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斑点 目目 弗吉尼亚伍尔芙一
墙上的斑点 弗吉尼亚·伍尔芙
弗言尼亚伍尔芙( Virginia Wool,1882年1月25日 1941年3月28日)是一位英国女作家和女权主义者。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芙是伦敦文学界的一个象征。 她在1905年开始以写作作为职业。刚开始是为《时代 文学增刊》写作。在1912年她和雷纳德伍尔芙结婚。她 的第-部小说《 The Voyage Out》在1915年出版 伍尔芙被看作是引导现代主义潮流的先锋。人们甚至 认为她革新了英语本身。她在她的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 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有人在一篇 评论里讲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 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 伍尔芙一生都受到忧郁症的折磨,于1941年投河自尽。 她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投入了位于罗德麦尔 Rodmell)她家附近的一条河流(欧塞河, River ouse)里面
弗吉尼亚•伍尔芙 (Virginia Woolf,1882年 1月25日 - 1941年 3月28日) 是一位英国女作家和女权主义者。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芙是伦敦文学界的一个象征。 她在1905年开始以写作作为职业。刚开始是为《时代 文学增刊》写作。在1912年她和雷纳德•伍尔芙结婚。她 的第一部小说《The Voyage Out》在1915年出版。 伍尔芙被看作是引导现代主义潮流的先锋。人们甚至 认为她革新了英语本身。她在她的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 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有人在一篇 评论里讲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 。 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 伍尔芙一生都受到忧郁症的折磨,于1941年投河自尽。 她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投入了位于罗德麦尔 (Rodmell)她家附近的一条河流(欧塞河,River Ouse)里面
伍尔芙的小说理念:伍尔芙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 强调“内心真实”。她认为在一个普 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 受着千干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 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 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 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这 就是真实的生活。因此,视接近生活 的本来面目为己任的作家,就应该深 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按照那些微尘 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 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 伍尔夫 动模式
伍尔芙的小说理念:伍尔芙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 强调“内心真实”。她认为在一个普 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 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 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 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 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 这 就是真实的生活。因此,视接近生活 的本来面目为己任的作家,就应该深 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 “按照那些微尘 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 们记录下来” , “追踪它们的这种运 动模式”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 巧在小说领域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并未 形成一个文学流派。这是因为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 作家并没有共同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发表宣言,而 是一些不同国家的作者,如爱尔兰的詹姆士"乔伊斯 法国的马赛尔"普鲁斯特英国的弟吉利亚"伍尔芙和美 国的威廉"福克纳等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运用新 的概念与方法创作小说。他们的作品着力展示人物的 内心世界采用迥异于传统文学的心理描写方法,开创 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这些作品在当时虽然受到某些 责难,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 得到承认和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以后,创作这类 小说的作家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 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 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本世纪20年代起,意识流技 巧在小说领域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并未 形成一个文学流派。这是因为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 作家并没有共同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发表宣言,而 是一些不同国家的作者,如爱尔兰的詹姆士"乔伊斯, 法国的马赛尔"普鲁斯特,英国的弗吉利亚"伍尔芙和美 国的威廉"福克纳等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运用新 的概念与方法创作小说。他们的作品着力展示人物的 内心世界采用迥异于传统文学的心理描写方法,开创 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这些作品在当时虽然受到某些 责难,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 得到承认和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以后,创作这类 小说的作家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 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
、初步阅读小说: (1)这篇小说的叙述者是谁? 2)“我”是谁? 我”应该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 她很敏感,喜欢幻想、冥思,想像力非常丰富。 (3)《桥边的老人》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 角,《墙上的斑点》也是第一人称,你认为是 有限视角还是全知视角? 应该界定为全知视角。因为这篇小说带着极 强的主观性,坚决地拒绝他人参与,没有他人 视角和其他思想存在的可能
一、初步阅读小说: (1)这篇小说的叙述者是谁? (2)“我”是谁? “我”应该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 她很敏感,喜欢幻想、冥思,想像力非常丰富。 (3)《桥边的老人》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 角,《墙上的斑点》也是第一人称,你认为是 有限视角还是全知视角? 应该界定为全知视角。因为这篇小说带着极 强的主观性,坚决地拒绝他人参与,没有他人 视角和其他思想存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