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华師范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学院:物理工程学院力学课程名称:英文名称:Mechanics课程代码:072105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计划学时:理论:54实践/实验:18学分:45-16周授课时间:授课地点:物理楼物理学适用专业:批准人:执笔人:魏浩铭审核人:课程负责人:魏浩铭授课教师:仪双喜、魏浩铭、杨玉鹏、焦娜、闫国安、朱保刚修订日期:2023年7月9日
学 院: 物理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力学 英文名称: Mechanics 课程代码: 072105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程 计划学时:理论:54 实践/实验:18 学 分: 4 授课时间: 5-16 周 授课地点: 物理楼 适用专业: 物理学 执笔人: 魏浩铭 审核人: 批准人: 课程负责人: 魏浩铭 授课教师:仪双喜、魏浩 铭、杨玉鹏、焦娜、闫国安、朱保刚 修订日期: 2023 年 7 月 9 日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物理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力学是物理学其他分支研究的基石和起点,是学习其它物理专业课的基础课。本课程在大一新生高中物理知识和微积分初步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掌握宏观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学生能够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进一步学好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力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物理学及其它学科中相关的基本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进而训练和培养他们独立从事知识学习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着眼于从物理学整体系统讲授力学知识,学生能够在了解物理学发展史的过程中,系统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获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表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具体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1: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并能较为灵活地加以运用。课程目标2:了解物理学思想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获得提出问题以及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3:在力学课程学习过程中,体会力学课课程目标程的基础性,并将力学与数学、热学、电磁学等相关课程相街接,为后续课程打好坚实的基础。课程目标4: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从学会到会学,深刻理解中学物理教材中的力学问题,培养独立解决今后在工作中遇到的一般力学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课程目标课程目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指标点标42-1: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认同,具有积极的从教意愿和动机,端正的从教态度,认同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意义。毕业要求2:2-2:具有人文底蕴与科学教育情怀精神,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富有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自觉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1/9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 / 9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物理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力学是物理学其他分支研究 的基石和起点,是学习其它物理专业课的基础课。本课程在大一新生高中物理知识和微 积分初步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掌握宏观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学生 能够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原理,基本思想 和方法;培养学生进一步学好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力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物理 学及其它学科中相关的基本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进而训练和培养他们独立从事 知识学习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着眼于从物理学整体系统讲授力学知识,学生能够在了解物理学发展史的过 程中,系统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获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的能力。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具体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掌握力学 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并能较为灵活 地加以运用。 课程目标 2:了解物理学思想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获得提出问题以及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3:在力学课程学习过程中,体会力学课 程的基础性,并将力学与数学、热学、电磁学等相 关课程相街接,为后续课程打好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 4: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从学会到 会学,深刻理解中学物理教材中的力学问题,培养 独立解决今后在工作中遇到的一般力学问题的能 力,为今后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 好基础。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 标 4 毕业要求 2: 教育情怀 2-1: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 认同,具有积极的从教意 愿和动机,端正的从教态 度,认同教师工作的专业 性和意义。 √ 2-2:具有人文底蕴与科学 精神,能够在教育教学实 践中,富有爱心、责任心和 事业心,自觉成为学生锤 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 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2-3: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理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要求,懂得尊重学生人格及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富有爱心与责任心,能够促进学生自主与全面发展。3-1:掌握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形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3-2: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毕业要求3:思维训练,具有自然科学学科素养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广博知识,能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力学及其教学中遇到的力学的实际问题。4-1:掌握物理学科教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了解物理学科认知特点;领会物理课程标准、准确把握中学物理教材:掌握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策略。毕业要求4:4-2:通过引导学生观摩授教学能力课老师的讲课过程,做笔记,熟知中学物理学科中力学问题的认知特点和一般讲授方式方法。4-3:通过课堂讨论和语言表达训练,初步具备讲授学习内容的能力。6-1:通过力学相关知识V知识的学习,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中学教育原理和规律。毕业要求6:6-2:了解学校文化和教综合育人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够在参与组织的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中融入思政和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毕业要求7:7-1: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2/9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2 / 9 2 - 3 :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学生观,理解教师作为学 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要 求,懂得尊重学生人格及 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 生富有爱心与责任心,能 够促进学生自主与全面发 展。 √ 毕业要求 3 : 学科素养 3 - 1 : 掌握力学的基本知 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 法,形成物理学科核心素 养。 √ √ √ 3 - 2 :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 思维训练,具有自然科学 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广博知 识,能够综合运用相关学 科知识解决力学及其教学 中遇到的力学的实际问 题。 √ √ √ 毕业要求 4 : 教学能力 4 - 1 :掌握物理学科教学的 基础知识和方法,了解物 理学科认知特点;领会物 理课程标准、准确把握中 学物理教材;掌握物理教 学中的教学策略。 √ √ 4 - 2 :通过引导学生观摩授 课老师的讲课过程,做笔 记,熟知中学物理学科中 力学问题的认知特点和一 般讲授方式方法 。 √ √ 4 - 3 :通过课堂讨论和语言 表达训练,初步具备讲授 学习内容的能力。 √ √ 毕业要求 6 : 综合育人 6 - 1 :通过力学相关知识 知识的学习,了解中学生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了 解中学教育原理和规律。 √ 6 - 2 :了解学校文化和教 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 法,能够在参与组织的主 题教育和社团活动中融入 思政和德育内容,对学生 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 毕业要求 7 : 7 - 1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 √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取有价值信息,养成终身学会反思学习的习惯,具有在物理教育和科研等专业领域发展的意识。V7-2:通过学习力学中的基本原理、定律和方法以及其应用,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批评性思维。7-3:能够结合就业愿景制V定自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生涯规划。V8-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V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和参考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正确抽象出物理模型。V8-2:培养学生主动查阅、V毕业要求8:整理文献的习惯,培养终沟通合作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了解力学发展前沿的先进思想与应用技术。三、教学内容表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表课程学时教学课程目课程目课程目章节周次日期内容提要目标分配方法标1标2标34第一章;物理学发展新课讲从9.255数学知识史;微积分6授、间V到10.1初步补充答讨论数学知识新课讲补充;从10.2矢量;质点授、习66Y到10.8第二章1-运动学方程题课2节速度和加速度;直角坐新课讲从10.9第二章3-标系、自然7W6授、间V8节坐标系和极到10.15答讨论坐标系:伽利略变换牛顿运动定从10.16第三章1-新课讲787V6V律授、习到10.226节3 / 9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3 / 9 学会反思 取有价值信息,养成终身 学习的习惯,具有在物理 教育和科研等专业领域发 展的意识。 7-2:通过学习力学中的基 本原理、定律和方法以及 其应用,掌握一定的反思 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 创新意识和批评性思维。 √ 7-3:能够结合就业愿景制 定自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 生涯规划。 √ 毕业要求 8: 沟通合作 8-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和参考 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正 确抽象出物理模型。 √ √ 8-2:培养学生主动查阅、 整理文献的习惯,培养终 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用 信息技术获取及处理信息 的能力,了解力学发展前 沿的先进思想与应用技 术。 √ √ 三、教学内容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表 周次 日期 章节 内容提要 学时 分配 教学 方法 课程目 标 1 课程目 标 2 课程目 标 3 课程 目标 4 5 从 9.25 到 10.1 第一章; 数学知识 补充 物理学发展 史;微积分 初步 6 新课讲 授、问 答讨论 √ √ √ 6 从 10.2 到 10.8 数学知识 补充; 第二章 1- 2 节 矢量;质点 运动学方程 6 新课讲 授、习 题课 √ √ √ 7 从 10.9 到 10.15 第二章 3- 8 节 速度和加速 度;直角坐 标系、自然 坐标系和极 坐标系;伽 利略变换 6 新课讲 授、问 答讨论 √ √ √ √ 8 从 10.16 到 10.22 第三章 1- 6 节 牛顿运动定 律 6 新课讲 授、习 √ √ √ √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题分析、问答讨论第三章7-质点系动量新课讲从10.238节:6授、习9定理;动能V到10.29第四章1-和势能题分析5节第四章6-新课讲7节:碰撞:质点从10.30106授、习y4到11.5第五章1-的角动量题分析5节新课讲第六章;万有引力定授、习从 11.6-题分11第七章1-律;刚体运6VV11.124节动的描述析、间答讨论新课讲第七章4-刚体平面运从6节:动的动力授、12611.13-学;简谐振第八章1-析、间11. 19动2节答讨论从新课讲简谐振动的第八章3-13611.20-合成;阻尼授、习V7节11.26振动题分析新课讲第九章1-从11.27波动和声146授、习7V6节-12.3题分析新课讲理想流体;从12.4-第十章1-156授、习V5节伯努利方程12.10题分析从第十章第新课讲6节:第6授、间16相对论简介12.11-12.17十一章答讨论四、课程考核(一)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表3: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表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及占比课堂参掌握质点在平面内运动的与、课后运动学问题,包括由运动作业、阶学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以段性测验、期末及逆问题考试4/9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4 / 9 题分 析、问 答讨论 9 从 10.23 到 10.29 第三章 7- 8 节; 第四章 1- 5 节 质点系动量 定理;动能 和势能 6 新课讲 授、习 题分析 √ √ √ √ 10 从 10.30 到 11.5 第四章 6- 7 节; 第五章 1- 5 节 碰撞;质点 的角动量 6 新课讲 授、习 题分析 √ √ √ √ 11 从 11.6- 11.12 第六章; 第七章 1- 4 节 万有引力定 律;刚体运 动的描述 6 新课讲 授、习 题分 析、问 答讨论 √ √ √ √ 12 从 11.13- 11.19 第七章 4- 6 节; 第八章 1- 2 节 刚体平面运 动的动力 学;简谐振 动 6 新课讲 授、 析、问 答讨论 √ √ √ √ 13 从 11.20- 11.26 第八章 3- 7 节 简谐振动的 合成;阻尼 振动 6 新课讲 授、习 题分析 √ √ √ √ 14 从 11.27 -12.3 第九章 1- 6 节 波动和声 6 新课讲 授、习 题分析 √ √ √ √ 15 从 12.4- 12.10 第十章 1- 5 节 理想流体; 伯努利方程 6 新课讲 授、习 题分析 √ √ √ 16 从 12.11- 12.17 第十章第 6 节;第 十一章 相对论简介 6 新课讲 授、问 答讨论 √ √ √ 四、课程考核 (一)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 表 3: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表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及占比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掌握质点在平面内运动的 运动学问题,包括由运动 学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以 及逆问题 课堂参 与、课后 作业、阶 段性测 验、期末 考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