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堡《微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1年12月 课程说明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经济学专业的许多后 续课程(包括许多核心课程),都与本课程的内容和分析方法存在密切联系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实际,系统的讲授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西方经济学 中的许多内容,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参考意义。这些 内容就是本课程讲授的重点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初步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最基 本的经济学素养,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经济类的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在知识与素养的关系上,素养是第一位的。学会用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 来分析思考问题,是本课程最主要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1 年 12 月 课 程 说 明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经济学专业的许多后 续课程(包括许多核心课程),都与本课程的内容和分析方法存在密切联系。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实际,系统的讲授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西方经济学 中的许多内容,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参考意义。这些 内容就是本课程讲授的重点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初步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最基 本的经济学素养,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经济类的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在知识与素养的关系上,素养是第一位的。学会用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 来分析思考问题,是本课程最主要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第一:本课程内容的特点是难点偏前。具体来说,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三 章)是微观经济学部分的难点;产品一货币市场均衡与劳动力市场均衡(第十四 十五章)是宏观经济学部分的难点。由于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和分析发法与学生 在高中阶段所学的经济学常识有比较大的差距。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 先慢后快 第二:本课程的教学通常安排在大学二年级进行。低年级大学生迫切将所 学理论运用于实际,但由于自身阅历的限制,他们往往对西方经济学本身及中国 国情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导致了对西方经济学的滥用。因此,在教学中 方面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微观经济学部分的教学,应尽可能多举学生日 常生活中的实例;另一方面,也应该举出一些脱离实际情况,滥用本课程内容和 方法的例子,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西方经济学 建议用120~160学时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过程教学 时间最好为一学年,第一学期讲授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二学期讲授宏观经济学部 分,每学期的周学时各为3~4学时。 教学要求与教学要点 西方经济学概述 教学要求: 了解经济学的定义、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 教学要点 (一)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 1.经济学定义的三方面内容 2.选择与机会成本 3.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西方经济学的若干基本假设及对假设的质疑 (三)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 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四)经济量的有关概念
第一:本课程内容的特点是难点偏前。具体来说,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三 章)是微观经济学部分的难点;产品—货币市场均衡与劳动力市场均衡(第十四 ﹑十五章)是宏观经济学部分的难点。由于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和分析发法与学生 在高中阶段所学的经济学常识有比较大的差距。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 先慢后快。 第二:本课程的教学通常安排在大学二年级进行。低年级大学生迫切将所 学理论运用于实际,但由于自身阅历的限制,他们往往对西方经济学本身及中国 国情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导致了对西方经济学的滥用。因此,在教学中,一 方面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微观经济学部分的教学,应尽可能多举学生日 常生活中的实例;另一方面,也应该举出一些脱离实际情况,滥用本课程内容和 方法的例子,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西方经济学。 建议用 120~160 学时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过程教学 时间最好为一学年,第一学期讲授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二学期讲授宏观经济学部 分,每学期的周学时各为 3~4 学时。 教学要求与教学要点 一、 西方经济学概述 教学要求: 了解经济学的定义、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 教学要点: (一) 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 1. 经济学定义的三方面内容 2. 选择与机会成本 3. 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 西方经济学的若干基本假设及对假设的质疑 (三)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 2.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3.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四)经济量的有关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部分 供求与局部均衡 教学要求: 了解局部均衡决定有关的其本概念、方法和几何图形,以示弹性和主要供求弹性 的概念 掌握与上述概念有关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要点: (一)需求 1.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2.需求函数 3.需求曲线 4.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5.影响需求的因素 (二)供求 1.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供给函数 3.供给曲线 4.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5.影响供给的因素 (三)局部均衡的决定 1.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关于均衡点移动的分析 3.供求定理 (四)政府干预对局部均衡的影响 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五)弹性概念 1.弹性定义 2.点弹性与弧弹性
微观经济学的部分 二、 供求与局部均衡 教学要求: 了解局部均衡决定有关的其本概念、方法和几何图形,以示弹性和主要供求弹性 的概念。 掌握与上述概念有关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要点: (一) 需求 1.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2. 需求函数 3. 需求曲线 4.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5. 影响需求的因素 (二) 供求 1. 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2. 供给函数 3. 供给曲线 4.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5. 影响供给的因素 (三)局部均衡的决定 1.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关于均衡点移动的分析 3.供求定理 (四)政府干预对局部均衡的影响 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五)弹性概念 1.弹性定义 2.点弹性与弧弹性
(六)各种弹性 主要弹性(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 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各种有效、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均衡和风险的概念,以及无差异曲线的特性 和几何图示。 掌握与消费者选择有关的曲线之间的关系,消费者均衡的数学表达式,两类替 代效应的区别,以及显示偏好的数学表达式与几何图示。 教学要点: (一)效用理论 1.消费者偏好的含义和假设 2.效用概念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4.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5.消费者剩余 6.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7.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 边际替代率 9.预算线 (二)消费者选择 1.收入一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 2.价格一消费线与需求曲线 三)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定义 2.正常品、劣等品与吉芬商品 3.希克斯替代效应与斯勒茨基替代效应 (四)显示偏好概念 (五)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六)各种弹性 主要弹性(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 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各种有效、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均衡和风险的概念,以及无差异曲线的特性 和几何图示。 掌握与消费者选择有关的曲线之间的关系,消费者均衡的数学表达式,两类替 代效应的区别,以及显示偏好的数学表达式与几何图示。 教学要点: (一) 效用理论 1. 消费者偏好的含义和假设 2. 效用概念 3.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4.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5. 消费者剩余 6.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7.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 8. 边际替代率 9. 预算线 (二) 消费者选择 1. 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 2. 价格—消费线与需求曲线 (三)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1.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定义 2. 正常品、劣等品与吉芬商品 3. 希克斯替代效应与斯勒茨基替代效应 (四) 显示偏好概念 (五)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1.风险 2.对于风险的不同态度 3.常用的应付风险方式 四、生产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有关概念,以及一种变动要素投入、两种变动要素投入、规模报酬 条件下最优要素投入量是如何决定的 掌握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要点: (一)生产函数 1.固定投入与变动投入 2.短期与长期概念 3.生产函数概念 4.线形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与常替代弹性生产函数 5.技术系数 (二)一种变动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 1.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及其相互关系 2.生产阶段的划分与选择 (三)两种变动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 1.等产量曲线 2.边际技术替代率 3.生产的经济区域 4.等成本线 5.最优投入组合的确定 6.扩张路线 (四)规模报酬 五、成本理论 教学要求:
1. 风险 2. 对于风险的不同态度 3. 常用的应付风险方式 四、生 产 理 论 教学要求: 了解有关概念,以及一种变动要素投入、两种变动要素投入、规模报酬 条件下最优要素投入量是如何决定的。 掌握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要点: (一) 生产函数 1. 固定投入与变动投入 2. 短期与长期概念 3. 生产函数概念 4. 线形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与常替代弹性生产函数 5. 技术系数 (二) 一种变动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 1.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及其相互关系 2. 生产阶段的划分与选择 (三) 两种变动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 1. 等产量曲线 2. 边际技术替代率 3. 生产的经济区域 4. 等成本线 5. 最优投入组合的确定 6. 扩张路线 (四) 规模报酬 五、成 本 理 论 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