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Metabolic network and regulation 刘新文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刘新文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刘新文,代谢调节 动态平衡 新 新者 生则 陈陈 化化 恒陈 代乃 谢谢 即化生 化者生
刘新文,刘物新质文代,谢代的谢联调系与节调节 新 者 陈 , 陈 乃 谢 , 新 陈 恒 代 谢 生 则 化 , 化 者 生 , 生 化 即 化 生
刘新文,代谢调节 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特点 1、共有的代谢池 2、动态平衡,以防止中间产物的堆积和缺乏 3、代谢联系构成代谢网络 4、代谢调节与协调 5、组织、器官的代谢各有特色,相互配合形成整体 6、ATP是机体能量利用的共同形式 7、 NADPH是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 8、以糖和脂肪为主要供能物质,节约蛋白质 9、存在两用代谢途径,简化机构
刘新文,刘物新质文代,谢代的谢联调系与节调节 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特点 2、动态平衡,以防止中间产物的堆积和缺乏 4、代谢调节与协调 5、组织、器官的代谢各有特色,相互配合形成整体 6、ATP是机体能量利用的共同形式 7、NADPH是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 3、代谢联系构成代谢网络 1 、共有的代谢池 8 、以糖和脂肪为主要供能物质,节约蛋白质 9 、存在两用代谢途径,简化机构
刘新文,代谢调节 第二节代谢途径间的相互联系 枢纽性中间产物可以沟通不同的代谢通路 糖酵解、异生、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及糖原 代谢的交汇点:6磷酸葡萄糖(6C水平) 2、糖、核苷酸代谢的交汇点:5磷酸核糖(5C) 3、糖、甘油代谢的交汇点:磷酸二羟丙酮(3C) 4、糖、脂、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交汇点:乙酰辅酶A (2C 5、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的交汇点:一碳单位(1C) 6、3个重要氨基酸与糖代谢的交汇点:Asp-草酰乙 酸(4C);Glu-酮戊二酸(5C;Aa-丙酮酸(3C
刘新文,刘物新质文代,谢代的谢联调系与节调节 第二节 代谢途径间的相互联系 一、枢纽性中间产物可以沟通不同的代谢通路 2、糖、核苷酸代谢的交汇点:5磷酸核糖(5C) 3、糖、甘油代谢的交汇点:磷酸二羟丙酮(3C) 4、糖、脂、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交汇点:乙酰辅酶A (2C) 5、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的交汇点:一碳单位(1C) 1、糖酵解、异生、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及糖原 代谢的交汇点:6磷酸葡萄糖(6C水平) 6、3个重要氨基酸与糖代谢的交汇点: Asp-草酰乙 酸(4C);Glu-酮戊二酸(5C);Ala-丙酮酸(3C)
刘新文,代谢调节 7、奇数碳原子脂肪酸代谢与糖代谢的交汇点:琥珀 酰辅酶A(4C)、乙酰辅酶A(2C) 不同物质之间的代谢转变 1、糖是良好的碳源,可转变为:脂肪、氨基酸、 胆固醇等但一般不能转变为酮体 2、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不能转变为葡萄糖 3、生糖、生酮、生糖兼生酮的氨基酸 4、磷酸戊糖途径可实现3、4、5、6、7C的转变 5、两用代谢途径在物质转变中具有重要意义 6、3个重要氨基酸的代谢转变:Asp;Glu;Aa
刘新文,刘物新质文代,谢代的谢联调系与节调节 1、糖是良好的碳源,可转变为:脂肪、氨基酸、 胆固醇等. 但一般不能转变为酮体 2、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不能转变为葡萄糖 3、生糖、生酮、生糖兼生酮的氨基酸 5、两用代谢途径在物质转变中具有重要意义 7、奇数碳原子脂肪酸代谢与糖代谢的交汇点:琥珀 酰辅酶A(4C)、乙酰辅酶A(2C) 6、3个重要氨基酸的代谢转变: Asp;Glu;Ala 二、不同物质之间的代谢转变 4、磷酸戊糖途径可实现3、4、5、6、7C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