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第一中学初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学号 班级 姓名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8分) 胆怯( )秀颀( )倦dai( )丰yu(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8 分驶 ①黄与绿主载着,无边无垠,坦荡如坻,这时……你会忘记汽车是在高原上行 ②这里除了光采,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 茏罩着我。 错别字 3.默写(26分) (1) 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2)临风一唳思何事? 《池鹤》) (3)翅湿沾微雨, 。(葛天民(《 4)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5)但是它伟岸 也不缺乏温和, 它是树 中的伟丈夫。 (6)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7)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 (8)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横线处再写一个句子,使之和前两句组成排比句。(2 分) 一年来我泛舟书海,品读美文。我随曹操东临碣石山,感受到诗人勾勒大海 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时的博大胸襟;与白居易踏青于钱塘湖,体会到 诗人面对莺歌燕舞早春时的快乐感情 在语文的世界里, 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 5、阅读下列一则新闻,用最简洁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内容。(2分) 新华社南京11月13日电“远望”四号航天测量船于9月24日从我国江 南某码头启航,由长江口进入东海,经台湾海峡、巴乌尔海峡和巽他海峡进入印 度洋。在执行“神舟”五号飞船的海上测控任务中,他们战风斗浪,克服重重困 难,对“神舟”五号飞船太空飞行第5圈和第10圈可观测运行弧段进行了成功 测控,圆满完成填补盲圈测控、天地数据和图像传输以及建立天地对话通道等任 务。其间,测量船共发送指令56条
常熟市第一中学初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学号 班级 姓名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8 分) 胆怯.( ) 秀颀. ( ) 倦 dài( ) 丰 yú( )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8 分) ①黄与绿主载着,无边无垠,坦荡如坻,这时……你会忘记汽车是在高原上行 驶。 ②这里除了光采,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 茏罩着我。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2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 《闻雁》) (2)临风一唳思何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池鹤》) (3)翅湿沾微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葛天民(《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乌衣巷》) ( 5)但是它伟岸, 也不缺乏温和, 它是树 中的伟丈夫。 (6)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 ( 7)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 ( 8)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横线处再写一个句子,使之和前两句组成排比句。(2 分) 一年来我泛舟书海,品读美文。我随曹操东临碣石山,感受到诗人勾勒大海 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时的博大胸襟;与白居易踏青于钱塘湖,体会到 诗 人 面 对 莺 歌 燕 舞 早 春 时 的 快 乐 感 情 ; ________ 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语文的世界里,一 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 5、阅读下列一则新闻,用最简洁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内容。(2 分) 新华社南京 11 月 13 日电 “远望”四号航天测量船于 9 月 24 日从我国江 南某码头启航,由长江口进入东海,经台湾海峡、巴乌尔海峡和巽他海峡进入印 度洋。在执行“神舟”五号飞船的海上测控任务中,他们战风斗浪,克服重重困 难,对“神舟”五号飞船太空飞行第 5 圈和第 10 圈可观测运行弧段进行了成功 测控,圆满完成填补盲圈测控、天地数据和图像传输以及建立天地对话通道等任 务。其间,测量船共发送指令 56 条
6.从下面一则材料中归纳论点,不正确的是( )(3分 音乐大师贝多芬32岁时耳突然聋了。当时,他心情痛苦,绝望至极,甚至一度 产生过自杀的念头,还写过遗书。但他并没有自杀,反而以更大的勇气和毅力克 服了困难,完成了《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伟大创作。他的最后一部杰 作《第九交响曲》是在他的听觉完全丧失以后完成的。 A.逆境能使人发奋图强 B.战胜自己,就是强者 C.人要经得起困难的考验D.最杰出的作品往往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完成 的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阅读《马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一10题。(13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其真无马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其真不知马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才美不外见 D 执策而临之 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7.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或尽粟一石 C.才美不外见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 9.作者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看法。(2分) 10.韩愈认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以此慨叹怀才不遇:但也有人认 为“是金子总会发光,与其坐等他人发现,不如主动出击,毛遂自荐”。对 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
6. 从下面一则材料中归纳论点,不正确的是( )(3 分) 音乐大师贝多芬 32 岁时耳突然聋了。当时,他心情痛苦,绝望至极,甚至一度 产生过自杀的念头,还写过遗书。但他并没有自杀,反而以更大的勇气和毅力克 服了困难,完成了《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伟大创作。他的最后一部杰 作《第九交响曲》是在他的听觉完全丧失以后完成的。 A. 逆境能使人发奋图强。 B. 战胜自己,就是强者 C. 人要经得起困难的考验 D. 最杰出的作品往往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完成 的。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阅读《马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 6 一 10 题。(13 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 分) ( )(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其.真无马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其.真不知马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才.美不外见 执策.而临之 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7.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 分) (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或尽粟一石 C.才美不外见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 千 里 也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看法。(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韩愈认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以此慨叹怀才不遇;但也有人认 为“是金子总会发光,与其坐等他人发现,不如主动出击,毛遂自荐”。对 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 分) A . . 。 . . . . . 。 。 B . . 。 . . . . . 。 。 C . . 。 . . . . . 。 。 D . . 。 . . . . . 。 。 E . . 。 . . . . .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1-15题。(16分) 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 电,在高傲地飞翔 ②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一一就在 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③在这叫喊声里一一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 怒的力量、 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④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 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⑤海鸭也在呻吟着,一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 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⑥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 燕,勇敢地, 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11.“高傲”这个词在语段中多次出现,请你说说它的原意和在语段中的含义。 反复使用这个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2.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3.体会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14.文章题为“海燕”,这一部分文字却大量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其用意何 在?(2分) 15.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的描写来表现海燕坚定、无畏、自豪、 乐观的精神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紫藤萝瀑布》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6一19题。(9分)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 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船,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 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 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 11 一 15 题。(16 分) 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 电,在高傲地飞翔。 ②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 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③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 怒的力量、 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④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 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⑤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 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⑥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 燕,勇敢地, 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11.“高傲”这个词在语段中多次出现,请你说说它的原意和在语段中的含义。 反复使用这个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3.体会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题为“海燕”,这一部分文字却大量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其用意何 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的描写来表现海燕坚定、无畏、自豪、 乐观的精神的?试作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紫藤萝瀑布》中的一段文字,完成 16 一 19 题。(9 分)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 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船,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 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 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
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 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 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 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着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 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 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 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 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 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6.作者把盛开的紫藤萝喻为“瀑布”的用意是什么?(2分) 17.盛开的紫藤萝能给作者以安慰和激励,那么描写十多年前凋零的紫藤萝有什 么用意呢?(2分) 18.简单说说你对划线句的理解。(2分) 19.“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作者此时内心 是怎么想的?(3分) 阅读《木笛》完成习题(13分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有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一一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 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 再砍一半,二比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 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 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 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官正襟危坐、不苟言笑,那个态势,与其 说是艺术检测,倒不如说是法律裁决。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威名远扬的丹麦 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
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 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 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 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着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 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 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 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 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 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6.作者把盛开的紫藤萝喻为“瀑布”的用意是什么?(2 分) 17.盛开的紫藤萝能给作者以安慰和激励,那么描写十多年前凋零的紫藤萝有什 么用意呢?(2 分) 18.简单说说你对划线句的理解。(2 分) 19.“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作者此时内心 是怎么想的?(3 分) 阅读《木 笛》完成习题(13 分)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有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 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 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 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 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 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官正襟危坐、不苟言笑,那个态势,与其 说是艺术检测,倒不如说是法律裁决。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威名远扬的丹麦 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
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一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 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一时,主考席有些茫然失措起 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说:“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顽强果决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 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岀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 出的木笛小心谨慎地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 城之别。 朱丹鬼使神差一般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 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 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 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 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 座雪松森林。一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汨。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班驳陆离,像是胸 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 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 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也一身白雪,手中也擎着一支燃 烧的红烛。 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 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 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一时,主考席有些茫然失措起 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 12 月 13 日。” 大师问:“12 月 13 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 ,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说:“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顽强果决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 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 出的木笛小心谨慎地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 城之别。 朱丹鬼使神差一般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 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 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 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 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 座雪松森林。一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班驳陆离,像是胸 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 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 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也一身白雪,手中也擎着一支燃 烧的红烛。 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 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