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进取 课文对译1234 思考探究一思考探究二 思考探究三深度探究 制作者:广州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李建辉
思考·探究一 思考·探究二 课文对译 1 2 3 4 制作者:广州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李建辉 思考·探究三 发愤进取 深度探究
思考探究一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 成功、成材,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条件? 答:在孔子看来一个成功成材,首先要有 矢志不渝的理想,“贫而乐,富而好 礼”“见贤思齐”“朝闻道,夕可死矣” 第二要“发愤进取”的不懈努力,不偷懒, 不自卑;第三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从 点一滴做起的踏实精神
思考·探究一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 成功、成材,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条件? 答:在孔子看来一个成功成材,首先要有 矢志不渝的理想,“贫而乐,富而好 礼”“见贤思齐”“朝闻道,夕可死矣” ; 第二要“发愤进取”的不懈努力,不偷懒, 不自卑;第三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从一 点一滴做起的踏实精神
思考·探究二学习《雍也十二》后,谈谈“一个 人做某件事情,力不足与不愿做”有什么不同。 答:在孔子看来“力不足”者与“不愿做”者 的区别在于两点:第一,有无“做”的强烈愿 望,第二有无“做”的实际行动。“力不足” 者因为有“做”的强烈愿望,所以尽管他不 定“做到”但他在行动上不懈努力,使自己能 “尽吾力而无憾”;而“不愿做”者,却常常 用“力不足”为借口,结果本来可以“做到” 的事却没能做到,让自己遗憾终身
思考·探究二 学习《雍也 十二》后,谈谈“一个 人做某件事情,力不足与不愿做”有什么不同。 答:在孔子看来“力不足”者与“不愿做”者 的区别在于两点:第一,有无“做”的强烈愿 望,第二有无“做”的实际行动。“力不足” 者因为有“做”的强烈愿望,所以尽管他不一 定“做到”但他在行动上不懈努力,使自己能 “尽吾力而无憾”;而“不愿做”者,却常常 用“力不足”为借口,结果本来可以“做到” 的事却没能做到,让自己遗憾终身
思考·探究三说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 也”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立身处世有什么意义? 答:“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对于我们学习 生活和立身处世确实有利于我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做大做强自己。不过,这里最为关键的是“思”和 “内省”,也就是要对照自己认真思考,何为“长 何为“短”,所谓的“贤”与“不贤”是一个价值 判断,这本身需要文化思想做前提的。我认为, “贤”应该是既能服务社会又能满足自己的才能品 德。因此,也必须从两个方面去考量,从自我出发 否则,我们就可能在“齐”的时候,迷失了自我
思考·探究三 说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 也”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立身处世有什么意义? 答:“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对于我们学习 生活和立身处世确实有利于我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做大做强自己。不过,这里最为关键的是“思”和 “内省”,也就是要对照自己认真思考,何为“长” 何为“短”,所谓的“贤”与“不贤”是一个价值 判断,这本身需要文化思想做前提的。我认为, “贤”应该是既能服务社会又能满足自己的才能品 德。因此,也必须从两个方面去考量,从自我出发, 否则,我们就可能在“齐” 的时候,迷失了自我
【原文】子贡曰:【译文】子贡说:“贫穷而 “贫而无谄,富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 无骄,何如?”子自大,怎么样?”孔子说 日:“可也。未若“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 贫而乐,富而好礼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 者也。”子贡曰 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 《诗》云,如切骨、角、象牙、玉石样, 如磋!如琢如唐’,切碳它,琢磨它’,就是讲 其斯之谓与?”子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 曰:“赐也!始可“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 与言《诗》已矣,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 告诸往而知来 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 者 同你谈论《诗》了
【原文】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 无骄,何如?”子 曰:“可也。未若 贫而乐,富而好礼 者也。”子贡曰: 《诗》云,‘如切 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 曰:“赐也!始可 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 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 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 自大,怎么样?”孔子说: “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 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 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 “《诗》上说,‘要像对待 骨、角、象牙、玉石一样, 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 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 “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 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 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 同你谈论《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