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说明】 1.全卷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基础(24分) 1.默写(10分)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口口口口。(柳宗元《小石潭记》) (2)求之不得,口口口口。优哉游哉,口口口口。(《<诗经〉二首》) (3)拣尽寒枝不肯栖,口口口口口。(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钟声来写山的寂静的一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5)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口囗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去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z0ngj() (2)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 Jian mo( (3)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 tianyi wufeng () (4)这样看来,花香鸟语, cao zhang ying fei(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马克·吐温十三岁时,在《汉尼巴尔周报》上为一首押韵诗写了注脚,因其内容言简意赅、措辞 辛辣,从此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B.李石清在潘月亭的眼里,是个微不足道的走卒,所以,尽管他以欺压黄省三来效忠主子,但他仍 然没逃过被无情解雇的厄运 C.“5·12”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成千上万的人专程到再次开放的北川老县城遗址,祭奠遇难的亲 人,那场景真令人触目伤怀
1 广东省东莞市 2017-2018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说明】 1.全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用时为 120 分钟。 2.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24 分) 1.默写(10 分)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口口口口。(柳宗元《小石潭记》) (2)求之不得,口口口口。优哉游哉,口口口口。(《<诗经>二首》) (3)拣尽寒枝不肯栖,口口口口口。(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钟声来写山的寂静的一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5)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去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 zōng jì( )。 (2)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 jiān mò( )。 (3)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 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 tiānyīwúfèng( )。 (4)这样看来,花香鸟语,cǎo zhǎng yīng fēi(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马克·吐温十三岁时,在《汉尼巴尔周报》上为一首押韵诗写了注脚,因其内容言简意赅、措辞 辛辣,从此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B.李石清在潘月亭的眼里,是个微不足道的走卒,所以,尽管他以欺压黄省三来效忠主子,但他仍 然没逃过被无情解雇的厄运。 C.“5·12”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成千上万的人专程到再次开放的北川老县城遗址,祭奠遇难的亲 人,那场景真令人触目伤怀
D.妈妈是个典型的“体育盲”,为了让她看懂篮球比赛,作为超级球迷的儿子,一遍又一遍不胜其 烦地给她耐心讲解比赛规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清明节对于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情感与幽思,由此成为一个永不间断的文化话题 B、老百姓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C、中秋节的习俗很多,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无限生活的向往。 D、春节,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人们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 5.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如果没有想像,思维就像花儿失去了营养;如果没有想像,思维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如果没有想 像 如果没有想像 二.阅读(4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 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解释加点词语(3分) (1)阡陌交通交通: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3)不足为外人道也足:
2 D.妈妈是个典型的“体育盲”,为了让她看懂篮球比赛,作为超级球迷的儿子,一遍又一遍不胜其 烦地给她耐心讲解比赛规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清明节对于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情感与幽思,由此成为一个永不间断的文化话题。 B、老百姓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C、中秋节的习俗很多,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无限生活的向往。 D、春节,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人们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 5.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 分) 如果没有想像,思维就像花儿失去了营养;如果没有想像,思维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如果没有想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6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 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 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解释加点词语(3 分) (1)阡陌交通 交通: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3)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 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 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 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 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二)(9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 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 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 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 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 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 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则第二板已县/百废县兴 B.有奇字素无备者∠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不以木为之者/醒能述以文者 D.其印为予群丛所得/隶而丛者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断句。(3分)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11.活版印刷中为什么用胶泥做字模?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2分)
3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 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 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 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 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 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二)(9 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 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 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 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 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 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 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则第二板已具/百废具兴 B. 有奇字素无备者/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 不以木为之者/醒能述以文者 D.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隶而从者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断句。(3 分) 不 若 燔 土 用 讫 再 火 令 药 熔 以 手 拂 之 其 印 自 落 11.活版印刷中为什么用胶泥做字模?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2 分)
(四)(17分) 航天员都吃啥 孙立华 1961年,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遨游太空的地球人。在此后的40多年里,先后有400 多名航天员飞向太空,甚至登上了月球。航天员每天的工作十分繁重、紧张,体力和脑力消耗都很 大。为了保证航天员在噪声、振动、辐射等影响下能集中注意力工作,在长期远离人群时能情绪稳 定,在失重脱钙等情况下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力,航天食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20世纪60年代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中, 航天员的饮食却显得十分复杂且特别奇妙。在早期苏联和美国的航天飞行中,航天员采取“嘴对嘴” 的进食方式,就是将经过特殊加工的液体或半固体的食品装在类似牙膏管的容器内,进食时通过 根导管将食品直接挤入口内。在60年代初,苏联和美国的航天员都是食用铝管包装的肉糜、果酱类 膏糊状食物。到了1965年,航天员才可以选择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虾、鸡尾酒、土耳其布丁、奶油 鸡汤等 20世纪70年代 70年代航天食品的包装要求是:保证在失重情况下使用,重量轻体积小。一般有罐装(铝罐或双金 属罐)、盒装(复水食品盒)和袋装(复水饮料袋、蒸煮袋、铝塑复合袋等)。由于载人航天器上食品冷 藏设备和加热装置的飞速发展,航天食品的类型和品种己接近地面膳食。美国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 可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加热后的鲜汤等食品。“阿波罗”10号以后的食品有了很大的改进,主 要是改进了食品的包装和增加了食品的花样,食用方式也改为用勺子吃。美国航天飞机使用的复水 盒采用硅橡胶隔膜来防止加水后漏水,使加水操作更为方便可靠。苏联使用的复水食品包装是软塑 料袋,加工比较简单。美国航天飞机还使用复水软料袋,它的加水原理与复水食品盒相同。救生食 品可采用软塑料内包装和硬塑料外包装。救生饮水可采用马口铁罐或塑料瓶包装。 20世纪80年代 进入80年代后,航天员吃的几乎和地球上一样丰富。已经达到了使航天员“满意的水平”。航天飞 机中安装了更为先进的“太空厨房”,航天员在飞行中按照菜单进餐,菜单上的食品保证一周内不 重样。此外,每天还有点心和零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航天员设计了74种不同的食物和20种 饮料,确保了太空食品的多样性。在失重环境中,由于体液上涌,鼻腔充血,,导致味觉神经钝化, 唾液分泌发生变化。如何促进航天员的食欲就成了研究人员热衷讨论的问题。美籍华人王赣骏太空
4 (四)(17 分) 航天员都吃啥 孙立华 1961 年,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遨游太空的地球人。在此后的 40 多年里,先后有 400 多名航天员飞向太空,甚至登上了月球。航天员每天的工作十分繁重、紧张,体力和脑力消耗都很 大。为了保证航天员在噪声、振动、辐射等影响下能集中注意力工作,在长期远离人群时能情绪稳 定,在失重脱钙等情况下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力,航天食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20 世纪 60 年代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中, 航天员的饮食却显得十分复杂且特别奇妙。在早期苏联和美国的航天飞行中,航天员采取“嘴对嘴” 的进食方式,就是将经过特殊加工的液体或半固体的食品装在类似牙膏管的容器内,进食时通过一 根导管将食品直接挤入口内。在 60 年代初,苏联和美国的航天员都是食用铝管包装的肉糜、果酱类 膏糊状食物。到了 1965 年,航天员才可以选择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虾、鸡尾酒、土耳其布丁、奶油 鸡汤等。 20 世纪 70 年代 70 年代航天食品的包装要求是:保证在失重情况下使用,重量轻体积小。一般有罐装(铝罐或双金 属罐)、盒装(复水食品盒)和袋装(复水饮料袋、蒸煮袋、铝塑复合袋等)。由于载人航天器上食品冷 藏设备和加热装置的飞速发展,航天食品的类型和品种已接近地面膳食。美国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 可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加热后的鲜汤等食品。“阿波罗”l0 号以后的食品有了很大的改进,主 要是改进了食品的包装和增加了食品的花样,食用方式也改为用勺子吃。美国航天飞机使用的复水 盒采用硅橡胶隔膜来防止加水后漏水,使加水操作更为方便可靠。苏联使用的复水食品包装是软塑 料袋,加工比较简单。美国航天飞机还使用复水软料袋,它的加水原理与复水食品盒相同。救生食 品可采用软塑料内包装和硬塑料外包装。救生饮水可采用马口铁罐或塑料瓶包装。 20 世纪 80 年代 进入 80 年代后,航天员吃的几乎和地球上一样丰富。已经达到了使航天员“满意的水平”。航天飞 机中安装了更为先进的“太空厨房”,航天员在飞行中按照菜单进餐,菜单上的食品保证一周内不 重样。此外,每天还有点心和零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航天员设计了 74 种不同的食物和 20 种 饮料,确保了太空食品的多样性。在失重环境中,由于体液上涌,鼻腔充血,导致味觉神经钝化, 唾液分泌发生变化。如何促进航天员的食欲就成了研究人员热衷讨论的问题。美籍华人王赣骏太空
飞行时,为了使他有好胃口,他太太特意做了他平时爱吃的炒羊肉一—“王太太炒羊肉”。为了能 让航天员在太空也吃上水果,航天食品的研究员们特制了“冻干水果”,在水分脱掉的情况下,仍 然保持水果的风味,种类包括菠萝、水蜜桃、哈密瓜、草莓等等,四季水果都有 21世纪 2006年,研究人员针对太空食品首次提出了环保和绿色概念。太空食品不仅可以在太空中加工制作, 甚至一些绿色蔬菜也可以在太空船的“厨房”里进行培育生长和加工。一些著名的酒店和厨师,可 以将自己的拿手菜和招牌菜送到太空,航天员可以在太空船上摆宴会。现在的航天食物和太空进食 方式与地面上差不多,只不过由于失重,航天员可以只用嘴去吃浮在空中的东西,双手去干别的。 而且为了防止食物产生碎屑,食物都略带粘性,可以粘在盘子中。目前,美、俄各国正在加紧研究 食品的生物再生技术。美国国家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为航天飞机研制了一种“色拉机”,它可为 航天员提供莴苣、黄瓜、胡萝卜等新鲜色拉蔬菜。 1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A.“航天食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句中的“举足轻重”意思是航天食品在航天事业中处于重 要地位。 B.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航天员在太空的进食方式由“嘴对嘴”到用勺子吃再到 与地面差不多的过程 C.在失重环境中,由于体液上涌,鼻腔充血,导致味觉神经损坏,影响味觉,使食物难以下I D.划线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航天员设计了74种不同的食物和20种饮料,确保了太空食品的 多样性”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了太空食品多样性的特征 13.结合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上世纪60年代初,航天员食用的食品种类较少,主要食用铝管包装的肉糜、果酱类膏糊状食 物 B.上世纪70年代,航天食品的类型和品种己接近地面膳食。航天员甚至可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 和加热后的鲜汤等食品。 C.上世纪80年代,航天食品几乎和地面一样的丰富,航天飞机上安装了先进的“太空厨房”,能 为航天员提供种类多样的食品 D.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克服了太空失重的情况,航天员进食非常方便,并且,所有的绿色蔬菜都可 以在太空船的“厨房”里进行培育生长和加工 随着我国“神舟”系列飞船探索太空的深入,我国科学家掀起了研制、开发太空食品的高潮, 假如你是一位太空食品研究师,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会为我国的航天员研制出怎样的太空食品?
5 飞行时,为了使他有好胃口,他太太特意做了他平时爱吃的炒羊肉——“王太太炒羊肉”。为了能 让航天员在太空也吃上水果,航天食品的研究员们特制了“冻干水果”,在水分脱掉的情况下,仍 然保持水果的风味,种类包括菠萝、水蜜桃、哈密瓜、草莓等等,四季水果都有。 21 世纪 2006 年,研究人员针对太空食品首次提出了环保和绿色概念。太空食品不仅可以在太空中加工制作, 甚至一些绿色蔬菜也可以在太空船的“厨房”里进行培育生长和加工。一些著名的酒店和厨师,可 以将自己的拿手菜和招牌菜送到太空,航天员可以在太空船上摆宴会。现在的航天食物和太空进食 方式与地面上差不多,只不过由于失重,航天员可以只用嘴去吃浮在空中的东西,双手去干别的。 而且为了防止食物产生碎屑,食物都略带粘性,可以粘在盘子中。目前,美、俄各国正在加紧研究 食品的生物再生技术。美国国家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为航天飞机研制了一种“色拉机”,它可为 航天员提供莴苣、黄瓜、胡萝卜等新鲜色拉蔬菜。 1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 分) A.“航天食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一句中的“举足轻重”意思是航天食品在航天事业中处于重 要地位。 B.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航天员在太空的进食方式由“嘴对嘴”到用勺子吃再到 与地面差不多的过程。 C.在失重环境中,由于体液上涌,鼻腔充血,导致味觉神经损坏,影响味觉,使食物难以下咽。 D.划线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航天员设计了 74 种不同的食物和 20 种饮料,确保了太空食品的 多样性”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了太空食品多样性的特征。 13.结合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上世纪 60 年代初,航天员食用的食品种类较少,主要食用铝管包装的肉糜、果酱类膏糊状食 物。 B.上世纪 70 年代,航天食品的类型和品种已接近地面膳食。航天员甚至可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 和加热后的鲜汤等食品。 C.上世纪 80 年代,航天食品几乎和地面一样的丰富,航天飞机上安装了先进的“太空厨房”,能 为航天员提供种类多样的食品。 D.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克服了太空失重的情况,航天员进食非常方便,并且,所有的绿色蔬菜都可 以在太空船的“厨房”里进行培育生长和加工。 14.随着我国“神舟”系列飞船探索太空的深入,我国科学家掀起了研制、开发太空食品的高潮, 假如你是一位太空食品研究师,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会为我国的航天员研制出怎样的太空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