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童教的鲜花 上海文艺出版社
目 录 在桥梁工地上… …刘宾雁(|) 爬在旗杆上的人……耿 简(38) ! 本报内部消息……心…刘宾雁(64) 本报内部消息(续篇)… …刘宾雁(100) 。 在悬崖上… …邓友梅(29)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王蒙 (I62) 小港深处… …陆文夫(201) 平原的颂歌… …陆文夫(217) 太阳的家乡 …公 刘(230) 沉赋… …何又化(248) 草木篇… 流沙河 (253) 科长… …南 丁(255) 寒夜的别离… …阿 章 (267) 西苑草…… ,刘绍棠(279) 被围困的农庄主席 …白危 (305) 入党… …耿龙祥(334) 杨妇道…… …方 之(343) 改选 …李国文(352) 红豆 …宗 璞(366) 美丽 …丰 村(398)
在桥梁工地上 刘宾雁 在河对岸,大桥工程的桥头堡上,我终于找到了桥梁队的罗 队长。他正在对一个领工员模样的人布置着甚么事情,那人吃 力地用铅笔朝一个小本子上记着。 大概这几年里我变了许多。他眯起眼晴辨认了一会儿,才 迈着大步走过来和我握手,兴奋地说:“老刘,还在报馆么?来采 访我们啦?好!” 他的嗓音还跟六年前一样,稍微有点沙哑。脸胖了,面色却 发黄了。没等我说明来意,就拉着我跟他一道去巡视工地,要给 我看看,对我讲讲。 在便桥头上,他领了两件救生衣,给我一件。一面吃力地绮 着背后的那个扣于,一面笑着说: “制度!这是制度啊。不穿数生衣,队长也不许上桥。现在 不比从前,甚么都得有个制度。” 紧靠着这座便桥,一个巨大的拱形铁桥正在建造。从下面
望上去,这座拱桥的工程显得分外雄伟。第一个拱架已经造好, 从河南岸起上升成一个半圆,象一条彩虹似的。简直不能想象, 就凭这么一根窄窄的钢筋水泥的拱架,能经得住几千吨重的列 车不断开过。好象看出了我的惊异,我的老朋友说: “这是中国第一座钢拱桥。不用钢梁,一个跨度就有五十三 米那么宽,不简单哪。从前,连想也不敢想。” 罗队长给我详细介绍造桥的准备过程,施工的现状。我们 手扶着便桥的木栏杆,脚下就是奔腾的黄河之水。比起中下游 的黄河,这里河水要清得多了:'泡沫是白的,浪花也是白的。一 股奇怪的味道,随着风和水向我们扑来,越来越浓,象水的清香, 又象泥土的香味,有时又觉得它不过就是股潮湿味。春天来 了。 我们顺着河边慢慢走着。罗队长对我指点着、解释着几十 丈高的钢塔,新来的各种建筑机器,工人自己绑的各种把竿, 一面不住地说:“从前连想也不敢想响”,“这可不是咱们白天黑 夜搞抢修那时候了”… 忽然间,从左侧传来一阵比春雷还响的轰响。接着,有几块 小石头从山上一直滚到我们脚下。一刹那间,觉得脚下的整个 土地都颤动起来。我的朋友叫我猜猜这是甚么。我说,当然是 爆炸,大概是山后甚么地方在炸石头罢。他笑了,说: “是爆炸,可不是山后面。这是二三十里以外开隧道晚。大 一爆一一破,这叫大爆破。听见过没有?把几十吨炸药一块 填进去,送药的‘眼?儿里能走得开人。一炮,就下来几万、几十· 万公方的石头。这才真是中国铁路史上前所未有的啊…” 两人都有点累了。我们在陡峭的黄土崖壁边上坐下来。黄 河正好在我们脚下面拐了一个弯,拐得那么柔软,象一根随便丢 在那里的带子。 2
“不简单哪,”他无限感慨地说:“解放前,几十年间黄河上只 修了三座桥。解放这么几年,咱们就一鼓气儿造了它三座!你 写吧,我们造桥,你们报道!” 我很想听听这位老朋友儿年来的经历。从我们在解放战争 末期一起抢修桥梁那时候算起,过去整整六年了。罗立正一 当时刚刚改行不久的区委书记,现在成了桥梁专家。讲业务,不 说是大学毕业,也该是专科学校毕业的水平了。据说,这几年他 领导过施工的桥梁有三十多座。 “一万四千多公尺,”他在历数过他造的这些桥的种类以后, 竟算出了三十多座桥梁的总长度:“还不算现在同时施工的这五 座桥” 许是因为这一天遇到了老朋友,回忆起几年前充满战斗的 生活,也许是因为在这么好的天气里能和我一起鸟瞰一下自已 、… 几年来工作的全貌罢,罗以长的心情一直是十分愉快的。在我 们快走到大虎沟的时候,他竟轻轻地哼起一个歌儿来。但是,一 当我提出了这个问题以后,一切就都变了: “你们队里有个曾工程师吧?”我说:“我这次来,就是要采访 他。” 没等我把话说完,只见他双眉越皱越紧,限睛直视着前方, 一股说不清的不痛快在他整个脸上表现出来。他沉吟了一会儿, 使劲揉着眉头,叹了口气说: “你是要找个工程师是不是?” 我点头。他紧接着说: “那好办。我给你推荐另外一个罢。我们技术室的周主任, 可以在报纸上介绍介绍。” 我想问,为甚么不可以采访曾工程师。可是这时我的朋友 已向前走去,而且情绪远不适于提出这个河题,我就把话收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