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为什么偏偏是唐僧 唐僧有过一段苦难的童年,而且是由金山寺的长老抚养长大,所以有志于佛经的翻译和 研究。现在流行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便是出自唐僧的译笔。 由于对观世音菩萨的信仰,他曾经在求学中多次祈求观世音菩萨的灵感。大约正是这些 灵感的作用,唐僧萌生了西行取经的念头。所以,《西游记》中“观世音显像化金蝉”的故事, 其实也是有由来的。 然而,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单单就选中了唐僧呢?在他和孙悟空、猪八戒 沙和尚四个人中间,就数他最迁腐、最懦弱、最无能,凭什么要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给 他做弟子呢?这三位弟子之中,以大弟子孙悟空的本事最大,曾经大闹天宫,号称“齐天大 圣”,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二弟子猪八戒和三弟子沙和尚也都不是 凡夫俗子,而是天神下凡,能够腾云驾雾。他既然有了三位神通广大的弟子,为什么不让他 们用神通把他送到西天,而非要徒步跋涉、自讨苦吃呢? 答案是:因为唐僧的完美型性格。在所有的性格类型之中,只有完美型更愿意在所有的 事情中寻找意义。他会关注各种暗示,这些暗示在佛教中被称为“咒”。而观世音菩萨其实就 是一个“咒”。在通常情况下,只有完美型性格的人才会用心去解读这些“咒”语,而其他性 格类型的人却往往漠不关心。他们比任何人都想得多、想得透,目光也更为长远。他们喜欢 做战略上的规划,并且会用高标准、严要求去执行这个规划。完美型的座右铭是“在自己所 在的领域中出类拔萃”,他们对自己是非常严格的,对别人也近似于苛刻,他们的标准不仅仅 是“胜任”,而更要求“杰出”。因此,他们要么是杰出的学者、专家、工程师,要么就是组 织的高层管理者。尽管他们显得有些内向,但他们愿意接受挑战,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去策划组织中的变革,他们常常是社会和组织进步的箭头人物。同样,作为完美型性格的杰 出代表,取经的重任也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唐僧的肩上。 除了需要合适的人选,取回真经还有两个条件。第一,取经人亲身经历这个过程。第二,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唐僧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其他人也无法代他取 回真经。就像你可以通过读书和交谈得到知识,如果你对这些知识没有亲身体验,你就不可 能得到感悟。所谓西天,是我们心灵上的西天,而真经也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第三章 向着人生的目标迈进 贞观十三年九月,唐僧终于骑着一匹瘦马,踏上了西行取经之路。据说这匹马从前住在 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它和一头驴子是好朋友。平日,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 没想到,当这匹马昂首西去之后,它和驴子的命运从此迥然不同。 14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来到磨坊会见它的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 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 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简直连想 都不敢想呀!” 你知道吗?”老马说,“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天前进的时候, 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唐僧和我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 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 这个狭隘的空间 老马和驴子的寓言同样适用于这样一群人:最初,他们的智力其实不相上下,在走过漫 长的人生之后,有的功盖天下,有的却碌碌无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大的区别呢?答案
第三章 为什么偏偏是唐僧 唐僧有过一段苦难的童年,而且是由金山寺的长老抚养长大,所以有志于佛经的翻译和 研究。现在流行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便是出自唐僧的译笔。 由于对观世音菩萨的信仰,他曾经在求学中多次祈求观世音菩萨的灵感。大约正是这些 灵感的作用,唐僧萌生了西行取经的念头。所以,《西游记》中“观世音显像化金蝉”的故事, 其实也是有由来的。 然而,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单单就选中了唐僧呢?在他和孙悟空、猪八戒、 沙和尚四个人中间,就数他最迂腐、最懦弱、最无能,凭什么要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给 他做弟子呢?这三位弟子之中,以大弟子孙悟空的本事最大,曾经大闹天宫,号称“齐天大 圣”,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二弟子猪八戒和三弟子沙和尚也都不是 凡夫俗子,而是天神下凡,能够腾云驾雾。他既然有了三位神通广大的弟子,为什么不让他 们用神通把他送到西天,而非要徒步跋涉、自讨苦吃呢? 答案是:因为唐僧的完美型性格。在所有的性格类型之中,只有完美型更愿意在所有的 事情中寻找意义。他会关注各种暗示,这些暗示在佛教中被称为“咒”。而观世音菩萨其实就 是一个“咒”。在通常情况下,只有完美型性格的人才会用心去解读这些“咒”语,而其他性 格类型的人却往往漠不关心。他们比任何人都想得多、想得透,目光也更为长远。他们喜欢 做战略上的规划,并且会用高标准、严要求去执行这个规划。完美型的座右铭是“在自己所 在的领域中出类拔萃”,他们对自己是非常严格的,对别人也近似于苛刻,他们的标准不仅仅 是“胜任”,而更要求“杰出”。因此,他们要么是杰出的学者、专家、工程师,要么就是组 织的高层管理者。尽管他们显得有些内向,但他们愿意接受挑战,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去策划组织中的变革,他们常常是社会和组织进步的箭头人物。同样,作为完美型性格的杰 出代表,取经的重任也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唐僧的肩上。 除了需要合适的人选,取回真经还有两个条件。第一,取经人亲身经历这个过程。第二,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唐僧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其他人也无法代他取 回真经。就像你可以通过读书和交谈得到知识,如果你对这些知识没有亲身体验,你就不可 能得到感悟。所谓西天,是我们心灵上的西天,而真经也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第三章 向着人生的目标迈进 贞观十三年九月,唐僧终于骑着一匹瘦马,踏上了西行取经之路。据说这匹马从前住在 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它和一头驴子是好朋友。平日,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 没想到,当这匹马昂首西去之后,它和驴子的命运从此迥然不同。 14 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来到磨坊会见它的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 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 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简直连想 都不敢想呀!” “你知道吗?”老马说,“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天前进的时候, 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唐僧和我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 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 这个狭隘的空间。” 老马和驴子的寓言同样适用于这样一群人:最初,他们的智力其实不相上下,在走过漫 长的人生之后,有的功盖天下,有的却碌碌无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大的区别呢?答案
同样是目标 原来,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是否建 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像那匹老马与驴子,当老马一往无前地向着西天行进时,驴子只是 围着磨盘打转。尽管驴子一生所跨出的步子与老马相差无几,可因为缺乏目标,它的一生始 终走不出那个狭隘的空间。生活的道理同样如此,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所谓人生,只不 过是一天一天老去以及等闲白了少年头之后的悲切。可是,一旦我们为自己设下目标,并且 能够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 第三章 困难只是一张虎皮 在那“数村木落芦花碎,几树枫杨红叶坠”的季秋天气中,唐僧骑着马,带着两个随从 上路了。不久,他们先后遭遇了三只老虎 第一只老虎是个妖精。那天清晨,唐僧和两个随从在行走中迷路了,惶惑之中跌入了 个坑洞,成了老虎精的俘虏 老虎精比喻困难或者灾难,因为困难或灾难的确像老虎一样可怕。在胆小怯懦者眼里, 困难无处不在,就像那老虎精周围,尽都是山精树鬼、怪兽苍狼。老虎和妖怪是会吃人的 困难或灾难也会。于是,当苦难降临时,两个随从先是被吓得骨软筋麻,继而痛切悲啼,然 后从唐僧身边永远地消失了,就像被老虎和妖怪吃得精光一样。 唐僧差一点也被困难吓得魂飞魄散。幸好他“本性元明”,在太白金星的指引下,又重新 走上了取经的大路。所谓“本性元明”,通俗地讲,就是清楚自己的信念。而太白金星指引的, 则是他曾经迷失的方向。 然而,他很快又遇到了第二只老虎。他自觉孤身无策,以为必死,心中万分凄凉。这时, 出现了一条“雷声震破山虫胆,勇猛惊残野雉魂”的好汉,他就是双叉岭的猎户刘伯钦。与 老虎搏斗了一个时辰之后,刘伯钦终于把老虎猎杀。刘伯钦的求胜之道是:“人虎贪生争胜负 些儿有慢丧三魂。 这个故事说明,面对困难,就像面对老虎,不能犹豫,应该迎上前去,和它拼个你死我 活。勇敢,其实就是住在你心中的解决困难、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双叉岭上的好汉 重获自由的孙悟空打死了第三只老虎,更深刻地印证了勇敢与困难之间的哲理。在勇者 无敌的孙悟空眼中,困难只不过是一张虎皮 第三章 团队的力量 《西游记》的主题是“三三行满道归根”,可故事情节却是“九九数完魔灭颈。如果没有 足够的勇敢,怎么可能越过这一路的雄关漫道,怎么能够战胜这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功成 满见真如”呢? 说到勇敢,唐僧倒也不乏英勇,然而他的缺点之一就是果敢不足。之所以说他英勇,是 因为他总是能够坚强地面对最坏的局面;之所以说他果敢不足,是因为他常常在变故或困难 面前缺乏信心,只能眼睁睁地任由最坏的局面出现。许多完美型性格的人也是这样,他们在 面临风险时是极其谨慎的。他们总是希望做到万无一失,因此他们往往很难放手一搏。他们 需要一个力量型的搭档 观世音菩萨早就为唐僧准备了一个力量型的搭档,那就是被压在两界山下的齐天大圣孙 悟空 书中交代,两界山原名五行山,是王莽篡汉之时,从天上降下来的一座山。唐太宗征西 定国时,因此山地处大唐国土边界,故改名两界山。一座山被改名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为
同样是目标。 原来,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是否建 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像那匹老马与驴子,当老马一往无前地向着西天行进时,驴子只是 围着磨盘打转。尽管驴子一生所跨出的步子与老马相差无几,可因为缺乏目标,它的一生始 终走不出那个狭隘的空间。生活的道理同样如此,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所谓人生,只不 过是一天一天老去以及等闲白了少年头之后的悲切。可是,一旦我们为自己设下目标,并且 能够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 第三章 困难只是一张虎皮 在那“数村木落芦花碎,几树枫杨红叶坠”的季秋天气中,唐僧骑着马,带着两个随从 上路了。不久,他们先后遭遇了三只老虎。 第一只老虎是个妖精。那天清晨,唐僧和两个随从在行走中迷路了,惶惑之中跌入了一 个坑洞,成了老虎精的俘虏。 老虎精比喻困难或者灾难,因为困难或灾难的确像老虎一样可怕。在胆小怯懦者眼里, 困难无处不在,就像那老虎精周围,尽都是山精树鬼、怪兽苍狼。老虎和妖怪是会吃人的, 困难或灾难也会。于是,当苦难降临时,两个随从先是被吓得骨软筋麻,继而痛切悲啼,然 后从唐僧身边永远地消失了,就像被老虎和妖怪吃得精光一样。 唐僧差一点也被困难吓得魂飞魄散。幸好他“本性元明”,在太白金星的指引下,又重新 走上了取经的大路。所谓“本性元明”,通俗地讲,就是清楚自己的信念。而太白金星指引的, 则是他曾经迷失的方向。 然而,他很快又遇到了第二只老虎。他自觉孤身无策,以为必死,心中万分凄凉。这时, 出现了一条“雷声震破山虫胆,勇猛惊残野雉魂”的好汉,他就是双叉岭的猎户刘伯钦。与 老虎搏斗了一个时辰之后,刘伯钦终于把老虎猎杀。刘伯钦的求胜之道是:“人虎贪生争胜负, 些儿有慢丧三魂。” 这个故事说明,面对困难,就像面对老虎,不能犹豫,应该迎上前去,和它拼个你死我 活。勇敢,其实就是住在你心中的解决困难、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双叉岭上的好汉。 重获自由的孙悟空打死了第三只老虎,更深刻地印证了勇敢与困难之间的哲理。在勇者 无敌的孙悟空眼中,困难只不过是一张虎皮。 第三章 团队的力量 《西游记》的主题是“三三行满道归根”,可故事情节却是“九九数完魔灭颈。如果没有 足够的勇敢,怎么可能越过这一路的雄关漫道,怎么能够战胜这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功成 行满见真如”呢? 说到勇敢,唐僧倒也不乏英勇,然而他的缺点之一就是果敢不足。之所以说他英勇,是 因为他总是能够坚强地面对最坏的局面;之所以说他果敢不足,是因为他常常在变故或困难 面前缺乏信心,只能眼睁睁地任由最坏的局面出现。许多完美型性格的人也是这样,他们在 面临风险时是极其谨慎的。他们总是希望做到万无一失,因此他们往往很难放手一搏。他们 需要一个力量型的搭档。 观世音菩萨早就为唐僧准备了一个力量型的搭档,那就是被压在两界山下的齐天大圣孙 悟空。 书中交代,两界山原名五行山,是王莽篡汉之时,从天上降下来的一座山。唐太宗征西 定国时,因此山地处大唐国土边界,故改名两界山。一座山被改名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为
什么要把当年如来佛降伏孙悟空这件事与王莽篡汉联系起来呢?王莽之篡汉,胡作非为也 孙悟空之大闹天宫,亦胡作非为也。王莽与孙悟空的区别在于,王莽终于得逞而致祸害天下, 孙悟空未能得逞而被五行山压了500年。 被压了500年的齐天大圣终于可以出来了,但必须接受一个领导,那就是完美型的唐僧。 自《西游记》成书以来,许多读者都在为孙悟空鸣不平,因为孙悟空是一个很有能力的 人,为什么要让他在那个肉眼凡胎的唐僧手底下受尽窝囊气呢?人力资源的管理科学认为, 个人的才智有高有低,而品德是才智的正负符号。当品德为负数时,才智越高,做坏事的 能力也就越大。同样,当品德为正数时,才智越高,做好事的能力也就越大。对于天不怕、 地不怕的孙悟空而言,唐僧就是一个大大的正号。正因为有了这个正号,孙悟空才能修成正 果,从一个妖猴修成斗战胜佛。 太史公司马迁说过:“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所以,对于唐僧而言,孙悟 空是一位必不可少的助手;而孙悟空虽然神通广大,也需要唐僧这样一位志向高远的师父。 孙悟空被困在两界山下,年深日久,心里早已有了悔意。在唐僧到来前,观世音菩萨从 此路过,孙悟空便恳求菩萨能为他指明一条出路。菩萨高兴地说:“好啊!圣经云:‘出其言 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寻一 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和他一起跋涉千山万水,也算是一番修行, 如何?”孙悟空连声答应,从此日夜期盼着这个取经人前来救他脱身 唐僧见到悟空,对他说:“既然你有心向善,菩萨也做了安排,我自然愿意帮助你重获自 由。”于是,唐僧在刘伯钦的帮助下,攀藤附葛,来到两界山的最高峰。只见山顶有一块四方 大石,石上贴着一封皮,却是“、嘛、呢、叭、咪、”六个金字。唐僧上前跪下,默默祷告。 然后,上前将六个金字轻轻揭下。孙悟空兴奋得连声叫道:“师父,你请走开些,我好出来!” 刘伯钦拉着唐僧,走出好远。只闻得山崩地裂的一声巨响,孙悟空一个筋斗翻滚过来,跪在 了唐僧面前。 师徒相见,两个都欢喜得很。刘伯钦也为他们感到高兴,恭喜唐僧收了一个本领高强的 徒弟。唐僧向刘伯钦再三道谢,两下依依惜别 有了孙悟空这个本领高强的大徒弟,唐僧再也不怕什么老虎了。不久,便有一只猛虎咆 哮剪尾而来。孙悟空大喝一声,那老虎动也不敢动,被一他金箍棒打得鲜血飞迸。当天夜里 唐僧就用虎皮为孙悟空缝制了一套衣服。孙悟空穿在身上,显得十分精干。 打那以后,唐僧便陆续收了三个徒弟。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团队的力量去解决一路上那 些层出不穷的困难。而这些,全是观世音菩萨的安排。 第三章 拦路劫财的强盗 孙悟空自从跟了唐僧,每天清晨上路,日暮投宿,离开大唐的国境已经渐渐地远了。这 路风尘仆仆,不觉朔风骤起,衣袖单寒,已经是初冬了。师徒俩正走时,忽闻路旁一声唿 哨,闯出六个贼人,各执长枪短剑、利刃强弓,贼人大喝道:“哪里来的和尚,赶紧留下马匹, 放下行李,饶你们性命过去!” 这六个贼人,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做舌尝思: 个唤做意见欲,一个唤做身本忧。每一个人的名字都听得怪怪的。其实啊,这六个贼人就 是人类的六种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念,也就是佛教所讲的“六根”。 因为有了“六根”,就有了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第六感觉 谓之为“六识”。因为有了“六识”,也就有了与这六种感觉相关的享受,谓之为“六尘”。因 为有了“六尘”,人类就很容易被豪华的住宅、高贵的服装、可口的美味、漂亮的女人,以及 名誉、社会地位和钱财等各种欲望迷失自己的性情,这些与“六尘”相关的欲望谓之为“六
什么要把当年如来佛降伏孙悟空这件事与王莽篡汉联系起来呢?王莽之篡汉,胡作非为也; 孙悟空之大闹天宫,亦胡作非为也。王莽与孙悟空的区别在于,王莽终于得逞而致祸害天下, 孙悟空未能得逞而被五行山压了 500 年。 被压了 500 年的齐天大圣终于可以出来了,但必须接受一个领导,那就是完美型的唐僧。 自《西游记》成书以来,许多读者都在为孙悟空鸣不平,因为孙悟空是一个很有能力的 人,为什么要让他在那个肉眼凡胎的唐僧手底下受尽窝囊气呢?人力资源的管理科学认为, 一个人的才智有高有低,而品德是才智的正负符号。当品德为负数时,才智越高,做坏事的 能力也就越大。同样,当品德为正数时,才智越高,做好事的能力也就越大。对于天不怕、 地不怕的孙悟空而言,唐僧就是一个大大的正号。正因为有了这个正号,孙悟空才能修成正 果,从一个妖猴修成斗战胜佛。 太史公司马迁说过:“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所以,对于唐僧而言,孙悟 空是一位必不可少的助手;而孙悟空虽然神通广大,也需要唐僧这样一位志向高远的师父。 孙悟空被困在两界山下,年深日久,心里早已有了悔意。在唐僧到来前,观世音菩萨从 此路过,孙悟空便恳求菩萨能为他指明一条出路。菩萨高兴地说:“好啊!圣经云:‘出其言 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寻一 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和他一起跋涉千山万水,也算是一番修行, 如何?”孙悟空连声答应,从此日夜期盼着这个取经人前来救他脱身。 唐僧见到悟空,对他说:“既然你有心向善,菩萨也做了安排,我自然愿意帮助你重获自 由。”于是,唐僧在刘伯钦的帮助下,攀藤附葛,来到两界山的最高峰。只见山顶有一块四方 大石,石上贴着一封皮,却是“、嘛、呢、叭、咪、”六个金字。唐僧上前跪下,默默祷告。 然后,上前将六个金字轻轻揭下。孙悟空兴奋得连声叫道:“师父,你请走开些,我好出来!” 刘伯钦拉着唐僧,走出好远。只闻得山崩地裂的一声巨响,孙悟空一个筋斗翻滚过来,跪在 了唐僧面前。 师徒相见,两个都欢喜得很。刘伯钦也为他们感到高兴,恭喜唐僧收了一个本领高强的 徒弟。唐僧向刘伯钦再三道谢,两下依依惜别。 有了孙悟空这个本领高强的大徒弟,唐僧再也不怕什么老虎了。不久,便有一只猛虎咆 哮剪尾而来。孙悟空大喝一声,那老虎动也不敢动,被一他金箍棒打得鲜血飞迸。当天夜里, 唐僧就用虎皮为孙悟空缝制了一套衣服。孙悟空穿在身上,显得十分精干。 打那以后,唐僧便陆续收了三个徒弟。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团队的力量去解决一路上那 些层出不穷的困难。而这些,全是观世音菩萨的安排。 第三章 拦路劫财的强盗 孙悟空自从跟了唐僧,每天清晨上路,日暮投宿,离开大唐的国境已经渐渐地远了。这 一路风尘仆仆,不觉朔风骤起,衣袖单寒,已经是初冬了。师徒俩正走时,忽闻路旁一声唿 哨,闯出六个贼人,各执长枪短剑、利刃强弓,贼人大喝道:“哪里来的和尚,赶紧留下马匹, 放下行李,饶你们性命过去!” 这六个贼人,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做舌尝思; 一个唤做意见欲,一个唤做身本忧。每一个人的名字都听得怪怪的。其实啊,这六个贼人就 是人类的六种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念,也就是佛教所讲的“六根”。 因为有了“六根”,就有了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第六感觉, 谓之为“六识”。因为有了“六识”,也就有了与这六种感觉相关的享受,谓之为“六尘”。因 为有了“六尘”,人类就很容易被豪华的住宅、高贵的服装、可口的美味、漂亮的女人,以及 名誉、社会地位和钱财等各种欲望迷失自己的性情,这些与“六尘”相关的欲望谓之为“六
耗”。因为有了“六耗”,所以“六根”又被称为“六贼”。 外有“六尘”,内有“六贼”。身体外面是各种各样的诱惑,身体里面是各种各样的欲望。 我们知道,只有专心致志才可能有所成就,而这些诱惑和欲望常常会分散我们的精力,使我 们恐惧或者迷惑,甚至让我们误入歧途,就像唐僧师徒现在遇到的这群拦路劫财的强盜一样 第三章 女硕士的幸福 也是巧得很,武汉刚刚发生了一则新闻:一位年轻貌美的女硕士征婚,只有一个条件 身价必须过千万。10天后,一位中年男士前来应征,提供了房产证、投资合同、公司注册资 本等原始材料,证明他是一位亿万富翁。当天晚上,女硕士和她的母亲赶到宾馆与中年男士 见了面,谈到凌晨1点,并且很快决定了结婚日期 按说呢,双方谈婚论嫁,一个是44岁的有钱男士,一个是24岁的美貌女子,虽然年龄 相差较大(那位男士与女硕士的母亲倒是同龄人),只要两相情愿,别人也不好指手画脚。可 这事偏偏就在知情人中间和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议论纷纷,褒贬不 来自婚姻介绍所的资料表明,一些年轻女孩征婚时,相当看重男人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 位,对年龄、相貌、婚史、人品等条件却不太在意。于是,一些有钱、有地位的男士便成了 需求旺盛的“绩优股”。而拥有年轻貌美的老婆或二奶,也就成了许多男人炫耀成功的一种方 式。一些网友评论说,这种婚姻的成功率不可能很高,原因有四:第一,这些所谓的“钴石 王老五”阅历丰富,见过世面,知道女孩们贪图的是什么,所以很难尊重她们。第二,这些 女孩既然并不看重对方的人品,那么,就不能指望对方是什么正人君子,在这种情势下必然 会丧失自己应有的尊严。第三,无论财富、地位,或者年轻、美貌,都会因为时间和变化而 消逝,所以,这种婚姻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投资,而失败则是迟早的事。第四,真正的爱情是 种奉献,两个自私自利的男女走到一起来,除了互相猜忌,是不可能有什么幸福结局的 第四章 唐僧和孙悟空发生的第一次冲突 六个贼人拦路抢劫,其实就是各种杂念对孙悟空的严峻考验。你想啊,前路如此漫长」 气候也到了冬天,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可口的食物,没有赏心悦目的文化生活,长征的艰 苦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杂念涌上心头,也是很自然的。在我们创业艰难的日 子里,许多人就是这样放弃了他们的前程,成了这六个贼人的俘虏 所以,若想克服取经之路上的种种困难,首先就应该消灭这六个贼人,让自己专心致志 于脚下的路。 当六个贼人将孙悟空围在中央,喜的喜,怒的怒,爱的爱,思的思,欲的欲,忧的忧, 舞枪弄剑拥上前来的时候,他的头上立即被乒乒乓乓地砍了七八十下,吓得那些贼人说:“好 和尚!真是头硬!”这表示孙悟空经受住了意志上的考验。接着,孙悟空开始还手了。他掣出 金箍棒,将六个贼人撵得四处奔散,然后一一打杀,毫不留情 可是,唐僧大为生气,说:“你纵有手段,让他们知难而退就是了,为什么非要赶尽杀绝 呢?”孙悟空解释说:“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们,他们就要打死你哩。”唐僧却不领他的情 责怪他恶习难改,说:“想你当年大闹天宫是任性胡来,如今还是任性胡来。这样任性胡来是 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的。” 孙悟空的性子,是最受不得气的,唐僧絮絮叨叨地说了他几句,按不住心头火起,说: 你既然这样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也索性不在你眼前惹你心烦,我回去就是了!” 唐僧还不曾答话,孙悟空已经将身一纵,呼的一声,去得无影无踪。 这是唐僧和孙悟空发生的第一次冲突。许多人看《西游记》,看到这里看不懂。大家都认
耗”。因为有了“六耗”,所以“六根”又被称为“六贼”。 外有“六尘”,内有“六贼”。身体外面是各种各样的诱惑,身体里面是各种各样的欲望。 我们知道,只有专心致志才可能有所成就,而这些诱惑和欲望常常会分散我们的精力,使我 们恐惧或者迷惑,甚至让我们误入歧途,就像唐僧师徒现在遇到的这群拦路劫财的强盗一样。 第三章 女硕士的幸福 也是巧得很,武汉刚刚发生了一则新闻:一位年轻貌美的女硕士征婚,只有一个条件: 身价必须过千万。10 天后,一位中年男士前来应征,提供了房产证、投资合同、公司注册资 本等原始材料,证明他是一位亿万富翁。当天晚上,女硕士和她的母亲赶到宾馆与中年男士 见了面,谈到凌晨 1 点,并且很快决定了结婚日期。 按说呢,双方谈婚论嫁,一个是 44 岁的有钱男士,一个是 24 岁的美貌女子,虽然年龄 相差较大(那位男士与女硕士的母亲倒是同龄人),只要两相情愿,别人也不好指手画脚。可 这事偏偏就在知情人中间和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来自婚姻介绍所的资料表明,一些年轻女孩征婚时,相当看重男人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 位,对年龄、相貌、婚史、人品等条件却不太在意。于是,一些有钱、有地位的男士便成了 需求旺盛的“绩优股”。而拥有年轻貌美的老婆或二奶,也就成了许多男人炫耀成功的一种方 式。一些网友评论说,这种婚姻的成功率不可能很高,原因有四:第一,这些所谓的“钻石 王老五”阅历丰富,见过世面,知道女孩们贪图的是什么,所以很难尊重她们。第二,这些 女孩既然并不看重对方的人品,那么,就不能指望对方是什么正人君子,在这种情势下必然 会丧失自己应有的尊严。第三,无论财富、地位,或者年轻、美貌,都会因为时间和变化而 消逝,所以,这种婚姻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投资,而失败则是迟早的事。第四,真正的爱情是 一种奉献,两个自私自利的男女走到一起来,除了互相猜忌,是不可能有什么幸福结局的。 第四章 唐僧和孙悟空发生的第一次冲突 六个贼人拦路抢劫,其实就是各种杂念对孙悟空的严峻考验。你想啊,前路如此漫长, 气候也到了冬天,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可口的食物,没有赏心悦目的文化生活,长征的艰 苦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杂念涌上心头,也是很自然的。在我们创业艰难的日 子里,许多人就是这样放弃了他们的前程,成了这六个贼人的俘虏。 所以,若想克服取经之路上的种种困难,首先就应该消灭这六个贼人,让自己专心致志 于脚下的路。 当六个贼人将孙悟空围在中央,喜的喜,怒的怒,爱的爱,思的思,欲的欲,忧的忧, 舞枪弄剑拥上前来的时候,他的头上立即被乒乒乓乓地砍了七八十下,吓得那些贼人说:“好 和尚!真是头硬!”这表示孙悟空经受住了意志上的考验。接着,孙悟空开始还手了。他掣出 金箍棒,将六个贼人撵得四处奔散,然后一一打杀,毫不留情。 可是,唐僧大为生气,说:“你纵有手段,让他们知难而退就是了,为什么非要赶尽杀绝 呢?”孙悟空解释说:“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们,他们就要打死你哩。”唐僧却不领他的情, 责怪他恶习难改,说:“想你当年大闹天宫是任性胡来,如今还是任性胡来。这样任性胡来是 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的。” 孙悟空的性子,是最受不得气的,唐僧絮絮叨叨地说了他几句,按不住心头火起,说: “你既然这样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也索性不在你眼前惹你心烦,我回去就是了!” 唐僧还不曾答话,孙悟空已经将身一纵,呼的一声,去得无影无踪。 这是唐僧和孙悟空发生的第一次冲突。许多人看《西游记》,看到这里看不懂。大家都认
为,孙悟空打杀六贼,干得干净利落、大快人心,唐僧为什么要责怪他呢? 其实,唐僧和孙悟空的本意,都是为了排除杂念的干扰,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但 是,两个人的行为理念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孙悟空之打杀六贼,犹如我们现 在看见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就一口气砸个稀里哗啦,看见美女就一棍子打得血肉模糊。 这样行吗?显然不行。所以,唐僧骂孙悟空任性胡来,把场面搞得一片狼藉 第四章 佛祖的管理学 由于孙悟空的加入,西天取经已经不再是唐僧的个人行为,而是一个团队的目标。而作 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唐僧就不能容忍孙悟空的任性胡来了。 然而,如何管理团队成员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因为那些杂念,像贼人一样,常常 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舞枪弄剑地袭击你的团队成员。还有,你的团队成员会做出怎样 的反应呢?是缴械投降?还是像孙悟空一样大打出手?或者,像唐僧一样,让贼人知难而退? 无论如何,你现在需要把每一位团队成员的个人行为与团队的管理绩效结合在一起了。 现在,任性胡来的孙悟空说走就走了,唐僧完全拿他没有办法,只好一只手牵着马, 只手拄着锡杖,凄凄凉凉地独自一个人往西而去。好在观世音菩萨就在前面等着他,而且为 他准备了一套佛祖的管理方案。这套名为“八正道”管理方案对于管理团队成员以及帮助团 队成员实现自我管理,都是相当全面、确切、有效的,其中内容包括:1.正见:正确的见解, 就是对事物的真正了解。很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观察是不够全面的,可是我们却仍然会自 以为是做出判断,结果呢,就把事情闹得很荒唐。 因此,对于我们而言,正见就是要确确实实地分析事理,了解真相,不可以浅尝辄止。 稍为懂了一些就自以为是,会显得自己很浅雹很狭隘,也很容易形成偏见与误解。同样的道 ,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我们的人生、我们的职业生涯、我们的团队使命,我们就不会为一 小小的杂念抓狂 2.正思维:正确的思维,就是用理智来决定我们所追求的正确目标。如果目标是错的, 那么一切都是错的。中国有一句老话:“一失足成千古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一个方法问题。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不恰当的方法可 能会恶化这种关系,使我们的愿望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利人来利己,这样,我 们不仅化解了一路上的许多障碍,而且还能得到许多帮助。 如果当年项羽能够采用正确的思维来做决策,就不会有火烧阿房宫、活埋20万秦军降卒 等偏激的举动,也很可能不会有垓下悲歌和乌江自刎 3.正语:正确的语言。言为心声,而不恰当的说话方式却容易造成别人对你的误解,继 而怀疑你的人品。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团队中培养一种规规矩矩、诚诚恳恳的说话习惯,包 括:①不说谎话,这样有利于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人际关系 ②不造谣生事,不挑拨离间,坚决杜绝阴险小人的行径。 ③不用尖酸刻雹粗鲁无礼的言辞,以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与互助。 ④不讲一些无意义的、无益处的空话,没有必要讲话时,请保持沉默 4.正业:正确的行为。以确保员工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合乎社会的道义、团队的规则和 个人的信条。 5正命:正确的职业。每一位员工都需要通过职业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获得必要的劳 收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二是通过职业来成就自己的一生。其实呢,两个目的可以归结 为一个目的,因为第一个目的是为第二个目的服务的。 正确的职业包括两个含义:第一是正当的职业,就是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不能与道德法律 相抵触:第二是合适的职业,不合适你的职业会让你受折磨,也会让你一辈子碌碌无为:与
为,孙悟空打杀六贼,干得干净利落、大快人心,唐僧为什么要责怪他呢? 其实,唐僧和孙悟空的本意,都是为了排除杂念的干扰,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但 是,两个人的行为理念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孙悟空之打杀六贼,犹如我们现 在看见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就一口气砸个稀里哗啦,看见美女就一棍子打得血肉模糊。 这样行吗?显然不行。所以,唐僧骂孙悟空任性胡来,把场面搞得一片狼藉。 第四章 佛祖的管理学 由于孙悟空的加入,西天取经已经不再是唐僧的个人行为,而是一个团队的目标。而作 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唐僧就不能容忍孙悟空的任性胡来了。 然而,如何管理团队成员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因为那些杂念,像贼人一样,常常 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舞枪弄剑地袭击你的团队成员。还有,你的团队成员会做出怎样 的反应呢?是缴械投降?还是像孙悟空一样大打出手?或者,像唐僧一样,让贼人知难而退? 无论如何,你现在需要把每一位团队成员的个人行为与团队的管理绩效结合在一起了。 现在,任性胡来的孙悟空说走就走了,唐僧完全拿他没有办法,只好一只手牵着马,一 只手拄着锡杖,凄凄凉凉地独自一个人往西而去。好在观世音菩萨就在前面等着他,而且为 他准备了一套佛祖的管理方案。这套名为“八正道”管理方案对于管理团队成员以及帮助团 队成员实现自我管理,都是相当全面、确切、有效的,其中内容包括: 1.正见:正确的见解, 就是对事物的真正了解。很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观察是不够全面的,可是我们却仍然会自 以为是做出判断,结果呢,就把事情闹得很荒唐。 因此,对于我们而言,正见就是要确确实实地分析事理,了解真相,不可以浅尝辄止。 稍为懂了一些就自以为是,会显得自己很浅雹很狭隘,也很容易形成偏见与误解。同样的道 理,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我们的人生、我们的职业生涯、我们的团队使命,我们就不会为一 点小小的杂念抓狂。 2.正思维:正确的思维,就是用理智来决定我们所追求的正确目标。如果目标是错的, 那么一切都是错的。中国有一句老话:“一失足成千古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一个方法问题。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不恰当的方法可 能会恶化这种关系,使我们的愿望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利人来利己,这样,我 们不仅化解了一路上的许多障碍,而且还能得到许多帮助。 如果当年项羽能够采用正确的思维来做决策,就不会有火烧阿房宫、活埋 20 万秦军降卒 等偏激的举动,也很可能不会有垓下悲歌和乌江自刎。 3.正语:正确的语言。言为心声,而不恰当的说话方式却容易造成别人对你的误解,继 而怀疑你的人品。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团队中培养一种规规矩矩、诚诚恳恳的说话习惯,包 括:①不说谎话,这样有利于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人际关系。 ②不造谣生事,不挑拨离间,坚决杜绝阴险小人的行径。 ③不用尖酸刻雹粗鲁无礼的言辞,以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与互助。 ④不讲一些无意义的、无益处的空话,没有必要讲话时,请保持沉默。 4.正业:正确的行为。以确保员工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合乎社会的道义、团队的规则和 个人的信条。 5.正命:正确的职业。每一位员工都需要通过职业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获得必要的劳 动收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二是通过职业来成就自己的一生。其实呢,两个目的可以归结 为一个目的,因为第一个目的是为第二个目的服务的。 正确的职业包括两个含义:第一是正当的职业,就是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不能与道德法律 相抵触;第二是合适的职业,不合适你的职业会让你受折磨,也会让你一辈子碌碌无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