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一) (第一单元)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姓名 第Ⅰ卷(选择题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泓(hong) 万籁俱寂(lai) 嶙峋(xun) 涟漪(lian) 、惬意(qie)翩翩飞舞(pian) 墩子(dun) 分道扬镳(biao) C、惹动(re) 枝虬(za) 螺蛳(1uo) 稠密(chou) D、铭刻(ming)阴晦(hui) 喷薄(b6) 红彤彤(tong)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一个学问家常常要评判和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样才能产生更新更完善的学说 ②这次政府工作会议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为民办实事等重要工作作了 ③把英语对话融入唱歌之中,这种_的教学方法颇受同学们的欢迎。 A.修改布置新颖B.修正部署新颖C.修正布置新鲜D.修改部署新鲜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眼前的老人,古铜色的脸上布满皱纹,一看就使人感到这是个饱经风霜的老人 B.据调査,目前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已经蔚然成风。 C.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变化更加飞黄腾达,可以作为艺术反映的题材更加丰富 多彩。 D.在新居,我把你赠送的电子台历摆在了天天面面相觑的写字台上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 A.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 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B.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 要强不知以为知” C.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 D.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冰心七十年 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柯灵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 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2分) 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今年春节前后各大媒体详细报道了抗击冰雪灾害的感人事迹。 C.实验中学在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时,开展话说“嫦娥奔月”。 D.藏独分子的言论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歪曲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事实。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是一篇游记散文,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来组合材料,文中透 露出了作者对人生的见解
1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一) ( 第一单元) (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 16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泓.(hóng) 万籁.俱寂(lài) 嶙峋. (xún) 涟.漪(lián ) B、惬.意(qiè) 翩.翩飞舞(piān) 墩.子(dūn) 分道扬镳.(biāo) C、惹.动(rě) 枝虬.(zá) 螺.蛳(luó) 稠.密(chóu) D、铭.刻(míng) 阴晦.(huì) 喷薄.(bó) 红彤彤.(tóng)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一个学问家常常要评判和 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样才能产生更新更完善的学说。 ②这次政府工作会议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为民办实事等重要工作作了 。 ③把英语对话融入唱歌之中,这种 的教学方法颇受同学们的欢迎。 A. 修改 布置 新颖 B. 修正 部署 新颖 C. 修正 布置 新鲜 D. 修改 部署 新鲜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眼前的老人,古铜色的脸上布满皱纹,一看就使人感到这是个饱经风霜 ....的老人。 B.据调查,目前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已经蔚然成风 ....。 C.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变化更加飞黄腾达 ....,可以作为艺术反映的题材更加丰富 多彩。 D.在新居,我把你赠送的电子台历摆在了天天面面相觑 ....的写字台上。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 分) A.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 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B.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 要强不知以为知”。 C.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 D.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冰心七十年 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柯灵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 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2 分) 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今年春节前后各大媒体详细报道了抗击冰雪灾害的感人事迹。 C.实验中学在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时,开展话说“嫦娥奔月”。 D. 藏独分子的言论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歪曲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事实。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是一篇游记散文,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来组合材料,文中透 露出了作者对人生的见解
B.柯蓝的《飞红滴翠记黄山》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它是一篇解说词,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 示画面来介绍黄山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 C.《画山绣水》是著名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散文,课题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画出来 的和绣出来的山和水。 D.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一文采用第一人称和主观视角的方式来述说,表现 出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7、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一项是 )(3分) 做任何事情,你只有感觉它有味道,才会有兴趣。比如喝茶,你品出了茶的清 香样 比如看画,你悟出了画的神韵,才有兴趣去看它……读书也 是不可能有持久的读书兴趣的。 ①才感到喝茶有兴趣 ②才有兴趣去喝它 你若读不出味道来 ④读书的味道不浓烈 C.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134分) 、积累与运用(19分) 8、请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字。(4分) 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xin鼓舞啊。 那是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前行:那是一块块清ⅹi的路标;指引着我们前 进的方向,那是迷茫中的一zhan灯,那是陶醉时的一10清风,那是求索中的一 份勉励,那是落寞时的一语问询… (一-选自《提醒,是一种特别的爱》) 9、根据原文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那柔曼如提琴者,是 那清脆如弹拔者,是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 (2)月黑雁飞高, (3) 春风不度玉门关 (4)五岳归来不看山 (5)自四川汶川发生8.0级超强地震后,灾情深深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请写出两个充 分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血肉深情的成语。(课内外皆可) 10、专题及综合性学习(7分) (1)学习了“物候”专题,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请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下面的任务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①.这首诗中列举了什么物候现象?(1分) ②.影响这物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2 B.柯蓝的《飞红滴翠记黄山》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它是一篇解说词,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 示画面来介绍黄山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 C.《画山绣水》是著名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散文,课题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画出来 的和绣出来的山和水。 D.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一文采用第一人称和主观视角的方式来述说,表现 出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7、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一项是( )(3 分) 做任何事情,你只有感觉它有味道,才会有兴趣。比如喝茶,你品出了茶的清 香, ;比如看画,你悟出了画的神韵,才有兴趣去看它……读书也一 样, ,是不可能有持久的读书兴趣的。 ①才感到喝茶有兴趣 ②才有兴趣去喝它 ③你若读不出味道来 ④读书的味道不浓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 134 分) 一、积累与运用(19 分) 8、请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字。(4 分) 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 xīn 鼓舞啊。 那是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前行;那是一块块清 xī 的路标;指引着我们前 进的方向,那是迷茫中的一 zhǎn 灯,那是陶醉时的一 lǚ 清风,那是求索中的一 份勉励,那是落寞时的一语问询…… (---选自《提醒,是一种特别的爱》) 9、根据原文填空。(每空 1 分,共 8 分) (1)那柔曼如提琴者,是 ;那清脆如弹拔者,是 ;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 。 (2)月黑雁飞高, 。 (3) ,春风不度玉门关 (4)五岳归来不看山, (5) 自四川汶川发生 8.0 级超强地震后,灾情深深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请写出两个充 分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血肉深情的成语。(课内外皆可) 10、专题及综合性学习(7 分) (1)学习了 “物候”专题,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请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下面的任务。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①.这首诗中列举了什么物候现象?(1 分) ②.影响这物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 分)
2)为了解课外读物的阅读情况,初三某班的语文学习小组对本校和一所高中进行了同 票抽样调查,并统计如下: 初中 高中 课外阅读的主要读物 投票数 百分比 投票数 百分比 文学名著 14.38% 32.2% 科普读物 39票 13.36% 74票 学科辅导书 149票 51.03% 8.6% 武打作品 8.90% 言情小说 29票 9.93% 46票 15.8% 为人处世指南 2.40 26票 ①仔细分析上表,用简要的语言说说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具有哪些显著的区别。(2分) ②学习小组认为课外读物的类型与提高语文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他们针对统计表中初中学 生的阅读情况将开展一次语文主题阅读活动,请你拟出简洁、鲜明的主题,并根据主题运 用一种修辞方法为本次活动自行设计一条生动的标语。(2分) 主题: 标语: 、阅读理解(55分) (一)诗歌鉴赏(5分)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题画诗,既描述了画面的景象,又充分展开了诗人的想象。 B.首句描写岸上场景,突出画面的春色盎然,色彩明丽 C.前三句所描述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形象生动而又意境丰满的早春画面 D.第四句也是对画面的描述,描写了随春潮而上的河豚,使画面生机勃发 12、“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名句,请你选定一个角度(例如内容、哲理、 写法等)作一点赏析。(3分) (二)、阅读《鼎湖山听泉》、回答问题(12分) ①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 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 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 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3 (2)为了解课外读物的阅读情况,初三某班的语文学习小组对本校和一所高中进行了同 票抽样调查,并统计如下: 课外阅读的主要读物 初中 高中 投票数 百分比 投票数 百分比 文学名著 42 票 14.38% 94 票 32.2% 科普读物 39 票 13.36% 74 票 25.3% 学科辅导书 149 票 51.03% 25 票 8.6% 武打作品 26 票 8.90% 27 票 9.2% 言情小说 29 票 9.93% 46 票 15.8% 为人处世指南 7 票 2.40% 26 票 8.9% ①仔细分析上表,用简要的语言说说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具有哪些显著的区别。(2 分) ②学习小组认为课外读物的类型与提高语文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他们针对统计表中初中学 生的阅读情况将开展一次语文主题阅读活动,请你拟出简洁、鲜明的主题,并根据主题运 用一种修辞方法为本次活动自行设计一条生动的标语。(2 分) 主 题: 标 语: 二、阅读理解(55 分) (一)诗歌鉴赏(5 分) 惠崇《春江晚景》 苏 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这是一首题画诗,既描述了画面的景象,又充分展开了诗人的想象。 B.首句描写岸上场景,突出画面的春色盎然,色彩明丽。 C.前三句所描述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形象生动而又意境丰满的早春画面。 D.第四句也是对画面的描述,描写了随春潮而上的河豚,使画面生机勃发。 12、“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名句,请你选定一个角度(例如内容、哲理、 写法等)作一点赏析。(3 分) (二)、阅读《鼎湖山听泉》、回答问题(12 分) ①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 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 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 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②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髙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 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 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 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 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 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13、①②两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14、第②段写鼎湖山树的浓密,与课题“听泉”有什么联系?(3分) 15、“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 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一句中,“此中精神”所指的内容是什么?(3分)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鼎湖山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作者却单选无数山泉,且又只在一个“听”字上用足了 功夫,单这选材,这角度,足以让人叹服 B.文中多处运用衬托的手法,如用景物朦胧、视线模糊来反衬听觉的敏锐,泉声的清朗 用低处泉声反衬高处泉声的悦耳;用白天听泉反衬深夜听泉的清晰。 C.作者听泉听得如痴如醉,听泉,听得百感交集。读者读着这篇散文,也如同有一股清 澈的泉水流过心头,让人得到美的享受与爱的升华。 D.文章最后说“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是由于作者听懂了鼎湖山小溪、滴泉、 激流飞瀑那优美的歌声,山泉为他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22分) 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 迄今没有见到为他们留下的影像,定格他们倒在废墟里的姿势。也许根本就没有人为 他们留下过影像。但是,随着搜救人员一点点挖开瓦砾、水泥和砖块,我们依旧记住了这 样一种倒下的姿势 21岁的幼儿园老师瞿万容,被扒出废墟时,人们看到她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挡住 块垮塌的水泥板,紧紧护住自己怀里的一个孩子。 孩子只受了轻伤,呼吸很平稳,而年轻的女老师,却因为头部和背部骨折,早已停止 这一幕,定格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人们扒开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 园废墟时的那一刻。 在地震刹那间摧毁我们的家园后,从城市的碎片下,不止一处,人们看到这种凝固的 姿势 月13日22时12分,震后第二天,德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汉旺镇东汽中学的废 墟下,年近50岁的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
4 ②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 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 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 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 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 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13、①②两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分) 14、第②段写鼎湖山树的浓密,与课题“听泉”有什么联系?(3 分) 15、“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 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一句中,“此中精神”所指的内容是什么?(3 分)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鼎湖山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作者却单选无数山泉,且又只在一个“听”字上用足了 功夫,单这选材,这角度,足以让人叹服。 B.文中多处运用衬托的手法,如用景物朦胧、视线模糊来反衬听觉的敏锐,泉声的清朗; 用低处泉声反衬高处泉声的悦耳;用白天听泉反衬深夜听泉的清晰。 C.作者听泉听得如痴如醉,听泉,听得百感交集。读者读着这篇散文,也如同有一股清 澈的泉水流过心头,让人得到美的享受与爱的升华。 D.文章最后说“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是由于作者听懂了鼎湖山小溪、滴泉、 激流飞瀑那优美的歌声,山泉为他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 (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22 分) 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 迄今没有见到为他们留下的影像,定格他们倒在废墟里的姿势。也许根本就没有人为 他们留下过影像。但是,随着搜救人员一点点挖开瓦砾、水泥和砖块,我们依旧记住了这 样一种倒下的姿势: 21 岁的幼儿园老师瞿万容,被扒出废墟时,人们看到她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挡住一 块垮塌的水泥板,紧紧护住自己怀里的一个孩子。 孩子只受了轻伤,呼吸很平稳,而年轻的女老师,却因为头部和背部骨折,早已停止 呼吸。 这一幕,定格在“5·12 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人们扒开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 园废墟时的那一刻。 在地震刹那间摧毁我们的家园后,从城市的碎片下,不止一处,人们看到这种凝固的 姿势。 5 月 13 日 22 时 12 分,震后第二天,德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汉旺镇东汽中学的废 墟下,年近 50 岁的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 4 个学生
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4个学生都活了下来。 5月14日7时,震后第三天,崇州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当一夜未眠的搜救人员从怀远 镇中学垮塌的教学楼下找到吴忠洪的遗体时,这位45岁的英语老师背部向上弓曲着,双 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已经死去的学生。 5月14日早上,震后第三天,什邡市看到了这种姿势。搜救人员在龙居中心小学的废 墟里刨出一个死去的女子,她同样正努力护着3个孩子,而她的头已被砸下的重物削去一 半。幸存师生仔细辨认,才认出那是学校最年轻的女老师向丽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绵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平武县南坝小学塌下的一 根钢筋水泥横梁下,48岁的代课女老师杜正香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死死地 各拉住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孩子 汶川县也看到了这种姿势。当那里的幸存者们徒手搬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学楼的 角时,他们惊呆了:29岁的男老师张米亚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孩子都 还活着,这位平时爱唱歌的老师却已经离我们而去。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 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尽管不能以影像的形式流传,却 足以在人们心间永久驻留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了他们在这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那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 换取他人。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相信没有功利的考量,来不及是非的权衡,而只有人性深处的 本真,以及人类心中永不泯灭的爱。再强大的自然伟力,也摧毁不了它。这种爱,足以战 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 17、文章标题“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有哪两重含义?(6分) 18、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6分) (1)老师们倒下的姿势,基本上都有“紧紧护住”、“死死护着”、“死死拉着”这样的动 作,请你说说这些加点词的作用。 (2)第6段中“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 手臂锯断。”这句话的加点词体现了救援人员怎样的心情? 19、请你说说对第10段中“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
5 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 4 个学生都活了下来。 5 月 14 日 7 时,震后第三天,崇州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当一夜未眠的搜救人员从怀远 镇中学垮塌的教学楼下找到吴忠洪的遗体时,这位 45 岁的英语老师背部向上弓曲着,双 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已经死去的学生。 5 月 14 日早上,震后第三天,什邡市看到了这种姿势。搜救人员在龙居中心小学的废 墟里刨出一个死去的女子,她同样正努力护着 3 个孩子,而她的头已被砸下的重物削去一 半。幸存师生仔细辨认,才认出那是学校最年轻的女老师向丽。 5 月 14 日 10 时,震后第三天,绵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平武县南坝小学塌下的一 根钢筋水泥横梁下,48 岁的代课女老师杜正香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死死地 各拉住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 3 个孩子。 汶川县也看到了这种姿势。当那里的幸存者们徒手搬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学楼的一 角时,他们惊呆了:29 岁的男老师张米亚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孩子都 还活着,这位平时爱唱歌的老师却已经离我们而去。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 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尽管不能以影像的形式流传,却 足以在人们心间永久驻留。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了他们在这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那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 换取他人。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相信没有功利的考量,来不及是非的权衡,而只有人性深处的 本真,以及人类心中永不泯灭的爱。再强大的自然伟力,也摧毁不了它。这种爱,足以战 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 17、文章标题“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有哪两重含义?(6 分) 18、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6 分) (1)老师们倒下的姿势,基本上都有“紧紧护住”、“死死护着”、“死死拉着”这样的动 作,请你说说这些加点词的作用。 (2)第 6 段中“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 .....将 手臂锯断。”这句话的加点词体现了救援人员怎样的心情? 19、请你说说对第 10 段中“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