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拉丁文 LINGUA LATINAE BOTANICAE BOTANICAL LATIN 赵毓棠编 吉林大学农学部 2007,8
植物学拉丁文 LINGUA LATINAE BOTANICAE BOTANICAL LATIN 赵毓棠编 吉林大学农学部 2007,8.
关于植物学拉丁文 拉丁文是二千多年前居住在欧洲亚平宁半岛上拉丁族的语言,该民族在 公元前753年建立了以罗马城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奴隶制的国家一罗马 帝国。 公元前5-3世纪时,该国日益强大,并逐渐扩充其版图,统一了整个 意大利半岛,到公元一世纪时,占领了欧洲的大部分以及小亚细亚和北非的一部 分,形成了以地中海为中心,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国,拉丁语就成了这些地 方的官方语言。尤其在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人征服了希腊,由于古希腊的文 明全盛时期较罗马早几百年,罗马人吸收了古希腊的文化,使罗马文化逐渐丰富 起来,至公元前1世纪古典拉丁语也在这时定形。 以拉丁语为官方语言的罗马帝国虽在公元5世纪灭亡,其他语种相继 兴起,但由于罗马帝国遗留下大量的拉丁文书籍,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 因此,拉丁文仍在欧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目前没有一个国家或民族使用拉丁语,但有些国家的语言是直接由拉丁 语演化而来的,如: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等,这些国家的语 言可以称之为拉丁语的变体或现代拉丁语 拉丁文的文字结构严谨,词汇丰富,词意确切,植物学拉丁文继承了这 些优点,并在经典拉丁文的基础上继续简化文法,又对许多词汇赋予了专门的 确切的含义。 16世纪时,国外的本草学家和植物学家应用拉丁文来写作已成传统的 习惯。到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大量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如:《植 物种志》( Species Plantarun),《植物学晢学》( Philosophia Botanica),《植 物学评论》( Critica botanica)等都是用拉丁文写成的 如前所述,拉丁文是个死了的语言,全世界已经没有人再讲拉丁语了, 但在一些科学部门仍然在使用着拉丁文,植物学中使用的只能叫做ˇ拉丁文“不可 称为ν拉丁语 植物的学名是用拉丁文来表达的,它只是个植物的名称,并没有涉及到 更多的文法关系,后面讲述的拉丁文文法中,将详述拉丁文的文法关系。 植物学名的基本知识 植物的学名就是植物的科学名称,也是全世界统一的名称。按国际植物 命名法规的规定,每种植物只能有一个正确的名称,即最早的,合乎各项规则的 那个名称,不问其来源,一律用拉丁文表达处理。植物的学名可以用下列的公式 来表达 植物学名=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例如:小麦的学名为, Triticum aestivum linneaus其中第一个词是属名 相当于ν姓;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种区别词),相当于"名",以往常将此部分称 为种名",这种叫法欠妥,因为种名是属名+种加词+命名人的全称;第三个词 是命名人,是为该植物取拉丁学名的人,但在非植物分类学专门著作或文章中, 往往将命名人一项省略
关于植物学拉丁文 拉丁文是二千多年前居住在欧洲亚平宁半岛上拉丁族的语言,该民族在 公元前 753 年建立了以罗马城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奴隶制的国家—罗马 帝国。 公元前 5-3 世纪时,该国日益强大,并逐渐扩充其版图,统一了整个 意大利半岛,到公元一世纪时,占领了欧洲的大部分以及小亚细亚和北非的一部 分,形成了以地中海为中心,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国,拉丁语就成了这些地 方的官方语言。尤其在公元前 2 世纪末,罗马人征服了希腊,由于古希腊的文 明全盛时期较罗马早几百年,罗马人吸收了古希腊的文化,使罗马文化逐渐丰富 起来,至公元前 1 世纪古典拉丁语也在这时定形。 以拉丁语为官方语言的罗马帝国虽在公元 5 世纪灭亡,其他语种相继 兴起,但由于罗马帝国遗留下大量的拉丁文书籍,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 因此,拉丁文仍在欧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目前没有一个国家或民族使用拉丁语,但有些国家的语言是直接由拉丁 语演化而来的,如: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等,这些国家的语 言可以称之为拉丁语的变体或“现代拉丁语”. 拉丁文的文字结构严谨,词汇丰富,词意确切,植物学拉丁文继承了这 些优点,并在经典拉丁文的基础上继续简化文法,又对许多词汇赋予了专门的, 确切的含义。 16 世纪时,国外的本草学家和植物学家应用拉丁文来写作已成传统的 习惯。到 18 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大量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如:《植 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n),《植物学哲学》(Philosophia Botanica),《植 物学评论》(Critica Botanica)等都是用拉丁文写成的。 如前所述,拉丁文是个死了的语言,全世界已经没有人再讲拉丁语了, 但在一些科学部门仍然在使用着拉丁文,植物学中使用的只能叫做“拉丁文”不可 称为“拉丁语”。 植物的学名是用拉丁文来表达的,它只是个植物的名称,并没有涉及到 更多的文法关系,后面讲述的拉丁文文法中,将详述拉丁文的文法关系。 植物学名的基本知识 植物的学名就是植物的科学名称,也是全世界统一的名称。按国际植物 命名法规的规定,每种植物只能有一个正确的名称,即最早的,合乎各项规则的 那个名称,不问其来源,一律用拉丁文表达处理。植物的学名可以用下列的公式 来表达: 植物学名=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例如:小麦的学名为,Triticum aestivum Linneaus 其中第一个词是属名, 相当于“姓”;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种区别词),相当于“名”,以往常将此部分称 为“种名”,这种叫法欠妥,因为种名是属名+种加词+命名人的全称;第三个词 是命名人,是为该植物取拉丁学名的人,但在非植物分类学专门著作或文章中, 往往将命名人一项省略
属名( Generic name) 属名是植物学名中的第一个词。 般用单数第一格(主格)的名词 2.来源多样,字尾不受限制 3.属名有阳,阴,中三性,并要求后面的种加词的性别与属名一致。 4.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尽量采用拉丁化的词尾 6.不要组成太长或难于发音的名称。 7.避免采用难于拉丁化的名称 8.不要采用由不同语言组成的杂合字,如:一半希腊文,一半拉丁文 9.属名不可由两个词组成,除非两字之间有连字符号相连 10.尽量采用近似属名加上前缀或后缀为该属名命名 11.避免采用同属内已用过的种加词。 12.不要用非植物学家的名字为新属命名。 属名的来源 1.来自古典拉丁名,如:桑属 Morus,栎属 Quercus,杨属 Populus,苹 果属Ma|us 2.根据形态特征而命名。如:青霉属 Penicillium,原意为画笔,因该植物 的分生孢子梗似画笔;厚穗爵床属 Pachystachys,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厚的 Pachy+穗子 stachys。 3.地名:如秃杉 Taiwania,来自中国台湾省;福建柏属Fukⅰenia,来自中 国福建省。 4.人名:用人名为植物命名是为了纪念该人,被纪念的人应该是植物学家或 与植物有关的人。如林奈木属 Linnaea来自瑞典植物学家 Carolus linnaeus, 金佛兰属 Tangtsinia来自中国植物学家唐进。但有些属名并非纪念植物学家, 但沿用已久,如王莲属名Ⅴ ictoria,来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肖鸢尾属 Moraea 来自瑞典人名,是林奈的岳父 5.神话中的神名或人名。如水仙属 Narcissus是希腊神话中的一名男子,因 扑捉水中自己的倒影溺水而死,死后变成水仙。侧金盏属 Adoni也是神话中的 男子名,在打猎中被野猪咬死,为悼念他,神把它变成侧金盏花,允许他半年在 阳世,半年在阴间。月桂属 Laurus,是由一名女神 Daphne变成的,她因为中 了丘比特的铅箭而厌恶爱情,太阳神阿波罗对他百般追求,无奈而变成一颗月桂 6.地方俗名:如:茶Thea,荔枝 Litchi,来自中国汉语;木薯 Manihot来 自巴西原名;桢楠 Machilus来自印度原名;银杏 Ginkgo来自日语原名。 刁.据用途:如锦葵Maa来自希腊文,意思是使之变软,因它有通便,缓泻 的作用。马兜铃 Aristolochia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最好的生产,因为它有催产 的作用 8.据生活环境:石斛 Dendrobium是由希腊文树木+生活,因它附生于其他 树木上而得名。 9.对倒字:将原有的属名中字母改排而成。如:马蹄香属 Saruma是由细辛 属 Asarum字母变化而来;银鹊树属 Tapiscia是由黄连木属 Pistacia字母变 化而来:滨麦属 Leymus是由披碱草 Elymus字母变化而来
属名 (Generic name) 一. 属名是植物学名中的第一个词。 1. 一般用单数第一格(主格)的名词。 2. 来源多样,字尾不受限制。 3. 属名有阳,阴,中三性,并要求后面的种加词的性别与属名一致。 4.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5. 尽量采用拉丁化的词尾。 6. 不要组成太长或难于发音的名称。 7. 避免采用难于拉丁化的名称。 8. 不要采用由不同语言组成的杂合字,如:一半希腊文,一半拉丁文。 9. 属名不可由两个词组成,除非两字之间有连字符号相连。 10. 尽量采用近似属名加上前缀或后缀为该属名命名。 11. 避免采用同属内已用过的种加词。 12. 不要用非植物学家的名字为新属命名。 二. 属名的来源 1.来自古典拉丁名,如:桑属 Morus,栎属 Quercus,杨属 Populus,苹 果属 Malus。 2.根据形态特征而命名。如:青霉属 Penicillium,原意为画笔,因该植物 的分生孢子梗似画笔;厚穗爵床属 Pachystachys,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厚的 Pachys+穗子 stachys。 3.地名:如秃杉 Taiwania,来自中国台湾省;福建柏属 Fukienia,来自中 国福建省。 4.人名:用人名为植物命名是为了纪念该人,被纪念的人应该是植物学家或 与植物有关的人。如林奈木属 Linnaea 来自瑞典植物学家 Carolus Linnaeus, 金佛兰属 Tangtsinia 来自中国植物学家唐进。但有些属名并非纪念植物学家, 但沿用已久,如王莲属名 Victoria,来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肖鸢尾属 Moraea 来自瑞典人名,是林奈的岳父。 5.神话中的神名或人名。如水仙属 Narcissus 是希腊神话中的一名男子,因 扑捉水中自己的倒影溺水而死,死后变成水仙。侧金盏属 Adonis 也是神话中的 男子名,在打猎中被野猪咬死,为悼念他,神把它变成侧金盏花,允许他半年在 阳世,半年在阴间。月桂属 Laurus,是由一名女神 Daphne 变成的,她因为中 了丘比特的铅箭而厌恶爱情,太阳神阿波罗对他百般追求,无奈而变成一颗月桂 树。 6.地方俗名:如:茶 Thea,荔枝 Litchi,来自中国汉语;木薯 Manihot 来 自巴西原名;桢楠 Machilus 来自印度原名;银杏 Ginkgo 来自日语原名。 7.据用途:如锦葵 Malva 来自希腊文,意思是使之变软,因它有通便,缓泻 的作用。马兜铃 Aristolochia 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最好的生产,因为它有催产 的作用。 8.据生活环境:石斛 Dendrobium 是由希腊文树木+生活,因它附生于其他 树木上而得名。 9.对倒字:将原有的属名中字母改排而成。如:马蹄香属 Saruma 是由细辛 属 Asarum 字母变化而来;银鹊树属 Tapiscia 是由 黄连木属 Pistacia 字母变 化而来;滨麦属 Leymus 是由披碱草 Elymus 字母变化而来
10.无意义的词:如念珠藻 Nostoc, Azema, Kogia, Tatra。 种加词(种区别词)( Specific epithet) 种加词是植物学名中的第二个词,以前称之为种名 1.种加词一般是形容词,名词的所有格或同位名词 第一个字母皆为小写。 3.可以取自任何来源,甚至可以自由组成。 4.种加词中不得使用符号。 5.种加词的性别应与属名一致。如小麦 Triticum aestivum属名与种加词 皆为中性;向日葵 Helianthus annuus属名与种加词皆为阳性;山玫瑰 Rosa davurica属名与种加词皆为阴性。 6.种加词的来源 1)表示植物的特征:如山丁子 Malus baccata意为浆果的;鸡冠花 Celosia cristata意为鸡冠状的。 2)表示原产地的:如白菜 Brasicca pekinensis北京的;夹竹桃 Nerium indicum印度的 3)表示用途:如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药用的 马齿苋 Portulaca oleracea蔬菜的;漆树 Rhus verniciflua产漆的 4)表示生态习性:如小麦 Triticum aestivum夏天的;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草地的;高山风毛菊 Saussurea alpina高山的。 5)表示真菌的寄主:如大麻针壳孢 Septoria cannabis种加词为大麻属, 即寄生在大麻上;银杏点叶霉 Phyllosticta ginkgo种加词为银杏 6)人名:一般要把人名形容词化,如秦氏石楠 Photinia chingiana是纪 念我国植物学家秦仁昌先生的;旱柳sa|i× matsudana的种加词是 纪念日本植物学家松田定久 7)来自当地的俗名:如人参 Panax ginseng:龙眼 Dimocarpus longan 种加词都是由中文转化而来;柿树 Diospyros kaki种加词是由日语转 化而来 8)名词所有格:采用这类名词多是用以纪念某人或某地详见种加词6)项。 9)同位名词:以同位名词作为种加词时,这个名词不必变格,不必和属名 的性别一致,如洋葱 Allium cepa;构骨叶冬青 Ilex aquifolium,种加 词仍保持原有性别。 作者名(命名人)( Author's name) 植物学名中的第三个词是作者(命名人)的姓名,命名人的姓名也要拉丁化, 命名人的姓名如果较长,可以缩写: 1.字首一连有两个或三个辅音时,可将辅音保留,其他简化,如 Blume-Bl. Brown -Br. Skvertsov-Sky. p 2.二音节者,常取其第一音节和第二音节中的辅音字母,其余省 #3. Thunberg-Thunb Hemsley-Hemsl 3.三音节者,取其头两个音节和第三音节的辅音字母,其余省 略, Maximovicz- Maxim等
10.无意义的词:如念珠藻 Nostoc,Azema,Kogia,Tatra。 种加词(种区别词)(Specific epithet) 种加词是植物学名中的第二个词,以前称之为“种名”。 1. 种加词一般是形容词,名词的所有格或同位名词。 2. 第一个字母皆为小写。 3. 可以取自任何来源,甚至可以自由组成。 4. 种加词中不得使用符号。 5. 种加词的性别应与属名一致。如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属名与种加词 皆为中性;向日葵 Helianthus annuus 属名与种加词皆为阳性;山玫瑰 Rosa davurica 属名与种加词皆为阴性。 6. 种加词的来源: 1) 表示植物的特征:如山丁子 Malus bacata 意为浆果的;鸡冠花 Celosia cristata 意为鸡冠状的。 2) 表示原产地的:如白菜 Brasicca pekinensis 北京的;夹竹桃 Nerium indicum 印度的。 3) 表示用途:如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药用的; 马齿苋 Portulaca oleracea 蔬菜的;漆树 Rhus verniciflua 产漆的。 4) 表示生态习性:如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夏天的;草地早熟禾 Poa pratensis 草地的;高山风毛菊 Saussurea alpina 高山的。 5) 表示真菌的寄主:如大麻针壳孢 Septoria cannabis 种加词为大麻属, 即寄生在大麻上;银杏点叶霉 Phyllosticta ginkgo 种加词为银杏。 6) 人名:一般要把人名形容词化,如秦氏石楠 Photinia chingiana 是纪 念我国植物学家秦仁昌先生的;旱柳 Salix matsudana 的种加词是 纪念日本植物学家松田定久。 7) 来自当地的俗名:如人参 Panax ginseng;龙眼 Dimocarpus longan 种加词都是由中文转化而来;柿树 Diospyros kaki 种加词是由日语转 化而来。 8) 名词所有格:采用这类名词多是用以纪念某人或某地详见种加词 6)项。 9) 同位名词:以同位名词作为种加词时,这个名词不必变格,不必和属名 的性别一致,如洋葱 Allium cepa;构骨叶冬青 Ilex aqifolium,种加 词仍保持原有性别。 作者名(命名人)(Author’s name) 植物学名中的第三个词是作者(命名人)的姓名,命名人的姓名也要拉丁化, 命名人的姓名如果较长,可以缩写: 1. 字 首 一连有两个 或 三 个 辅音时 , 可 将 辅 音 保 留 , 其 他 简 化 , 如 : Blume—Bl.;Brown—Br.;Skvertsov—Skv.等. 2. 二 音 节 者 , 常 取 其 第 一 音 节 和 第 二 音 节 中 的 辅 音 字 母 , 其余省 略.Thunberg—Thunb.;Hemsley—Hemsl. 3. 三音节者 , 取 其 头 两 个 音 节 和 第 三 音 节 的 辅 音 字 母 , 其余省 略,Maximovicz—Maxim.等
4.取第一音节并加末尾一个字母。 Michaux- Michx.。 5.命名人如为双姓,两个姓都要缩写,如 Hadde|- Mazzetti-Hand.-Mazz.。 6.著名作者的习惯写法应保留。如: Linne-L. De Candolle -DC 7.为避免同姓造成混乱,常将名字的缩写放在前面。如: Asa Gray-A.Gray; Robert brown -R. Brown At 8.父亲或子女均为作者时,儿子的名字后面加上"f,或fil.",女儿后加" filia 如林奈的儿子可写为 Linnaeus filius或L.f.,我国著名植物学家方文培 的儿子方明渊可写为 Fang F,刘慎谔的女儿刘媖心可写为 Liou filia等 9.若二人合作为同一个植物命名时,第一作者置于前,第二作者在后中间连以 et或&,若简化学名时,可将第二作者的名字省略。 10.若甲作者曾为某植物命名,但未经正式发表,后来由乙作者代为发表,可 将甲作者置于前,乙作者作者置于后,中间连以ex"如果需要简化时,可将甲作 者省略,因为乙作者是正式发表该学名的人。 11.若甲作者曾为某植物命名,并写了拉丁文描述,后经乙作者代为发表,可 将甲置于前,乙置于后,中间加以apud"如需要简化该学名时,可将乙作者省 略 12.若三人同时为某植物命名,可写成"甲","乙″和丙",或只写第一作者后加 etc( et cetera),也可以写成第一作者后加其他人etal 13.某些栽培植物的名字后面附有Hort.字样,这并不是命名人,而是 Hortulanorum(园丁的,花匠的,园艺家的)的缩写 拉丁文字母及发音 印刷体印刷体书写体书写体字母音拼音附记 大写小写大写小写名称 A a b be tse ts k D d de E E e F e G g gl, ge 9 H h
4. 取第一音节并加末尾一个字母。Michaux—Michx. 。 5. 命名人如为双姓,两个姓都要缩写,如 Haddel-Mazzetti—Hand.-Mazz.。 6. 著名作者的习惯写法应保留。如:Linne—L.; De Candolle—DC. 7. 为避免同姓造成混乱,常将名字的缩写放在前面。如:Asa Gray—A. Gray; Robert Brown—R. Brown 等。 8. 父亲或子女均为作者时,儿子的名字后面加上“ f.”或“fil.”,女儿后加“filia”。 如林奈的儿子可写为 Linnaeus filius 或 L. f.,我国著名植物学家方文培 的儿子方明渊可写为 Fang F.,刘慎谔的女儿刘媖心可写为 Liou filia 等。 9. 若二人合作为同一个植物命名时,第一作者置于前,第二作者在后中间连以 et 或&,若简化学名时,可将第二作者的名字省略。 10.若甲作者曾为某植物命名,但未经正式发表,后来由乙作者代为发表,可 将甲作者置于前,乙作者作者置于后,中间连以“ex”如果需要简化时,可将甲作 者省略,因为乙作者是正式发表该学名的人。 11.若甲作者曾为某植物命名,并写了拉丁文描述,后经乙作者代为发表,可 将甲置于前,乙置于后,中间加以“apud”,如需要简化该学名时,可将乙作者省 略。 12.若三人同时为某植物命名,可写成“甲”,“乙”和“丙“,或只写第一作者后加 etc.(et cetera),也可以写成第一作者后加其他人 et al. 13.某些栽培植物的名字后面附有 Hort.字样,这并不是命名人,而是 Hortulanorum(园丁的,花匠的,园艺家的)的缩写。 拉丁文字母及发音 印刷体 大写 印刷体 小写 书写体 大写 书写体 小写 字母音 名称 拼音 发音 附记 A a A a a: a: B b B b be b C c C c tse ts,k D d D d de d E e E e e e F f F f ef f G g G g ge gi,ge H h H h ha: h I i I i i: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