身价格和其它因素区别开,因为前者影响需求量 后者影响需求 按商品与商品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
第二章 需求曲线 和供给 曲线 概 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 节 课 时 6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的 明确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原理及其内容,并据此总揽西方经济学 的理论体系。 阐明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原理,重点介绍需求与供给的概念、影 响因素、需求与供给的函数和图像、以及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最 终运用供求原理研究市场均衡。掌握弹性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类型, 并据此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对供求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阐明弹性 的一般概念、原理;熟练掌握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的含义及相关计 算。 重 点 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原理为教学重点,需求价格弹性为教学重点。 难 点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以及运 用供求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各种弹性的计算及经济意义 是难点。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循环流模型(两个市场和两个交易主体) 第二节 需求 一、 影响需求的因素 将商品自身价格和其它因素区别开,因为前者影响需求量, 后者影响需求 ⚫ 按商品与商品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
1、替代品:两种商品在使用效果上可相互替代,表现为Pⅹ QY,↓Px↑-Q↑ 2、互补品:两种商品应合并使用才能发挥其效果,Px↓一 Qt,Px↑-Qy↓ 3、独立无关商品Px—Q不变 二、需求函数Qd=a-bp(Qd=800-100p),反需求函 讲 第三节供给 影响供给的因素 供给函数Qs=-a+bp(Qs=-400+200P) 第四节市场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的形成 令Qd=Qs则800-100p=-400+200P,解之得:P=4(均衡 价格),代入原方程得Q=400(均衡交易量) 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需求和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在其它因素不变条件下,由于商品自身 价格变动所引起的点在需求曲线上的移动(需求曲线不变 需求的变动—一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条件下,由于其它因 素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曲线在座标平面上的移动(需求曲线
讲 授 内 容 1、 替代品:两种商品在使用效果上可相互替代,表现为 PX ↓—QY,↓PX↑—QY↑ 2、 互补品:两种商品应合并使用才能发挥其效果,PX↓— QY↑,PX↑—QY↓ 3、 独立无关商品 PX↓↑—QY 不变 二、 需求函数 Qd=a-bp (Qd=800-100p),反需求函数 P =a-bQ d 第三节 供给 一、 影响供给的因素 二、 供给函数 Qs=—a+bp(Qs=-400+200P) 第四节 市场均衡价格 一、 均衡价格的形成 令 Qd= Qs则 800-100p=-400+200P,解之得:P=4(均衡 价格),代入原方程得 Q=400(均衡交易量) 二、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 需求和需求量的变动: ◆ 需求量的变动——在其它因素不变条件下,由于商品自身 价格变动所引起的点在需求曲线上的移动(需求曲线不变) ◆ 需求的变动——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条件下,由于其它因 素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曲线在座标平面上的移动(需求曲线 变动)
2、供给和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在其它因素不变条件下,由于商品自身 价格所引起的点在供给曲线上的移动(供给曲线不变) 供给的变动——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条件下,由于其它因 素所引起的供给曲线在座标平面上的移动(供给曲线变动) 3、供求法则(市场价格机制) A、商品价格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无论相关因素怎样波动 市场价格最终总会趋向于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 B、当供给不变,需求会引起价格和交易量同方向变化 C、当需求不变,供给会引起价格的反方向变化、和交易量 的同方向变化 D、当需求和供给同时同方向或同时异方向发生变动、但幅 度不一样时,价格和交易量的变化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五节弹性理论 前述需求会随着价格下降而增加,供给会随着价格下降而减 少,但就不同商品而言,无论消费者还是生产者对价格变化反应的 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弹性就是用来计量消费者、生产者对价格变化 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量的相对量变化相对于价格相对量变化的敏感程度和反映 程度。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2、 供给和供给量的变动: ◆ 供给量的变动——在其它因素不变条件下,由于商品自身 价格所引起的点在供给曲线上的移动(供给曲线不变) ◆ 供给的变动——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条件下,由于其它因 素所引起的供给曲线在座标平面上的移动(供给曲线变动) 3、 供求法则(市场价格机制): A、 商品价格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无论相关因素怎样波动 市场价格最终总会趋向于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 B、 当供给不变,需求会引起价格和交易量同方向变化 C、 当需求不变,供给会引起价格的反方向变化、和交易量 的同方向变化 D、 当需求和供给同时同方向或同时异方向发生变动、但幅 度不一样时,价格和交易量的变化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五节弹性理论 前述需求会随着价格下降而增加,供给会随着价格下降而减 少,但就不同商品而言,无论消费者还是生产者对价格变化反应的 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弹性就是用来计量消费者、生产者对价格变化 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一、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量的相对量变化相对于价格相对量变化的敏感程度和反映 程度 。 1、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Ed=(△QQ)/(APP)=(△Q/Q)*(P/△AP)=(△Q/△AP *(PQ)→(dQ/dP)*(P/Q) 例:设鸡蛋原单价每公斤5元(P=5)时,需求量为1000公 斤(Q=1000),现价格下降到P=4元时,需求量增加到Q=1100, 则其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Q/△P)*(P/Q)=(100/-1)* (5/1000)=-0.5由于价格和需求量一般都成反方向变化故弹性系 数值一般为负值 2、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需求完全无弹性需求缺乏弹性单一弹性需求富有弹 性需求有完全弹性 (Ed=0) (0<Ed<1)(Ed=1)(1<Ed<o) 3、弹性和斜率斜率为dP/dQ与弹性系数dQ/dP鬥 是不同的 报刊0.1 法律服务05冰箱14国外旅游4 咖啡0.25 医疗服务台06汽车15新鲜番茄46 大豆03 住房0.9 航空24 香烟04 公共教育11罐头番茄2 鞋04 T1.2 新鲜碗豆2 4、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设需求函数Qd=800-100p,如
Ed=(ΔQ/Q)/(ΔP/P)=(ΔQ/Q)*(P/ΔP)=(ΔQ/ΔP) *(P/Q)→(dQ/dP)*(P/Q) 例:设鸡蛋原单价每公斤 5 元(P=5)时,需求量为 1000 公 斤(Q=1000),现价格下降到 P=4 元时,需求量增加到 Q=1100, 则其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Ed=(ΔQ/ΔP)*(P/Q)=(100/-1)* (5/1000)=-0.5,由于价格和需求量一般都成反方向变化,故弹性系 数值一般为负值。 2、 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需求完全无弹性 需求缺乏弹性 单一弹性 需求富有弹 性 需求有完全弹性 (Ed=0) (0<Ed<1) (Ed=1) (1<Ed<∞) (E d→∞) 3、 弹性和斜率:斜率为dP/dQ,与弹性系数(dQ/dP)*(P/Q) 是不同的 报刊 0.1 法律服务 0.5 冰箱 1.4 国外旅游 4 咖啡 0.25 医疗服务台 0.6 汽车 1.5 新鲜番茄 4.6 大豆 0.3 住房 0.9 航空 2.4 香烟 0.4 公共教育 1.1 罐头番茄 2.5 鞋 0.4 TV 1.2 新鲜碗豆 2.8 4、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设需求函数 Qd=800-100p,如分别
求价格由7元降到5元,再求由5元涨到7元的弹性值,得到-7和 同一区间弹性值不一样,会引起混乱,为解决这一矛盾,便引进点 和弧弹性的概念 (1)点弹性: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系数值,除用上述弹性 系数办法计算外,还可用A、横轴公式B、纵轴公式C、斜线公 式。按这种方法计算,可知曲线左上方区间弹性系数值大,右下方 区间弹性系数值小。 (2)弧弹性:需求曲线上某一段的弹性系数值:Ed=(dQ/ dP)*(P1+P2/Q1+Q2) 例:两条斜率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相交,在交点处两曲线的需 求弹性系数值不同。而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需求曲线相 切,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弹性系数值相同。 5、需求价格弹性和厂商收益的关系 (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时总收益(TR=P*Q) 增加,提价时总收益减少,故适宜于降价不宜提价(薄利多销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时总收益(TR=P*Q 减少,提价时总收益增加,故适宜于提价不宜降价(谷贱伤农、各 国对农业一般都要采取保护政策) 二、需求的交叉弹性:一种商品(Ⅹ)的需求量的相对量变化 于另一种商鼠Y於格相对量变化的敏感程度和反映程度。Ed=(ΔQ /(△Pv/Py)=(△QQx)*(P△Py)=(△ Qx/APY)*(PQx)
求价格由 7 元降到 5 元,再求由 5 元涨到 7 元的弹性值,得到-7 和-5/3, 同一区间弹性值不一样,会引起混乱,为解决这一矛盾,便引进点弹性 和弧弹性的概念: (1)点弹性: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系数值,除用上述弹性 系数办法计算外,还可用 A、横轴公式 B、纵轴公式 C、斜线公 式。按这种方法计算,可知曲线左上方区间弹性系数值大,右下方 区间弹性系数值小。 (2)弧弹性:需求曲线上某一段的弹性系数值:Ed=(dQ/ dP)*(P1+P2/Q1+Q2) 例:两条斜率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相交,在交点处两曲线的需 求弹性系数值不同。而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需求曲线相 切,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弹性系数值相同。 5、 需求价格弹性和厂商收益的关系 (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时总收益(TR=P﹡Q) 增加,提价时总收益减少,故适宜于降价不宜提价(薄利多销)。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时总收益(TR=P﹡Q) 减少,提价时总收益增加,故适宜于提价不宜降价(谷贱伤农、各 国对农业一般都要采取保护政策)。 二、 需求的交叉弹性:一种商品(X)的需求量的相对量变化相对 于另一种商品(Y)价格相对量变化的敏感程度和反映程度。Ed=(ΔQX/QX) /(ΔPY/PY)=(ΔQX/QX)*(PY/ΔPY)=(ΔQX/ΔPY)*(PY/Q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