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实验学校2010年3八年级月检测题(语文试卷) 积累与运用(41分)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为加点字注音。(9分)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w 。 Ji tuan()甚箭,猛浪 ②环堵 XIao rant(),不b()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 也 ③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caoi()之间,不以千里称 ④先达 de long wang zun(),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cise() ⑤zhej()沉沙铁未xao(),自将磨洗认前朝() 2.下面各组词语解释中都有一处错误,先用横线标出,然后在答题处一一订正。(6 分) ①录毕,走送之(走:跑。)②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③亦不 详其姓字(详:详尽;详细。)④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共色:一样的颜色。) B.①卒获有所闻(卒:终于。)②才美不外见(见:看见。)③造饮辄尽(造 往、到。)④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绝:独一无二。) C.①媵人持汤沃灌(汤:菜汤。)②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③曾不吝 情去留(去留:这里是留的意思。)④负势竞上(负势:凭借山势。) D.①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②执策而临之(策:马 鞭。)③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辈、同类。)④蝉则千转不穷(转:旋转。) 订正:A
广安实验学校 2010 年 3 八年级月检测题(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1 分)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为加点字注音。(9 分) ①水皆缥( )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 wú ài( )。jí tuān( )甚箭,猛浪 若奔。 ②环堵 xiāo rán( ),不 bì( )风日;短褐( )穿结,箪瓢屡( )空,晏( )如 也。 ③故虽有名马,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死于 cáo lì( )之间,不以千里称 也。 ④先达 dé lóng wàng zūn(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 )降( )cí sè( )。 ⑤zhé jǐ( )沉沙铁未 xiāo( ),自将磨洗认前朝( )。 2.下面各组词语解释中都有一处错误,先用横线标出,然后在答题处一一订正。(6 分) A.①录毕,走送之(走:跑。)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 ③亦不 详其姓字(详:详尽;详细。) ④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共色:一样的颜色。) B.①卒获有所闻(卒:终于。) ②才美不外见(见:看见。) ③造饮辄尽(造: 往、到。) ④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绝:独一无二。) C.①媵人持汤沃灌(汤:菜汤。) ②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 ③曾不吝 情去留(去留:这里是留的意思。) ④负势竞上(负势:凭借山势。) D.①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②执策而临之(策:马 鞭。) ③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辈、同类。) ④蝉则千转不穷(转:旋转。) 订正: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余因得遍观群书。 C.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策之不以其道。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盖余之勤早艰若此 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句: ②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句: 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句: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①《五柳先生传》中表现“五柳先生”读书态度的语句是 ②《马说》中抨击昏庸者不识才的排比句是 ③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找出作者“略无慕艳意”原因的句子:
C.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余因得遍观群书。 C.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策之不以其道。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盖余之勤早艰若此。 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8 分)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句: ②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句: 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句: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句: 5.用课文原句填空。(8 分) , ①《五柳先生传》中表现“五柳先生”读书态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马说》中抨击昏庸者不识才的排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找出作者“略无慕艳意”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今天,人们常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中的 两句诗来形容新生事物的蓬勃发展。 ⑤杜牧《赤壁》中的 两句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颇为精彩 的论史名句。 ⑥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现作者崇高气节的诗句是: ⑦苏轼《水调歌头》中蕴含生活哲理的句子是: ⑧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将左边的古诗名句与右边相应的作者用直线连接起来。(3.5分)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A.吴均 ②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B.韩愈 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C.杜牧 ④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D.苏轼 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E.陶渊明 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F.白居易 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G.刘禹锡 7.运用对偶知识,根据上联内容,对出下联(25分)。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
④今天,人们常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两句诗来形容新生事物的蓬勃发展。 ⑤杜牧《赤壁》中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两句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颇为精彩 的论史名句。 ⑥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现作者崇高气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⑦苏轼《水调歌头》中蕴含生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雄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左边的古诗名句与右边相应的作者用直线连接起来。(3.5 分)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A.吴均. ②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B.韩愈 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C.杜牧 ④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D.苏轼 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E.陶渊明 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F.白居易 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G.刘禹锡 7.运用对偶知识,根据上联内容,对出下联(2.5 分)。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照A句中画横线的文字的表达形式,把B句补充完整。(2分) A.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 B.秋高气爽,万山红遍 、阅读(18分) (一)【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 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 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 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 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 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 之安享人也。(选自郑板桥《靳秋田索画·之二》) 1.甲文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 ”;乙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4分)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8分) ①因以为号焉。(以为 ②每有会意。(会意 ③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仄径: ④用以慰天下之劳人。(劳人:
8.仿照 A 句中画横线的文字的表达形式,把 B 句补充完整。(2 分) A.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 B.秋高气爽,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18 分) (一)【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 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 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 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 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 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 之安享人也。(选自郑板桥《靳秋田索画·之二》) 1.甲文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乙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8 分) ①因以为号焉。 (以为:_______________) ②每有会意。 (会意:_______________) ③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 (仄径:_______________) ④用以慰天下之劳人。 (劳人: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译句 4.比较阅读甲乙两段短文,具体谈谈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7题。(18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 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当金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胜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 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 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 也。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俯身倾耳以请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阅读甲乙两段短文,具体谈谈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17 题。(18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 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当金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胜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 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 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 也。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5.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俯身倾耳以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