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顺序。 主语、谓语和宾语~般被视为句子的个最基木成分,这二个成分 的排列顺序因语言而异,语,学家根据各语言基本语序的不同,区分出 “主宾渭”、“主谓宾”、“谓主宾”、“请宾主”、“宾谓主”等不同语序的语 言(见本书121负)。研究语,的起源,要说明原始语是仆么语序,各语 言为仆么会有不同的语序。关于语,最初的语序,出于无法找到直接证 据,只能通过某些线索进行推断。Aitchison(113-122顶)介绍了二种线 索:一,接受了某种语,i训练的黑猩猩im和倭黑猩猩Kanzi使用的词 序:二,一个先学会手语的:岁孩子Vincent在学ㄇ语时使用的词序; ,人的思维定式(mind-set). 黑猩猩m在词序上已经有了一些明显的倾向,例如表示食物的词 儿乎总是居先,more在两个问的组合里,也总是居先-阳是从图9.i和 9.2(114-115页)米看,Nim的词序很不确定,如果我」按照“主谓傧” 这个成分米分析,可以发现有“宾主谓”、“宾谓主”、“主谓”、“谓 主”、“谓宾”、“宾谓”等多种顺序,这表明m显然没有意识到应汝按 照施受关系区分士语和定培并确定其顺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Nm的 各种语序中唯独没有现代人类语言甲最常见的“主宾谓”和“主谓宾” 这两种顺序。相比之下,Kani不仅从其英语同伴那甲学会了“谓宾”顺 序,而且还自创了动词加手势指别施动者这一语序规则:Kani在语序上 比Nim略高一筹的原因很可能是Kani的驯圳养者采用了人猿混教的教学 法并采用键盘符号作为Kanzi的语言媒介。在探索原始语的诗序方, Vincent学山语时使用的语序似乎说明不了仆么问题,他的基本语序相当 于“主谓宾”,这正是英培的语序:他造出某些令人困惑的表达方式,比 知用You house you'?表示‘挪些公共汽车去你家吗?',可能是因为他的 口语能力人大滞后于借功丁手语发展起米的思维能力:in,Kanzi和 Vincen:有一个共同点,抓就是,他们学会的或一开始学会的,都不是I」 语。假如人类最早的语广不是口语而是手语,他们三个使用的词序或语 序,特别是im的词序,对丁我们构拟原始语的词序和语广无疑会有很 大帮助。问题是,谁也无法证明,人类语在「1语之前还有一个手地时 代 思维定式理论实际是Chomsky普遍语法坪论的一种翻版,这种理论 认为,人的大脑有某种先天的认知结构,人类识别人、物、行动、事件 之类的大范畴以及以什么方式把这些范畴钻合起来、都受认知结构的制 约,从而形成某些思维定式,语言建立在人的认知结树基础之上,由于 F35
人的思维定式中有“行事者先”和“行为-受事者毗连”这两条,所以世 界绝大多数语言的基本语序不是“主谓宾”就是“主宾谓”(见本书 117-122贞)。一种语言采用哪一种语序,当然取决于说这…语青的人头 脑甲有什么样的语疗原则、可是仅凭“与先车后”(见本序119页)这样 的实验,很难说这类原则体现了人类先天的思维定式,因为仁何一个物 种的先天性行为,都不应该在物种内部有变异,例如婴儿的哭是一种先 天行为,没有那个正常婴儿生下来不会哭;而“有生命者先”或“行事 者先”之类的语序原则,并不为人类全休成员遵守。 基于日前的线索,我们无法给原始语的词序和谛序下结论,只能推 测最初的词序可能很不固定,后来某些常出现的词序被社会成员“泛接 受,成为人们下意识遵守的原则,这才有了均定的词序和语序。要想研 究最初常出现的词序是哪些,最好的办法恐怕只能是,找几个婴儿·只 教他们单词,不让他J听到词组和句子,看他】到了能说两个单词的 句子时,倾向于州哪种问序。 4.2语法化 尽管儿十个单词就可以有儿乎无穷尽的排列组合,在一个语言单位 内,实际可以利用的各成分的排列组合却{分打限,同序和语序能表 达的语法语义关系更是有限。在语言的进化过程中,为了满足表义的需 要,必然会发展出其他语法手段,共巾最主要的是虚词和屈折变化。 虚词中出现比较早的可能是介词(adposition),包析前置介词 (preposition,简称“前置词”,如英语的in.·)和后置介词 (postposition,简称“后置词”,如汉语的“…甲”),因为介词表示的方 位、领属等关系对于人类基木的认知活动至关紧要:介问有儿个特点: 一,分布广泛,似乎没有哪…种语言没有介词:二,数日有限,一种语 言里一般不过二三「个(本书128页);三,主要用来连妾两个语:成 分,表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四,通常是从动词、名词等实词转化米的。 介词是一~种语法词,实词变成介词,应被视为语法化的一种。最早介词 化的词有哪些,什么时候开始介词化的,怎样介词化的,这些问题三j现 代语的起源有关,值得进·步探讨。关于关系代词和补语标】词 (complementizer)这两种虚问的起源,木书(15!-l56贞)为有介绍, 在屈折语里,各类实词都可能有屈折变化。Aitchison(135-147项) 集中讨论了皮津语和克里奥尔语(creole)动词的时(1cns),态 (a$pect)和语气(mood)的屈折变化及其起源。可能是为了提高这本书 F36
的可读性,Aitchison没有沿用“屈折变化”(inflection)这一语言学术 语,而是用了较为通俗的“动词附加成分”(verb attachments),她还借 用了Bybcc等(1994)造的·个新词-gram,用来表示一个语法标。克 里奥尔语动词的附加成分主要用来标先前(anterior)时、非瞬间(non -punctual)态和非现实(non-real)语气。和介词--样.这此附加成分 起初也是独立使用的实词,而门常有不止一个词作为同·个语法标记的 候选者。开始时这些成分的使用比较灵活,有必要才州。后来经过词义 淡化(bleaching),词形改变,重新解释等过程.其屮一个词汰了其他 候选者,成为动词必须附带的成分,才演变成完全的语法标记 Aitchison(146-147项)认为,皮津语和克里奥尔语的语法化,除了 速度快一些,和其他语言的语法化没有什么区别,跟人类语言最初的语 法化也很可能相同。不可否认,皮津语和克里奥尔语提供的证据对于了 解人类语言最初的语法化很有启发,可是这些证据代替不了历史语言学 家对这一培法化过程本身的追溯。 5 语言的扩散 5.1人类的扩散 语言是人类行为,人类走到哪里,就把语言带到哪里,语言的扩散 实际也就是人类的扩散、前面说过,最早的解剖学上的现代人化石出土 于非洲,年代稍晚的同类化石发现于中乐。在饮洲,最早的现代人出现 于约4万年前,他们凭借语言优势和当时先进的上:层旧石器技术,取代 了当地原有的尼安德特人:山于欧洲最早的现代人在形态和技术上都接 近于近5万年前中东的现代人,而这些中东的现代人在形态上又接近于 10万年前非洲和中东的现代人,所以一股推淅,非洲现代人在10-5万年 前走出非洲,4万年前到达饮洲,成为现代欧洲人的祖先(比较本3 161-163页)。 按照“走出非洲”的理论,另一部分早期现代人走出非洲后,光向 东,到达印度次大陆和印度支那,然后兵分两路,··路向南,最后有大 约5万年前到达太平洋的南岛地区;另一路向北,在人约6-4万年前进 人东亚,取代当地的古智人,成为现代东亚人的祖先.后米,居住在东 北亚的一部分现代人越过白令海峡,在3-1.2万年前进人北美,足迹逐 渐遍布整个美洲(比较本书163-166页)。 现代欧洲人的祖先是:非洲的早期现代人,这一点似乎已没冇什 F37
么人质疑。围绕亚洲人的祖先是否也是走出非洲的早期现代人这一题, 仍行在严重分歧。简单地说,“夏娃假说”或“走出非洲说”有分子生物 学和人类遗传学方面的证据,但缺乏古人类学,特别是考占学方面的行 力文持,无法证明外来的早期现代人取代矿亚洲木地的古智人(吴新智 2002)。另一力而,古人类学家耳前还没布找到确定尤疑是10-6万年前 的早期现代人化石,证明在亚洲从占智人到现代人是一个延续不断的进 化过程(Aicllo1993)= 5.2历史语言学家对语言起源的追溯 语的历史包括语言的起源,照理说,研究语言(包括人类语言) 的起源是历史语言学家的任务之-一。然而出于历史语言学以语言本身作 为研究对象,得从语内部发掘证据,这种证据在时间【.的有效范围直 接制约着历史语言学的发展。历史比较培言传统上把本学科的时效范 围限制在】力牛以内,超出这~池围,历史比较法就会失效,囚为一种 语一日在地理上分裂为两个部分,各自就会演变,1万年后可能会变 得面目全非,使人儿法辨认二者的亲缘关系。在给定的时州范围内,历 史比较语言学家只能探索某一语言的起源或构拟某·语族的原始语,无 法追潮人类语言的起源。可是在过去40牛里,-些学者从传统厅史比较 语言学的茧子中钻了出米,开始追溯不同语族的共同起源乃至人类语 的起源, Aitchison(166-173贡)把语言学家追溯语i起源的方法归纳为三 种:亲属比较法,地区比较法,相似点比较法。 亲属比较法主要是通过对不同语言巾同源词的比较,确定这些语言 的亲属关系。这是传统历史比较语言学使用的方法,其最广为人知的成 果是确定了欧洲大部分现代语言的亲属关系,并构拟出大约5000年前 的原始印欧语:这-·方南的成果没有什么大的争议,有争议的只是原始 印欧语的发源地是什么地方,是乌克兰大草惊还是安纳托利亚 (Anatolia,即今天的土耳其)。上个世纪60年代,两位苏联学者通过比 较印欧语、乌拉尔语、阿尔泰语、非亚语、达罗毗茶(【)ravidian)语等 语族的基本词礼:,找出700多个同源词(见Ruhlen1996),认为这些语 族有一个共同祖语一诺斯特语(Nostratic)。后来,其他一些学者提出了 覆盖面更广的超级诺斯特语(见本书169页)。 地区比较法是找出一些互不相干的语言特点,知第一人称复数代词 的单称式“我]”和兼称式“咱们”的区别,以及不可剥夺领属“我妈” F38
和可剥夺领属“我马”的区别,调查其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语言里的 分布,根据这些特点的地理分布趋势,推断语的演变和扩散运用这 一方法进行研究的主要是Nichols(1992;见本书169.I72页),她发现某 些语言特点,如上面提到的挪两个,在地理分布王有从:(欧)到东 (东亚乃至更东前的美洲)逐渐密集的倾向,对此她的解释是,这反映了 历史上人门由西向乐的迁移和随之面米语言出西向东的扩散;越往东, 西方语言的影响越小,古语言特点保留的越多,她相信,凡在东方语 言中密集出现而在西方语言中很少出现的语言特点,一注都很古老,甚 至占老到几万年以前。 相似点比较法又被Aitchison(172-173页)称为“碰运气捞一捞· (lucky dip),也就是说,研究者靠翻辞典从一些八杆子打不着的语言中 找出词形和词义有相似之处的词,以这些相似点为依据,为这些语言建 立亲属关系,试图构拟全世界语言共同的始祖语,Aitchison对这种方法 颇不以为然,批评它不考虑语言之问的偶然对应,也不考虑语音的演变 规律等因素,断定它不太可能经得起时问的检验。在Aitchison看来, Ruhlen(1994)对语言起源的研究,使州的就是这种方法,Aitchison的 看法显然有尖公允。其实Ruhlen的研究方法在原则王与亲属比较法没有 什么不同,他研究的不问语族的同源词根并不是靠翻辞典翻出来的,而 是主要基于前人,特别是(Greenberg(1963;1971:1987:2000:impr(), 的研究成果。根据Greenberg以及其他学若对各大洲语言的分类学和力 史比较研究,世界上的大约5000种现存语言可以归入12个远占语族 Ruhlen(1994)不过在这12个培族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他通过比较这 些语族各色存留下来的同源词,发现至少有几十个词根,如uy' ‘水'、ti次‘于指,一、al·二'、kaa‘哥哥’等.泛存在于这些 不同语族之中,这些同源词根的存在使他坚信,世界所有现存语有· 个共同的始祖语,在这些同源词根的基础土,他提}并论证了语言的单 一起源。Ruhlen从现存语言以及原始语中找出的几十个同源问根,不能 说完全没有偶然相似或牵强附会的成分,仙是他的发现绝不是用“偶然 相似”或“作强附会”之类的话就能打发的。如果我」柑,人类出言 的起源在现存语言中仍能找到蛛丝马迹,除`了Ruhlen的路了,日前似乎 ①汉藏语被划打到德内-高加索(Dene.(aucasian)诗族,这个诏教原光称为“汉-高加东 语族”后来研究者发现,比美的纳-德内〔N舟)语与高加索语有亲满X系,于是就将乙收 名为德内-高加常语。该语族的其他成员包括巴斯克语、巴基斯北部的布鲁沙逝基 (Burushaski)语和四伯利亚的什尼赛Yeniseian语(见Ruhlen1994:74)、 F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