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化石,头骨却为研究若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人类顿底的形状和喉 的位置密切相关:成年人顿底等曲,喉位置低;新生儿和共他灵长类动 物颅底平,喉位置高。通过研究古人类顿底的形状,可以推衔其喉的位 置,从而确定其声道是否能发出人类语言普遍使用的那三个关键兀音。 据Laitman和Reidenberg(1988)以及Licberman(1991)的分析,南猿 的顿底基本是平的,跟黑猩猩的儿乎没有什么两样,山此可以断定,共 声道不具备人类的发音能力;现已发兜的能人的顿底因不完整或过度变 形而无法下钻论;150多万年前直立人的顿底开始路显出,这表明其 喉的位置已经略微下移,其声道应能发出一部分人类语音;直到30万年 前左右,古智人(Archaic五omo sapiens)颅底的弯曲度才达到智智人 (Iomo sapiens sapiens,也就是现代人)的水平,这意味着其声道结构已 基本形成现代人的样子,能发出全范围的人类语音,也就是说,能发出 任何语言的任何齐。 古人类学家对语京两个重要前提条件的研究为我们提供‘语起源 时间的上.限:某种初始语应当产生于150多万年前直立人出现之后:现 代语心的前身一原始语应当产生于30万年前古智人出现之后 3.2夏娃假说和现代语的起源 过去普遍认为,非洲和欧业大陆的现代人是从当地的占智人进化来 的,何各地的古智人又是从当地的直立人进化来的,这刚观点称为延续 论(continuity theory)或多地区进化论(multi-regional evolution theory), 1987年分子生物学家(ann等(1987)以及Wilson和('amn(1992)通过 研究世界各地现代人类的线粒体(mitochondrial)I)NA,否定了这种观 点。他们提:,现代人类基因岸的发源地在非湖;由于线粒体[DNA仗通 过时系遗传,根据其演变速率估算,所有现代人最初的共同祖先可以说 是9-18万年前的一个非洲女性。这一理论后来被称为“夏娃偎说”(ve hypothcsis),它引发了一场关于现代人起源的大辩论,H前这场辩论仍 在继续。接受复娃假说的学者似乎多一些,囚为不仅人类遗传学家 (avalli-Sforza等(1988:1991:1994)关于人类核遗传材料(包括血样、 蛋白质和酶)的研究结果与夏娃假说不谋合(参见木书58-59页),非 洲和以色列出士:的早期现代人化石也攴持这一假说。据Frayer等(1993) ①研究语言足源的学者使用moderr:anguage(现代语)这个术语时、指的是现代人(也 就是智智人)使用的语言,不是关语、法语、德语等通常意义上.的现代语言、 F30
介绍,日前已知最早的解剖学:的现代人化万出土于埃塞俄比业,年代 初步定为约13方年前;华代较为确定的是以色列出土的9-10万干前的 现代人化石。这些早期现代人的颅容量和当今现代人的·样,少的约为 1430cm3,多的达1550cm。不论从颅容量还是声道构造米看,这些早期现 代人都应当具备当今现代人的语言能力。如果世界上.所有现代人都是夏 的后代,假定夏娃的后代在走向世界并取代各地古符人的过程中保持并 发展了自已的语言,这意味着所有现代语都起源于早期现代人出现以后: 夏娃假说可以破解长期以来困惑欧洲古人类学券的一个谜,即尼安 德特人(Hono neanderthalen.sis)①的灭绝。尼安德特人是欧洲州直立.人之 后的一个有鲜明形态特征的人种,顷容量达到,有的甚至超过,现代人 的水平,约13万年前曾遍布欧洲和西亚的广大地区,他]拥有相当发达 的文化,会制作多种石器,有衣着习惯,后期还对姚者实行埋葬 (Johanson1996)。可是这个兴F一时的人种却在约3.5万年前被现代人 取代。关于尼安德特人灭绝的原因,有各种解释,·个合乎情理的解释 是,他们在语言能力上略逊于现代人:Licberman等(1971;1972)通过 对尼安德特人顿底和下颌的分析,认为其喉道近似:于新尘儿和其他灵长 类动物,发不出[i]、[u]、[a了音,不可能象现代人一样语. Lieberman的文章引发了一场笔战,目前Lieberman的规点看来片了f: 风。考虑到尼安德特人已经具有相当发达的文化,Lieberman(1984: 323-324;1991:63-69)承认,尼安德特人很可能经有了某种原始语, 彼此通过这种语进行交际,但缺乏一个“企编的语系统”,无法以 现代人的语速发出具有现代人语音特点的话语。面对具有全编码方语系 统的现代人,尼安德特人除了被淘汰,没有别的命运。 3.3 非语言文化行为和语言的起源 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能发全范围人类语音的发音器官是产生 现代人类语市的两个必要条件,阳却不是允分条件,人类语,行有两个最 基本的组成部分:语言符号和这些符号的使用规则。产生语;符号的充 分条件是,一部分社会成员用·个特定的语音片断命名某一类事物,并 使社会其他成员明片这-…语音片断表示的只是这类半物的名子,而不是 语境中的某一具体事物(比较本书9497贞)、这-条件如不实现,即使 ①俗称Neartdertals,因其主要发现地德冈的忆安德训谷得名,过去被认为属丁占智人, 现在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它是有别丁智人的·个独立人种 F31
必要条件齐备,语言符号也产生不出来,人类祖先彼此之问的交际仍然 会停留在动物的信号系统上。产什诗言符号的充分条件是·种心理和山 头的社会行为,这种行为留不下印迹或证据供考古学家直接进行考察研 究,但他们可以考察与语言相关的文化彳为及其后果,揭示这些文化行 为蕴含的语言能力,从而达到对语,'起源的认识。 语言有两个重要特性:移置M:(displacement,参见本书21,70页) 创造性。移置性使人能指称具体语境之外的事物,创造性使人能通过 有限符号的不同组合表达无限不同的思想。没有语,移置性和创造性 思维很难进行。人类·日通过语言获得了这种思维能力,就以把它应 用到非语言文化活动中并表现出来。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最早体现移置性利和创造性思维的非语言活动, 是上县的制造。能人是最早能制造工具的人,能人打制的石器在坦桑尼 亚Olduvai峡谷出土最多,也最为典型。尽管考占学家可以把()ldowan石 器根据可能的用途和大致形状归成砍砸器、刮削器、盘状器、球状器等 不同类别,实际上很难说哪一件石器是按照某一顶定形状打制的,都是 利用石头本来的形状,粗略加上而成(见Davidson and Noble1993),唯 一可以确定的是,石头每经过一次打击,就分裂为至少两个部分,即石 片和石核、有时是石片适合作工其,多用于刑削;有时是石核适合作 其,多用于砍砸。从能人打制的万器看,打制者脑子里事先并没有某 特定工具的明晰概念。既然没有什么明晰概念,指称这一概念的培言符 号就更谈不上了,不仅如此,在230多万年前到100多万年前的漫长时 间里,能人打制的石器看不出技术上有明显进步。假如能人有语言,以 语言为媒介进行技术知识的积累与传授,情况不应当是这样。 能人之后是至少150万年前出现的直立人。有此占人类学家(知如 Johanson1996)把在非洲发现的与亚洲直立.人华代!进化程度基本相当 但形态略有差异的古人类称为匠人(Homo ergaster),之所以用这个名 称,是因为这种人打制石器的技术明显比能人高超。匠人打制的石器已 经有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形状,如手斧、砍小、镐等,打制过程也复杂一 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cheulean手斧心。显然,匠人或直立人把石 ①这是一种上.窄下宽,双面,病亚,周边-一般有刀的石器,因最卡在法国的St Achuu1发 现而得名,但是年代最早(160万年前)的手斧却是在非洲发现的、关于Achenlcan手斧足行意 打制出来的最终产品、还是打制万片最后剩下米的副产品,芳学界仍有争议(见J)von 1991;Davidson and Nohle I993)、值得一提的是,Achculean手莽作IlH世界的大地区都有发晚. 但在国和东布亚却很竿见。 F32
头打制成不同形状的T.具时,头脑巾已经有了这些具的意象。这些意 象相当于词所代表的具体概念,可以说,他」是在通过制某一特定的 工具表达某一特定的概念。概念一经形成,其提取和表达可以在:直接 外界刺激下进行,比如,一个匠人或直立人不必先看到一个手斧才想到 要去根据这个手斧的样子制另一个手斧。在这一点上,工具的制造跟 言语活动相似,都有移置性。由于许多地方都出土了形状相似的手斧, owlett(1984)提出,手斧形状的标准化反映出打制者有数学计划和诗 言能力。可是匠人或直立人打制的石器并没有充分坟映语言的创造性: 在150多万牛前到约25万年前的漫长岁月里,石器的种类没有怎么增 伽,仍是细指可数的那么几种:∫制石器的技术也看不有什么明业进 步。由此可见,匠人或直立人即使有语言能力,这种能力也极为有限, 有限到不能有效地州于知识的积累和传授,从而制约了技术进步。近人 或直立人掌操的极为有限的语言能否称为原始语,还很难说,或许我们 可以称之为初始语:匠人和卓立人语言能力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素 很可能是其发音器官不够发达,发不H全池围的人类语音、 据(owlett(1992)的研究,大约25万年前古智人打制石器的技术 开始现进步,起现为打制者先根据一定的设想对石核的·面进厅整形, 达到一定形状后再打击整形过的石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的石片。这一 打制步骤体现了明亚的构思和划性。到了104万年前的中层「们万器时 代,石器的种类开始多样化,由过去以于斧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多种经过 修整的刮削器为主。技术的进步和工具的多样化反映}.:其制作者的思 维不仪有移置性,而H有创造性,这些都蕴含某种惊始语。进入约4万 年前开始的层旧万器时代后,技术出现了重大进步,原来的石片业被 石刃业取代,在石刃的基础上,加工出了包括刻刀、穿孔器、钻孔器在 内的各种专门用途的石器和骨器。技术的突飞猛进带米了文化的繁荣, 人类此时的活动,没有高度发达的语言作为媒介是不可想象的: Davidson和oble(1993:363)认为,至少在4万年前人类就飘洋过海 殖民淡大利亚了,这件事清楚无误地蕴含语,行的存在:.渡海的人很可能 乘的是筏子,制造筏子的行为和语言行为布个共同之处,都是把·定 数目的基本单位按照一定形式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大单位 除了技术的进步,象征性表现也蕴含语言的存在,绘画、雕塑、身 体装饰之类艺术表现出现较晚,现已发现的都是3.5万年前以后的作品 (Bahn1992)。另外,殉葬品的象征意义值得研究。据Licberman(1998: 80-81)介绍,从以色列发现的大约10万前的早期现代人的幕葬米看, F33
当时己经有了随葬品,即墓主手中的熊头骨利和!鹿州,对死者的埋葬和随 莽品的现,意味着人类开始思考生命和利死亡问题,并且对死后的世界 形成了某种看法。进行这种抽象思考,不可能不借功于某种相当发达的 语。 综合古人类学、分子生物学和考古学的证据,结论是,在10万年前 到4万年前之间,人类应该已经有了一些相当发达的原始语:从大约4 万年前起,这些原始语应该在词汀和语法【迅速丰富起来,开始向观代 语过渡。 4语言的进化 1 假定南猿已经具有象黑长尾猴的警叫那样的交际系统,那么从这种 交际系统到现代人类的语言,至少有三次飞跃:首先是原始词(proto- wod)的出现,这标志着人科的交际系统从以信号为基础发展到以符号 为基础:其次是词序的形成,这标忘着原始语的诞牛;然后是虚词、屈 折变化(inflection)等其他语法手段的户生,这标志着原始语向现代语 的过渡。 原始词可能有多种来源,数H却很有限、可能不过儿十个,每个词 单独使用,意义和功能在很人程度上依赖于语境(见本书95-103页)。 这几}个单独使用的原始词还不能说已经构成语言(比较本书111页), 甚至不能说已经构成了原始语,因为语,要有语法,词序是一种最基础、 最普遍的语法手段,而原始词单独使用,没有词序、随着词汇的增加, 不同的词必然会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在·起使用,形成一定的语法关系, 这才有了原始语。随着词序的固定,其他语法手段,主要是虚词(又称 功能词)和屈折变化,逐渐演化出来,每出现一·种新的语法手段,对于 语言来说都是一次飞跃,经过多次飞跃,原始语逐渐进化为现代语。可 以说,语言的进化,除了可的增加和演变,主要是词序、虑河利和折 变化这三种语法手段的进化。 4.1语序的形成 英语word order现在·般译成“词序”,即词与词的排列顺序,这是 一种狭义的理解。按照义的理解,它还包括句子的主语、谓诗、宾语、 状语、补语等不同成分的排列顺序,可译为“语序”,为叙述方便,我 们把词序和语子区分开来,前者指词与词的顺序,后者指句子不同成分 F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