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究竟有哪七十二般变化,《西游记》没有一一枚举。所谓七十二之数,大约是形容 他面对困难时灵活善变的解决方法。人们羨慕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却很少有人去探讨七 十二般变化的由来 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培训师常常使用这样一道测试题:“假设成功是由意愿和方法组 成的,你认为两者各占多少比例?”答案有十一种之多。有意思的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强 调方法的学员往往比较消极,总是因为缺少有效的方法而裹足不前。与之相反,强调意愿的 学员则通常会表现出百折不挠的斗志,因而也总是能够神奇地突破难关 譬如我们欣赏杂技,常常情不自禁地为那些奇妙惊险的高难度动作而喝彩。可是,当掌 声响起来的时候,只有艺人自己才深深地知道个中的奥妙与艰辛。台上一场红,台下十年功, 因为有了一颗百折不挠的真心,这才能够训练出如此娴熟的技巧。 古人云:“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意思是说,只要你真心热爱 你的事业,只要你专注于你的目标,那么,你也可以像孙悟空一样,练就一手得心应手的技 ,生出各种高妙绝伦的办法,来解决你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成为一个能办事、会办事的 实干型人才。 能办事与能懂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聪明伶俐的孙悟空居然被菩提祖师开除了学籍。 那天大伙儿在一起闲聊,有人对孙悟空说:“悟空,你和老师怎么这样投缘呢?前些日子, 老师教给你的七十二般变化,可都会么?”孙悟空洋洋得意地笑道:“不瞒各位师哥师弟、师 姐师妹,一则是老师传授,二来也是我刻苦练习,那几招功夫呀,我都会了。”大伙儿说:“你 表演表演,让我们看看吧!”孙悟空也是有意卖弄,兴致勃勃地说:“请各位师哥师弟、师姐 师妺岀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伙儿说:“就变棵松树罢。”孙悟空抖擞精神,摇身一变, 就变做一棵松树。大伙儿见了,鼓掌大笑,都道:“好猴儿,好猴儿!”喧闹声把室内静修的 菩提祖师都给惊动了。 菩提祖师拽着拐杖出来了,对孙悟空说:“悟空,你也太浅薄了!所谓技艺,所谓方法, 是用来解决困难的,你怎么好在人前卖弄呢?卖弄必然招惹是非,引出一些祸患。”孙悟空一 下子跪在地上,低头认错说:“老师,我错了 菩提祖师仰天长叹道:“我也不怪罪你。只是,你就到此为止,回家去吧!”就把孙悟空 逐出了校门。临走之前,祖师又叮嘱说:“你这一去,必然惹祸。所以,随你怎么闹事,却不 许说是我的徒弟,免得牵连到我!” 后来发生的许多风波,证明菩提祖师所言不虚, 去年我和一位作家朋友谈起孙悟空学艺的这一段公案,作家朋友甚是为孙悟空叫屈。他 说:“人嘛,难免有一点虛荣心。孙悟空就那么显摆了一下,菩提祖师也是太较真了,非要把 他逐岀师门。再者说了,既然菩提祖师料定孙悟空会惹事生非,为什么不让他继续接受教育, 反而要把这个问题学生推向社会呢?” 我笑了笑说:“你有一个儿子,今年九岁了吧?他现在状况如何?”作家朋友摇了摇头, 感叹说:“就跟这个孙悟空似的,聪明归聪明,可就是调皮得很,很难管教。”我问他:“难道 你就准备把他关在家里,等管教好了再让他出门吗?”作家一愣,说:“那怎么行呢?他需要 接触这个社会,然后才能学会适应社会,进而才能与社会积极互动。”我说:“你说得没错。 孙悟空也是这样。” 南宋时期,宋孝宗常常感叹手下缺少能办事的臣子。右文殿修撰张南轩对他说:“你应该 去寻找能懂事的臣子,而不仅仅是能办事的臣子。”什么叫懂事呢?就是懂得人情世故。一个
孙悟空究竟有哪七十二般变化,《西游记》没有一一枚举。所谓七十二之数,大约是形容 他面对困难时灵活善变的解决方法。人们羡慕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却很少有人去探讨七 十二般变化的由来。 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培训师常常使用这样一道测试题:“假设成功是由意愿和方法组 成的,你认为两者各占多少比例?”答案有十一种之多。有意思的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强 调方法的学员往往比较消极,总是因为缺少有效的方法而裹足不前。与之相反,强调意愿的 学员则通常会表现出百折不挠的斗志,因而也总是能够神奇地突破难关。 譬如我们欣赏杂技,常常情不自禁地为那些奇妙惊险的高难度动作而喝彩。可是,当掌 声响起来的时候,只有艺人自己才深深地知道个中的奥妙与艰辛。台上一场红,台下十年功, 因为有了一颗百折不挠的真心,这才能够训练出如此娴熟的技巧。 古人云:“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意思是说,只要你真心热爱 你的事业,只要你专注于你的目标,那么,你也可以像孙悟空一样,练就一手得心应手的技 艺,生出各种高妙绝伦的办法,来解决你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成为一个能办事、会办事的 实干型人才。 第一章 能办事与能懂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聪明伶俐的孙悟空居然被菩提祖师开除了学籍。 那天大伙儿在一起闲聊,有人对孙悟空说:“悟空,你和老师怎么这样投缘呢?前些日子, 老师教给你的七十二般变化,可都会么?”孙悟空洋洋得意地笑道:“不瞒各位师哥师弟、师 姐师妹,一则是老师传授,二来也是我刻苦练习,那几招功夫呀,我都会了。”大伙儿说:“你 表演表演,让我们看看吧!”孙悟空也是有意卖弄,兴致勃勃地说:“请各位师哥师弟、师姐 师妹出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伙儿说:“就变棵松树罢。”孙悟空抖擞精神,摇身一变, 就变做一棵松树。大伙儿见了,鼓掌大笑,都道:“好猴儿,好猴儿!”喧闹声把室内静修的 菩提祖师都给惊动了。 菩提祖师拽着拐杖出来了,对孙悟空说:“悟空,你也太浅薄了!所谓技艺,所谓方法, 是用来解决困难的,你怎么好在人前卖弄呢?卖弄必然招惹是非,引出一些祸患。”孙悟空一 下子跪在地上,低头认错说:“老师,我错了!” 菩提祖师仰天长叹道:“我也不怪罪你。只是,你就到此为止,回家去吧!”就把孙悟空 逐出了校门。临走之前,祖师又叮嘱说:“你这一去,必然惹祸。所以,随你怎么闹事,却不 许说是我的徒弟,免得牵连到我!” 后来发生的许多风波,证明菩提祖师所言不虚。 去年我和一位作家朋友谈起孙悟空学艺的这一段公案,作家朋友甚是为孙悟空叫屈。他 说:“人嘛,难免有一点虚荣心。孙悟空就那么显摆了一下,菩提祖师也是太较真了,非要把 他逐出师门。再者说了,既然菩提祖师料定孙悟空会惹事生非,为什么不让他继续接受教育, 反而要把这个问题学生推向社会呢?” 我笑了笑说:“你有一个儿子,今年九岁了吧?他现在状况如何?”作家朋友摇了摇头, 感叹说:“就跟这个孙悟空似的,聪明归聪明,可就是调皮得很,很难管教。”我问他:“难道 你就准备把他关在家里,等管教好了再让他出门吗?”作家一愣,说:“那怎么行呢?他需要 接触这个社会,然后才能学会适应社会,进而才能与社会积极互动。”我说:“你说得没错。 孙悟空也是这样。” 南宋时期,宋孝宗常常感叹手下缺少能办事的臣子。右文殿修撰张南轩对他说:“你应该 去寻找能懂事的臣子,而不仅仅是能办事的臣子。”什么叫懂事呢?就是懂得人情世故。一个
关在象牙塔中的狂人,纵使有天大的学问,也不可能懂事。 菩提祖师与孙悟空相处那么久,自然熟知他的性情。孙悟空虽然天资聪颖,如果不懂事 自然只会胡闹。然而,要学会懂事却颇不简单,不经历一番磨难,是无法知道个中滋味的。 有本事,就要大闹天宫吗 被逐出师门的孙悟空,不久之后就成了一个新闻人物。天上的神仙,地下的鬼怪,水底 的精灵,几乎没有谁不知道孙悟空的大名。为什么?因为他竟然敢大闹天宫,纵使十万天兵 天将也奈何不了他。 许多人觉得孙悟空艺高人胆大,提着一根金箍棒上天入地,打得天兵天将落花流水,打 得玉皇大帝屁滚尿流,真是过瘾!真是痛快!甚至有许多政治界、学术界、文艺界的重量级 人物也来为孙悟空喝彩,高度赞扬孙悟空的反抗精神。他们非常不喜欢如来佛,因为他镇压 了孙悟空。他们认为,孙悟空作为一个气吞山河的英雄,追求的是无拘无束、民主自由的人 生境界,而《西游记》正是在控诉一种压抑自由个性的社会文化。 曾经有一位大四的男孩找我寻求职业帮助。从大三开始,他找了整整一年的工作,可是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录用他。言谈之中,他流露出对这个社会的愤恨,他认为这个社会非常不 公平。“如果我能够像孙悟空那样有本事就好了!”他感慨地说。我笑了笑说:“你也想大闹天 宫吗?”他回答说“是”。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非常羡慕孙悟空拥有自己的花果山。”他认 为花果山是孙悟空的公司,因此他很不明白孙悟空为什么放下自己的公司不管,而要去跟随 唐僧取什么经 可能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都会有差异,也可能有些人没有看懂《西游记》。既然没看懂, 难免会产生误会。我只是想说,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由,但不一定要大闹天宫。因为,在 历史上的每一个时代,无论社会文化是否清明,都有人在田间地头、荒野深山,甚至牢狱之 中自得其乐。他们属于心灵自由的一群,他们懂得如何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快乐成长 孙悟空大闹天宫究竟是不是一种英雄壮举呢?做过家长的人应该深有感触。和我的那位 作家朋友一样,许多人都曾经被自己的孩子闹得哭笑不得。这些小调皮们,在家里任性胡来 动不动就大闹天宫,可不就活脱是个孙悟空吗? 第二章 神仙与妖怪的区别 毫无疑问,孙悟空现在已经具备了那种所向无敌的超能力。他又从东海龙王的海藏中, 强行取走了一根天河定底的神珍铁,名唤“如意金箍棒”。这件兵器要大便大,要小便小,平 日藏在耳朵里,随时掣出随时使用,力敌千钧,势不可挡。不久,他又到阴曹地府,在死亡 名册中勾掉了自己和许多猴类的名字。 尽管如此,他却不是神仙,而只是一个妖怪。 神仙与妖怪有多大区别呢?据说不过一念之差。可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为神仙 与妖怪都是具有超能力的,所以,做善事的能够起到很好的建设作用,做坏事的也会产生相 当强烈的破坏作用。虽然孙悟空并非歹徒,只是任性胡来,可仍然是一个妖猴 最初请求玉皇大帝派兵收降妖猴的,是东海龙王和幽冥界的阎王。龙王告他逞强施威 强要兵器,阎王告他大闹阴曹地府、扰乱生死轮回。玉皇大帝也不是很了解孙悟空的情况 就问仙班中的各位神将。 太白金星启奏道:“那孙悟空虽是妖猴,只要他能够走上正道,也是可以修炼成神仙的。 更何况他也有降龙伏虎的超能力,不如把他招到天上来,给他一个职位,让他受点约束,同 时也可以让他多少作一点贡献。如果他实在不受约束,也可就地擒拿。这样,一方面避免劳 师动众,另一方面也给了孙悟空一个成仙的机会。” 玉皇大帝觉得太白金星的建议很好,于是立即修诏,命他下凡招安
关在象牙塔中的狂人,纵使有天大的学问,也不可能懂事。 菩提祖师与孙悟空相处那么久,自然熟知他的性情。孙悟空虽然天资聪颖,如果不懂事, 自然只会胡闹。然而,要学会懂事却颇不简单,不经历一番磨难,是无法知道个中滋味的。 有本事,就要大闹天宫吗 被逐出师门的孙悟空,不久之后就成了一个新闻人物。天上的神仙,地下的鬼怪,水底 的精灵,几乎没有谁不知道孙悟空的大名。为什么?因为他竟然敢大闹天宫,纵使十万天兵 天将也奈何不了他。 许多人觉得孙悟空艺高人胆大,提着一根金箍棒上天入地,打得天兵天将落花流水,打 得玉皇大帝屁滚尿流,真是过瘾!真是痛快!甚至有许多政治界、学术界、文艺界的重量级 人物也来为孙悟空喝彩,高度赞扬孙悟空的反抗精神。他们非常不喜欢如来佛,因为他镇压 了孙悟空。他们认为,孙悟空作为一个气吞山河的英雄,追求的是无拘无束、民主自由的人 生境界,而《西游记》正是在控诉一种压抑自由个性的社会文化。 曾经有一位大四的男孩找我寻求职业帮助。从大三开始,他找了整整一年的工作,可是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录用他。言谈之中,他流露出对这个社会的愤恨,他认为这个社会非常不 公平。“如果我能够像孙悟空那样有本事就好了!”他感慨地说。我笑了笑说:“你也想大闹天 宫吗?”他回答说“是”。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非常羡慕孙悟空拥有自己的花果山。”他认 为花果山是孙悟空的公司,因此他很不明白孙悟空为什么放下自己的公司不管,而要去跟随 唐僧取什么经。 可能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都会有差异,也可能有些人没有看懂《西游记》。既然没看懂, 难免会产生误会。我只是想说,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由,但不一定要大闹天宫。因为,在 历史上的每一个时代,无论社会文化是否清明,都有人在田间地头、荒野深山,甚至牢狱之 中自得其乐。他们属于心灵自由的一群,他们懂得如何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快乐成长。 孙悟空大闹天宫究竟是不是一种英雄壮举呢?做过家长的人应该深有感触。和我的那位 作家朋友一样,许多人都曾经被自己的孩子闹得哭笑不得。这些小调皮们,在家里任性胡来, 动不动就大闹天宫,可不就活脱是个孙悟空吗? 第二章 神仙与妖怪的区别 毫无疑问,孙悟空现在已经具备了那种所向无敌的超能力。他又从东海龙王的海藏中, 强行取走了一根天河定底的神珍铁,名唤“如意金箍棒”。这件兵器要大便大,要小便小,平 日藏在耳朵里,随时掣出随时使用,力敌千钧,势不可挡。不久,他又到阴曹地府,在死亡 名册中勾掉了自己和许多猴类的名字。 尽管如此,他却不是神仙,而只是一个妖怪。 神仙与妖怪有多大区别呢?据说不过一念之差。可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为神仙 与妖怪都是具有超能力的,所以,做善事的能够起到很好的建设作用,做坏事的也会产生相 当强烈的破坏作用。虽然孙悟空并非歹徒,只是任性胡来,可仍然是一个妖猴。 最初请求玉皇大帝派兵收降妖猴的,是东海龙王和幽冥界的阎王。龙王告他逞强施威、 强要兵器,阎王告他大闹阴曹地府、扰乱生死轮回。玉皇大帝也不是很了解孙悟空的情况, 就问仙班中的各位神将。 太白金星启奏道:“那孙悟空虽是妖猴,只要他能够走上正道,也是可以修炼成神仙的。 更何况他也有降龙伏虎的超能力,不如把他招到天上来,给他一个职位,让他受点约束,同 时也可以让他多少作一点贡献。如果他实在不受约束,也可就地擒拿。这样,一方面避免劳 师动众,另一方面也给了孙悟空一个成仙的机会。” 玉皇大帝觉得太白金星的建议很好,于是立即修诏,命他下凡招安
太白金星奉诏来到花果山,美猴王高兴得很,说:“我这两日正想上天走走,天上就派使 者请我来了。”于是美猴王与太白金星,同出了水帘洞天,一齐驾云而去。 第二章 阎王爷与孙悟空的较量 孙悟空在上天之前,最令他得意的是,他终于让自己超脱了死亡的威胁。想当初,他是 那么害怕死亡,以至于忧伤悲啼。而现在呢,掉了个个儿,阎王爷反倒怕起他来了。 阎王,又称阎罗王,是梵文yama-raja的音译。相传古印度沙国国王,在一次战争中不 幸战败,以致亡国。沙国王气急了,发誓愿做地狱王,要将作恶多端的敌人投入地狱,以为 惩治。于是,阳间的沙国王变成阴间的阎罗王,十八个忠于他的大臣变成了十八层地狱的主 管,那些士兵们也就成了阴兵鬼卒了 人们对于阎王爷是又怕又恨,把他当成一个面目狰狞、手段残忍的恐怖分子。其实呢, 阎王爷虽然面目狰狞,内心却相当善良、正直,就像人们喜欢的包公。地狱里的刑罚虽然残 酷,却能够有效地止恶扬善,就像我们现在通过严厉的法制手段打击违法犯罪一样 据说,人死后会被带到阎王殿进行一场审讯。有趣的是,审讯每个人的内容都大同小异 因为任何众生来到地狱,大都不服气,自认生前并没有作恶。或者虽然劣迹斑斑,却有种种 理由为自己辩护。很少有人知道,只要心存忏悔,命运就会立即发生转变 每个人都拒绝承认自己的过错。这时,阎王就会呵斥说:“我早已派了‘老、并死’三位 化身使者到人间,让人们体验老病死的苦痛,借此反思人生的价值,从而能够行善去恶、积 功累德、精进修行一可是,你还是不思悔改,最后还是堕入了地狱 可是,阎王遇到的这个孙悟空却是例外。《白虎通》云:“死之言澌,精气穷也。”如今 孙悟空精气神旺盛着呢,所以阎王也拿他没有办法, 第二章 孙悟空的第一份工作 孙悟空在龙宫水域、阴曹地府自由来去,龙王、阎王对他也只是敢怒不敢言。于是越发 任性,这回到了天庭,照样放浪不羁。他一个筋斗云来到南天门外,被守门的保安队长增长 天王拦住了。按说,你初来乍到,也应该尊重人家的规矩。可孙悟空不能理解,于是就在那 里大喊大叫:“太白金星这老头,是个奸诈之徒,既然请我老孙来,怎么又拦着不让我进去呢?” 正嚷嚷着,太白金星从后面赶了上来,向他解释说,你是一个生面孔,守门的保安当然不让 你进去啦。孙悟空不耐烦地说:“既然如此,我就不进去了。”太白金星无可奈何,只得一边 好言相劝,一边向增长天王办理入门手续,拉着孙悟空进了天庭。 这是孙悟空第一次见到玉皇大帝,就像许多初进职场的新人第一次见到领导一样。领导 接见部属的态度,通常是寓慈祥于威严之中,既要部属心生畏惧,又要他们感到温暖,”畏惧 +温暖”就产生了尊敬和爱戴。而事实上,部属见到总经理,除了敬畏或敬爱之外,还有一种 心态,那就是不以为然。孙悟空面对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恰好抱着后一种心态。 太白金星上前奏道:“臣领圣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帘问曰:“哪个是妖仙?”悟空 挺身在旁,也不朝礼,大大咧咧地应道:“老孙便是!”那些仙官都大惊失色,斥道:“你这个 野猴!怎么这样无礼!” 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姑且恕罪。”问问众仙官, 原来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便封孙悟空做了个弼马温。 就像许多学生毕业之后第一次进入职场,孙悟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 个体人格去适应组织的文化。个体人格追求平等自由,而一个组织却有着它既定的文化以及 它对成员在行为规范上的要求。孙悟空任性而为,与天庭之间的冲突自然是不可避免
太白金星奉诏来到花果山,美猴王高兴得很,说:“我这两日正想上天走走,天上就派使 者请我来了。”于是美猴王与太白金星,同出了水帘洞天,一齐驾云而去。 第二章 阎王爷与孙悟空的较量 孙悟空在上天之前,最令他得意的是,他终于让自己超脱了死亡的威胁。想当初,他是 那么害怕死亡,以至于忧伤悲啼。而现在呢,掉了个个儿,阎王爷反倒怕起他来了。 阎王,又称阎罗王,是梵文 ya ma-raja 的音译。相传古印度沙国国王,在一次战争中不 幸战败,以致亡国。沙国王气急了,发誓愿做地狱王,要将作恶多端的敌人投入地狱,以为 惩治。于是,阳间的沙国王变成阴间的阎罗王,十八个忠于他的大臣变成了十八层地狱的主 管,那些士兵们也就成了阴兵鬼卒了。 人们对于阎王爷是又怕又恨,把他当成一个面目狰狞、手段残忍的恐怖分子。其实呢, 阎王爷虽然面目狰狞,内心却相当善良、正直,就像人们喜欢的包公。地狱里的刑罚虽然残 酷,却能够有效地止恶扬善,就像我们现在通过严厉的法制手段打击违法犯罪一样。 据说,人死后会被带到阎王殿进行一场审讯。有趣的是,审讯每个人的内容都大同小异, 因为任何众生来到地狱,大都不服气,自认生前并没有作恶。或者虽然劣迹斑斑,却有种种 理由为自己辩护。很少有人知道,只要心存忏悔,命运就会立即发生转变。 每个人都拒绝承认自己的过错。这时,阎王就会呵斥说:“我早已派了‘老、并死’三位 化身使者到人间,让人们体验老病死的苦痛,借此反思人生的价值,从而能够行善去恶、积 功累德、精进修行—可是,你还是不思悔改,最后还是堕入了地狱。” 可是,阎王遇到的这个孙悟空却是例外。《白虎通》云:“死之言澌,精气穷也。”如今, 孙悟空精气神旺盛着呢,所以阎王也拿他没有办法。 第二章 孙悟空的第一份工作 孙悟空在龙宫水域、阴曹地府自由来去,龙王、阎王对他也只是敢怒不敢言。于是越发 任性,这回到了天庭,照样放浪不羁。他一个筋斗云来到南天门外,被守门的保安队长增长 天王拦住了。按说,你初来乍到,也应该尊重人家的规矩。可孙悟空不能理解,于是就在那 里大喊大叫:“太白金星这老头,是个奸诈之徒,既然请我老孙来,怎么又拦着不让我进去呢?” 正嚷嚷着,太白金星从后面赶了上来,向他解释说,你是一个生面孔,守门的保安当然不让 你进去啦。孙悟空不耐烦地说:“既然如此,我就不进去了。”太白金星无可奈何,只得一边 好言相劝,一边向增长天王办理入门手续,拉着孙悟空进了天庭。 这是孙悟空第一次见到玉皇大帝,就像许多初进职场的新人第一次见到领导一样。领导 接见部属的态度,通常是寓慈祥于威严之中,既要部属心生畏惧,又要他们感到温暖,”畏惧 +温暖”就产生了尊敬和爱戴。而事实上,部属见到总经理,除了敬畏或敬爱之外,还有一种 心态,那就是不以为然。孙悟空面对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恰好抱着后一种心态。 太白金星上前奏道:“臣领圣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帘问曰:“哪个是妖仙?”悟空 挺身在旁,也不朝礼,大大咧咧地应道:“老孙便是!”那些仙官都大惊失色,斥道:“你这个 野猴!怎么这样无礼!” 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姑且恕罪。”问问众仙官, 原来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便封孙悟空做了个弼马温。 就像许多学生毕业之后第一次进入职场,孙悟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 个体人格去适应组织的文化。个体人格追求平等自由,而一个组织却有着它既定的文化以及 它对成员在行为规范上的要求。孙悟空任性而为,与天庭之间的冲突自然是不可避免
第二章 职场新人遭遇现实冲击 虽然孙悟空对玉皇大帝有些不礼貌,但他对担任“弼马温”这份工作还是很喜欢的,半 个月下来,把他所管辖的那些天马养得一个个肉肥膘满的很见精神。这一天空闲,他的那些 属下就安排了一桌酒席与他贺喜。 正在欢饮之间,孙悟空忽然停杯问道:“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属下们回答说: “只是一个没有品级的官名罢了。”孙悟空问:“没有品级,想是大之极也?”属下们回答说: “一个养马的官儿,能够大到哪里去呢?纵使你百般殷勤,喂得马肥,也只落得一个‘好’ 字。您哪,不过是最基层的一个未入流的小官罢了。” 孙悟空听说,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花果山,称王称祖, 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不做他娘的这个鸟官了,我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 出金箍棒,从御马监一路打出南天门,径直回花果山去了。并索性在山头拉出了一面旌旗, 称自己是“齐天大圣”。 “弼马温”这个官职再小,也是天庭的一名公务员,怎么能够说走就走呢?孙悟空胆敢 擅离职守,职业道德何在?更有甚者,他竟敢自封“齐天大圣”,与天庭对着干,玉皇大帝岂 能坐视不管?于是,玉皇大帝就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哪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 即刻兴师下界,捉拿孙悟空归案 第二章 谁之过 像孙悟空的遭遇,许多职场新人也曾经有过。这是因为,职场新人对于工作的期望与工 作实际情况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会对职场新人形成心理上的冲击。在组织行为学中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现实冲击”。对于许多职场新人而言,第一次遭遇“现实冲击”的感受 是相当痛苦的。 许多公司的管理者认为,当一位新员工刚刚到来时,需要一段时间相互了解。一方面公 司需要多方面了解新员工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新员工也需要了解公司的实际运作情况。只 有在经历过这样一个环节之后,才可能让他担任比较重要的工作。最初交给新员工的,往往 是比较容易或很乏味的工作。 应该说,在新员工进入公司的最初一个月或三个月内,让他做“弼马温”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持续大半年、一年或更长时间都保持这种不信任、不关心、任其沉浮的态度,就会 大大压抑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所以,孙悟空在三个月内反下天庭是他自己的心态有问题,三个月之后反下天庭就确乎 是天庭的工作环境有问题了。 话说孙悟空师从菩提祖师,已知成功之要诀,在于蓄精养锐。精之所蓄,则锐之所出。 锐之所出,则势不可挡。势不可挡,则功必成矣。 菩提祖师说:“你已经深得聚精会神之妙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很好,很好。可 是,你知不知道,凡事若只凭一腔气势,不过只是莽汉作风。因为,有些问题光凭一腔气势 是解决不了的。气势汹汹之后,必然气急败坏,顶多落个事倍功半的结果。从成本上讲,是 很不划算的。 孙悟空问:“老师,那我应该怎么做呢? 菩提祖师告诉他:“凡成功者,目标、方法、行动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孙悟空一愣,问:“原来这成功学里面,还有许多奥妙!请问老师,这三要素之中,哪 种要素更重要呢?
第二章 职场新人遭遇现实冲击 虽然孙悟空对玉皇大帝有些不礼貌,但他对担任“弼马温”这份工作还是很喜欢的,半 个月下来,把他所管辖的那些天马养得一个个肉肥膘满的很见精神。这一天空闲,他的那些 属下就安排了一桌酒席与他贺喜。 正在欢饮之间,孙悟空忽然停杯问道:“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属下们回答说: “只是一个没有品级的官名罢了。”孙悟空问:“没有品级,想是大之极也?”属下们回答说: “一个养马的官儿,能够大到哪里去呢?纵使你百般殷勤,喂得马肥,也只落得一个‘好’ 字。您哪,不过是最基层的一个未入流的小官罢了。” 孙悟空听说,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花果山,称王称祖, 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不做他娘的这个鸟官了,我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 出金箍棒,从御马监一路打出南天门,径直回花果山去了。并索性在山头拉出了一面旌旗, 称自己是“齐天大圣”。 “弼马温”这个官职再小,也是天庭的一名公务员,怎么能够说走就走呢?孙悟空胆敢 擅离职守,职业道德何在?更有甚者,他竟敢自封“齐天大圣”,与天庭对着干,玉皇大帝岂 能坐视不管?于是,玉皇大帝就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哪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 即刻兴师下界,捉拿孙悟空归案。 第二章 谁之过 像孙悟空的遭遇,许多职场新人也曾经有过。这是因为,职场新人对于工作的期望与工 作实际情况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会对职场新人形成心理上的冲击。在组织行为学中,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现实冲击”。对于许多职场新人而言,第一次遭遇“现实冲击”的感受 是相当痛苦的。 许多公司的管理者认为,当一位新员工刚刚到来时,需要一段时间相互了解。一方面公 司需要多方面了解新员工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新员工也需要了解公司的实际运作情况。只 有在经历过这样一个环节之后,才可能让他担任比较重要的工作。最初交给新员工的,往往 是比较容易或很乏味的工作。 应该说,在新员工进入公司的最初一个月或三个月内,让他做“弼马温”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持续大半年、一年或更长时间都保持这种不信任、不关心、任其沉浮的态度,就会 大大压抑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所以,孙悟空在三个月内反下天庭是他自己的心态有问题,三个月之后反下天庭就确乎 是天庭的工作环境有问题了。 话说孙悟空师从菩提祖师,已知成功之要诀,在于蓄精养锐。精之所蓄,则锐之所出。 锐之所出,则势不可挡。势不可挡,则功必成矣。 菩提祖师说:“你已经深得聚精会神之妙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很好,很好。可 是,你知不知道,凡事若只凭一腔气势,不过只是莽汉作风。因为,有些问题光凭一腔气势 是解决不了的。气势汹汹之后,必然气急败坏,顶多落个事倍功半的结果。从成本上讲,是 很不划算的。” 孙悟空问:“老师,那我应该怎么做呢?” 菩提祖师告诉他:“凡成功者,目标、方法、行动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孙悟空一愣,问:“原来这成功学里面,还有许多奥妙!请问老师,这三要素之中,哪一 种要素更重要呢?
菩提祖师笑了笑说:“都重要。在目标面前,方法比目标更重要。在方法面前,行动比方 法更重要。在行动面前,目标比行动更重要。” 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培训师常常使用这样一道测试题:“假设成功是由意愿和方法组 成的,你认为两者各占多少比例?”答案有十一种之多。有意思的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强 调方法的学员往往比较消极,总是因为缺少有效的方法而裹足不前。与之相反,强调意愿的 学员则通常会表现出百折不挠的斗志,因而也总是能够神奇地突破难关 古人云:“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意思是说,只要你真心热爱 你的事业,只要你专注于你的目标,那么,你也可以像孙悟空一样,练就一手得心应手的技 生出各种高妙绝伦的办法,来解决你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成为一个能办事、会办事的 实干型人才 第二章 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 话说托塔天王和哪吒三太子率领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孙悟空,没想到竞连续打了两个败仗 玉皇大帝正欲增兵剿除,太白金星又出班奏道:“那个妖猴任性胡来,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但是,我们实在是犯不着这样兴师动众。他不是嫌官小吗?您哪,索性封他做个齐天大圣。 给他一个虚名,有官无禄就是了 玉皇大帝问道:“什么是有官无禄?”太白金星解释说:“所谓有官无禄,就是给他一个 齐天大圣的名号,却不让他管事,也不给他多高的待遇,暂且养在天庭,收收他的妄念,也 好让大家过几天太平日子。”玉皇大帝沉吟着说:“如果这样就能解决问题的话,倒也省事。 好,就依你所奏。 是,太白金星捧着诏书,到花果山把孙悟空请到天庭,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 谁知事情并不像太白金星设想的那样简单。由于整天无所事事,孙悟空便到处闲逛。他 闲逛事小,影响别人工作事大。所以许旌阳真人就对玉皇大帝说:“这个齐天大圣每天无事闲 游,到处交朋结友,长此下去,恐怕会闲中生事。不如让他做一点实事,免得生出事端。”玉 皇大帝认为许旌阳真人说得有道理,就委派孙悟空管理蟠桃园。 孙悟空也是闲极发愁,能够有点事儿做,高兴得不得了,破天荒地向玉皇大帝连连谢恩, 立即去蟠桃园接手工作 第二章 监守自盗,任性胡来 许旌阳真人希望孙悟空干点实事,这个建议是对的。然而,玉皇大帝派他管理蟠桃园, 这个决定却相当荒唐。就像《伊索寓言》里的大灰狼一样,除非将它驯化成一条猎狗,否则 是不能让它管理羊群的。让一只欠缺道德修养的猴子看管蟠桃园,也同样给了他监守自盗的 作案机会 那孙悟空在蟠桃园内,看着那些熟透的蟠桃,心里直想吃个新鲜。于是,便设计让他的 那些属下到园外等候,自己却脱了官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 上自在受用。等吃了个肚饱,这才跳下树来,重新把官服穿戴整齐。从此隔三差五,他都会 设法前来偷嘴。 天,王母娘娘在瑶池举办“蟠桃会”,吩咐七仙女去蟠桃园采摘蟠桃。七位仙女来到园 中,却见那树上花果稀疏,只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被猴王吃了。七位仙女东张西 望,终于在南枝上发现了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原来,孙悟空变成了一个桃子,挂在树上睡 大觉。等到仙女伸手去摘时,立即就把他惊醒了。 问清七位仙女的来意之后,孙悟空似乎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妙。一旦众位仙女回复王母娘
菩提祖师笑了笑说:“都重要。在目标面前,方法比目标更重要。在方法面前,行动比方 法更重要。在行动面前,目标比行动更重要。” 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培训师常常使用这样一道测试题:“假设成功是由意愿和方法组 成的,你认为两者各占多少比例?”答案有十一种之多。有意思的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强 调方法的学员往往比较消极,总是因为缺少有效的方法而裹足不前。与之相反,强调意愿的 学员则通常会表现出百折不挠的斗志,因而也总是能够神奇地突破难关。 古人云:“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意思是说,只要你真心热爱 你的事业,只要你专注于你的目标,那么,你也可以像孙悟空一样,练就一手得心应手的技 艺,生出各种高妙绝伦的办法,来解决你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成为一个能办事、会办事的 实干型人才。 第二章 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 话说托塔天王和哪吒三太子率领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孙悟空,没想到竟连续打了两个败仗。 玉皇大帝正欲增兵剿除,太白金星又出班奏道:“那个妖猴任性胡来,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但是,我们实在是犯不着这样兴师动众。他不是嫌官小吗?您哪,索性封他做个齐天大圣。 给他一个虚名,有官无禄就是了。” 玉皇大帝问道:“什么是有官无禄?”太白金星解释说:“所谓有官无禄,就是给他一个 齐天大圣的名号,却不让他管事,也不给他多高的待遇,暂且养在天庭,收收他的妄念,也 好让大家过几天太平日子。”玉皇大帝沉吟着说:“如果这样就能解决问题的话,倒也省事。 好,就依你所奏。” 于是,太白金星捧着诏书,到花果山把孙悟空请到天庭,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 谁知事情并不像太白金星设想的那样简单。由于整天无所事事,孙悟空便到处闲逛。他 闲逛事小,影响别人工作事大。所以许旌阳真人就对玉皇大帝说:“这个齐天大圣每天无事闲 游,到处交朋结友,长此下去,恐怕会闲中生事。不如让他做一点实事,免得生出事端。”玉 皇大帝认为许旌阳真人说得有道理,就委派孙悟空管理蟠桃园。 孙悟空也是闲极发愁,能够有点事儿做,高兴得不得了,破天荒地向玉皇大帝连连谢恩, 立即去蟠桃园接手工作。 第二章 监守自盗,任性胡来 许旌阳真人希望孙悟空干点实事,这个建议是对的。然而,玉皇大帝派他管理蟠桃园, 这个决定却相当荒唐。就像《伊索寓言》里的大灰狼一样,除非将它驯化成一条猎狗,否则 是不能让它管理羊群的。让一只欠缺道德修养的猴子看管蟠桃园,也同样给了他监守自盗的 作案机会。 那孙悟空在蟠桃园内,看着那些熟透的蟠桃,心里直想吃个新鲜。于是,便设计让他的 那些属下到园外等候,自己却脱了官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 上自在受用。等吃了个肚饱,这才跳下树来,重新把官服穿戴整齐。从此隔三差五,他都会 设法前来偷嘴。 一天,王母娘娘在瑶池举办“蟠桃会”,吩咐七仙女去蟠桃园采摘蟠桃。七位仙女来到园 中,却见那树上花果稀疏,只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被猴王吃了。七位仙女东张西 望,终于在南枝上发现了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原来,孙悟空变成了一个桃子,挂在树上睡 大觉。等到仙女伸手去摘时,立即就把他惊醒了。 问清七位仙女的来意之后,孙悟空似乎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妙。一旦众位仙女回复王母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