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 使人口最终达到某种理想状态,是今后我们努力研究的课题。”1笔者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时 值中央?1(51)号文件的发表(人们常习惯上称其为中国计划生育的新起点),亲身感受了计划生育 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对计划生育问题有许多原始的感性认识。现在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又 多了许多理性的思考。对计划生育历史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其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当代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进行学理探讨,对拓宽历史学的研究范围,加强边缘学科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发展,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总 称。作为人口学研究的一个分支,计划生育史的研究对象是人口过程的一个环节或方面,即在一定 社会历史条件下经过国家计划调节的生育过程。然而,除孙沐寒《中国计划生育史稿》和史成礼《中 国计划生育活动史》外,至今还没有从历史学角度对中国计划生育河题进行研究的专著,一些共和国 史教科书中也鲜有专门章节论及计划生育问题。面《史稿》和《活动史》两书均成书于20世纪80年 代,在写作指导思想上还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当时人口学、社会学研究方兴未艾,两书在研究方法上 缺乏多学科的结合。同时,计划生育运行机制在当时还未健全,计划生育的历史义远非两书所能记载, 随着新问题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计划生育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出了计划生育的发 展规律,老百姓对计划生育的现行体制,逐步表示认同和接纳,计划生育渐趋成熟、规范,并走向制 度化、法制化。两书成书后,学界对计划生育的研究,也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成果,但鲜有专著用历 史学的眼光对两书有更多实质性的理论突破和超越。这些都为后学们对计划生育的历史作进一步学理 探讨留下了研究的空间。面对计划生育发展进程中方方面面的鲜活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立 足历史学角度,利用跨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多学科交叉运用,“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紧密 结合实际,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以实践中普遍存在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促进人口基础理 论研究,以理论研究成果与社会经济发展客观需要来不断解放思想、更新人口控制思想、更新计划生 育观念、改进方法、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增强发展潜力、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与人口增 长控制能力。”3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对中国计划生育历史的研究,可以从又一个侧面窥见中华 人民共和国半个多世纪所走过的路程,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呈现得更加丰满。 第二,把当代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对社会发展现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地球生命支持系统所受到的与日剧增的压力究竞来自何方?国际社会普遍一致的观点认为,这都 是无法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人口数量的空前增长、贫困的普遍和持续以及社会和经济不平等造成 的。由此可见,人类生存的危机来自于人类自身行为,而人口则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 影响国计民生的战略性重大改策,计划生育是当代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在现实生活中,人 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向广大育龄群众,广泛作用于每一个家庭,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同广大 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人口问题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治、财经、军事、文教、房屋、社会、交通 运输、医药卫生、环境污染、自然生态等,而且也是一个国家制订其基本政策、法令规章的依据”5,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过量增长,是事关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无论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还是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济困、 改善人民生活、实行环境保护,无一不和计划生育工作紧密相连。同时,实行计划生育,是一场移风 易俗、改变旧传统观念的思想革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因而,对计划生育历史的研究, 可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第三,对当代中国计划生有历史的研究,对于全面认清计划生育演变的轨迹,更好地把握计划生 (台)邓辛未:《中共讨翅生育的分析》,会湾务印书裤,198年11月粒,第6页。 ±刘锋:《人口学词典》,人民进版社,1986年瓶。第12页 ¥马瀛通:《人口控制辨析论,科学出版社:1996年3月叛,第3页。 ◆联合国:《通际人口与发展行动绑领》,94年。转引自李建民:《天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人研究》, 996年第1期。 :(台)邓辛未:《中共计划生育的分析》,台湾衔务印书馆,1988年11月版,第8-9页。 6张维庆:《中国计划生育概论》,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年9月版。第15页。 2
—————————————————————————————————————————————————————————————————一、S≤!;Eg 使人口最终达到某种理想状态,是今后我们努力研究的课题a”1笔者出生猩20世纪70年代初期,时 堂兰查兰堡查竺鳖!兰垒妻曼竺塑圭坠翌…一固 值中央71(51)号文件的发袭(人们常习惯上穆其为中国计划生育的新起点),亲身感受了计划生育 慰孛藿享主会翡瓤大影睫,对诗期生育弱蘧鸯|夸多黎始豹感淫认识。褒在彗含鑫己掰学熊专攮翔谖,又 多了许多理性的思考。对计划嫩育历史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其主疆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当代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进行学理探讨,对拓宽历史学的研究范围,加强边缘学科建设 暴有卡分重葵瓣意义。 入口学是研究人口发展,入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簿褶互关系静斌禧性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总 称。:作为人口举研究的一个分支,计划生育史的研究对象怒人口过程的~个环节或方面,即在一定 丰士会历史条件下经过国家计划调节的生育过穰。然而,除孙沭寒《中国计划生育史稿》和史成礼《中 薅计划生育活动史》外,至今遐没有从历史学角发对中国诗划生育闷题进行研究鲍专著,一些共稆国 受教秘书中氇鲜蠢专门章节论及计嗣生育游蹶。蠢《变稿》帮《活动变》耩书均藏书子20键纪80年 代,在写作指导思想上还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当时人口学、社会学研究方必未艾,两书在研究方法上 缺乏多学科的结合。同时,计划艇育运行机制在当时还未健全,计划生育的历史又远非两书所能记载, 随着新问题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计划生育巍发展过程中积累丁丰富的经验,探索出了计划生育的发 疆巍律,老虿娩jc毒谵鲻生喜弱瑗毒亍终裁,逐步袭示试弱秘按缡,嚣越生毫灏憝藏熟、撬毯,莠走彝裁 震化、法制化。两书成书后,学界对计划生育的研究,也涌现出了大量的优褥成果,但鲜宥专著用历 史学的眼光对两粥有更多实质性的理论突破和超越。这些都为后学们对计划缴育的历史作进一步学理 探讨留下了研究的空间。面对计划生育发展进程中方方面面的鲜活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立 足历史学角度,霉』焉跨学科躲疆究残暴秘研究方法弱多擎褥交叉运用,“深入到享圭会实戥申去,紧密 绦合实际,发躐阉题、探索闷耧、研究海蘧,以实践中普遍存在两又急待辩决的闯题促进入翻基础理 论研究,以理论研究成果与社会经济发展客观需要来不断解敞思想、更新人羽控制思想、熨新计划生 胃观念、改进方法、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括条件、增强发展潜力、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与人口增 长控制能力。”3中国是世界人懿第一大国,对中国计划生育历史的研究,可以从又一个侧戮窥见中华 A琵莛霹翟半令多整纪瘊走道的鼹程,使中肇入髭共蠢国戆掰史量瑗褥更嬲丰满。 第二,把当代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对社套发展现实具脊很强的指导性。 地球生命支持系统所受到的与日剧增的压力究竟来自何方?国际社会普濒一致的观点认为.这都 怒无法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人口数量的空前增长、贫困的蒋遍和持续以及社会和经济不平等造成 豹e由此可见,人类生存鲍熊撬采鑫于天类受赛孬为,嚣入瓣剃扮演了一个燕要懿盘色。4佟势一拿 影响国诗民生魏躐赂性重大酸策,计戴生育筵警代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举陶策。在现实生活中,入 翻与计划生育工作面向广大育龄群众,广泛作用于每~个家巍,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菇,同广大 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人口问题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治、财经、军事、文教、房屋、社会、交通 运输、医药卫生、环境污染、盎然生态等,蕊照也是一个慝家制订其基本政策、法令裁章盼依据”5, 程我国社会主义糕筏讫建设静掰变进程中,察纾计翅生育,∥穆控翻天叠过麓增长,是枣关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重要间颢。无论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还是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挟贫济困、 改营人民生活、贸行环境保护,冤一不和计划娥育工作紧密相连。同时,实彳予计划生育,是-NNN 国俗、改变旧传统观念的思想革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6因两,对计划生育历史蛉研究, 霹跃海孛蓬弱瑗鼗捷建设提供疆鉴; 第三,对当代中匿计划生脊蕊史静研究,对予全面认溃诗鲻生育演变的轨迹,燹努遗把握诗划生 ;£台)嚣睾泰:《孛菇诗鞭垒葛鲢静拼》,卺湾褒务郢赫褥,1988举ll辱擞,嚣s贾一 。粥择:CA秘掌落撬瓢A嚣出版社,i§器巷年装,第12聂t :羹麓:鏊熹蓑凳篓嚣嚣惫嚣麓墓耄黛?&秣、瓷潦、糕;霹替续疑熟tA爨硒熬 t黢台匿2毫嚣骣^蕊每袭屣{量饕鲻镩‰l鹳凄每t转璇蒜事建民:毒A璐、要蓥黎、蜂耀l《祷{罴嚣氍*,鼍A¨印}氟鹣 {§璐年嚣l瓣, ;(裔)鄢辛采:《审共量}蟊j鬣毒翦势耩》,鸯湾群势韶书镶,1988笨i薹蔼籀,第8-§翁* t张瞧嫩:《中厘计龆j生育概论韩审匿人霹出舨杜,1098年9胃敝t第1s燕· 薹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 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总结计划生育发展进程中得出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育是千千万万具有自由意志、持不同观念的人们的行为。这种行为受历史传统、思想意识、经 济状况、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控制人口的决策,虽由国家、政府作出,而计划生育的实践却 必须经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婚烟生育行为来实施和完成。从政策的制定到生育率降低、人口得到控制, 中间需要经过许多环节。其中还包含着千百年形成的观念的转变,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每个环节 都需要经历或长或短的时间。1长期以来,迫于经济压力,人口政策和实践集中于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的目标上,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都在客观上掩盖和淡化了人口素质和结构问题。在认识上,人口 发展问题曾被简单化为人口数量问题。在实践中,入口素质及结构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借助于 政策的效力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实现人口系统内数量、素质、结构的良性互动关系的社会 投入不够,政策执行不力,目标刚性不足。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科学教育 文化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进行的,经历了“三起”、“两落”、“继起”的发展过程,走的是一条曲折反 复的道路。对计划生育历史的研究,就是对人类自身历史的研究,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中国 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持久开展,使人们的婚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口结构、经济结构、 社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则是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必由之路。 回顾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启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划生育具有强大的 生命力,它要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依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前进,日臻完善、成熟,为使人类自 身的生存和发展进入‘自由王国',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通衢。”3 第二节研究现状与文献资料 研究现状 (一)计划生育发展总体研究 研究中国计划生育的发展历史,首推孙沐寒《中国计划生育史稿》和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 动史》两书。史成礼从长期从事计刻生育研究程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收集了大量资料,写成《中国 计划生育活动史》一书,从计划生育的历史回顾、计划生育概念及学科建立、计划生育工作的分期、 人口与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思想的建立、计划生育指导思想的变化过程、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工 作成果及走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道路等方面对中国计划生育活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视括,并在该书下 编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活动纪事的形式记载了中国计划生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中国计划生育史 稿》则把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划分为盲目生育时期、节制生育时期、计划生育时期和计划生育的发展 时期,第一次系统地分析了中国计划生育的发展轨迹,并对计划生育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及计划生育的 国际评价作出了最初的研究。《史稿》在计划生育史研究方面所作的基础性工作,开系统研究中国计 划生育历史之先河。正如国家前计生委副主任周伯萍在《史稿》序中所言:“《中国计划生育史稿》是 值得称道的。这部史稿的价值在于,它建立了一个体系,第一次对我国的计划生育过程做了系统的叙 述,从而为计划生育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讨论的基础。史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有不少 精辩的见解。…史稿运用的材料比较丰富,大体上也是客观的。当然,这部史稿同任何一个新事物 一样,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完美无缺的程度。如何评价我国的计划生育史,着法不可能完全一致。”6《中 国计划生育史稿》是阐明中国计划生育史的较好的教材。较之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和(日) {查瑞传、胡伟略、罪振武:《人口学百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93页 马濠通:《入口控辦析论,科学出版社,1996年3月酸,第18页。 3杨子慧:《计划生育在中国》,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第1版,第33页。 ·孙沐寒:《中国计生育史稿》,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长春),1987年7月版。 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新藏人民出版社,188年12另版。 孙沐寒:《中国计划生育史稿·序,北方妇女童出叛社,97年7月版,第12页。 3
育自身豹发展戒律,总缩计射生宵发展进程中得出的经验和存在的褥惩,也青十分重簧的现实意义。 燮鲨坐生塑型燮!璺 ◎ 生育是千千万万具有自由意志、持不同观念的人们的行为。这种行为受历史传统、思想意识、经 济状越、文诧饕暴等遘多嚣素数影响。控零《人墨的决策,虽囊国家、欢府终窭,覆诗鲻囊弯静实黢帮 必须经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婚姻生育行为来密施和完成。从政策的制定到生育率降低、人口得到控制, 中间需骚经过许多环节。萁中还包含着千百年形成的观念的转变,绝非一朝一步所能奏效。每个环节 聱霉癸经历或长藏短熬辩闫。’长辩巍来,追予经济嚣力。入曩酸簧帮实黢集串予控篙l入叠数量壤长 的目标上,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都在客观上掩盏和淡化丁人口素质和结构问题。在认识上,人izl 发展问题曾被鳞单化为人口数量问题。在实践中,人口素质及结构阀躐没有缛到应有鳇漾视,借助于 政策酌散力提高A口素质、改善入口结构、实现人翻系统内数量、素瑷、结构的良性互渤关系的社会 投入不蜉,政策执行不力,目标刚性不足。2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科学教育 文诧瘩乎}£较低熬情况下避孬静,经历了“三莛”、“嚣落”、“继起”戆发震过糕,走弱是一条麴掰反 复的道路。对计划生育历史的研究,就是对人类自身历史的研究,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中国 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持久开展,傻人们的婚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口结构、经济续掏、 社会结构都发雯了垂大交纯。磊骜掩滋太的众瑟发袋为中心,粥是薪时期A口与计划生育酌必由之潞。 回顾中豳计划生育的历史,我们W以从中得到这样的启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划生育县有强大的 生愈力,它要i申皴一切i毫难险阻,依着历史发展的露溉勰霉不叛夔避,嚣臻完嚣、成熟,为傻A袋叁 身的生存和发展进入‘自由王国’,开辟出一条光碉的通衢。”5 一、研究现状 第二节研究现状与文献资料 (~)计矧生育发展总髂磅究 研究中国计划生育的发展历史.首推孙淋寒《中圈计划生肖史稿》4和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 动变》3两书。史成匏簌长期熊事盼妫生育磷究蠢管理工箨瓣宴黢孛,投集了大壁瓷鞲,筠液《审黧 计划生育活动史》一书,从计划生育的历史圈顾、计划生育概念及学科懿立、计划生育王作的分期、 人口与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思想的建立、计划生育指露思想的变证过程、计划生肖政策、计划生弯王 捧或巢及走孛霪褥色鲍计划生育道路等方嚣对串蓬诗翅奎毒嚣确连行了挠较垒瑟豹概括,筹在该书下 编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活动纪事的形斌记载了中国计划嗽育发展避程中的蘑大事件。《中国计划生育史 稿》赡憋中鬣诗魁生育携蕊雯戴势必盲娶生窝怼絮、节裁生育时麓、诗鲻生育辩潮黎诗愆生弯的覆鼹 时期,第一次系统避分析了中莺诗绷生育的袋展轨迹,箨对计捌生育韵经济和社焱效益及计划生育的 国际评价作出了墩韧的研究。《史稿》在计划生育史研究方面所作的基础性工作,开系统研究中国诗 划生育掰史之先灏。歪如黧家翦诗生委嚣主强震蛰薄在《史骧》序中疑蠢;“《串嚣诗翔宝骞变璃》燕 值得称道的。这部史稿的价值在于,它建立丁一个体繇。第一敬对我国的计划生育过程做了系统的叙 述,从穗为计划生寓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讨论的基础。史稿运麓历史啦燃主义麓点进幸亍分耩,毫不疹 糖辞靛冕瓣。……空穗运搿魏麓辩滋较丰富,夫傣上魄楚客璃辩。当然,这部受稿离往俏~夸新事物 ~样,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完絷无缺的程度。如何评价我国的计划生育史,滑法不W能完全一致。“《中 匿诗划生膏史稿》燕趣甓串露诗划燕蛮史的较好静教稽;较之变成耗《中国诗巅垒蛮活蚤史》藉(露》 t誊璇蒋。赫箨蜷、罄糠戴:《A强攀吾筚》,魏衷爨敝耗,1999年i2莠鼗,簿i93翼。 。马瀛遥:《A黼融餐瓣瓣论缸辩学撼蕊牧,1996年3趋鬣,露18甄。 3扬学慧;《计剃生育程串鬻》。辽宁^氐拯版牲,198'}窜5胄第l敝,篇33蹑。 +孙漆寒;《中辫计捌照商史稿》,北方妊舞』k窳出凝牧(长春),1987年?胃舨。 5史蔽巍{《牵鼙诗裁生意活动雯瓠赣疆太器墩叛戡,t988年{慧嚣敝。 4黪潍寒;《孛潞诂期整囊空藕·净》,j£蠢籍擞蔻耄逝鼗牯,i鹳7举7薏凝,搽i-2簧. 3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济究 若林敬子《中国人口政策、人口研究史年谱》,史稿有许多独到之处。从史料看,《史稿》的占有量较 大,它不仅有大量官方活动史料,还占有大量民间活动的史料:从史料运用方面看,《史稿》的史料 运用比较准确:从科学体系看,《史稿》的结构比较完整,特别是对计划生育史的分期,颇有新意。1 与此同时,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走中国式的计划生育工作道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三十五年》 对1949至1984年35年间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道路进行了历史性回顾,肯定了成绩和经验,1978年 以后,国家从各方面规定了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相应政策,全社会都在关心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工 作已经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组织保证:杨子慧《计划生育在中国》论述了我国计划生育的产生与发 展,计划生育政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计划生育的成就,探索中国式的计划生育道路及决心;(台) 邓辛未《中共计划生育的分析》对中国大陆人口的发展、人口变动、中共人口理论的根据、计划生 育政策的意义及功能、中共人口政策及其转变过程、“独子政策”的演变与症结等进行了较为客观的 剖析与评价:朱楚珠、张羚广、林江《社会大系统中的人口问题》通过生动事例,论述了什么是系 统工程,以及为什么说计划生育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等:曹景椿《中国计划生育道路》较为 系统地回顾了中国计划生育所走过的道路;曾毅《我国人口发展态势与对策探讨》'对我国现行生育 政策的效果及其对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卿天乐、方登焕、黎明泉《人口与计 划生育基本问题》较全面地阐述了两种生产的理论、人口发展规律、人口发展状况、人口与计划生 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等问题;《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的计划生育事业》 较全面、历史、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创建和发展的过程,总结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 成就和经验,向国内外关心中国计划生育、人口发展的读者提供了比较翔实的资料,该书在第一章中 把1949-1988年的计划生育工作划分为计划生育的提出与反复、实行与挫折、大力开展及新阶段四个 时期,较为清晰地梳理了中国计划生育的发展脉络:张维庆《中国计划生育概论》分别对计划生育 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新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基本经验和发展道 路,计划生育法制建设、管理与服务、组织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工作与群众路线以及与计划生 育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政策、当今国际社会在计划生育领域所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查瑞传《人 口学百年》“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对浩如烟海的百年文献资料,按历史年 代顺序进行梳理,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把它放到该历史年代所处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背 景中进行剖析和评价,采用以史为据、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是我国第一部人口学百年发展史的学术 专著,资料较为详实,其中收集了不少十分可贵的学术素材,历史背景与学术观点的形成联系紧密, 再加上作者的评论,可谓做到了历史、观点与评判三结合:杨魁孚、陈胜利、魏津生《中国计划生 育效益与投入》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了我国自20世纪70 年代以来计划生育工作所取得的巨大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以及个入家庭效益,阐明了计划生育投 入与产出的对应关系:薛宝铭、张原震《新世纪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理论与实践》 “总结了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重点研究在新世纪继续维持人口低生育水 平对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意义,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证。 曹明国:《一本很有价值的史稿一读(中国计划生育史稿)》,《人口学刊》1987年第5期。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走中国式的计划生育工作道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三十五年》,《人口研究》,1984年第5 期。 3杨子慧:《计划生育在中国》,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版。 (台)邓辛未:《中共计划生育的分析》,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1988年11月版。 朱楚珠、张羚广、林江:《社会大系统中的人口问题》,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年版。 。曹景椿:《中国计划生育道路》,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1管毅:《我国人口发展态势与对策探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1990年版。 。卿天乐、方登焕、黎明泉:《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问题》,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的计划生育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3月版。 ”张维庆:《中国计划生育概论》,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年9月版。 ”查瑞传、胡伟略、翟振武:《人口学百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冯立天:《(人口学百年)简评》,《人口与经济》,2000年第5期。 ”杨魁孚、陈胜利、魏津生:《中国计划生育效益与投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薛宝铭、张原展:《新世纪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理论与实践》,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3月版。 4
浙江氏攀博蠹掌位‘}鲁炎:当代中国静期生7中虫研究 若林敬子《中国人口政策、人口研究史年谱》,史稿有许多独到之处。从史料看,《史稿》的占有量较 大,它不仅有大量官方活动史料,还占有大量民间活动的史料:从史料运用方面看,《史稿》的史料 运用EE较准确;从科学体系看,《史稿》的结构比较完整,特别是对计划生育史的分期,颇有新意-1 与此同时,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走中国式的计划生育工作道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三十五年》 2对1949至1984年35年间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道路进行了历史性回顾,肯定了成绩和经验,1978年 以后,国家从各方面规定了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相应政策,全社会都在关心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工 作已经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组织保证:杨子慧《计划生育在中国》3论述了我国计划生育的产生与发 展,计划生育政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计划生育的成就,探索中国式的计划生育道路及决心:(台) 邓辛未《中共计划生育的分析》4对中国大陆人口的发展、人口变动、中共人13理论的根据、计划生 育政策的意义及功能、中共人口政策及其转变过程、“独予政策”的演变与症结等进行了较为客观的 剖析与评价:朱楚珠、张羚广、林江《社会大系统中的人口问题》。通过生动事例,论述了什么是系 统工程,以及为什么说计划生育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等;曹景椿《中国计划生育道路》6较为 系统地回顾了中国计划生育所走过的道路;曾毅《我国人口发展态势与对策探讨》对我国现行生育 政策的效果及其对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卿天乐、方登焕、黎明泉《人13与计 划生育基本问题》8较全面地阐述了两种生产的理论、人口发展规律、人口发展状况、人口与计划生 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等问题;《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的计划生育事业》 。较全面、历史、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创建和发展的过程,总结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 成就和经验,向国内外关心中国计划生育、人口发展的读者提供了比较翔实的资料,该书在第一章中 把1949—1988年的计划生育工作划分为计划生育的提出与反复、实行与挫折、大力开展及新阶段四个 时期,较为清晰地梳理了中国计划生育的发展脉络;张维庆《中国计划生育概论》”分别对计划生育 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新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基本经验和发展道 路,计划生育法制建设、管理与服务、组织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工作与群众路线以及与计划生 育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政策、当今国际社会在计划生育领域所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查瑞传《人 口学百年》“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对浩如烟海的百年文献资料,按历史年 代顺序进行梳理,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把它放到该历史年代所处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背 景中进行剖析和评价,采用以史为据、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是我国第一部人13学百年发展史的学术 专著,资料较为详实,其中收集了不少十分可贵的学术素材,历史背景与学术观点的形成联系紧密, 再加上作者的评论,可谓做到了历史、观点与评判三结合”:杨魁孚、陈胜利、魏津生《中国计划生 育效益与投入》”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了我国自20世纪70 年代以来计划生育工作所取得的巨大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以及个人家庭效益,阐明了计划生育投 入与产出的对应关系:薛宝铭、张原震《新世纪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理论与实践》 “总结了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重点研究在新世纪继续维持人口低生育水 平对我I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意义,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证。 1曹明国:《一本很有价值的史稿——读(中国计划生育史稿)》.《人口学刊》1987年第5期。 2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走中国式的计划生育工作道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三十五年》,《人口研究》。1984年第5 期。 3杨子慧:《计划生育在中国》,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版。 1(台)邓辛未:《中共计划生育的分析》,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1988年11月版。 5朱楚珠、张羚广、林江;《社会大系统中的人口问题》,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年版。 ‘曹景椿:《中国计划生育道路》,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7曾毅:《我国人13发展态势与对策探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1990年版。 8卿天乐、方登焕、黎明泉:《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问题》,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9《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的计划生育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3月版。 ”张维庆:《中国计划生育概论》.中国人13出版社,1998年9月版。 “查瑞传、胡伟略、翟振武:《人口学百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冯立天:《(人口学百年)简评》,《人口与经济》。2000年第5期。 ”杨魁孚、陈胜利、魏津生:《中国计划生育效益与投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薛宝铭、张原震:《新世纪的人口与计划生育t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理论与实践》,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3月版。 4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 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技术使计划生育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关于这方面的学理探讨有刘学礼《生 命科学的伦理困惑》'和樊新民《生育革命:对基因工程时代选择生育的社会学探讨》?等著。刘学礼 认为,生命科学迭创奇迹。在欢庆巨大成果的同时,我们听到了日益响亮的争论声。从试管婴儿开始, 到多利羊、克隆人、基因隐私、基因资源…上至政府首脑,下至贫民百姓都在为此忧心仲忡。究其 原因,是因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引发了或可能引发与社会伦理的冲突。刘学礼从生育控制、缺陷新生儿 处理、生殖技术、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治疗、转基因食品、器官移植、医学实验、安乐 死等十个方面,分析了人类面临的种种伦理道德困惑。樊新民则认为,生育是人类繁衍的方式。有人 类以来一直没有特别的变化。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如基因组解秘、克隆人、试管婴儿、避孕新技术 的应用,引发了大量的社会、伦理、法律问题。人类生育由自然生育、计划生育发展到选择生育,使 家庭、婚姻、生育行为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二)计划生育政策研究 计划生育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的依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集中。 日本学者若林敬子《中国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大事记》3以大事年表的形式,对中国的人口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作了最初的资料整理;徐天琪在《人口政策概论》4一书中把中国人口政策的形成过程 分为放任人口生育(1949-1954)、提出节制生育与计划生育(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大力 推行计划生育(20世纪70年代)和全面开创计划生育新局面(20世纪80年代至今)四个阶段,并 对中国人口政策的成效作了评估;汤兆云分别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理性思考》5和《20 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两文中认为,20世纪50年代的人口政策,在新中国50多年人口 政策的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个时期的人口增长、人口理论争论和人口政策的设计对后来 中国人口发展影响深远。而20世纪70年代,我国形成了以“晚、稀、少”为主要内容的人口政策。 它改变了一般家庭生育积年所形成的早婚、早育、多育的社会习性,构成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蓝 本,是中国现代人口政策的的奠基之作:李建新在《七、八十年代中国生育政策的演变及其思考》'中 认为,中国从20世纪0年代初期开展了全面计划生育工作,就控制人口的生育政策而言,经历了起 步、紧收、调整和稳定四个阶段;在《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演变历程》一文中,张纯元依据我国人 口生育政策演变的史实,详尽地分析了现阶段人口生育政策的理论依据,将1949年以来的人口生育 政策划分为限制人口增殖生育政策的思想准备(19491961)、限制人口增殖生育政策的提出及其在部 分市、县的试行(1962-1969)、限制人口增殖生育政策的逐步形成和全面推行(1970-1980)、限制人 口增殖政策在生育数量上的进一步收紧(1980年秋-1984年春)、限制人口增殖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 整和稳定(1984年春至现在)五个阶段,并对未来人口生育政策的走向作了展望:冯立天、马瀛通、 冷眸在《50年来中国生育政策演变之历史轨迹》°一文中,采取史论结合的方法,扼要描述了1949年 以后50年来中国生育政策演变之历史轨迹,并根据政策取向、实施环境和决策层的态度,划分为九 个历史时期,使我们对生育政策的历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并可悟出政策的未来走向。此外,还 有相当多的论著或就某一时期、或从长时段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研究,也有部分著述从生育政 策的效果着手进行研究。这些成果对某一时期或1949年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与 :刘学礼:《生命科学的伦理困惑》,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年板, 樊新民:《生育革命:对基因工程时代选择生育的社会学探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 5(日)若林敬子:《中国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大事记》,《人口资料,1984年第10期。 ·徐天琪:《人口政策概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版。 3汤兆云:《20世纪50年代中国天口政策理性思考》,《怀化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汤兆云:《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李建新:《七、八十年代中国生育政策的演变及其思考》,《人口学刊》996年第1期。 ·张纯元:《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演变历程,《市场与人口分折》,200年第1期。 ”冯立天、马瀛通、冷眸:《50年来中国生育改策演变之历史轨迹》,《人口与经济》1999年第2期
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技术使计划生育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关于这方面的学理探讨有刘学礼《生 命科学的伦理困惑》1和樊新民《生育革命:对基因工程时代选择生育的社会学探讨》2等著。刘学礼 认为,生命科学迭刨奇迹。在欢庆巨大成果的同时,我们听到了日益响亮的争论声-从试管婴儿开始, 到多利羊、克隆人、基因隐私、基因资源……上至政府首脑,下至贫民百姓都在为此忧心忡忡。究其 原因,是因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引发了或可能引发与社会伦理的冲突。划学礼从生育控制、缺陷新生儿 处理、生殖技术、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治疗、转基因食品、器官移植、医学实验、安乐 死等十个方面,分析了人类面临的种种伦理道德困惑。樊新民则认为,生育是人类繁衍的方式。有人 类以来一直没有特别的变化。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如基因组解秘、克隆人、试管婴儿、避孕新技术 的应用,引发了大量的社会、伦理、法律问题。人类生育由自然生育、计划生育发展到选择生育,使 家庭、婚姻、生育行为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二)计划生育政策研究 计划生育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的依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集中。 13本学者若林敬子《中国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大事记》5以大事年表的形式.对中国的人口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作了晟初的资料整理;徐天琪在《人口政策概论》4一书中把中国人口政策的形成过程 分为放任人口生育(1949—1954)、提出节制生育与计划生育(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大力 推行计划生育(20世纪70年代)和全面开创计划生育新局面(20世纪80年代至今)四个阶段,并 对中国人口政策的成效作了评估;汤兆云分别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理性思考》5和4(20 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6两文中认为,20世纪50年代的人口政策,在新中国50多年人口 政策的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个时期的人口增长、人口理论争论和人口政策的设计对后来 中国人口发展影响深远。而20世纪70年代,我国形成了以“晚、稀、少”为主要内容的人口政策。 它改变了一般家庭生育积年所形成的早婚、早育、多育的社会习性,构成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蓝 本,是中国现代人口政策的的奠基之作:李建新在《七、八十年代中国生育政策的演变及其思考》7中 认为,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展了全面计划生育工作,就控制人口的生育政策而言,经历了起 步、紧收、调整和稳定四个阶段;在《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演变历程》8一文中,张纯元依据我国人 口生育政策演变的史实,详尽地分析了现阶段人口生育政策的理论依据,将1949年以来的人口生育 政策划分为限制人口增殖生育政策的思想准备(1949—1961)、限制人口增殖生育政策的提出及其在部 分市、县的试行(1962—1969)、限制人IsI增殖生育政策的逐步形成和全面推行(1970—1980)、限制人 口增殖政策在生育数量上的进一步收紧(1980年秋一1984年春)、限制人口增殖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 整和稳定(1984年春至现在)五个阶段,并对未来人口生育政策的走向作了展望:冯立天、马瀛通、 冷眸在4(50年来中国生育政策演变之历史轨迹》。一文中,采取史论结合的方法,扼要描述了1949年 以后50年来中国生育政策演变之历史轨迹,并根据政策取向、实施环境和决策层的态度,划分为九 个历史时期·使我们对生育政策的历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并可悟出政策的未来走向。此外,还 有相当多的论著或就某一时期、或从长时段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研究,也有部分著述从生育政 策的效果着手进行研究。这些成果对某一时期或1949年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与 ,鲻学耗:《釜螽辩学麴伦理嚣拣》,上海辩技毯鹱较。2;001年版- ,樊新民:《生育革命:对基因工程时代选辑生育的社会学探讨》t中国社☆科学出版社t 2003年9月版a *(日)簧林敬子:《中国人口政策、计划擞育政策失事记》,《人口资料》-1984年第lO期· 蹬走琪:《A口致蒙概论瓤拣赋大学盛敝社,1993年5嚣敷· 汤兆云;{20世纪SO年代中国^日政策瑗性思考》,《怀仡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汤兆云:4(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江髑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一 李建薮:《七、,、十每代孛鼙生育政繁的演变及其恿鸯瓢《人过学烈》1996年第1攥t 张楚嚣:《孛蓬式掰奄育致鼙静演交历程》t《毒播卑^韬势耩瓠萄辩年第1蓊. 冯立天、马滚通、冷眸:《50雄来中国生育政策演黛之历史轨谶》,《人口与经济》1999年第2期· S
浙江大学哪士学位论文: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评究 反思,并对新时期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探讨和展望。1 (三)领导人与计划生育研究 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制订和工作实践中,领导人的影响作用非常大。1976年,广东省革命委员会 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主席关于人口问题的部分论述》?,为我国计 划生育的重启进行了广泛的舆论宣传。此后,关于领导人与计划生育关系的论著不断出现。这些论著 对领导人关于计划生育的言论进行了归纳、分析和较深层次的探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毛 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江泽民等领导人身上,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又以论文形式居多。 毛泽东与周恩来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思想主要是针对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现实,探寻人口控 制的解决方法。赖林嵩在《人口新闻笔耕录》一书中对毛泽东关于计划生育的言论进行了全面梳理 和集中分析。在《毛泽东同志的人口思想初探》一文中,桂世勋认为,毛泽东人口思想继承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对我国人口问题的研究和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的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 义。然而它本身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曲折过程,其中个别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在《毛泽东 的计划生育思想探析》5中,张国新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等因素,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针对中国人口繁衍过快的问题给予了很大关注,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想 法和做法,逐渐形成了毛泽东计划生育思想。从1951年至1975年的20多年间,毛泽东曾多次在中 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要会议上,在接见人民军队代表、学生代表、医药卫生部门领导和代表的会 议上,以及在会见外国领导人和友好人士时,讲到中国的人口问题,谈到中国应当有计划地节制生育。 毛泽东的人口观有一个基本点,即“中国人多也好也坏。中国的好处是人多,坏处也是人多”6。毛 泽东的计划生育思想,在理论上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在实践上也出现过失误。纪晓华在《毛泽东与计 划生育》?一文中认为,中国人口骤增数亿,主要原因并不是毛泽东批马寅初。毛泽东是赞成控制人 :相关论著参见:史成礼、王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化过程的探讨》,《西北人口》1983年第3期:张心侠《建国以 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人口学刊》1984年第6期:邹平《关于建国初期我国人口政策转变的回顾与思考》,《人 口研究》1986年第6期:于洪福《计划生育政策浅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3月版:翟振武《20世纪50年代 中国人口政策的回颜与再评价》,《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1期:叶文振《数量控制:21世纪中国人口生育政策导向》,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第1期:尹文耀《关于21世纪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八点思考》,《人口与经济》1998 年第4期:孙文、张再生《“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向初探》,《南方人口》2002年第2期:李建新《下 世纪初中国农村生有政策平衡过渡的研究》,北京大学1995年博士论文(曾毅、张纯元教授指导:冯立天《中国人口 改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人口研究》2000年第4期:易申波、张斌《浅析中国人口政策》,《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任斯、赵平《谈谈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科学经济杜会》1996年第3期:彭希哲、任远《政府的 计划生有政策和人口生产的社会最优化》,《南方人口》1995年第4期:尹文耀《论“四结合”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 体系》,《浙江学刊》2000年第5期:魏英敏《论计划生育政策的伦理学依据》,《道德与文明》1995年第6期:姚宗桥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辩士论文(郭志刚、翟振武教授指导)等。从计划生育效果着手研 究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关论文主要有:陈卫、孟向京《中国生育率下降与计划生育政策效果评估》,《人口学刊》1999年 第3期:胡学锋《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效应的统计研究》,《统计与信息》1999年第1期:梅新斌《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政 策的负效应及对策分析》,《地方政府管理》1997年第5期:陈一平《中国人口政策的评价性分析与选择:可持续发展 的框架》,《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杨涛、Marjorie McE1roy、孙征《中国人口政策对生有率的影响》,《中国 人口科学》2000年第3期:张亚、龙嘉研《我国人口政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经济》1999年第6期:盖尔·约 翰逊、张军《中国农村人口政策的缺陷与选择》,《中国农村经济》994年第6期:胡达·祖莱克、纳比尔·尤尼斯、 欣德·卡塔布、任永华、黄为藏《从生育保键研究角度重新考虑计划生育政策》,《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5 年第3期:李若建《城镇化与户籍制度改革过程的计划生育政策定位问题探讨》,《人口与经济》2003年第4期:李丽 娜、于成山《对农村土地调整中落实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研究与思考》,《黑河学刊》1999年第2期等。 广东省革命委员会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主席关于人口问题的部分论述》(非正式出版物), 1976年版。 赖林嵩:《人口新闻笔耕录》,中国人口出版社,2000年4月版。 4桂世勋:《毛泽东同志的人口思想初探》,《人口研究》1981年第4期。 5张国新:《毛泽东的计划生育思想探析》,《毛泽东思想论坛》1994年第3期。 "毛泽东:《在接见全国学联委员时的讲话》,1957年2月14日。 纪晓华:《毛泽东与计划生育》,《党的文献》2001年第1期
反思,并对新时期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三)领导人与计划生育研究 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制订和工作实践中。领导人的影响作用非常大。1976年,广东省革命委员会 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主席关于人口问题的部分论述》2,为我国计 划生育的重启进行了广泛的舆论宣传。此后,关于领导人与计划生育关系的论著不断出现。这些论著 对领导人关于计划生育的言论进行了归纳、分析和较深层次的探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毛 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江泽民等领导人身上,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又以论文形式居多。 毛泽东与周恩来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思想主要是针对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现实,探寻人口控 制的解决方法。赖林嵩在《人口新闻笔耕录》3一书中对毛泽东关于计划生育的言论进行了全面梳理 和集中分析。在《毛泽东同志的人口思想初探》o‘文中,桂世勋认为,毛泽东人口思想继承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对我国人口问题的研究和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的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 义。然而它本身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曲折过程,其中个别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在《毛泽东 的计划生育思想探析》5中,张国新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等因素,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针对中国人口繁衍过快的问题给予了很大关注,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想 法和做法,逐渐形成了毛泽东计划生育思想。从1951年至1975年的20多年间,毛泽东曾多次在中 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要会议上,在接见人民军队代表、学生代表、医药卫生部门领导和代表的会 议上,以及在会见外国领导人和友好人士时,讲到中国的人口问题,谈到中国应当有计划地节制生育。 毛泽东的人口观有一个基本点,即“中国人多也好也坏。中国的好处是人多,坏处也是人多”6。毛 泽东的计划生育思想,在理论上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在实践上也出现过失误。纪晓华在《毛泽东与计 划生育》7一文中认为,中国人口骤增数亿,主要原因并不是毛泽东批马寅初。毛泽东是赞成控制人 ‘糖关诡蕊参琵;兜藏藐、王键《我藿沣鲻生育致藏变纯过程筑谦讨》,《镬i宅夭矗》1983年篱3赣;强心铰《建嚣娃 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人口学硎》1984年第6期;邹平《关于建国初期我豳人口政策转变的回顾与思考》,《人 口研究》1986年第6期i于洪福《计划生育政策浅诫》,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3月版;耀振武《20世纪50年代 孛国大掰政策静匿鼷与莓评协》,《中孱A疆科学》2000年第1旗;峙文振《鼗量拉键t 2l世纪孛霪入日生鬻政簧导彝》, 《市场与A口分析》2002年第l辩;尹窝耀《关手2i世纪中瀚人口与计划生育政蘸的八点愚考》,《人嗣与经济》1998 年第4期;孙文、张再生铲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计划生育敢策取向初探》,《南方人口》2002年第2期;李建新《下 世纪初中国农村生肖政策平衡过渡的研究》t北京犬学1995年博士论文(曾毅、张纯元教授指导);冯立天《中国^母 政策靛过去、魂在每未来》,《人翟硬究》2000年簿毒粥;赛串浚、强斌《浅撬串簿天日玫蘸》,《成舔行魏学院学攫》 2002年第3期;任斯、赵平《谈谈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科学经济社会》1996年第3期;彭希哲、任远《政府的 计划生育政策和人翻生产的社台最优化》,《南方人口》1995年第4期;尹文耀《论“四结合”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 体系》,《濒汪学刊》2000年第5期;魏燕敏《论诗矧生育政簸的位理学依据》,《遴德与文髓》1995年第s翘;姚东援 《孛蓍计翅生育政策研究》,串翟入民犬学2002年搏士论文(郭志剐、翟摄武教授指导)等。从计蝴生育效果若警研 究计划嫩育政策的相关论文主蒙有:陈m、盂向京《中国生育率下降与计划生育政镶效果评估》,《人口学刊》1999年 第3期;胡学锋《人口计划生育政箫效应的统计研究》,《统计与信息》1999年第1期;梅新斌《裁国农树计划生簧政 繁懿受靛斑爰鹫策势磺》,《蟪蠢致密警理》1997每纂5精{辕一平《串黼天日致簸躺译徐槛势辑与选撵:《持续发展 的框架》,《南京社套科学》2001年第3期{杨涛、Marjorie№Elroy、孙征《中国人口政策对生育率的影响》,《中国 人口科学》2000年篇3期:张艇、龙嘉研《我国人口政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经济》1999年第6期;盖尔-约 翰逊、张霉《中国农村人口政策的缺陷与选择》,《中国农挂经济》19蜓每笨6期;龌达·褪蘩尧、纳兆尔·戈尼凝、 藏撼·卡塔声、任永华、黄为虢《跌生育保健研究角度重新考虑许划生宵政策》,《措际衽会辩学杂志<申文版)》1995 年第3期:李若建《城镇化与p籍制度陂革过程的计划生育政蒲定位问麒探讨》,《人口与经济》2003年第4期{率露 娜、于成山《对农村土地调整中落实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研究与思考》,《黑河学刊》1999年第2期等。 4广末密肇囊委虽会诗封生喜矮导夺维办公室:《马灸器恿捂聚粥宁毛主糍关于太蟊麓薤弱帮势论述》({}正式窭蔽裙), 1978年敞。 3赖林嵩; 1挂世勋: 5张蕃新; 5毛泽东: ’纪晓华; 《人口新闻笔耕录》,中国人口出版社,2000年4周版。 《毛泽东瓣志驰人口思想初探》,《人口研究》1981零第4期。 《毛泽东麓计鲻生育器怒探辑》,《毛泽券磬怒论坛》1994年第3掰。 《在接见盘国学联螫员时的讲话》,1957年2月14日. 《毛泽东向计划生育》,‘党的文献》2001年第1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