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垄断厂商目前的生产规模为SAC1 SMG1表示的生产规模,在SMC=MR所确定P 的产量水半Q1上,垄断厂商实现了短期的利 润最大化。其利润为矩形HPAB所表示的面 但是从长期看,这并不是最优的生产规 模。山于长期中其他厂商不能进入,垄断厂 商可以通过规模调整实现吏大的利润。垄断 厂商将会把产量调整到MR=LMC=SMC所确 定的产量Q2水平上,此时对应的生产规模为 SAC2和SMC2所表示的生产规模。对应的总 利润为知形IP2FG所表示的面积,此时的总 图7-—5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利润大于短期内所获得的总利润 5、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 从图7-5中可以看出在Q2产量水半上,MR曲线、LMC曲线、SMC曲线交于一点, 这表明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不仪在短期得到满足,而且在长期也得到满足,所 以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MR==SMC TR>TC或AC>AC (7.6) 当这一条件满足时,SAC=LAC,即图形中SMC2和LMC的交点对应的LC上的点,也 就是相应的SC与LAC的切点。 请注意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AR≥AVC:SMC=MR与长期均衡条件LAR=LAC MR=LMC=SMC的比较 六、价格歧视 山于垄断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厂商便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之下作出一些违规之 举。例如进行价格歧视 1、定义:价格歧视是指同一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价格,或者对销售给不同购买者的同一产品在成本不同时索取相同的价格 2、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是不同市场之间可以有效的分离。否则消费者将在价格低的市场购买商品,或者把低 价购进的商品在价格史高的市场上重新出售,从而使价格歧视难以维持 是被分隔开的多个市场上需求弹性不同。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垄断者根据不同的需求 弹性对同一商品索取不冋的价格,方能获得多于索取相同价格时的利润,♂则最佳策略是对 同一商品收取相同价格 一般来说价格歧视分为三类: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①一级价格歧视 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根 据消费者愿意为每单位商品付出的最高价格而为每单 位产品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从消费者行为理论已知 需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 支付的最高价格。如果厂商已知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即已知消费者对每一单位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最 高价格,厂商就可以按此价格逐个制定商品价格。如 图77所示 图7-7一蚁价格歧视
如图所示,第一单位商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为P1,厂商就按P1价格出售,第 二单位商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为P2,厂商就按P2的价格出售,依次类推,直全 厂商销售完全部的商品。这是一种理想的极端情况。假定厂商生产的半均成本为Pw,则此 时厂商的利润为PAB,而通常情况下,厂商按单一价格P销售,利润为零。可见实行 级价格定价后,厂商的利润增加了三角形P、AB的面积。山消费者理论知,这部分面积正好 是消费者剩余,因此,实行一级价格歧视的厂商实际上是将所有消费者剩余榨光,转化为了 生产者的垄断利润 ②二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根据不同的购买量和消费者确定的价格。凵常生活中。二级 价格歧视比较普遍,如电力公司实行的分段定价等。二级价格歧视主要适用于那些容易度量 和记录的劳务,如煤气、电力、水、电话通讯等的出售。如图78所示 假定消费者对电力公司产品的需求曲线为D,当消 费者的耗电量低于1时,公司按P1价格向消费者收费: 当耗电量达到Q2时,增加消费的部分QQ2按P2价格收 费;当耗电量达到Q3时,按超过Q2的部分Q2Q3以史 低的价格P3收费。从图中可见,二级价格歧视与一级价 格歧视不同,对不同的数量制定不同价格。假设垄断厂 商的平均成本为P,则销售量为P2Q3时,厂商的收益 为图中阴影部分 FCGBP1P3的面积。当按同一价格,例打二以一 如P3价格销售Q3产量时利润为零。而阴影部分面积属 图7-8二竅价格歧视 消费者剩余的一部分,在二级价格歧视下,厂商将这部 分消费者剩余转化成了垄断利润。 ③三级价格歧视 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收 取不同的价格。实际中的例子很多,如同一种产品,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价格不一样,黄金 时间和非黄金的广告费不一样等 三级价格歧视下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比较复杂。本书对最简单的、两个子市场的情况进 行分析,所得结论,很容易推广到多个市场的情况。如图79所示。 假定厂商 的规模报酬不 变本一 边际成 曲线为 水半线。假 定A市场的需 求弹性较小, 需求曲线较陡 D2 峭:B市场的 需求弹性较 图7-9三絞价格歧 大,需求曲线 较平坦。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当MR=MC时厂商利润最大。山此得出,A市场的产量为 QA,价格为PA:B市场的产量为Qs,价格为PB。山图中可以看出PA>PB,这说明厂商可以 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状况制定不同的价格,即对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索取较高价格,对需求 弹性较大的市场制定较低的价格。这一结论适用于复杂三级价格歧视情况。证明过程如下: 根据式74,市场A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