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语文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教学案 重点篇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陈涉世家》《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捕 蛇者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结构、孟子仁政的思想。 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孟子思想的体现。 、体会论证的方法 复习步骤 、5分钟背诵可文。 、5分钟熟悉注释。 、5分钟熟悉翻译 四、5分钟检查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并翻译句子 见书下注释 (二)、翻译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5、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五、熟悉课文内容(15分钟) (一)、掌握文学常识及内容。 (二)检查有关问题 1、孟子名字 朝代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唐时孟子和孔 子并称为 子被尊为“ ”。《孟子》一书是孟子和其弟子等合著南宋教育家将 《孟子》和 合称为“四书”。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作者层层推理展开论述最后推断得出 的结论是 3、文中列举事实的排比句是 4、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选举中屡屡落选充分证 明了孟子“ 两句话的正确。 六、10分钟复习有关已经做的中考题
1 苏教语文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教学案 重点篇目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陈涉世家》《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捕 蛇者说》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结构、孟子仁政的思想。 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孟子思想的体现。 2、体会论证的方法。 复习步骤: 一、5 分钟背诵可文。 二、5 分钟熟悉注释。 三、5 分钟熟悉翻译 四、5 分钟检查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并翻译句子 见书下注释 (二)、 翻译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2、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3、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4、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 5、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五、熟悉课文内容(15 分钟) (一)、掌握文学常识及内容。 (二)检查有关问题 1、孟子名____ 字_____ 、______朝代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唐时孟子和孔 子并称为 子被尊为“_________ ”。《孟子》一书是孟子和其弟子 等合著 南宋教育家 将 《孟子》和____ 、______ 、______ 合称为“四书”。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 作者层层推理展开论述 最后推断得出 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列举事实的排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 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选举中屡屡落选 充分证 明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 两句话的正确。 六、10 分钟复习有关已经做的中考题
《陈涉世家》 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内容、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陈涉起义的经过。 3、明确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复习步骤: 、5分钟背诵有关段落 、5分钟熟悉注释。 、5分钟熟悉翻译 四、5分钟检查 (一)、解释字词 尝与人佣耕怅恨久之苟富贵今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扶苏以数 谏故 举大计亦死发闾左 屯大泽 皆次当行念鬼会天大雨度已失期 或闻无罪楚人怜之诚以吾众诈自称 为天下唱 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丹书帛所罾鱼腹中 固已怪之矣 间令吴广陈胜王 篝火狐鸣指目陈胜 忿恚尉 令辱之 尉果笞广借第令毋斩 宁有种乎徇蕲以东 比至陈会计事身被坚执锐社稷刑其 长吏 之皆下之鸿鹄之志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固以怪之矣二世杀之 以扶苏以数谏故祭以尉首诚以吾众 (二)、翻译句子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6、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7、2、借第令勿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三)句子的节奏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
2 《陈涉世家》 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内容、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陈涉起义的经过。 3、明确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复习步骤: 一、5 分钟背诵有关段落。 二、5 分钟熟悉注释。 三、5 分钟熟悉翻译 四、5 分钟检查 (一)、解释字词 尝与人佣耕 怅恨久之 苟富贵 今亡亦死 等死 死国可乎 扶苏以数 谏故 举大计亦死 发闾左 屯大泽 皆次当行 念鬼 会天大雨 度已失期 或闻无罪 楚人怜之 诚以吾众 诈自称 为天下唱 宜 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丹书帛 所罾鱼腹中 固已怪之矣 间令吴广 陈胜王 篝火狐鸣 指目陈胜 忿恚尉 令辱之 尉果笞广 借第令毋斩 宁有种乎 徇蕲以东 比至陈 会计事 身被坚执锐 社稷 刑其 长吏 之 皆下之. 鸿鹄之.志 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 固以怪之.矣 二世杀之. 以 扶苏以.数谏故 祭以.尉首 诚以.吾众 (二)、翻译句子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 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6、将尉醉 广故数言欲亡 忿恚尉 令辱之 以激怒其众。 7、 2、借第令勿斩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三)句子的节奏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五、熟悉课文内容(15分钟) (一)学生自由复习所讲的内容 (二)、检查有关问题 A、第二自然段“谋划起义舆论准备” 1、解释加点的字词 2、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各是什么 (导火线)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3、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 起义提出的策略口号是什么 5、陈胜、吴广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办法有哪两种?各用四个字概括 B、阅读第三段“发动起义建立政权”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有几个步骤各用四个字概括 第一步_激怒其众第二步: 第三步 其中起义最重要步骤是 最能表现陈胜反抗精神的一句话是什么 归纳陈涉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D、体会文章详略的安排。 陈胜者。阳城人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杀之以应陈涉。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 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 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 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 丽深邃的样子。③颛( zhuan)独一专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比至陈 ②或说陈王曰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
3 五、熟悉课文内容(15 分钟) (一)学生自由复习所讲的内容 (二)、检查有关问题 A、第二自然段“谋划起义 舆论准备” 1、 解释加点的字词 2、 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各是什么 (导火线)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3、 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 起义提出的策略口号是什么 5、 陈胜、吴广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办法有哪两种?各用四个字概括 B、 阅读第三段“发动起义 建立政权” 1、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有几个步骤 各用四个字概括 第一步 激怒其众 第二步: 第三步: 其中起义最重要步骤是—— 。 2、 最能表现陈胜反抗精神的一句话是什么 C、归纳陈涉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D、体会文章详略的安排。 陈胜者。阳城人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行收兵。比至陈 车六七百乘……杀之以应陈涉。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 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吾 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 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 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 “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 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 “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 ①伙颐 伙 表示众多的意思 颐 通“矣” 叹词。②沉沉者 富 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 独一 专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①比.至陈 ②或.说陈王曰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①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由是无亲陈王者。 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 无相忘”这句话 2 分
4、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 启示? ①原因 ②启示 《桃花源记》 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内容、陶渊明创造世外桃源的目的。 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翻译。 明确陶渊明创造世外桃源的生活。 复习步骤: 、5分钟背诵有关段落。 、5分钟熟悉注释。 、5分钟熟悉翻译 四、5分钟检查 (一)解释下列词语 阡陌交通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为具言缘溪行便扶向 路林尽水源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乃不知有 汉无论魏晋 (二)翻译句子 1、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6、南阳刘子骥,髙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五、熟悉课文内容(15分钟) (一)学生自由复习所讲的内容 (二)、检查有关问题 填空
4 4、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 启示? ①原因 ②启示 《桃花源记》 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内容、陶渊明创造世外桃源的目的。 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翻译。 3、明确陶渊明创造世外桃源的生活。 复习步骤: 一、5 分钟背诵有关段落。 二、5 分钟熟悉注释。 三、5 分钟熟悉翻译 四、5 分钟检查 (一)解释下列词语。 阡陌 交通 屋舍俨然 黄发 垂髫 便要 还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为具言 缘溪行 便扶向 路 林尽水源 欣然规往 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乃不知有 汉 无论魏晋 (二)翻译句子 1、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6、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五、熟悉课文内容(15 分钟) (一)学生自由复习所讲的内容 (二)、检查有关问题 A、填空
1、《桃花源记》作者是 他是 时人名 是著名人 2、“桃花源”因何得名,用原文回答 3、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回答问题。) 答 4、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回答问题。) 答 5、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 6、第②段中“乃大惊”显示出桃花源人与外世隔绝久远 还有哪句也显示了这一点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用原文答 答 “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 第②节文字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 8、第④节文字中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有什么作用 答 9、作者把桃花源美景写得真切动人,有声有色,但又有几分迷离恍惚,如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林尽水源……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1)悉如外人 (2)便要还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表现村中人快乐 生活的句子是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1、《桃花源记》作者是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时人 名________字 ___________ 是著名___________人。 2、“桃花源”因何得名,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回答问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回答问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第②段中“乃大惊”显示出桃花源人与外世隔绝久远 还有哪句也显示了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用原文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 第②节文字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 _________ _________。 8、第④节文字中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把桃花源美景写得真切动人,有声有色,但又有几分迷离恍惚,如 “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 林尽水源……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 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2 分 发现桃花源—— ——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2 分 ⑴悉如外人 ⑵便要还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村中人快乐 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