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并简要介绍了语言学家对语言起源的追溯;第14-16章讨论语 言的普遍性问题,概要介绍语言系统的基本构件以及这些构件与语言使 州的关系,与本书的宏旨关联不很紧、有关内容··般语言学导论教科书 甲都有介绍;最后第17章是对全书内容的总结。 这篇导主要从求证的角度对书中有关语言起源、进化利扩散的论 点加以说明和补充。 2语言起源的可证和不可证 现代科学注重实证。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研究之所以取得可喜的 成果,关键在于古人类学:家在世界各地发掘出了比较丰富的人科 (Hominids)化石。尽管对某些化石的认定和解释还存有不同看法,特别 是关于现代人类的起源,还存在激烈争论,在这些化石面前,尊重科学 的人对从古猿到人这-基本进化过程都不再有仆么疑问。相比之下,关 于培言起源的研究长期·直没有突破性进展,主要原因是取证难。 语最初是人的1头行为或口头行为辅以手势或身势(kinesics),这 种行为过后留不下任何印迹。占人留下的有关语的最早印迹是文字, 可是最早的文字,如古代近东地区流行的楔形文字(cuneiform)和古埃 及的圣书文字(hieroglyph),也不过出现于五、六千年前,而人类的口 语肯定在这之前至少几万年就已经存在了。因此,文字记录虽然可以为 某种语言或某一语族的演变提供证据,却无法证明人类培言的起源,另 外,鉴于语言具有延续性,也就是说、上.~辈人使用的语言和下一华人 使用的语言应基本一致,古人使用的谱言应该能在今人使用的语言里找 到遗存,历史比较语学家自18世纪末以来,一直在构拟各种原始语。 可是一般认为、历史比较法最多只能构拟出1万年前的原始语(见本书 168负),在此之前的语言是什么情况,只好闭ㄇ不言,出于证据不足, 以往关于语言起源的各种推测(见本书98-103页),包括Jespersen (1922)归纳的语音起源于人类自然发音倾向的“噗噗理论”、起源于人 类模仿外部世界声音的“咚理论”和“汪汪理论”、起源于劳动号了的 “嗨吆喝理论”.以及Jespersen本人主张的语言起源于人类以唱歌的方式 进行情感宣泄的“啦啦理论”,尽管听起来各有一定道弹,却只能是猜测 或臆想。 近年来人】提出了一些关于语言起源的新理论,如Aitchison书中 (66-73)提到的早期人类用闲话替代彼此理毛(gr(ming)以维持人际关 F25
系的“理毛型论”和欺骗行为导致脑量和智力的增加从而使语言成为可 能的“欺骗理论”;~些学者、如Hewes(1973)、Kimura(1976)、 Lyons(1988)、Armstrong等(1995),看到黑猩猩等高级灵长类动物学 不会有声语片却能掌握一定程度的丁语,于是翻H出18世纪的“予势理 论”,重新论说语言源于手势。这些新理论或翻新的理论跟原有的各种理 论一样,不能说毫无道理,但仍论据不足。 看来,语言是怎样起源的是·个无法验证的问题,永远也不可能有 定论。可以验证的可能只是语言起源的大致时间和地点。①近30年米有 关语言起源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研究者来自古人类学、 考古学、贝长动物学和语言学等多个学科,所提供的证据也多种多样。 尽管这些证据大部分是间接的,但有证据比起没有证据总是一大进步。 出于不同学科学者依靠的证据不同,对语言起源的看法往往也就不同: 另外,同一学科内部对同一证据的认定和解释也常不一敛,内此关于语 言起源的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3语言的起源 Aitchison在书中(38,S3页)告诉我们,人类语言起源的时间,“最 早的估计是25万年前,平均估计是10万什前,最晚是5万年前”;她 (60页)认为,25万年前的最早的语言可能是一种简单化的语方。不过 她后来(85页)又引述Deacon(1992)的话说,“人的脑量和语言可能 是一起增长的”。按照后一种观点,语言起源的时问就得提前到至少200 多万年前能人(Homo habilis)的时代,因为能人的脑量比起其祖先南猿 (Australopithecines)有明显增加。200多万年前(或许还要n上100多 万年前)、25万年前、10万年前、5万年前,这几种不同观点是不同学 科的学者发掘不同证据对语起源的时间做出的不同论断。 3.1大脑和声道的进化与语言的起源 近几十牛推动语言起源研究的-·个最重要学科就是古人类学,因为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系统,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必然涉及语言的 起源和进化。我们知道,人的语言能力受到三个生物学因素的制约:输 ①也有悲观论若认为,语言起源的时间也是不可知的。yr(1995:233)断言:“语言 的第一次使用发生在什么时侵,将水远是个谜,囚为化石纪录里没有保行语言的直接符号,” F26
人系统(主要是听觉和视觉,特别是听觉),中央处理系统(神经中枢)和输 出系统(主要是发音器官)、研究古人类的听觉和视觉对于解释培言的起 源似乎没有什么贡献,惊因有两个:-·,入科的听觉利!视觉与其他灵长类 动物的听党和视觉相比,差别不大,早已基本定型并相当发达(见木书 38,79-80页),几百万年来没有什么变化,没有研究的必要:二,听觉和 视党器官是软组织,形不成化万,占人类学家即使想研究也兀从下手。 这样,他们有关语言起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马人类人脑和发音器官的进 化与语能力的关系上,所依赖的证据主要是古人类的化石头骨。 在语言起源的时间问题上,研究古人类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的 古入类学家和研究古人类发音器官(主要是声道构造)的古人类学家看 法很不一致。前者巾相当多的人认为,语言的起源和进化人类的起源 和大脑的进化应当是同步的。这些古人类学家有的(如Deacon1992: Leakey1994;Wilkins and Wakeficld1995)相信,最初的语言始于20多 万年前的能人;有的(如Holloway1976,1983;Flk1980)推断,入类 语言或许最早可以追溯到300多万年前南猿的交际系统,因为人类言语 是灵长类动物呼叫系统的延续和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把南猿的交际系统排除在语之外,因为南猿虽然 属于入科,并不意味着南猿已经是入类。最早识别出人科化石的解剂学 教授达特(Dart1925)没有按Hn,(人)来命名他所认出的那位约230 万年前的人类远祖,而是把它称为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非洲南 猿),因为尽管这种人科动物通常是双足行走,在这·点上它是人类的先 驱,总体来说它却更接近于猿。后来又陆续发现一些更早的人科化石, 包括以露西(Lucy)为代表的约320万年前的阿法南猿(Austra1 opithecus afarens2s)、约440万年前的根底地猿(Ardipithecus ramidus)①和约560 万年前的根底始相地猿(Ardipithecus rumidu..kadubba,见Haile-Selassie 2001),也发现了一些更晚的人科化石,包括约180方年前的粗壮南猿 (Australopithecus robustus)和鲍氏南猿(Australopithecus boisei)。所有 这些古猿都是双足行走,所以都被H入人科、但在其他方面,特别是在 颅容量上,它们跟其他猿类没有什么区別,所以都以-pithecus(猿)命 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数古人类学家的共识是,南猿史像猿而 不像人(见Pilbeam1988)。与此相应,南猿的呼叫系统也应近似于其他 0)即书中50-52负甲提到的Austrulopithecus ramid5.发现者1995年将之史名为 Ardipithecus ramidus o F27
古猿的呼叫系统。 到了250-230万年前,南猿中的某一分支经过进化,在形态上与人 类接近了一些,顿容量增加了约50%,达到600-800cm3,同时掌握了打 制极为简单的右头工具的技能,古人类学家认为他们已经脱离猿类,成 为人属的早期成员,鉴于他们能制造工具,于是把他们命名为“能 人”,①照理说,早期人属既然已经是人,他们的交际系统自然也应该是 人的语言。人类学家Falk(1989)问道:“如果人科不是在使用和完善语 言,我想知道他们用自己的以自我催化形式不断增加的脑子在干什 么。”②可是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事实上,古人类学家以H0n0来命名这 些人类的祖先,只是因为他们与南猿相比,具有较多的人类特性,不适 于继续以-pithecu5命名。可是他们跟现代人相比,形态上的差别仍然很 大。据著名古人学家Johanson(1996:176)估算,早期能人的顿容量还 不到现代人的一半;【下肢的比例是95:100,近似于现今的黑猩猩;其 成年女性身高只有1米左右,跟阿法南猿的代表露西差不多。这就是为 什么Johanson和Edcy(1981,见本书50页)说,“把他[指能人]放在 地铁上,人!很可能会躲到车厢另一头。”考虑到能人属既有现代人类的 某些特征又保留着人科古猿的某些特征,他们比较恰当的名称应该是 “猿人”(Pithecanthropus③)。猿人或能人是否有语言能力,要看我们怎 样定义语言以及他们是否具备使用所定义语言的生物条件。 另一位著名占人类学家Leakey(1994:128-135)相信,人类最初的 语言可以说是一种原始语(protolanguage)。最早的人属,即200多万年 前的能人,已经具备了原始语能力。他的证据是,现代人的大脑里存在 与语言和T.具的使用有关的布罗卡区(Broca's area)和韦尼克区 (Wernick's area),而且大脑的两个半球不对称,控制语言和右手动作的 左脑比右脑略大一些;布罗卡区和脑的偏侧化(lateralization)的痕迹都 被Holloway(1976,1983)在一个200万年前能人的头骨上找到了. ①后米又发现,非洲的早期人属除能人外还有约200万年前的鲁道夫人(Hmo rudolfensi),二者在形态上有所不同。 ②Aitehison(1996:85)也引用了这句话,但把hominids(人科)误引成humans(人类): ③早期生物学家和古人类学家都使用这个词,最先发现爪吐直立人化万的杜.布哇 (Eugene Dubois)也将爪哇人命名为Pithecanthropus erectus(直立猿人)。后米古人类学家认为直 立猿人已经是人类,将之更名为Homo erectus(直之.人),Pithecanthropus这一名称随之并而不 用。其实真止应该抛弃的是erectus,因为以它命名违反了分支学(cladistics)的原则。直立是所 有人科动物的共同特仙,无法用它来把人科的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区别开来,更无法用它把人 属的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这别开来。 F28
Leakey的结论是,能人使用的语言尽管内容和结构一定都很简单,却超 出了南猿的能力。 然而Lieberman(1998:100-132)指出,根据Damasio等(1996) 多位神经学家的最新研究,对语言起决定性控制作用的不是布罗卡区或 韦尼克区的大脑皮层,也不仅是这两个区大脑皮层下面的部位,而是多 处大脑皮层及下面的神经结构以及将所有这一切连接起来的神经线路 (比较本书90-91页),因此,在古人类头骨化石上发现布罗卡区的痕迹 并不能证明什么。L1 eberman(1991:104-105;1998:77.80)还指出, 脑的偏侧化并不是人类的特征,Peterson等(1978)早就发现,猴类也 有类似现象。这样,古人类的脑偏侧也不说明什么问题。一般认为(见 Smith and Szathmary1999:161),典型的原始语包括两岁以下幼儿掌握 的语言、在剥夺了语言环境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后来学会的语言、 皮津语(pidgin)以及猿类在人工训养条件下学会的语言。原始语有表示 具体概念的词,缺乏if,thaL,the,when,im,no1之类没有实际所指的纯 语法项目;有最基本的语序,缺乏层次句法。原始语以词作为基本单位, 词不同于黑长尾猴之类野外现生灵长类动物的警叫系统(见本书96-97 页),前者是符号,以概念作为所指,可以在无刺激条件下使用,后者是 信号,与一定外部刺激有直接固定联系,二者之间存在一道野生动物无 法逾越的鸿沟。仪根据能人的颅容量比南猿的大,就断,200多万年前 的能人已经跨越这一鸿沟,掌握了某种原始语、证据最然不足。 大脑的进化可以说是人类获得语言能力的一个关键的必要条件,但 却不是充分条件。如果我们认为语言首先是按一定规则使胡的有声符号 系统,那么发音器官的进化是人类获得语言能力的另一个关键的必要条 件。人类语言时产生,取决于其发音器官何时进化到能发出其他灵长 类动物发不出的语音。 元音是人类语音的基础,而i门、〔a]、[u]这“个元音又是基础的 基础,人类如果发不出这三个音,其能发出的清晰语音也就十分有限。 没有足够的清晰语音作为语言符号的能指,也就谈不上语能力,哪怕 是原始语的能力。Laitman和I Reidenberg(t988)以及Lieberman(1991) 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发出其他灵长类动物发不的[门、[a]、u】这三 个关键元音,主要原因是,现代成年人的喉在喉管中的相对位置比仟何 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喉都低得多,这样声道也就长得多、可是人类新生儿 的喉,其位置却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喉相似,出生3个月之后开始下移, 逐渐到达成年人的位置(参见本书81-84页)。尽管喉本身是软组织,形 F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