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本序言 代研究所不曾抛弃也不拟抛弃的18世纪历史家。今天距本书 问世已二百年,人们在七十年代后期英法美意等国的史学杂 志上又看到大量关于吉本及其巨著的论文。有些文章从政治、 宗教、文学、哲学等角度对这部名著做进一步的探讨,也有 些从吉本所处的时代、他的历史哲学、历史兴趣、编纂方法 等方面对作者重新加以研究。看来这位18世纪的历史家在又 经历了一个世纪之后依然不曾被抛弃 《罗马帝国衰亡史》原文本在我国流传已久,近年来史学 界有一些文章介绍和评论吉本及其巨著,可以吴于廑教授的 《吉本的历史批判与理性主义思潮》(载《社会科学战线》1982 年第1期)为代表。这些文章的共同看法是“吉本的历史批 判精神,与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思想是一致的,突出表现在 对基督教传统教义、信条、教规等所持的批判态度”。这无疑 是吉本此书的精华所在。然而,作为18世纪的资产阶级历史 家,他的史观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吉本曾写 道:“战争和政事是历史的主要课题。”他在这方面的叙述是 不厌其详的,但对社会经济则不加重视。抛开社会经济的发 展变化来谈论帝国的衰亡,是难以收到探骊得珠的效果的。另 外,他过分强调历史人物的作用而忽略人民群众的影响。书 中指出:人们的祸福无常,系于一人的品格。贤君在位则国 治,暴君在位则国乱。书中虽然列举了多次起义和暴动,诸 如造币工起义或巴高达运动,但是都不曾写出起义群众的声 势和作用。当然,作者修史远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之前,对
代 研 究 所 不 曾 抛 弃 也 不 拟 抛 弃 的 1 8 世 纪 历 史 家 。 今 天 距 本 书 问 世 已 二 百 年 , 人 们 在 七 十 年 代 后 期 英 法 美 意 等 国 的 史 学 杂 志 上 又 看 到 大 量 关 于 吉 本 及 其 巨 著 的 论 文 。 有 些 文 章 从 政 治 、 宗 教 、 文 学 、 哲 学 等 角 度 对 这 部 名 著 做 进 一 步 的 探 讨 , 也 有 些 从 吉 本 所 处 的 时 代 、 他 的 历 史 哲 学 、 历 史 兴 趣 、 编 纂 方 法 等 方 面 对 作 者 重 新 加 以 研 究 。 看 来 这 位 1 8 世 纪 的 历 史 家 在 又 经 历 了 一 个 世 纪 之 后 依 然 不 曾 被 抛 弃 。 《 罗 马 帝 国 衰 亡 史 》 原 文 本 在 我 国 流 传 已 久 , 近 年 来 史 学 界 有 一 些 文 章 介 绍 和 评 论 吉 本 及 其 巨 著 , 可 以 吴 于 廑 教 授 的 《 吉 本 的 历 史 批 判 与 理 性 主 义 思 潮 》 ( 载 《 社 会 科 学 战 线 》 1 9 8 2 年 第 1 期 ) 为 代 表 。 这 些 文 章 的 共 同 看 法 是 “ 吉 本 的 历 史 批 判 精 神 , 与 启 蒙 时 代 的 理 性 主 义 思 想 是 一 致 的 , 突 出 表 现 在 对 基 督 教 传 统 教 义 、 信 条 、 教 规 等 所 持 的 批 判 态 度 ” 。 这 无 疑 是 吉 本 此 书 的 精 华 所 在 。 然 而 , 作 为 1 8 世 纪 的 资 产 阶 级 历 史 家 , 他 的 史 观 不 可 避 免 地 受 到 时 代 和 阶 级 的 局 限 。 吉 本 曾 写 道 : “ 战 争 和 政 事 是 历 史 的 主 要 课 题 。 ” 他 在 这 方 面 的 叙 述 是 不 厌 其 详 的 , 但 对 社 会 经 济 则 不 加 重 视 。 抛 开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变 化 来 谈 论 帝 国 的 衰 亡 , 是 难 以 收 到 探 骊 得 珠 的 效 果 的 。 另 外 , 他 过 分 强 调 历 史 人 物 的 作 用 而 忽 略 人 民 群 众 的 影 响 。 书 中 指 出 : 人 们 的 祸 福 无 常 , 系 于 一 人 的 品 格 。 贤 君 在 位 则 国 治 , 暴 君 在 位 则 国 乱 。 书 中 虽 然 列 举 了 多 次 起 义 和 暴 动 , 诸 如 造 币 工 起 义 或 巴 高 达 运 动 , 但 是 都 不 曾 写 出 起 义 群 众 的 声 势 和 作 用 。 当 然 , 作 者 修 史 远 在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诞 生 之 前 , 对 1 4 中 译 本 序 言
中译本序言 于这些缺点,是不应苛求的。作者在运用史料方面有时失误, 对此我们赞同米尔曼的态度:“尽管书中有错误,我认为它将 永远是一部卓越的著作。”特别引起我国读者兴趣的是作者在 书中一再提及中国。他自承读过有关中国的材料。书中叙述 奧勒良祝捷大典时,在一长串来自世界各地的使节名单中竟 尔也列入中国使节。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我国史书中大秦王 安敦遣使来汉朝的记载,可能也是商人的假冒。第四十章还 有一段波斯僧人受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之嘱从中国偷运蚕子 的离奇故事,其失实之处已在齐思和教授的《中国和拜占廷 帝国的关系》(《北京大学学报》1955年第1期)文中得到订 正。 吉本此书,风行甚久,英国出版商竞相刊印,因之版本 甚多。外国书商也争相出版译本。吉本生前已出现法、德、意 等文字译本。目前则有更多种文字的译本流传。名家也纷为 注释,如英国伯里、法国基佐的注本都备受重视。作为一部 学术著作,其流传之广,声誉之隆,在史学界是罕有其匹的。 中译本最早系由王绳祖、蒋孟引合译的第十五章单行本(商 务印书馆,1964年),后来又由李树泖、徐式谷续译了第十六 章,与第十五章一起收入《外国史学名著选》(商务印书馆, 1987年)。今天这本节编本的中译本面世,可以说是先睹为 快。节编者D.M.洛是英国作家,著有诗文集和小说数种, 对于吉本也深有研究,曾发表论著。从本书前面的节编者引 言和对书中内容的删存去取来看,可知他对于这部名著沉浸
于 这 些 缺 点 , 是 不 应 苛 求 的 。 作 者 在 运 用 史 料 方 面 有 时 失 误 , 对 此 我 们 赞 同 米 尔 曼 的 态 度 : “ 尽 管 书 中 有 错 误 , 我 认 为 它 将 永 远 是 一 部 卓 越 的 著 作 。 ” 特 别 引 起 我 国 读 者 兴 趣 的 是 作 者 在 书 中 一 再 提 及 中 国 。 他 自 承 读 过 有 关 中 国 的 材 料 。 书 中 叙 述 奥 勒 良 祝 捷 大 典 时 , 在 一 长 串 来 自 世 界 各 地 的 使 节 名 单 中 竟 尔 也 列 入 中 国 使 节 。 这 不 禁 使 我 们 联 想 到 我 国 史 书 中 大 秦 王 安 敦 遣 使 来 汉 朝 的 记 载 , 可 能 也 是 商 人 的 假 冒 。 第 四 十 章 还 有 一 段 波 斯 僧 人 受 拜 占 廷 皇 帝 查 士 丁 尼 之 嘱 从 中 国 偷 运 蚕 子 的 离 奇 故 事 , 其 失 实 之 处 已 在 齐 思 和 教 授 的 《 中 国 和 拜 占 廷 帝 国 的 关 系 》 ( 《 北 京 大 学 学 报 》 1 9 5 5 年 第 1 期 ) 文 中 得 到 订 正 。 吉 本 此 书 , 风 行 甚 久 , 英 国 出 版 商 竞 相 刊 印 , 因 之 版 本 甚 多 。 外 国 书 商 也 争 相 出 版 译 本 。 吉 本 生 前 已 出 现 法 、 德 、 意 等 文 字 译 本 。 目 前 则 有 更 多 种 文 字 的 译 本 流 传 。 名 家 也 纷 为 注 释 , 如 英 国 伯 里 、 法 国 基 佐 的 注 本 都 备 受 重 视 。 作 为 一 部 学 术 著 作 , 其 流 传 之 广 , 声 誉 之 隆 , 在 史 学 界 是 罕 有 其 匹 的 。 中 译 本 最 早 系 由 王 绳 祖 、 蒋 孟 引 合 译 的 第 十 五 章 单 行 本 ( 商 务 印 书 馆 , 1 9 6 4 年 ) , 后 来 又 由 李 树 泖 、 徐 式 谷 续 译 了 第 十 六 章 , 与 第 十 五 章 一 起 收 入 《 外 国 史 学 名 著 选 》 ( 商 务 印 书 馆 , 1 9 8 7 年 ) 。 今 天 这 本 节 编 本 的 中 译 本 面 世 , 可 以 说 是 先 睹 为 快 。 节 编 者 D . M . 洛 是 英 国 作 家 , 著 有 诗 文 集 和 小 说 数 种 , 对 于 吉 本 也 深 有 研 究 , 曾 发 表 论 著 。 从 本 书 前 面 的 节 编 者 引 言 和 对 书 中 内 容 的 删 存 去 取 来 看 , 可 知 他 对 于 这 部 名 著 沉 浸 中 译 本 序 言 1 5
中译本序言 甚深,因而能在节编中取舍得当,详略适宜,并尽量保存了 原著中博学多识与文字典丽相结合的特点。加之中译者译笔 流畅,文字传神,希望读者读后不致有未窥全豹的遗憾。 戚国淦 1994年1月
甚 深 , 因 而 能 在 节 编 中 取 舍 得 当 , 详 略 适 宜 , 并 尽 量 保 存 了 原 著 中 博 学 多 识 与 文 字 典 丽 相 结 合 的 特 点 。 加 之 中 译 者 译 笔 流 畅 , 文 字 传 神 , 希 望 读 者 读 后 不 致 有 未 窥 全 豹 的 遗 憾 。 戚 国 淦 1 9 9 4 年 1 月 1 6 中 译 本 序 言
目录 引言 两安东尼治下的黄金时代 前言(摘自第三章) 第一章 ① 罗马帝国的疆域和概况 19 第二章罗马帝国的团结和国内的繁荣。行省和纪念 碑。农业的进步。……………………………28 第三章罗马帝国的体制。帝国体系概况。… 对旧政权的挑战………………………84 第四章康茂德的统治……… 军事寡头政治的形成和东方文化的流入……1⑩0 第五章禁卫军出卖帝国。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的 兴起。 第六章塞维鲁王朝。卡拉卡拉和格塔。埃拉伽巴卢 斯。亚历山大·塞维鲁。妇女对朝政影响的 ①按:书中章号一如吉本原著
目 录 引 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两 安 东 尼 治 下 的 黄 金 时 代 … … … … … … … … … 1 3 前 言 ( 摘 自 第 三 章 ) … … … … … … … … … … … … … … 1 3 第 一 章 ① 罗 马 帝 国 的 疆 域 和 概 况 … … … … … … … … 1 9 第 二 章 罗 马 帝 国 的 团 结 和 国 内 的 繁 荣 。 行 省 和 纪 念 碑 。 农 业 的 进 步 。 … … … … … … … … … … … 2 8 第 三 章 罗 马 帝 国 的 体 制 。 帝 国 体 系 概 况 。 … … … … 6 1 对 旧 政 权 的 挑 战 … … … … … … … … … … … … … 8 4 第 四 章 康 茂 德 的 统 治 … … … … … … … … … … … … … 8 4 军 事 寡 头 政 治 的 形 成 和 东 方 文 化 的 流 入 … … … 1 0 0 第 五 章 禁 卫 军 出 卖 帝 国 。 塞 普 提 米 乌 斯 · 塞 维 鲁 的 兴 起 。 … … … … … … … … … … … … … … … … 1 0 0 第 六 章 塞 维 鲁 王 朝 。 卡 拉 卡 拉 和 格 塔 。 埃 拉 伽 巴 卢 斯 。 亚 历 山 大 · 塞 维 鲁 。 妇 女 对 朝 政 影 响 的 ① 按 : 书 中 章 号 一 如 吉 本 原 著
目 增长。… l11 帝国的瓦解 第七章出身野蛮人的皇帝。戈狄安一世至三世。阿 拉伯人菲利普。 135 第十章瓦勒良和伽利埃努斯统治时期的种种不幸。 哥特人的入侵。波斯人对亚美尼亚的进犯和 瓦勒良的被俘 形势逆转…………………………189 第十一章芝诺比娅和帕尔米拉王国。奥勒良的祝捷 盛典和死亡。… 189 新帝制 第十三章戴克里先的统治和他的三共治者。他的祝 捷大会和新秩序。宫廷礼仪的发展。戴克 里先的退位和死亡。艺术的衰落。……207 第十四章君士坦丁在罗马。他的司法改革。………231 基督教的兴起 第十五章基督教成长的五大原因。适宜于它迅速发 展的条件。原始基督教徒的人数和处境。 237 第十六章罗马政府对基督教徒的作为。罗马皇帝们 的态度。西普里安殉教始末。随时变换的
增 长 。 … … … … … … … … … … … … … … … … 1 1 1 帝 国 的 瓦 解 … … … … … … … … … … … … … … … 1 3 5 第 七 章 出 身 野 蛮 人 的 皇 帝 。 戈 狄 安 一 世 至 三 世 。 阿 拉 伯 人 菲 利 普 。 … … … … … … … … … … … … 1 3 5 第 十 章 瓦 勒 良 和 伽 利 埃 努 斯 统 治 时 期 的 种 种 不 幸 。 哥 特 人 的 入 侵 。 波 斯 人 对 亚 美 尼 亚 的 进 犯 和 瓦 勒 良 的 被 俘 。 … … … … … … … … … … … 1 5 8 形 势 逆 转 … … … … … … … … … … … … … … … … 1 8 9 第 十 一 章 芝 诺 比 娅 和 帕 尔 米 拉 王 国 。 奥 勒 良 的 祝 捷 盛 典 和 死 亡 。 … … … … … … … … … … … … 1 8 9 新 帝 制 … … … … … … … … … … … … … … … … … 2 0 7 第 十 三 章 戴 克 里 先 的 统 治 和 他 的 三 共 治 者 。 他 的 祝 捷 大 会 和 新 秩 序 。 宫 廷 礼 仪 的 发 展 。 戴 克 里 先 的 退 位 和 死 亡 。 艺 术 的 衰 落 。 … … … 2 0 7 第 十 四 章 君 士 坦 丁 在 罗 马 。 他 的 司 法 改 革 。 … … … 2 3 1 基 督 教 的 兴 起 … … … … … … … … … … … … … … 2 3 7 第 十 五 章 基 督 教 成 长 的 五 大 原 因 。 适 宜 于 它 迅 速 发 展 的 条 件 。 原 始 基 督 教 徒 的 人 数 和 处 境 。 … … … … … … … … … … … … … … … … … … 2 3 7 第 十 六 章 罗 马 政 府 对 基 督 教 徒 的 作 为 。 罗 马 皇 帝 们 的 态 度 。 西 普 里 安 殉 教 始 末 。 随 时 变 换 的 2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