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读着“汉贼 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仿佛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 隔九百年的灵魂共呜。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七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亮的英气所笼罩 并慢慢积聚而成为一种民族魂。 ⑥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追溯旧事,对诸葛亮倍觉亲切。在他的一生中,诸葛亮实践 自己做人的规范,尝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努力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他借此实现了 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从而得到永恒 22.文段②的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 的氛围。文段③既交待了武侯祠的 变迁,又反映了人们对诸葛亮的 之情。(2分) 23.结合已学过课文《出师表》的有关内容,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左为《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 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词, 24.阅读文段④中划线的句子,任意选择两句分析诸葛亮的性格。(4分) 25.文段①中“深深的遗憾”是指 。(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26.赏析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它的表达效果。(3分) 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 27.品读对联,联系选文回答问题。(4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①上联中的“酬”字体现了诸葛亮 的人格魅力,下联中的“ 字突出了诸葛亮作为“一个历史伟人”的巨大影响 ②请你思考一下,作为“一个人”,有哪些东西可以穿越“一千七百年”的时空而“得到永 三、写作(60分) 28.门前的小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大自然的风景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在慢慢长大,父 母却渐渐老去;煤油灯成为古董,管道天然气进入厨房,电脑也挤进我们的生活,真诚和友 谊被人们重新拾了起来,时尚的春风吹遍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只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变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你的生活中,你都看到、感受到了 哪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地(校)名和人名
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读着“汉贼 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仿佛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 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七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亮的英气所笼罩, 并慢慢积聚而成为一种民族魂。 ⑥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追溯旧事,对诸葛亮倍觉亲切。在他的一生中,诸葛亮实践 自己做人的规范,尝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努力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他借此实现了 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从而得到永恒。 22.文段②的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文段③既交待了武侯祠的 变迁,又反映了人们对诸葛亮的________之情。(2 分) 23.结合已学过课文《出师表》的有关内容,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 分) 左为《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 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词,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文段④中划线的句子,任意选择两句分析诸葛亮的性格。(4 分) 25.文段①中“深深的遗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2 分) 26.赏析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它的表达效果。(3 分) 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 27.品读对联,联系选文回答问题。(4 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①上联中的“酬”字体现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格魅力,下联中的“_____”两 字突出了诸葛亮作为“一个历史伟人”的巨大影响。 ②请你思考一下,作为“一个人”,有哪些东西可以穿越“一千七百年”的时空而“得到永 恒”? 三、写作(60 分) 28.门前的小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大自然的风景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在慢慢长大,父 母却渐渐老去;煤油灯成为古董,管道天然气进入厨房,电脑也挤进我们的生活,真诚和友 谊被人们重新拾了起来,时尚的春风吹遍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只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变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你的生活中,你都看到、感受到了 哪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600 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地(校)名和人名
囗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