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卷第4期 梁斌周晔馨:基于DSGE模型的财政刺激政策效果分析3 画,通过冲击响应分析得到各个外生冲击的动态作用机制,从而可以进行有效 的政策分析,这些都使得DSGE成为分析政策的一个有效而可靠的工具。基于 以上原因,在近期的政府支出政策分析中,DSGE模型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 用,如 Cogan et al.(2010)、 Christiano et al.(2011)、 Hebous(2011)、 Stahler and Thomas(2012)等。而且,部分国外文献也开始在DSGE模型中加入ISTP,如 Smets and Wouters(2007)将投资品的价格作为ISTP倒数引入DSGE模型 Strachan and Van Dijk(2013)分析了美国1998年之后的经济数据,认为美国的 经济周期波动主要是由投资专有技术冲击而不是中性技术进步引起的 四万亿投资”作为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现 的“四万亿投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论述了“四万亿投资”经 济剌激方案出台的现实背景,研究了“四万亿投资”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 (叶敬忠,2009;郭菊娥等,2009;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等,2009)。 (2)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四万亿投资”的政策效果进行了模拟和估计。He etal.(2009)估计了“四万亿投资”对总产出和就业的影响,发现该刺激计划短 期内有0.84的政策乘数并会产生1800万的非农就业岗位,中长期则会因挤入 私人消费和投资有1.1的政策乘数。 Cai et al.(2010)运用输入输出法模拟了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的刺激计划在扩大就业的同时 还可以稳定经济增长。黄干和马成(2012)建立CGE模型模拟考察了“四万亿 投资”的宏观经济、部门经济效应,分行业新增投资的经济效率,及用于公共管 理和社会组织、教育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部门的政府投资支出 效率。 Diao et al.(2012)利用CGE模型对“四万亿投资”的政策效果进行了模 拟,结果显示2009年如果没有“四万亿投资”中国的GDP将下降2.9%,而推 “四万亿投资”会保证中国经济每年8%~10%的增长速度。 Cova et a.(20 在多国CGE模型框架下分析了“四万亿投资”,结果显示刺激计划会在2009和 2010年分别给中国GDP带来2.6%和0.6%的增长,中国更高的总产出会引致 更多的进口,但中国的“四万亿投资”总体而言对其他国家的帮助不大。(3)还 有学者关注了“四万亿投资”的债务和配套税收政策。 Fardoust et al.(2012)则 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视角考察了中国的“四万亿投资”,指出中国的财政刺激 计划的成功源于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而带来的对商业环境的改善,但也指出 “四万亿投资”中地方政府配套部分主要从银行系统获得融资,因此中国政府应 小心由此而引发的偾务危机。 Fan and ly(2012)关注了由“四万亿投资”引起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认为中国总体债务占GDP比值小于50%,只要地方债务 停止增长,则总体债务风险仍然可控,而中国未来更应该关注的是地方和中央 的财政关系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改革。 Whalley and Zhao(2013)则在凯恩 斯宏观模型框架下不仅关注了“四万亿投资”的政府支出效应,同时还估计了政 21994-201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
第4卷第4期 梁斌 周晔馨:基于 DSGE模型的财政刺激政策效果分析 画,通过冲击响应分析得到各个外生冲击的动态作用机制,从而可以进行有效 的政策分析,这些都使得 DSGE成为分析政策的一个有效而可靠的工具。基于 以上原因,在近期的政府支出政策分析中,DSGE 模型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 用,如 Coganetal.(2010)、Christianoetal.(2011)、Hebous(2011)、Sthlerand Thomas(2012)等。而且,部分国外文献也开始在 DSGE 模型中加入ISTP,如 Smetsand Wouters(2007)将投资品的价格作为ISTP 倒数引入 DSGE 模型, StrachanandVanDijk(2013)分析了美国1998年之后的经济数据,认为美国的 经济周期波动主要是由投资专有技术冲击而不是中性技术进步引起的。 “四万亿投资”作为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现有 的“四万亿投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论述了“四万亿投资”经 济刺激方案出台的现实背景,研究了“四万亿投资”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 (叶敬忠,2009;郭菊娥等,2009;中国经济 增 长 与 宏 观 稳 定 课 题 组 等,2009)。 (2)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四万亿投资”的政策效果进行了模拟和估计。He etal.(2009)估计了“四万亿投资”对总产出和就业的影响,发现该刺激计划短 期内有0.84的政策乘数并会产生1800万的非农就业岗位,中长期则会因挤入 私人消费和投资有1.1的政策乘数。Caietal.(2010)运用输入输出法模拟了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的刺激计划在扩大就业的同时 还可以稳定经济增长。黄干和马成(2012)建立 CGE 模型模拟考察了“四万亿 投资”的宏观经济、部门经济效应,分行业新增投资的经济效率,及用于公共管 理和社会组织、教育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部门的政府投资支出 效率。Diaoetal.(2012)利用 CGE 模型对“四万亿投资”的政策效果进行了模 拟,结果显示2009年如果没有“四万亿投资”中国的 GDP将下降2.9%,而推出 “四万亿投资”会保证中国经济每年8%~10%的增长速度。Covaetal.(2011) 在多国 CGE模型框架下分析了“四万亿投资”,结果显示刺激计划会在2009和 2010年分别给中国 GDP带来2.6%和0.6%的增长,中国更高的总产出会引致 更多的进口,但中国的“四万亿投资”总体而言对其他国家的帮助不大。(3)还 有学者关注了“四万亿投资”的债务和配套税收政策。Fardoustetal.(2012)则 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视角考察了中国的“四万亿投资”,指出中国的财政刺激 计划的成功源于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而带来的对商业环境的改善,但也指出 “四万亿投资”中地方政府配套部分主要从银行系统获得融资,因此中国政府应 小心由此而引发的债务危机。FanandLv(2012)关注了由“四万亿投资”引起 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认为中国总体债务占 GDP比值小于50%,只要地方债务 停止增长,则总体债务风险仍然可控,而中国未来更应该关注的是地方和中央 的财政关系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改革。WhalleyandZhao(2013)则在凯恩 斯宏观模型框架下不仅关注了“四万亿投资”的政府支出效应,同时还估计了政 33
经济学报 2017年12月 府的减税政策效应,指出如果没有财政刺激计划,200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仅仅 为6.8%,但如果没有配套的减税政策200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仅仅为6% 关于“四万亿投资”的既有文献以定性分析为主来研究“四万亿投资”的政 策推出背景,描述其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机理,以及“四万亿投资”对宏观经济的 影响。部分定量分析主要是针对其政策效果分析,之前的文献将“四万亿投资” 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定量分析,而实际上政府投资仅是“四万亿投资”的一部分 “四万亿投资”是由各种不同的政府财政支出政策组成,因此为了能够更清楚地 透视政策效果必须细化“四万亿投资”的类别 本文不同于既有文献的主要之处在于:首先,建立了带有资本品部门的 DSGE模型,引入投资专有技术进步,采用中国数据并利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对 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估计;其次,细化了三种不同的政府支出——消费类政府支 出、基础资本投资类政府支出和设备资本投资类政府支出,尤其是针对“四万亿 投资”的不同组成部分,分析了其对经济的不同影响机制;第三,在私人部门的 效用函数中引入政府消费支出,分析并估计中国的政府消费类支出与私人部门 消费之间的关系;最后模拟了“四万亿投资”的政策效果以及“四万亿投资”调整 后的政策效果,为未来政府支出政策提供建议。 2模型 为了说明“四万亿投资”的效率问题,本文在 Christiano et al.(2005)和 Smets and wouters(2007)的研究基础上,从两个维度对其进行了扩展,并基于 中国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具体描述如下 第一,按照 Greenwood et al.(1997)的方法,在理论模型中引入两类资本, 类是基础资本( structures capital)①,一类是设备资本( equipment capital),从 而引入投资专有技术进步。两者的区别在于设备资本在投资专有技术进 (ISTP)下实现资本积累,而基础型资本( structures capital)则是按1:1的方式 实现资本积累。 第二,本文区分了不同类别的政府支出: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消费性 支出是指维护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需经费②,如文教、卫生 ①之前的研究基于对ISTP贡献的不同将资本分为设各资本和建筑资本(赵志耘等,2007),本文认 为 structures capital应该理解为基础资本投资,如公路、铁路等的建设,并不应该局限为建筑资本,而是 在生产过程中有不墓含技术进步的资本积累过程,因此本文将资本分为基础资本和设备资本。 ②从表1可以看到,“四万亿投资”不仅包括消费性和投资性的购买支出,还包括转移性支出,转移 性支出的政策与消费性支出相似,区别其在于更多地涉及收入分配和地区差异等间题,且转移性支出在 “四万亿投资”中占比很小,因此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将转移性支出归为消费性政府支出。 21994-201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
经 济 学 报 2017年12月 府的减税政策效应,指出如果没有财政刺激计划,200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仅仅 为6.8%,但如果没有配套的减税政策200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仅仅为6%。 关于“四万亿投资”的既有文献以定性分析为主来研究“四万亿投资”的政 策推出背景,描述其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机理,以及“四万亿投资”对宏观经济的 影响。部分定量分析主要是针对其政策效果分析,之前的文献将“四万亿投资” 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定量分析,而实际上政府投资仅是“四万亿投资”的一部分, “四万亿投资”是由各种不同的政府财政支出政策组成,因此为了能够更清楚地 透视政策效果必须细化“四万亿投资”的类别。 本文不同于既有文献的主要之处在于:首先,建立了带有资本品部门的 DSGE模型,引入投资专有技术进步,采用中国数据并利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对 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估计;其次,细化了三种不同的政府支出———消费类政府支 出、基础资本投资类政府支出和设备资本投资类政府支出,尤其是针对“四万亿 投资”的不同组成部分,分析了其对经济的不同影响机制;第三,在私人部门的 效用函数中引入政府消费支出,分析并估计中国的政府消费类支出与私人部门 消费之间的关系;最后模拟了“四万亿投资”的政策效果以及“四万亿投资”调整 后的政策效果,为未来政府支出政策提供建议。 2 模型 为了说明 “四 万 亿 投 资”的 效 率 问 题,本 文 在 Christianoetal.(2005)和 SmetsandWouters(2007)的研究基础上,从两个维度对其进行了扩展,并基于 中国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具体描述如下: 第一,按照 Greenwoodetal.(1997)的方法,在理论模型中引入两类资本, 一类是基础资本(structurescapital)①,一类是设备资本(equipmentcapital),从 而引入投资专有技术进步。两者的区别在于设备资本在投资专有技术进步 (ISTP)下实现资本积累,而基础型资本(structurescapital)则是按1∶1的方式 实现资本积累。 第二,本文区分了不同类别的政府支出: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消费性 支出是指维护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需经费②,如文教、卫生 43 ① ② 之前的研究基于对ISTP贡献的不同将资本分为设备资本和建筑资本(赵志耘等,2007),本文认 为structurescapital应该理解为基础资本投资,如公路、铁路等的建设,并不应该局限为建筑资本,而是 在生产过程中有不蕴含技术进步的资本积累过程,因此本文将资本分为基础资本和设备资本。 从表1可以看到,“四万亿投资”不仅包括消费性和投资性的购买支出,还包括转移性支出。转移 性支出的政策与消费性支出相似,区别其在于更多地涉及收入分配和地区差异等问题,且转移性支出在 “四万亿投资”中占比很小,因此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将转移性支出归为消费性政府支出
第4卷第4期 梁斌周晔馨:基于DSGE模型的财政刺激政策效果分析35 等支出;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 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是政府支出中的重要部分;每一种支出政策 都会对经济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另外,根据前文讨论,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 投资性支出分为:基础资本投资类支出和设备资本投资类支出,表1中的“技术 改造与结构调整”类投资即属于设备资本投资类支出①。本文在DSGE模型框 架下可以分析不同类别政府支出的作用机制,从而政府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 进行具体的政策效果分析。 第三,本文将厂商分为最终品生产厂商和中间品生产厂商。陈彦斌等 (2014)和陈小亮和马啸(2016)创新性地在DSGE模型的厂商设定中引入了国 企和非国企。因为数据的可获得问题,无法获得更多地关于国企和非国企的分 项数据,另外区分国企和非国企对于本文的分析,尤其是模型参数估计并没有 特别的帮助。因此,沿用大部分文献的方法(胡永刚和郭长林,2013;郭长林, 2016;刘明和谌亦雄,2016;彭俞超和方意,2016),本文没有区分国企和非国 企,而是将厂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估计。为了引入价格粘性并对其进行估计 本文将代表性厂商分为最终品生产厂商和中间品生产厂商。 本文模型包括最终品生产厂商、中间品生产厂商、代表性家庭、货币当局和 财政当局,具体的模型设定如下: (1)最终品生产厂商 最终品y由完全竞争的厂商生产。我们假设最终品生产厂商将连续统的 间品y转换为最终产品y,生产技术为: 其中1<0<∞,p和p,分别表示t时期最终品和中间品j的价格,O表示中 间品j之间的替代弹性。最终品生产厂商在公式(20)的技术约束下最大化 利润: max{2y-」2,y,山 由一阶条件,我们得到: 把(3)代入(1),我们可以得到最终品和中间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4) ①根据上述分类,“四万亿投资”最终版本中消费性支出占19%,基础资本类投资性支出占71.75%, 设备资本类投资性支出占9.25% 21994-201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
第4卷第4期 梁斌 周晔馨:基于 DSGE模型的财政刺激政策效果分析 等支出;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 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是政府支出中的重要部分;每一种支出政策 都会对经济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另外,根据前文讨论,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 投资性支出分为:基础资本投资类支出和设备资本投资类支出,表1中的“技术 改造与结构调整”类投资即属于设备资本投资类支出①。本文在 DSGE 模型框 架下可以分析不同类别政府支出的作用机制,从而政府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 进行具体的政策效果分析。 第三,本文 将 厂 商 分 为 最 终 品 生 产 厂 商 和 中 间 品 生 产 厂 商。陈 彦 斌 等 (2014)和陈小亮和马啸(2016)创新性地在 DSGE 模型的厂商设定中引入了国 企和非国企。因为数据的可获得问题,无法获得更多地关于国企和非国企的分 项数据,另外区分国企和非国企对于本文的分析,尤其是模型参数估计并没有 特别的帮助。因此,沿用大部分文献的方法(胡永刚和郭长林,2013;郭长林, 2016;刘明和谌亦雄,2016;彭俞超和方意,2016),本文没有区分国企和非国 企,而是将厂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估计。为了引入价格粘性并对其进行估计, 本文将代表性厂商分为最终品生产厂商和中间品生产厂商。 本文模型包括最终品生产厂商、中间品生产厂商、代表性家庭、货币当局和 财政当局,具体的模型设定如下: (1)最终品生产厂商 最终品yt 由完全竞争的厂商生产。我们假设最终品生产厂商将连续统的 中间品yj,t,转换为最终产品yt,生产技术为: yt = ∫ 1 0 y θc-1 θc [ ] j,t dj θc θc-1 (1) 其中1<θc<∞,pt 和pj,t分别表示t时期最终品和中间品j的价格,θc 表示中 间品j之间的替代弹性。最终品生产厂商在公式(20)的技术约束下最大化 利润: maxyj,t ptyt -∫ 1 0 { } pj,tyj,tdj (2) 由一阶条件,我们得到: yj,t = pj,t [ ] pt -θc yt (3) 把(3)代入(1),我们可以得到最终品和中间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pt = ∫ 1 0 p 1-θc [ ] jt dj 1 1-θc (4) 53 ① 根据上述分类,“四万亿投资”最终版本中消费性支出占19%,基础资本类投资性支出占71.75%, 设备资本类投资性支出占9.25%
经济学报 2017年12月 (2)中间品生产厂商 连续统的中间品j∈(0,1)由垄断竞争厂商在下面的技术下生产 z(k,)·(k,)°1 fz;(k:)0(k,)1}≥更 y ifz,(k,)吗(k,),l}<重 其中0<a<1,a+a,=a,k,、k,和l,分别表示t时期的用于生产中间品j投 入的设备资本、基础资本和劳动。参数Φ>0表示每一期运转一个厂商所需的 固定成本①,z1表示中性生产技术的外生随机冲击②,服从AR(1)过程: Pearler 其中A:为自回归系数,∈~id(0,2)。中间品生产厂商从家庭租用设备资本 基础资本和劳动,价格分别为r,、,和,但同时中间品生产厂商还需要承担 与资本和劳动相关的税负。企业在t时期的真实边际成本如下给出: a)(a)(a)(1+4))(1+4)r)(x(1+m) 其中,t。为劳动所得税率,tk为资本所得税率。企业在t时期的利润由下面的 公式给出: S,Pyj. 本文假设企业按照 Calvo(1983)价格设定机制定价,每一期企业在ep的概 率下,企业可以最优化定价,选择p,作为最优化价格③;而在1-ep的概率下,仅 仅依照简单的规律定价,即pt=x-1p,-1,其中r-1代表t-1期的通货膨胀 最终我们得到最终品价格变化的动态方程 p 其中,是通货膨胀冲击,服从AR(1)过程: er=PererA +el 其中Px为自回归系数,∈~id(0,2)。 (3)冢庭 经济中存在同质且无限存在的家庭,总测度为1。每一家户都极大化其贴 现效用和: ① Rotemberg and Woodford(1993)和 Christiano et al.(2005)指出,企业的利润平均而言应该接近于 零,引入更是为了保证企业利润在稳态下为零 ②中性技术进步的中性主要是指Hick中性,即不改变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量之比率的技术进步 ( Romer,2001),而ISTP则是通过单独影响资本的积累过程从而改变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量之比的技术 进步 ③因为假设所有的中间品生产商都是同一的(除了最优化定价的时间),因此在t时期最优化定价的 中间品生产厂商会选择相同的价格 21994-201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
经 济 学 报 2017年12月 (2)中间品生产厂商 连续统的中间品j∈(0,1)由垄断竞争厂商在下面的技术下生产: yjt = zt(ke j,t)αe (ks j,t)αsl1-α j,t -Φ ifzt(ke j,t)αe (ks j,t)αsl1-α j,t ≥ Φ 0 ifzt(ke j,t)αe (ks j,t)αsl1-α j,t < 烅 烄 烆 Φ (5) 其中0<α<1,αe+αs=α,ke j,t、ks j,t和lj,t分别表示t时期的用于生产中间品j投 入的设备资本、基础资本和劳动。参数 Φ>0表示每一期运转一个厂商所需的 固定成本①,zt 表示中性生产技术的外生随机冲击②,服从 AR(1)过程: zt =ρεzzt-1 +εz t (6) 其中ρεz为自回归系数,εz t ~iid(0,σ2 z)。中间品生产厂商从家庭租用设备资本、 基础资本和劳动,价格分别为re k,t、rs k,t和wt,但同时中间品生产厂商还需要承担 与资本和劳动相关的税负。企业在t时期的真实边际成本如下给出: st = 1 ( ) 1-α 1-α 1 ( ) αe αe 1 ( ) αs αs ((1+tk)re k,t)αe ((1+tk)rs k,t)αs (wt(1+tw))1-α (7) 其中,tw 为劳动所得税率,tk 为资本所得税率。企业在t时期的利润由下面的 公式给出: pj,t pt ( ) -st ptyj,t (8) 本文假设企业按照 Calvo(1983)价格设定机制定价,每一期企业在εp 的概 率下,企业可以最优化定价,选择p珟t 作为最优化价格③;而在1-εp 的概率下,仅 仅依照简单的规律定价,即pj,t=πt-1pj,t-1,其中πt-1代表t-1期的通货膨胀。 最终我们得到最终品价格变化的动态方程: pt =ee π t [εp (p珟t)1-θc + (1-εp)(πt-1pt-1)1-θc ]1 1-θc (9) 其中,eπ t 是通货膨胀冲击,服从 AR(1)过程: eπ t =ρεπeπ t-1 +επ t (10) 其中ρεπ为自回归系数,επ t ~iid(0,σ2 π)。 (3)家庭 经济中存在同质且无限存在的家庭,总测度为1。每一家户都极大化其贴 现效用和: 63 ① ② ③ RotembergandWoodford(1993)和Christianoetal.(2005)指出,企业的利润平均而言应该接近于 零,引入 Φ是为了保证企业利润在稳态下为零。 中性技术进步的中性主要是指 Hick中性,即不改变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量之比率的技术进步 (Romer,2001),而ISTP则是通过单独影响资本的积累过程从而改变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量之比的技术 进步。 因为假设所有的中间品生产商都是同一的(除了最优化定价的时间),因此在t时期最优化定价的 中间品生产厂商会选择相同的价格
第4卷第4期 梁斌周晔馨:基于DSGE模型的财政刺激政策效果分析 E∑U(c-k1,L) (11) 代表性家庭的即期效用为 其中,0<β<1,为代表性家庭的跨期贴现率;c!为t时期代表性家庭的消费, 参数b表示代表性家庭的习惯形成①;根据 Christiano et al.(2005),本文选取 师=y=1,因此代表性家庭对消费和劳动的偏好为对数线性形式;l为t时期代 表性家庭的劳动供给 c!由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性支出组成 !=[(c1)k+(cg,)- (13) 其中,⊙。为私人消费与政府消费性支出之间的替代弹性,当→∞时,私人消 费与政府消费性支出之间为完全互补品,当⊙→-1时,私人消费与政府消费 性支出之间为完全替代品,当⊙→0时,私人消费与政府消费性支出之间则介 于互补品和替代品之间,表现为Cobb- douglas函数形式。 家庭的预算约束如下 l1+ +u,ri.kh+riks-a(u, kh>ii +if+(1+t)c,+ (14) 其中,b1为代表性家庭拥有的无风险债券。u1代表设备资本的可变使用率 ( Variable capital utilization)②。期初,家庭拥有资本存量k-1,家庭将设备资本 和基础资本租给中间消费品生产商,价格分别为r,和rk。i和计分别表示家 庭的设备资本投资和基础资本投资,另外假设家庭调整资本的使用率是有成本 的,其调整成本比例为a(u1),t为家庭消费时支付的消费税率。 因此,基础资本的积累方程为 k=(1-δ)k1+[1-c(,i1)动 (15) 另外,设备资本的积累方程为: k=(1-)k=1+v[1一c(i,1)] (16) 其中,v1表示投资专有技术进步(ISTP)水平 f(·)为设备资本投资转化为投资专有技术进步的函数,f()>0 ①在代表性家庭中引入习惯形成,是为了在面对外生冲击时产生更贴合现实经济的驼峰型反应函数 ②尽管设备本身并不能改变其效率,但是拥有设备的人却可以选择使用机器的频率和时间,在经济 的萧条期,厂家并不会卖掉多余的设备,而是将多余的设备闲置下来,而在经济的繁荣期,厂家也并不会 立即购买更多的设备,更多的是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时间,因此本文引入设备资本的可变使用率,相应 的基础资本则没有资本的可变使用率。 ③本文将f(·)定义为线性函数f(i)=amp(i),即全杜会设备资本投资增加1%,ISTP增加1% 21994-201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
第4卷第4期 梁斌 周晔馨:基于 DSGE模型的财政刺激政策效果分析 E0∑ ∞ t=0 β t Ut(cf t -bcf t-1,lt) (11) 代表性家庭的即期效用为: Ut = (cf t -bf t-1)1- 1- - l1+η t 1+η (12) 其中,0<β<1,为代表性家庭的跨期贴现率;cf t 为t时期代表性家庭的消费, 参数b表示代表性家庭的习惯形成①;根据 Christianoetal.(2005),本文选取 =η=1,因此代表性家庭对消费和劳动的偏好为对数线性形式;lt 为t时期代 表性家庭的劳动供给。 cf t 由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性支出组成: cf t = [(ct)-Θg + (cg,t)-Θg ]- 1 Θg (13) 其中,Θg 为私人消费与政府消费性支出之间的替代弹性,当 Θg →∞时,私人消 费与政府消费性支出之间为完全互补品,当 Θg →-1时,私人消费与政府消费 性支出之间为完全替代品,当 Θg →0时,私人消费与政府消费性支出之间则介 于互补品和替代品之间,表现为 Cobb-Douglas函数形式。 家庭的预算约束如下: wtlt +rt bt-1 pt +utre k,tke t-1 +rs k,tks t-1 -a(ut)ke t-1 ≥ie t +is t + (1+tc)ct +bt pt (14) 其中,bt 为 代 表 性 家 庭 拥 有 的 无 风 险 债 券。ut 代 表 设 备 资 本 的 可 变 使 用 率 (Variablecapitalutilization)②。期初,家庭拥有资本存量kt-1,家庭将设备资本 和基础资本租给中间消费品生产商,价格分别为re k,t和rs k,t。ie t 和is t 分别表示家 庭的设备资本投资和基础资本投资,另外假设家庭调整资本的使用率是有成本 的,其调整成本比例为a(ut),tc 为家庭消费时支付的消费税率。 因此,基础资本的积累方程为: ks t = (1-δs)ks t-1 + [1-c(is t,is t-1)]is,ft (15) 另外,设备资本的积累方程为: ke t = (1-δe)ke t-1 +vt[1-c(ie t,ie t-1)]ie,ft (16) 其中,vt 表示投资专有技术进步(ISTP)水平 vt =f(ie t +υige t ) (17) f(·)为设备资本投资转化为投资专有技术进步的函数,f′(·)>0③;υ 73 ① ② ③ 在代表性家庭中引入习惯形成,是为了在面对外生冲击时产生更贴合现实经济的驼峰型反应函数。 尽管设备本身并不能改变其效率,但是拥有设备的人却可以选择使用机器的频率和时间,在经济 的萧条期,厂家并不会卖掉多余的设备,而是将多余的设备闲置下来,而在经济的繁荣期,厂家也并不会 立即购买更多的设备,更多的是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时间,因此本文引入设备资本的可变使用率,相应 的基础资本则没有资本的可变使用率。 本文将f(·)定义为线性函数f(it)=αistp(it),即全社会设备资本投资增加1%,ISTP增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