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丘地形:指连续起伏的山丘,且有深谷和较高的 分水岭,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20°以上,路线平 纵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高原地区的深浸蚀沟,以 及有明显分水线的绵延较长的高地,地面自然坡度 多在2°以上,路线平、纵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山岭地形:指山脊,陡峻山坡、悬崖、峭壁、峡谷 深沟等地形变化复杂,地面自然坡度大部分在20° 以上,路线平、纵、横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重丘地形:指连续起伏的山丘,且有深谷和较高的 分水岭,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20°以上,路线平、 纵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高原地区的深浸蚀沟,以 及有明显分水线的绵延较长的高地,地面自然坡度 多在2°以上,路线平、纵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山岭地形:指山脊,陡峻山坡、悬崖、峭壁、峡谷、 深沟等地形变化复杂,地面自然坡度大部分在20° 以上,路线平、纵、横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4.公路等级的选用 公路等级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 照公路的使用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 ●各级公路远景设计年限: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20年 二级公路为15年 三级公路为10年 四级公路一般为10年 设计路段长度: 按不同计算行车速度设计的各路段不宜过短 高速公路不宜小于15km 一级、二级公路不宜小于10kH
公路等级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 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 各级公路远景设计年限: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20年 二级公路为15年 三级公路为10年 四级公路一般为10年。 设计路段长度: 按不同计算行车速度设计的各路段不宜过短。 高速公路不宜小于15km 一级、二级公路不宜小于10km。 4.公路等级的选用
城市道路分类与技术分级 ●城市道路分类 按照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 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1,快速路 快速路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快速路对向行车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 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 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 控制。在进出口较多时,宜在两侧另建辅道
二、城市道路分类与技术分级 城市道路分类: 按照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 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1.快速路 快速路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快速路对向行车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 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 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 控制。在进出口较多时,宜在两侧另建辅道
●2.主干路 ●主干路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 功能力主。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宣采用机动车与非 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 建筑物的进出口。 3.次干路 次干路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城市道路网,起集散交 通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 支路为次于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 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主干路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 功能力主。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宣采用机动车与非 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 建筑物的进出口。 3.次干路 次干路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城市道路网,起集散交 通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 支路为次于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 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2.主干路
城市道路分级: ●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 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Ⅲ级 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 中等城市应采用工级标准 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 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 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 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 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城市道路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