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二册语文新教材第六单元同步试卷 第I卷(共60分) (30分,每小题3分) 1.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壅(yong)蔽黜(chu)恶卧榻(t)剽(piao)掠其人 B.簪(zan)笏(hu)妃嫔(pin)鼎铛( cheng)玉石 C.锱(z)铢(zhu)直栏横槛(kan)金块珠砾(ⅱ) D.哀鸣啾啾(j)焰影幢幢( zhuang)架梁之椽( chuan 2.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振之以威怒 且硕茂,早实以蕃 B.早缫而绪,早织而缕或师焉,或不焉 C.文武并用,垂恭而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下句中举“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戍卒叫,函谷举 B.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C.举家食粥酒常赊 D.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4.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承天景(大)命 克(能够)终者寡 终苟(苟且)免而不仁载(承载)舟覆舟 B.思谦冲而自牧(养) 思正身以黜(排斥)恶 无因(由于)喜以谬赏 C.垂(垂衣)拱而治 无以(因为)怒而滥刑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道理)吾师(学习)道也 D.官命促尔耕,勖(勉励)尔植杳不知其所之(去往) 秦人不暇(空闲)自哀 5.下列句中"且"的用法与其余三句不同的是() A.不出,火且尽 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故病且怠 D.吾攻赵,旦暮且下 6.与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D.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从而师之②族秦者秦也③名我固当 ④木之性日以离关⑤鼎铛玉石⑥骊山北构而西折 ⑦辇来于秦 ⑧笼鸟槛猿⑨强业种树 A.①⑤⑨/②③⑦/④⑥/⑧B.①⑤/②③⑦⑨/④⑥⑧ C.①⑤⑨/②③④⑦/⑥⑧D.①⑤⑨/②③④/⑥⑦⑧ 8.下列句式与族秦者秦也”不同的一项是() A.此世所以不传也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官理,非吾业也 9.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高中第二册语文新教材第六单元同步试卷 第 I 卷(共 60 分) 一、(30 分,每小题 3 分) 1.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壅(yōng)蔽 黜(chù)恶 卧榻(tā) 剽(piāo)掠其人 B.簪(zān)笏(hù) 妃嫔(pín) 鼎铛(chēng)玉石 C.锱(zī)铢(zhū) 直栏横槛(kǎn) 金块珠砾(lì) D.哀鸣啾啾(jiū) 焰影幢幢(zhuàng) 架梁之椽(chuán) 2.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振之以威怒 且硕茂,早实以蕃 B.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或师焉,或不焉 C.文武并用,垂恭而治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下句中“举”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戍卒叫,函谷举 B.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C.举家食粥酒常赊 D.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4.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承天景(大)命 克(能够)终者寡 终苟(苟且)免而不仁 载(承载)舟覆舟 B. 思谦冲而自牧(养) 思正身以黜(排斥)恶 无因(由于)喜以谬赏 C. 垂(垂衣)拱而治 无以(因为)怒而滥刑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道理) 吾师(学习)道也 D. 官命促尔耕,勖(勉励)尔植 杳不知其所之(去往) 秦人不暇(空闲)自哀 5.下列句中“且”的用法与其余三句不同的是( ) A.不出,火且尽 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故病且怠 D.吾攻赵,旦暮且下 6.与“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D.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从而师之 ②族秦者秦也 ③名我固当 ④木之性日以离关 ⑤鼎铛玉石 ⑥骊山北构而西折 ⑦辇来于秦 ⑧笼鸟槛猿 ⑨强业种树 A.①⑤⑨/②③⑦/④⑥/⑧ B.①⑤/②③⑦⑨/④⑥⑧ C.①⑤⑨/②③④⑦/⑥⑧ D.①⑤⑨/②③④/⑥⑦⑧ 8.下列句式与“族秦者秦也”不同的一项是( ) A.此世所以不传也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官理,非吾业也 9.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D.此世所以不传也 10.关于本单元几篇文章,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疏灬序灬说灬赋″都是古文的文体标志,属于应用文的是"疏灬序”,属于议论文的 是"说”,属于散文的是赋 B.《师说》与《捕蛇者说》《爱莲说》《马说》《黄生借书说》等不属于同一种文体。 C.《阿房宫赋》感触时事,借古讽今,其立意在于戒宫室与声色之侈,非一般赋 作可比。 D.《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寓言体的传记。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11-12题 过湖北山家 [清]施闰章 路回临石岩,树老出墙根。 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 呼鸡过篱栅,行酒命儿孙 去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 1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回"蜿蜒曲折,全句突出行路之难。下句,"出〃字将树写活了,全句 含山村历史久远之意。 B.颔联写进村所见。"成"有掩映、笼罩之意。上下句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生意盎然 的山村春色图。 C.颈联写山村风俗人情。上句,呼鸡归舍,指天色已晚:;下句,老人吩咐儿孙去 沽酒,勾勒出环境的祥和宁静,体现民风的淳朴古老。 D.尾联写自己归隐的决心。"前峰恰对门〃,借景言志,寓此地乃远离尘嚣的理想的 隐居之地。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平易自然,叙述简洁,路之难、景之秀、村之美,均只用一句完成,由读 者去组合图景,构成完整的意境 B.全诗写景、叙事,似乎信手拈来,毫不经意,然而紧扣一个过字,情与境合 充满浓郁的乡居生活情趣。 C.全诗多用口头语,平实自然。"桃花″可理解为陶渊明的"桃花源″典故的化用,旨 在表现远避尘世的归隐地之美 D.全诗采用定点观察,由远及近,由景入情,由沿湖行路到山居晚餐,承转分明, 章法严谨,层次分明。 13.对下面这首现代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D.此世所以不传也。 10.关于本单元几篇文章,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疏”“序”“说”“赋”都是古文的文体标志,属于应用文的是“疏”“序”,属于议论文的 是“说”,属于散文的是“赋”。 B. 《师说》与《捕蛇者说》《爱莲说》《马说》《黄生借书说》等不属于同一种文体。 C. 《阿房宫赋》感触时事,借古讽今,其立意在于戒宫室与声色之侈,非一般赋 作可比。 D.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寓言体的传记。。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 11—12 题。 过 湖 北 山 家 [清]施闰章 路回临石岩,树老出墙根。 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 呼鸡过篱栅,行酒命儿孙。 去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 1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首联上句,“回”蜿蜒曲折,全句突出行路之难。下句,“出”字将树写活了,全句 含山村历史久远之意。 B. 颔联写进村所见。“成”有掩映、笼罩之意。上下句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生意盎然 的山村春色图。 C. 颈联写山村风俗人情。上句,呼鸡归舍,指天色已晚;下句,老人吩咐儿孙去 沽酒,勾勒出环境的祥和宁静,体现民风的淳朴古老。 D. 尾联写自己归隐的决心。“前峰恰对门”,借景言志,寓此地乃远离尘嚣的理想的 隐居之地。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全诗平易自然,叙述简洁,路之难、景之秀、村之美,均只用一句完成,由读 者去组合图景,构成完整的意境。 B. 全诗写景、叙事,似乎信手拈来,毫不经意,然而紧扣一个“过”字,情与境合, 充满浓郁的乡居生活情趣。 C. 全诗多用口头语,平实自然。“桃花”可理解为陶渊明的“桃花源”典故的化用,旨 在表现远避尘世的归隐地之美。 D. 全诗采用定点观察,由远及近,由景入情,由沿湖行路到山居晚餐,承转分明, 章法严谨,层次分明。 13.对下面这首现代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断 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全诗虽明白晓畅,但对形式的追求却非常用心,讲究音节和句的匀称整齐。 B.这首诗写人们都是在互相看”,互相”装饰”,人生犹如演戏,表现出对人生虚无 的怅然。 C.互为风景,形象互换,体现出相对平等的、平衡的人生感悟 D.作者没有按常规在诗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读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寻找答案 三、(21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 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 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决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 甚惜 14.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多于南亩之农夫”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楚之精英 B.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杳不知其所之也 1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六王毕,四海 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 ④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⑦群臣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⑧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④⑧/②③/⑤⑥/⑦B.①②③⑦/④⑧/⑤/⑥ C.①/②③⑦/④⑧/⑤/⑥D.①③⑦/②④⑧/⑤/⑥ 16.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A.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叩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呷得幸″。 D."辇”指人力拉的车,专供帝王出行时乘坐。 C."剽掠其人″中的"人〃就是指`民″。因唐代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捕蛇 者说》中以俟夫观人风者","人风“即民风”。 D."妃嫔媵嫱″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媵是陪嫁的人,也可能成为嫔、 17.对本段文字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整段文字写宫女珍宝众多,表现了宫中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B.段首六句都是对偶的四字句,写众宫人的来源——从六国掠来。其中"王子灬皇 孙”指的应是六国诸侯的儿子、孙子 C."明星荧荧"至"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等句,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方法,从各个方 面描写出宫女生活的豪奢,从而反映出秦王朝统治者的荒淫奢靡。 D.宫中珍宝之多,一方面表现出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 出他们抢夺劫掠的行径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20题。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A. 全诗虽明白晓畅,但对形式的追求却非常用心,讲究音节和句的匀称整齐。 B. 这首诗写人们都是在互相“看”,互相“装饰”,人生犹如演戏,表现出对人生虚无 的怅然。 C. 互为“风景”,形象互换,体现出相对平等的、平衡的人生感悟。 D. 作者没有按常规在诗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读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寻找答案。 三、(21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 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 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决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 甚惜。 14.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多于南亩之农夫”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齐楚之精英 B.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杳不知其所之也 1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 ④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⑦群臣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⑧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④⑧/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⑦/④⑧/⑤/⑥ C.①/②③⑦/④⑧/⑤/⑥ D.①③⑦/②④⑧/⑤/⑥ 16.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D. “辇”指人力拉的车,专供帝王出行时乘坐。 C. “剽掠其人”中的“人”就是指“民”。因唐代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捕蛇 者说》中“以俟夫观人风者”,“人风”即“民风”。 D. “妃嫔媵嫱”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媵是陪嫁的人,也可能成为嫔、 嫱。 17.对本段文字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整段文字写宫女珍宝众多,表现了宫中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B. 段首六句都是对偶的四字句,写众宫人的来源——从六国掠来。其中“王子”“皇 孙”指的应是六国诸侯的儿子、孙子。 C. “明星荧荧”至“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等句,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方法,从各个方 面描写出宫女生活的豪奢,从而反映出秦王朝统治者的荒淫奢靡。 D. 宫中珍宝之多,一方面表现出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 出他们抢夺劫掠的行径。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8—20 题。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 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苫思,代百司 之职役哉?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作:建造兴建。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之事。 B.则思谦冲而自牧 牧:放牧 C.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滥:过度,无节制 D.简能而任之 简:挑选 1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是一个词,认为的意思。 B.则思正身以黜恶正身:是两个词,意思是使自身端正 C.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无以:一个词,意思是没什么。 D.何必劳神苦思何必:"不必”的意思 20.对本段的一些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十思”的第一思,谈的是君王的个人欲望。 B."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这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治理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谈的是君主的行为准则 D.做到了”十思",国家就会”垂拱而治”。 第I卷(共90分) 四、(20分) 阅读下丈,完成21-27题 帝尝乘怒欲以六月杖杀人。大理少卿①赵绰固争曰:"季夏之月,天地成长庶类②, 不可以此时诛杀。“帝报曰:"六月虽曰生长,此时必有雷霆。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 遂杀之。大理掌固来旷上言:"大理官司太宽。‘帝以旷为忠直。旷又告少卿赵绰滥免徒 囚。帝使信臣推验,初无阿曲。帝怒,命斩之。绰固争,以为旷不合死。帝拂衣人阁。 绰矫言:"臣更不理旷,自有它事未及奏闻。啼帝命引入阁。绰再拜请曰:"臣有死罪三 臣为大理少卿,不能制御掌固,使旷触挂天刑,一也:囚不合死,而臣不能死争,二也 臣本无它事,而妄言求人,三也。″帝解颜。会独孤后在坐,命赐绰二金杯酒,并杯赐 之。旷因免死,徙广州。萧摩诃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 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因赦摩诃。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 绰去而赦之,因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上曰:"大理其为朕特赦摩诃 也。“因命左右释之。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褓③,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④,将斩之 绰曰:"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引绰斩之 绰曰:"陛下宁杀臣,不可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 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而人,良久,乃释之。时上禁行恶钱⑤。有二人在 市,以恶钱易好者。武侯⑥执以闻。上令悉斩之。绰进谏曰:"此人所坐当杖,杀之非 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 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撼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 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 心,每引入阁中,评论得失。与大理卿胄同时俱名平恕⑦。 注释:①大理:隋代官置,掌刑法之事。司官为卿、少卿,:掌固为其属官。②庶类: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 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 之职役哉?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作:建造兴建。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之事。 B. 则思谦冲而自牧 牧:放牧 C.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滥:过度,无节制 D. 简能而任之 简:挑选 1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是’一个词,“认为”的意思。 B.则思正身以黜恶 正身:是两个词,意思是“使自身端正”。 C.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无以:一个词,意思是“没什么”。 D.何必劳神苦思 何必:“不必”的意思。 20.对本段的一些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 “十思”的第一思,谈的是君王的个人欲望。 B. “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这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治理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C.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谈的是君主的行为准则。 D. 做到了“十思”,国家就会“垂拱而治”。 第 II 卷(共 90 分) 四、(20 分) 阅读下丈,完成 21—27 题。 帝尝乘怒欲以六月杖杀人。大理少卿①赵绰固争曰:“季夏之月,天地成长庶类②, 不可以此时诛杀。”帝报曰:“六月虽曰生长,此时必有雷霆。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 遂杀之。大理掌固来旷上言:“大理官司太宽。”帝以旷为忠直。旷又告少卿赵绰滥免徒 囚。帝使信臣推验,初无阿曲。帝怒,命斩之。绰固争,以为旷不合死。帝拂衣人阁。 绰矫言:“臣更不理旷,自有它事未及奏闻。”帝命引入阁。绰再拜请曰:“臣有死罪三: 臣为大理少卿,不能制御掌固,使旷触挂天刑,一也;囚不合死,而臣不能死争,二也; 臣本无它事,而妄言求人,三也。”帝解颜。会独孤后在坐,命赐绰二金杯酒,并杯赐 之。旷因免死,徙广州。萧摩诃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 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因赦摩诃。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 绰去而赦之,因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上曰:“大理其为朕特赦摩诃 也。”因命左右释之。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③,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④,将斩之。 绰曰:“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引绰斩之。 绰曰:“陛下宁杀臣,不可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 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而人,良久,乃释之。时上禁行恶钱⑤。有二人在 市,以恶钱易好者。武侯⑥执以闻。上令悉斩之。绰进谏曰:“此人所坐当杖,杀之非 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 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撼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 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 心,每引入阁中,评论得失。与大理卿胄同时俱名平恕⑦。 注释:①大理:隋代官置,掌刑法之事。司官为卿、少卿,:掌固为其属官。②庶类:
众多的物类,泛指生物。③褓:内裤。④厌蛊:毒害人的妖法。⑤恶钱:坏钱。⑥武侯: 执掌昼夜巡察的武将。⑦平恕:谥号。布纲治绩曰平,宽爱仁厚曰恕 2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帝尝乘怒欲以六月杖杀人乘:依仗权力 B.上不能夺 夺:使……改变 C.臣奏狱未决 狱:官司、案件 D.旷因免死,徙广州 徙:调职 2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我则天而行 则:乃、是 ②臣更不理旷 更:再 ③囚不合死 合:应当 ④当斩,上使人谓绰 当:应当 ⑤竟何如 竟:终究 A.①②⑤B.②④C.①④D.②③⑤ 2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啜羹者热则置之 陛下不以臣愚暗 置在法司 帝尝秉怒欲以六月杖杀人 A.两个"置”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置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C.两个"置”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D.两个"置”字相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24."撼大木不动者当退”一句若翻译成现代汉语,应选择的一组关联词语是(2分)() A.因为.…所以 B.如果……就扰 C.即使……也 D.不.… 2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①初无阿曲: (1分) ②俗云利官 分 ③天子之威,欲相挫邪? 3分) 26.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够说明赵绰减直"行为的一组是(3分)() ①大理少卿赵绰固争②臣奏狱未决,不敢退 ③执法一心,不敢惜死④土以绰有诚直之心 ⑤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⑥至朝堂解衣 A.①③④D.②④⑤C.②④⑥D.①⑤ 27.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来旷两次向皇帝诬告赵绰,但赵绰宽仁厚爱,不汁前嫌,仍能秉公执法,终于 感动皇帝,免来旷一死,贬官到外地做事 B.赵绰虽然尽忠职守,依法办事,有时很机智,有时不怕死,但难免有做错的时 候,这对一个封建官吏来说,已很难能可贵 C.皇帝虽然坚持六月杀人",但因为赞赏赵绰为人诚直,所以接受了赵绰的意见 赦免摩诃",免了来旷等人的死罪 D.赵绰善于进涑,威武不屈,都是为了尽忠职守,坚持依法办事,所以受到皇帝 的赏识,称他有诚直之心",对他十分信任。 五、(12分)
众多的物类,泛指生物。③裈:内裤。④厌蛊:毒害人的妖法。⑤恶钱:坏钱。⑥武侯: 执掌昼夜巡察的武将。⑦平恕:谥号。布纲治绩曰平,宽爱仁厚曰恕。 2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A.帝尝乘怒欲以六月杖杀人 乘:依仗权力 B.上不能夺 夺:使……改变 C.臣奏狱未决 狱:官司、案件 D.旷因免死,徙广州 徙:调职 2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2 分)( ) ①我则天而行 则:乃、是 ②臣更不理旷 更:再 ③囚不合死 合:应当 ④当斩,上使人谓绰 当:应当 ⑤竟何如 竟:终究 A.①②⑤ B.②④ C.①④ D.②③⑤ 2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啜羹者热则置之 陛下不以臣愚暗 置在法司 帝尝秉怒欲以六月杖杀人 A.两个“置”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置”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C.两个“置”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D.两个“置”字相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24.“撼大木不动者当退”一句若翻译成现代汉语,应选择的一组关联词语是(2 分)( ) A.因为……所以…… B.如果……就…… C.即使……也…… D.不……就…… 2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 分) ①初无阿曲: (1 分) ②俗云利官: (1 分) ③天子之威,欲相挫邪? (3 分) 26.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够说明赵绰“减直”行为的一组是(3 分)( ) ①大理少卿赵绰固争 ②臣奏狱未决,不敢退 ③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④土以绰有诚直之心 ⑤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 ⑥至朝堂解衣 A.①③④ D.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⑤ 27.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 来旷两次向皇帝诬告赵绰,但赵绰宽仁厚爱,不汁前嫌,仍能秉公执法,终于 感动皇帝,免来旷一死,贬官到外地做事。 B. 赵绰虽然尽忠职守,依法办事,有时很机智,有时不怕死,但难免有做错的时 候,这对一个封建官吏来说,已很难能可贵。 C. 皇帝虽然坚持“六月杀人”,但因为赞赏赵绰为人诚直,所以接受了赵绰的意见, “赦免摩诃”,免了来旷等人的死罪。 D. 赵绰善于进涑,威武不屈,都是为了尽忠职守,坚持依法办事,所以受到皇帝 的赏识,称他有“诚直之心”,对他十分信任。 五、(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