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本序言 节编本将原书的前三章基本保全下来。这是罗马帝国从 鼎盛走向衰微的开端。书的开始先叙述了图拉真以次几个元 首的文治武功,然后介绍了2世纪帝国的概况,包括疆域、居 民、制度、生产、生活、宗教、文化各个方面,特别是对于 军制,介绍更详。书中将这一时期称作“黄金时代”,认为是 最幸福而兴旺”的时期。然而从2世纪末开始,帝国逐步走 向衰落,终至灭亡。作者试图从几个方面探求导致衰亡的原 因 书中指出,近卫军的暴乱是罗马帝国衰落的最初信号和 原因,继所谓贤君而出现在罗马帝位上的是一些暴君。暴君 为了保持帝位,依靠近卫军,并重用其长官,于是出现近卫 军长官操纵朝政的局面。近卫军受到皇帝的恩宠,逐渐走向 腐化,贪欲日增,赏赐不能满足,往往发生哗变,杀死旧君 另立新帝,于是废立篡弑之事屡屡发生。近卫军还出售帝位, 谁肯出大价钱,便可登位。许多僭主系由近卫军长官被拥立 而来。书中第七章有数月之间六帝被杀的记载;第十章中三 十僭主之数虽经作者订正,但也指出二十年间登帝位者实为 十九人,都系行伍出身,为部下所拥立,且无一人得善终。行 省军事长官也有为军团拥立者。一时间,数君并峙,内战频 仍,各省独立,国家解体。在此期间,罗马军队兵员成分也 发生变化。帝国的兵员最初只募自意大利本土,继而招募自 各行省,最后则招募蛮族入伍。来自蛮族的军士积功上升为 军官,把持政权,甚或取得帝位,构成帝国长期战乱和衰亡 的重要因素 皇帝与元老院的权力之争削弱了帝国的统治力量。这
节 编 本 将 原 书 的 前 三 章 基 本 保 全 下 来 。 这 是 罗 马 帝 国 从 鼎 盛 走 向 衰 微 的 开 端 。 书 的 开 始 先 叙 述 了 图 拉 真 以 次 几 个 元 首 的 文 治 武 功 , 然 后 介 绍 了 2 世 纪 帝 国 的 概 况 , 包 括 疆 域 、 居 民 、 制 度 、 生 产 、 生 活 、 宗 教 、 文 化 各 个 方 面 , 特 别 是 对 于 军 制 , 介 绍 更 详 。 书 中 将 这 一 时 期 称 作 “ 黄 金 时 代 ” , 认 为 是 “ 最 幸 福 而 兴 旺 ” 的 时 期 。 然 而 从 2 世 纪 末 开 始 , 帝 国 逐 步 走 向 衰 落 , 终 至 灭 亡 。 作 者 试 图 从 几 个 方 面 探 求 导 致 衰 亡 的 原 因 。 书 中 指 出 , 近 卫 军 的 暴 乱 是 罗 马 帝 国 衰 落 的 最 初 信 号 和 原 因 , 继 所 谓 贤 君 而 出 现 在 罗 马 帝 位 上 的 是 一 些 暴 君 。 暴 君 为 了 保 持 帝 位 , 依 靠 近 卫 军 , 并 重 用 其 长 官 , 于 是 出 现 近 卫 军 长 官 操 纵 朝 政 的 局 面 。 近 卫 军 受 到 皇 帝 的 恩 宠 , 逐 渐 走 向 腐 化 , 贪 欲 日 增 , 赏 赐 不 能 满 足 , 往 往 发 生 哗 变 , 杀 死 旧 君 另 立 新 帝 , 于 是 废 立 篡 弑 之 事 屡 屡 发 生 。 近 卫 军 还 出 售 帝 位 , 谁 肯 出 大 价 钱 , 便 可 登 位 。 许 多 僭 主 系 由 近 卫 军 长 官 被 拥 立 而 来 。 书 中 第 七 章 有 数 月 之 间 六 帝 被 杀 的 记 载 ; 第 十 章 中 三 十 僭 主 之 数 虽 经 作 者 订 正 , 但 也 指 出 二 十 年 间 登 帝 位 者 实 为 十 九 人 , 都 系 行 伍 出 身 , 为 部 下 所 拥 立 , 且 无 一 人 得 善 终 。 行 省 军 事 长 官 也 有 为 军 团 拥 立 者 。 一 时 间 , 数 君 并 峙 , 内 战 频 仍 , 各 省 独 立 , 国 家 解 体 。 在 此 期 间 , 罗 马 军 队 兵 员 成 分 也 发 生 变 化 。 帝 国 的 兵 员 最 初 只 募 自 意 大 利 本 土 , 继 而 招 募 自 各 行 省 , 最 后 则 招 募 蛮 族 入 伍 。 来 自 蛮 族 的 军 士 积 功 上 升 为 军 官 , 把 持 政 权 , 甚 或 取 得 帝 位 , 构 成 帝 国 长 期 战 乱 和 衰 亡 的 重 要 因 素 。 皇 帝 与 元 老 院 的 权 力 之 争 削 弱 了 帝 国 的 统 治 力 量 。 这 一 中 译 本 序 言 9
10 中译本序言 斗争由来已久,但以此时为烈。好几个皇帝曾经凭借武力诛 杀元老。塞维鲁在位时,将一些来自东方省分的有文化的奴 隶塞进元老院,使之成为皇帝特权的拥护者。塞维魯皇室从 其统治中形成了新的准则:皇帝不受元老院和法律的限制,以 自己独断专行的意志支配帝国与臣民。作者指出,这一新准 则有助于军队势力的加强,消灭了残存于罗马人头脑中的法 律和自由的最后痕迹;并认为塞维鲁是导致帝国衰落的罪魁 祸首。 作者一再强调罗马帝国的灭亡实即蛮族与基督教的胜 利,因之在这两个问题上着墨甚多,删节本也多予保全。 罗马人将帝国以外的民族统称为“蛮族”。这些居住在帝 国周围的民族往往构成帝国的边患。书中最初出现的蛮族是 日耳曼人,有专章叙述他们的原始生活,并指出到2世纪后 期他们已拥有以铁为锋刃的武器,发动过一次各族联合对帝 国的进攻,为罗马兵团所击溃。但是到3世纪时,情况有了 变化。帝国面貌依旧,但雄风已消,军纪松弛,边防削弱;而 蛮族人口增殖迅速,有战士百万,并从罗马学到作战艺术,因 之构成对帝国边境的威胁。法兰克人、阿勒曼人、哥特人此 时是帝国最危险的敌人。然而帝国仍有相当的抵御力量。特 别是奥勒良在位时整饬纪律,军威复振,威服各族,安定边 境。书中对于他的祝捷活动作了详细描绘,在献俘的行列中 包括了哥特、汪达尔、萨马提、阿勒曼、法兰克、高卢、叙 利亚和埃及等各族战俘。但这已是强弩之末了。作者还评论 了帝国在边境安置蛮族的政策。普洛布斯曾招募蛮族一万六 千人当兵,分成小队,驻守边疆,并收容蛮族战俘和逃亡者
斗 争 由 来 已 久 , 但 以 此 时 为 烈 。 好 几 个 皇 帝 曾 经 凭 借 武 力 诛 杀 元 老 。 塞 维 鲁 在 位 时 , 将 一 些 来 自 东 方 省 分 的 有 文 化 的 奴 隶 塞 进 元 老 院 , 使 之 成 为 皇 帝 特 权 的 拥 护 者 。 塞 维 鲁 皇 室 从 其 统 治 中 形 成 了 新 的 准 则 : 皇 帝 不 受 元 老 院 和 法 律 的 限 制 , 以 自 己 独 断 专 行 的 意 志 支 配 帝 国 与 臣 民 。 作 者 指 出 , 这 一 新 准 则 有 助 于 军 队 势 力 的 加 强 , 消 灭 了 残 存 于 罗 马 人 头 脑 中 的 法 律 和 自 由 的 最 后 痕 迹 ; 并 认 为 塞 维 鲁 是 导 致 帝 国 衰 落 的 罪 魁 祸 首 。 作 者 一 再 强 调 罗 马 帝 国 的 灭 亡 实 即 蛮 族 与 基 督 教 的 胜 利 , 因 之 在 这 两 个 问 题 上 着 墨 甚 多 , 删 节 本 也 多 予 保 全 。 罗 马 人 将 帝 国 以 外 的 民 族 统 称 为 “ 蛮 族 ” 。 这 些 居 住 在 帝 国 周 围 的 民 族 往 往 构 成 帝 国 的 边 患 。 书 中 最 初 出 现 的 蛮 族 是 日 耳 曼 人 , 有 专 章 叙 述 他 们 的 原 始 生 活 , 并 指 出 到 2 世 纪 后 期 他 们 已 拥 有 以 铁 为 锋 刃 的 武 器 , 发 动 过 一 次 各 族 联 合 对 帝 国 的 进 攻 , 为 罗 马 兵 团 所 击 溃 。 但 是 到 3 世 纪 时 , 情 况 有 了 变 化 。 帝 国 面 貌 依 旧 , 但 雄 风 已 消 , 军 纪 松 弛 , 边 防 削 弱 ; 而 蛮 族 人 口 增 殖 迅 速 , 有 战 士 百 万 , 并 从 罗 马 学 到 作 战 艺 术 , 因 之 构 成 对 帝 国 边 境 的 威 胁 。 法 兰 克 人 、 阿 勒 曼 人 、 哥 特 人 此 时 是 帝 国 最 危 险 的 敌 人 。 然 而 帝 国 仍 有 相 当 的 抵 御 力 量 。 特 别 是 奥 勒 良 在 位 时 整 饬 纪 律 , 军 威 复 振 , 威 服 各 族 , 安 定 边 境 。 书 中 对 于 他 的 祝 捷 活 动 作 了 详 细 描 绘 , 在 献 俘 的 行 列 中 包 括 了 哥 特 、 汪 达 尔 、 萨 马 提 、 阿 勒 曼 、 法 兰 克 、 高 卢 、 叙 利 亚 和 埃 及 等 各 族 战 俘 。 但 这 已 是 强 弩 之 末 了 。 作 者 还 评 论 了 帝 国 在 边 境 安 置 蛮 族 的 政 策 。 普 洛 布 斯 曾 招 募 蛮 族 一 万 六 千 人 当 兵 , 分 成 小 队 , 驻 守 边 疆 , 并 收 容 蛮 族 战 俘 和 逃 亡 者 1 0 中 译 本 序 言
中译本序言 11 在边境设置新移殖区,拨给土地、牲畜、农具,指望能够从 中获得兵源以充实边防。然而事与愿违,蛮族人员不习惯务 农,不愿受约束,往往流窜,成为暴乱之源。而当民族大迁 徙的波涛涌起时,内外呼应,西罗马帝国遂被淹没。东罗马 帝国的边患主要来自东方。阿拉伯人的扩张吞食掉其东部领 土,土耳其人的崛起摧毁了这个古老帝国。 关于基督教,吉本在其回忆录中写道:“由于我始终相信 《福音书》的传播和教会的胜利与罗马帝国的衰落是密切相联 的,所以我着重于这一变革的原因和影响,把基督教徒自己 的著述和辩解同异教徒投向这一新教派的公正或憎恨的目光 加以对照。”为节编本全文保留的第十五、十六两章即是按照 这一意图撰写的。此时吉本的理性主义世界观业已形成,对 基督教的传统说教采取了批判的态度。他在第十五章开头的 地方写道:“神学家可以…随心把宗教描绘为降自于天,披 着原有的纯洁。史学家则……必须发现宗教在久居地上之时 已在一个软弱和堕落的人类中受到了不可避免的错误和腐化 相混杂的污染。”他揭去神学家所加于基督教的纯洁外衣,冷 静而客观地对基督教久居地上所沾染的尘俗现象作了深入的 理性的考察。他的笔法是曲折、含蓄的,有时是借用他人的 酒杯来浇自己的块垒的。他介绍诺斯替派的教义时说,这个 教派“对以色列上帝作了不敬的描写,把他说成一个易于冲 动和犯错误的神,爱憎无常,……不能在这样的性格中看到 全知、全能的宇宙之父的特征。”这样的转述虽然冠以“不 敬”字样,实际却在张扬异端,贬抑“降自于天”的基督教。 书中对基督教大肆宣扬的神迹,例如驱除魔鬼,起死回生,舌
在 边 境 设 置 新 移 殖 区 , 拨 给 土 地 、 牲 畜 、 农 具 , 指 望 能 够 从 中 获 得 兵 源 以 充 实 边 防 。 然 而 事 与 愿 违 , 蛮 族 人 员 不 习 惯 务 农 , 不 愿 受 约 束 , 往 往 流 窜 , 成 为 暴 乱 之 源 。 而 当 民 族 大 迁 徙 的 波 涛 涌 起 时 , 内 外 呼 应 , 西 罗 马 帝 国 遂 被 淹 没 。 东 罗 马 帝 国 的 边 患 主 要 来 自 东 方 。 阿 拉 伯 人 的 扩 张 吞 食 掉 其 东 部 领 土 , 土 耳 其 人 的 崛 起 摧 毁 了 这 个 古 老 帝 国 。 关 于 基 督 教 , 吉 本 在 其 回 忆 录 中 写 道 : “ 由 于 我 始 终 相 信 《 福 音 书 》 的 传 播 和 教 会 的 胜 利 与 罗 马 帝 国 的 衰 落 是 密 切 相 联 的 , 所 以 我 着 重 于 这 一 变 革 的 原 因 和 影 响 , 把 基 督 教 徒 自 己 的 著 述 和 辩 解 同 异 教 徒 投 向 这 一 新 教 派 的 公 正 或 憎 恨 的 目 光 加 以 对 照 。 ” 为 节 编 本 全 文 保 留 的 第 十 五 、 十 六 两 章 即 是 按 照 这 一 意 图 撰 写 的 。 此 时 吉 本 的 理 性 主 义 世 界 观 业 已 形 成 , 对 基 督 教 的 传 统 说 教 采 取 了 批 判 的 态 度 。 他 在 第 十 五 章 开 头 的 地 方 写 道 : “ 神 学 家 可 以 … … 随 心 把 宗 教 描 绘 为 降 自 于 天 , 披 着 原 有 的 纯 洁 。 史 学 家 则 … … 必 须 发 现 宗 教 在 久 居 地 上 之 时 , 已 在 一 个 软 弱 和 堕 落 的 人 类 中 受 到 了 不 可 避 免 的 错 误 和 腐 化 相 混 杂 的 污 染 。 ” 他 揭 去 神 学 家 所 加 于 基 督 教 的 纯 洁 外 衣 , 冷 静 而 客 观 地 对 基 督 教 久 居 地 上 所 沾 染 的 尘 俗 现 象 作 了 深 入 的 理 性 的 考 察 。 他 的 笔 法 是 曲 折 、 含 蓄 的 , 有 时 是 借 用 他 人 的 酒 杯 来 浇 自 己 的 块 垒 的 。 他 介 绍 诺 斯 替 派 的 教 义 时 说 , 这 个 教 派 “ 对 以 色 列 上 帝 作 了 不 敬 的 描 写 , 把 他 说 成 一 个 易 于 冲 动 和 犯 错 误 的 神 , 爱 憎 无 常 , … … 不 能 在 这 样 的 性 格 中 看 到 全 知 、 全 能 的 宇 宙 之 父 的 特 征 。 ” 这 样 的 转 述 虽 然 冠 以 “ 不 敬 ” 字 样 , 实 际 却 在 张 扬 异 端 , 贬 抑 “ 降 自 于 天 ” 的 基 督 教 。 书 中 对 基 督 教 大 肆 宣 扬 的 神 迹 , 例 如 驱 除 魔 鬼 , 起 死 回 生 , 舌 中 译 本 序 言 1 1
中译本序言 割后而能言,耶稣受难后天地冥晦等一一加以否定。尽管这 些神迹有教会文献可征,并经神学家、主教、教皇等先后作 出见证,然而他却指出即使其中“最有力的见证”也不能 “祛除不信者私下的、不可救药的怀疑”,这种怀疑之所以 不可救药”是因为它来源于理性的验证。从这里人们清楚地 看到吉本的历史批判精神 第一卷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老友休谟阅后写信给吉 本称贺,并指出在第十五、十六两章的处理中不可避免地会 引起猜忌,可以预料一阵叫嚣的到来,也许作者还会在前途 遇到一场斗争。此书在读者中赢得赞赏,但也引起一些人的 非议。吉本写了一篇《我的辩解》,取得了多数理智的世俗人 士乃至教会人士的谅解,但仍有些人詈詈不休,其中不乏知 名人物。吉本后来承认,他起初感到惊惧,继而转为愤慨,最 后则是置之不理。他继续撰写下去。 第二、三卷获得与第一卷同等的声誉。宗教部分依然保 持自由精神,也再次遭到反对者的抨击。抨击主要来自意大 利的天主教徒,中心仍然是“神圣见证”问题。他后来回忆 此事时写道:“神圣见证的证据今天在任何法庭上都会加以否 定,但是偏见造成盲目,权威拒纳良言,我们的拉丁文圣经 将永远蒙受这种伪造经文的玷污。” 最后三卷出版依然引起喧嚣。他自思这几本内容纯洁,笔 调平和,不解何以会引起如此强烈的谴责。最后他得出结论: 这部《罗马帝国衰亡史》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似乎都击中 了要害,也许今后一百年还会继续遭到责难 事实果然如此。在19世纪中期,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主教
割 后 而 能 言 , 耶 稣 受 难 后 天 地 冥 晦 等 一 一 加 以 否 定 。 尽 管 这 些 神 迹 有 教 会 文 献 可 征 , 并 经 神 学 家 、 主 教 、 教 皇 等 先 后 作 出 见 证 , 然 而 他 却 指 出 即 使 其 中 “ 最 有 力 的 见 证 ” 也 不 能 “ 祛 除 不 信 者 私 下 的 、 不 可 救 药 的 怀 疑 ” , 这 种 怀 疑 之 所 以 “ 不 可 救 药 ” 是 因 为 它 来 源 于 理 性 的 验 证 。 从 这 里 人 们 清 楚 地 看 到 吉 本 的 历 史 批 判 精 神 。 第 一 卷 出 版 后 , 引 起 巨 大 反 响 。 老 友 休 谟 阅 后 写 信 给 吉 本 称 贺 , 并 指 出 在 第 十 五 、 十 六 两 章 的 处 理 中 不 可 避 免 地 会 引 起 猜 忌 , 可 以 预 料 一 阵 叫 嚣 的 到 来 , 也 许 作 者 还 会 在 前 途 遇 到 一 场 斗 争 。 此 书 在 读 者 中 赢 得 赞 赏 , 但 也 引 起 一 些 人 的 非 议 。 吉 本 写 了 一 篇 《 我 的 辩 解 》 , 取 得 了 多 数 理 智 的 世 俗 人 士 乃 至 教 会 人 士 的 谅 解 , 但 仍 有 些 人 詈 詈 不 休 , 其 中 不 乏 知 名 人 物 。 吉 本 后 来 承 认 , 他 起 初 感 到 惊 惧 , 继 而 转 为 愤 慨 , 最 后 则 是 置 之 不 理 。 他 继 续 撰 写 下 去 。 第 二 、 三 卷 获 得 与 第 一 卷 同 等 的 声 誉 。 宗 教 部 分 依 然 保 持 自 由 精 神 , 也 再 次 遭 到 反 对 者 的 抨 击 。 抨 击 主 要 来 自 意 大 利 的 天 主 教 徒 , 中 心 仍 然 是 “ 神 圣 见 证 ” 问 题 。 他 后 来 回 忆 此 事 时 写 道 : “ 神 圣 见 证 的 证 据 今 天 在 任 何 法 庭 上 都 会 加 以 否 定 , 但 是 偏 见 造 成 盲 目 , 权 威 拒 纳 良 言 , 我 们 的 拉 丁 文 圣 经 将 永 远 蒙 受 这 种 伪 造 经 文 的 玷 污 。 ” 最 后 三 卷 出 版 依 然 引 起 喧 嚣 。 他 自 思 这 几 本 内 容 纯 洁 , 笔 调 平 和 , 不 解 何 以 会 引 起 如 此 强 烈 的 谴 责 。 最 后 他 得 出 结 论 : “ 这 部 《 罗 马 帝 国 衰 亡 史 》 无 论 在 国 内 还 是 在 国 外 似 乎 都 击 中 了 要 害 , 也 许 今 后 一 百 年 还 会 继 续 遭 到 责 难 。 ” 事 实 果 然 如 此 。 在 1 9 世 纪 中 期 , 伦 敦 圣 保 罗 大 教 堂 主 教 1 2 中 译 本 序 言
中译本序言 米尔曼在为其所注释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作序言时,依然 对该书加以批判,用意在于防止读者阅读本书后“产生错误 印象”。批判主要针对前文所引吉本在第十五章开头的那段 话,认为吉本对于“宗教的神圣起源”这一主要问题,采取 了巧妙的回避或假意承认的手法。另外还指责吉本对于基督 教故意贬抑。这篇序言指出,罗马帝国的进攻者,无论是军 事还是宗教方面的,诸如哥特人、匈奴人、阿拉伯人或蒙古 人,阿拉里克、穆罕默德、成吉思汘或帖木儿,在书中都写 得充实完整,颇有生气;唯独对于基督教的胜利却写成一篇 冷酷的批判论文。全书对基督教也不曾只字褒扬。这些大概 就是卫道人士对本书深恶痛绝的地方。 但是,广大读者对本书的看法却是截然相反的。吉本深 有感受,写道:“公众是很少看错的。”而在学术界,更是受 到推崇。第一卷刚出版,休谟即在信中告诉吉本:“此间所有 的文化人对尊作一致赞美。”后来的历史学家也对之交相称 赞。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伯里在其 所注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序言中指出:“吉本在许多细节和 若干知识部门中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一点只意味着我们的父 辈和我们自身不是生活在一个完全无所作为的世界里。但是 在主要的问题上,他仍然是我们的超越时代的老师。对于那 些使他摆脱历史家的共同命运的明显特点,诸如伴随时代前 进的大胆而准确的尺度,正确的眼光,周密的布局,审慎的 判断与适时的怀疑,为自己始终如一的态度做出的堪称不朽 的掩饰等,是无庸细述的。”这是对吉本准确而公平的评价 另一19世纪著名历史学家弗里曼也指出,吉本始终不失为当
米 尔 曼 在 为 其 所 注 释 的 《 罗 马 帝 国 衰 亡 史 》 作 序 言 时 , 依 然 对 该 书 加 以 批 判 , 用 意 在 于 防 止 读 者 阅 读 本 书 后 “ 产 生 错 误 印 象 ” 。 批 判 主 要 针 对 前 文 所 引 吉 本 在 第 十 五 章 开 头 的 那 段 话 , 认 为 吉 本 对 于 “ 宗 教 的 神 圣 起 源 ” 这 一 主 要 问 题 , 采 取 了 巧 妙 的 回 避 或 假 意 承 认 的 手 法 。 另 外 还 指 责 吉 本 对 于 基 督 教 故 意 贬 抑 。 这 篇 序 言 指 出 , 罗 马 帝 国 的 进 攻 者 , 无 论 是 军 事 还 是 宗 教 方 面 的 , 诸 如 哥 特 人 、 匈 奴 人 、 阿 拉 伯 人 或 蒙 古 人 , 阿 拉 里 克 、 穆 罕 默 德 、 成 吉 思 汗 或 帖 木 儿 , 在 书 中 都 写 得 充 实 完 整 , 颇 有 生 气 ; 唯 独 对 于 基 督 教 的 胜 利 却 写 成 一 篇 冷 酷 的 批 判 论 文 。 全 书 对 基 督 教 也 不 曾 只 字 褒 扬 。 这 些 大 概 就 是 卫 道 人 士 对 本 书 深 恶 痛 绝 的 地 方 。 但 是 , 广 大 读 者 对 本 书 的 看 法 却 是 截 然 相 反 的 。 吉 本 深 有 感 受 , 写 道 : “ 公 众 是 很 少 看 错 的 。 ” 而 在 学 术 界 , 更 是 受 到 推 崇 。 第 一 卷 刚 出 版 , 休 谟 即 在 信 中 告 诉 吉 本 : “ 此 间 所 有 的 文 化 人 对 尊 作 一 致 赞 美 。 ” 后 来 的 历 史 学 家 也 对 之 交 相 称 赞 。 1 9 世 纪 后 期 至 2 0 世 纪 初 期 英 国 著 名 历 史 学 家 伯 里 在 其 所 注 的 《 罗 马 帝 国 衰 亡 史 》 序 言 中 指 出 : “ 吉 本 在 许 多 细 节 和 若 干 知 识 部 门 中 已 经 落 后 于 时 代 , 这 一 点 只 意 味 着 我 们 的 父 辈 和 我 们 自 身 不 是 生 活 在 一 个 完 全 无 所 作 为 的 世 界 里 。 但 是 在 主 要 的 问 题 上 , 他 仍 然 是 我 们 的 超 越 时 代 的 老 师 。 对 于 那 些 使 他 摆 脱 历 史 家 的 共 同 命 运 的 明 显 特 点 , 诸 如 伴 随 时 代 前 进 的 大 胆 而 准 确 的 尺 度 , 正 确 的 眼 光 , 周 密 的 布 局 , 审 慎 的 判 断 与 适 时 的 怀 疑 , 为 自 己 始 终 如 一 的 态 度 做 出 的 堪 称 不 朽 的 掩 饰 等 , 是 无 庸 细 述 的 。 ” 这 是 对 吉 本 准 确 而 公 平 的 评 价 。 另 一 1 9 世 纪 著 名 历 史 学 家 弗 里 曼 也 指 出 , 吉 本 始 终 不 失 为 当 中 译 本 序 言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