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热点·焦点 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中国梦 ★2013年3月17日上午9时20分许,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中共 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人大代表、向全国各族人民郑重 宣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人民大会堂见证,在繁星点点的穹顶下,在如潮涌动的掌声中,习近平坚定表示: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 聚中国力量。 这是共和国领导者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怀和担当,这是对民族的承诺:“中国梦 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思考·借鉴·运用】 ◆政府要助“梦”。两会结束后,“中国梦”成为热词。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 政府能为实现“中国梦”做什么?52.3%的人希望政府继续缩小收入差距,50.2% 的人希望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44.7%的人期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梦”的解释。“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 梦,GDP赶英超法,一一兑现。”这是“汉语盘点2012”评选活动官网上对 “梦”的一番解释,“梦”也因此光荣地获得了“中国年度汉字”的称号,带着 扬眉吐气的意味。 ◆让穷人和富人共有一个中国梦。人民的范围很宽广,但是归结到一起,就分为 穷人和富人。真正的中国梦,就是生活在中国国土上的穷人和富人,共同拥有 着一个一模一样的中国梦。不因为你是穷人,你的中国梦就褴褛不堪,也不因为 你是富人,你的中国梦就富丽堂皇。因此,中国梦就需要富人生活的尊贵一些, 穷人生活的尊严一些。富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尊贵而忽视了穷人的尊严,穷人也不 能因为自己的尊严而梦想着打土豪分田地瓜分了富人的尊贵。无论谁忽视了谁, 或是谁抛弃了谁,中国梦都不能圆满 中国梦,其实应该是一个公平的梦,是一个公正的梦,是一个起跑线应该一致 的梦。要达到这样的中国梦,穷人需要努力,富人需要的努力可能要超过穷人, 因为中国的富人中间没有几个比尔盖茨,愿意成立一个真正的为穷人服务的基金 会。当然要实现这样的中国梦,中国政府也要有一双公平的手,来抚摸每一个中 国人的梦想。在遥远的乡村,甚至在贫穷的乡村;在城市的贫困社区,在城市的 弱势群体,每一个人的中国梦都灿烂的时候,我们才能说真正的实现了中国梦 因为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千万一个不能少啊。 ◆要做“好梦。“一个值得成为民情或民族精神的梦,必须有正义的价值。并不 是有梦就一定是好梦,没有正义价值的梦可能是坏梦,甚至是噩梦,希特勒的 德国梦、斯大林的苏联梦、不断革命的中国梦、波尔布特的红色髙棉梦,都不是 没有梦,也不是没有大批盲目跟着做梦的群氓,但结果都成了噩梦。为了避免历 史噩梦的重演,中国需要的是一个与过去的噩梦有所切割并根本不同的梦。 ◆梦是愿望的达成。弗洛伊德释梦时说:“梦是愿望的达成。”“中国梦”是亿 万中国人共同的梦,更是中国现实社会中愿望的反应。但实际上却是“中国梦” 在越变越大,越来越多,而个人的梦却在渐渐消失,年轻人对于自已的梦想且
社会·民生 热点·焦点 ——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 中国梦 ★ 2013 年 3 月 17 日上午 9 时 20 分许,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中共 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人大代表、向全国各族人民郑重 宣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人民大会堂见证,在繁星点点的穹顶下,在如潮涌动的掌声中,习近平坚定表示: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 聚中国力量。 这是共和国领导者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怀和担当,这是对民族的承诺:“中国梦 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思考·借鉴·运用】 ◆政府要助“梦”。两会结束后,“中国梦”成为热词。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 政府能为实现“中国梦”做什么?52.3%的人希望政府继续缩小收入差距,50.2% 的人希望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44.7%的人期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梦”的解释。“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 梦,GDP 赶英超法,一一兑现。”这是 “汉语盘点 2012”评选活动官网上对 “梦”的一番解释,“梦”也因此光荣地获得了“中国年度汉字”的称号,带着 扬眉吐气的意味。 ◆让穷人和富人共有一个中国梦。人民的范围很宽广,但是归结到一起,就分为 穷人和富人。真正的中国梦,就是生活在中国国土上的穷人和富人,共同拥有 着一个一模一样的中国梦。不因为你是穷人,你的中国梦就褴褛不堪,也不因为 你是富人,你的中国梦就富丽堂皇。因此,中国梦就需要富人生活的尊贵一些, 穷人生活的尊严一些。富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尊贵而忽视了穷人的尊严,穷人也不 能因为自己的尊严而梦想着打土豪分田地瓜分了富人的尊贵。无论谁忽视了谁, 或是谁抛弃了谁,中国梦都不能圆满。 中国梦,其实应该是一个公平的梦,是一个公正的梦,是一个起跑线应该一致 的梦。要达到这样的中国梦,穷人需要努力,富人需要的努力可能要超过穷人, 因为中国的富人中间没有几个比尔盖茨,愿意成立一个真正的为穷人服务的基金 会。当然要实现这样的中国梦,中国政府也要有一双公平的手,来抚摸每一个中 国人的梦想。在遥远的乡村,甚至在贫穷的乡村;在城市的贫困社区,在城市的 弱势群体,每一个人的中国梦都灿烂的时候,我们才能说真正的实现了中国梦。 因为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千万一个不能少啊。 ◆要做“好梦。“一个值得成为民情或民族精神的梦,必须有正义的价值。并不 是有梦就一定是好梦,没有正义价值的梦可能是坏梦,甚至是噩梦,希特勒的 德国梦、斯大林的苏联梦、不断革命的中国梦、波尔布特的红色高棉梦,都不是 没有梦,也不是没有大批盲目跟着做梦的群氓,但结果都成了噩梦。为了避免历 史噩梦的重演,中国需要的是一个与过去的噩梦有所切割并根本不同的梦。 ◆梦是愿望的达成。弗洛伊德释梦时说:“梦是愿望的达成。”“中国梦”是亿 万中国人共同的梦,更是中国现实社会中愿望的反应。但实际上却是“中国梦” 在越变越大,越来越多,而个人的梦却在渐渐消失,年轻人对于自己的梦想目
标变得模糊:GDP赶英超法的梦想实现了,但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感却没有 显著提升,贫富差距也越拉越大;“航母梦”实现了,但海洋实力仍然有待提髙, “钓鱼岛事件”触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黄岩岛事件”显示了保卫国土的决 心,也使我们看到在国际大形势下所面对的各种外部风险:;“诺贝尔梦”实现了 诺贝尔文学奖的心结就真正打开了吗?中国当代文学到底在现代社会缺失了什 么,又应走向何方? 回归真实,才是梦真正实现的途径,而不是沉浸在越来越多梦的编造里。我们 必须用诚实、稳重的心态去直面梦后面的真实处境,少一些空想与急躁。毕竟, 中国已经过了做梦的年纪! ◆“中国梦”与“美国梦”。“美国梦”最早由历史学家亚当斯提出。他写 道:“那个将千百万人从别的国家吸引到我们国家来的美国梦,并不仅仅是由于 物质的丰富(尽管这也非常重要),而是要远远超过这个。这是一个让每个人都 能充分得到发展的梦,这个梦要摧毁的是那些在老旧世界中竖起的壁垒,……要 颠覆的是那些只是为某些阶级自私利益服务的社会秩序。” 并非每一个到美国来寻梦和國梦的人都能成功地如愿以偿,但美国梦却一直还 是一种有力的召唤力量。那是因为美国梦代表的是一种关于社会秩序的公正理 想: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变得更好,更富足,每个人都能以他的 努力和成就找到自己的机会。 ◆我们“梦”过: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官方政治话语向来并不缺少关于“梦想” 的宏大话语,只不过这一次是用梦来说梦而已,难免只是一种干部必说,学生必 修,老百姓未必相信的新政治理论招牌。在这之前有“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 观”、“和谐社会”,都是“政治理论建树”,都没有能够像“美国梦”在美国 人那里一样,在中国人的“民情”或者“国民精神”上留下什么痕迹。 ◆“中国梦”的内涵与动力:“中国梦”的本质内涵被界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 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 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 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 家统一,世界和平。这些抽象的完美社会原则,从第一代领导人开始,每一任新 领袖都有过大同小异的宣示,而每一次新的宣示实际上都在承认上一次宣示的落 空 ◆理性“追梦”:在美国的中学和大学里,美国梦是文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 科教学的一个常见主题,老师们也一定会向学生指出,让每个人都实现美国梦的 现实条件目前在美国实际上还不存在,而改善这些条件本身就是必须通过民众 努力争取才能逐步实现的美国梦。这种教育恐怕也正是中国学校在提倡“中国 梦”时非常需要的。 ◆两岸共圆“中华梦”:台湾导演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勇夺奥斯卡最 佳导演奖,此前大陆作家莫言一举拿下诺贝尔文学奖,这无疑给中华文化再添异 彩,同时也再次奠定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中不朽的地位。台湾《旺报》今日刊载社 评表示,不论是李安、还是莫言,他们能够受到西方社会的肯定,一方面是个人 努力的结果,二方面也代表着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正在向世界扩散。李安莫言已明 确指出,两岸正在共圆“中华梦”。 §2雅安地震
标变得模糊;GDP 赶英超法的梦想实现了,但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感却没有 显著提升,贫富差距也越拉越大;“航母梦”实现了,但海洋实力仍然有待提高, “钓鱼岛事件”触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黄岩岛事件”显示了保卫国土的决 心,也使我们看到在国际大形势下所面对的各种外部风险;“诺贝尔梦”实现了, 诺贝尔文学奖的心结就真正打开了吗?中国当代文学到底在现代社会缺失了什 么,又应走向何方? 回归真实,才是梦真正实现的途径,而不是沉浸在越来越多梦的编造里。我们 必须用诚实、稳重的心态去直面梦后面的真实处境,少一些空想与急躁。毕竟, 中国已经过了做梦的年纪! ◆ “中国梦”与“美国梦”。 “美国梦”最早由历史学家亚当斯提出。他写 道:“那个将千百万人从别的国家吸引到我们国家来的美国梦,并不仅仅是由于 物质的丰富(尽管这也非常重要),而是要远远超过这个。这是一个让每个人都 能充分得到发展的梦,这个梦要摧毁的是那些在老旧世界中竖起的壁垒,……要 颠覆的是那些只是为某些阶级自私利益服务的社会秩序。” 并非每一个到美国来寻梦和圆梦的人都能成功地如愿以偿,但美国梦却一直还 是一种有力的召唤力量。那是因为美国梦代表的是一种关于社会秩序的公正理 想: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变得更好,更富足,每个人都能以他的 努力和成就找到自己的机会。 ◆我们“梦”过: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官方政治话语向来并不缺少关于“梦想” 的宏大话语,只不过这一次是用梦来说梦而已,难免只是一种干部必说,学生必 修,老百姓未必相信的新政治理论招牌。在这之前有“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 观”、“和谐社会”,都是“政治理论建树”,都没有能够像“美国梦”在美国 人那里一样,在中国人的“民情”或者“国民精神”上留下什么痕迹。 ◆“中国梦”的内涵与动力:“中国梦”的本质内涵被界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 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 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 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 家统一,世界和平。这些抽象的完美社会原则,从第一代领导人开始,每一任新 领袖都有过大同小异的宣示,而每一次新的宣示实际上都在承认上一次宣示的落 空。 ◆理性“追梦”:在美国的中学和大学里,美国梦是文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 科教学的一个常见主题,老师们也一定会向学生指出,让每个人都实现美国梦的 现实条件目前在美国实际上还不存在,而改善这些条件本身就是必须通过民众 努力争取才能逐步实现的美国梦。这种教育恐怕也正是中国学校在提倡“中国 梦”时非常需要的。 ◆两岸共圆“中华梦”:台湾导演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勇夺奥斯卡最 佳导演奖,此前大陆作家莫言一举拿下诺贝尔文学奖,这无疑给中华文化再添异 彩,同时也再次奠定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中不朽的地位。台湾《旺报》今日刊载社 评表示,不论是李安、还是莫言,他们能够受到西方社会的肯定,一方面是个人 努力的结果,二方面也代表着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正在向世界扩散。李安莫言已明 确指出,两岸正在共圆“中华梦”。 §2 雅安地震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截至26日18时,芦山“4.20”地震已造成196人遇难、21人失踪、1.34万人 受伤。 雅安地震,让国人震惊。毕竟,5.12才刚刚过去五年。 【思考·借鉴·运用】 ◆拒绝煸情ε雅安地震发生以后,大量媒体大规模报道,画面依然是满目疮痍的 断壁残垣,依然是被倒塌的墙壁掩埋的生命,依然夹杂着手术室抢救生命的镜头, 文字依旧细腻的让人流泪,一张张面对着失去家园失去亲人伤痛的面孔,还在传 递着坚强和乐观。一场灾难再次被媒体赋予了太多的悲情、过多的悲壮。仿佛这 不是一场现实的灾难,更像是虚拟的“秀场”。 地震发生之后的几个小时,就有人追间“地震报道还要多少年才能学会冷静” “我从来没有在日本的电视上看到什么感人’的画面。”旅日专栏作家唐辛子 在博客中写道,“我只看到不断报道还有多少人需要救援,死亡人数又增加了多 少,专家分析和官方发言人讲话,偶尔电视里会出现采访受灾者的镜头,但大都 是安坐在遊难所的邂难者,他们说得最多的是:我们还需要水,需要食物,需要 快些得到周围的信息 至于灾害中常见的企业和个人捐款,日本媒体则一律不予报道。NK驻北京记者 北川熏说,在日本从来看不到企业家们拿写着捐赠数额的牌子在镜头前亮相的场 景 ◆理性与热情:在此次地震救灾中,我们也听到了另一种声音:4月21日10时, 网友 WongPok在微博上呼吁,“跪求社会志愿者们,不要再去芦山和宝兴了!” 给救援部队让条路吧!”。截止当天17时,这条微博已得到13万之多的转发。 据新浪前方通讯员报道,“大量非相关人员的涌入,使救援现场无序混乱。”据 央视报道称,“因各路救援盲目涌往灾区方向,现雅安地区道路拥堵,伤者出不 来救援进不去 目前我国的救援基本上是以110、120为主的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然而,日渐兴 起的民间组织多为自发行动,缺乏一个管理层面的引导和疏通,由于是自发的行 动,在救援前期的准备中,缺乏与前方的沟通,在行动组织中难免盲目,难以发 挥应有的作用。 ◆防震意识:在地震多发区日本,整个国家都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防灾意识。在 学校里,每个学生都配有质量过硬的安全帽和黄色防灾背心,平时就放在座位旁 边;每个家庭也把自救设备的保持当成一种常态:政府和公司会给每人免费配置 “防灾应急箱”,里面最重要的六样东西:橡胶指垫的棉手套、应急食品、清水、 蜡烛及火柴、保温雨衣和强力尼龙包。 在同样是地震多发区的云南,2011年下发了《云南省防灾应急“三小”实施方 案》,要为全省内约1310万户家庭发放1本防灾应急小册子,配备1个小应急 包。而这样的计划需要至2015年才能够完成。在2010年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 日”时,某媒体随机采访的30个人中,只有一位家里有急救包,还是主人留学 日本时带回国的。 ◆“最美新娘”:4月20日,本是雅安电视台主持人陈莹的婚礼。然而,一场 突如其来的地震却将她从化妆间生生拉了出来。来不及换装,一身婚纱的她直接 出现在镜头中,第一时间播报了灾情。如此敬业,如此勇敢,如此忘我,陈莹当 之无愧地在当日成为亮点之一,而这在一片残垣断壁前显得尤为珍贵,被网友誉 为最美新娘。但也有网友表示质疑,认为是炒作
★北京时间 2013 年 4 月 20 日 8 时 02 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 7.0 级地震。 截至 26 日 18 时,芦山“4.20”地震已造成 196 人遇难、21 人失踪、1.34 万人 受伤。 雅安地震,让国人震惊。毕竟,5.12 才刚刚过去五年。 【思考·借鉴·运用】 ◆拒绝煽情:雅安地震发生以后,大量媒体大规模报道,画面依然是满目疮痍的 断壁残垣,依然是被倒塌的墙壁掩埋的生命,依然夹杂着手术室抢救生命的镜头, 文字依旧细腻的让人流泪,一张张面对着失去家园失去亲人伤痛的面孔,还在传 递着坚强和乐观。一场灾难再次被媒体赋予了太多的悲情、过多的悲壮。仿佛这 不是一场现实的灾难,更像是虚拟的“秀场”。 地震发生之后的几个小时,就有人追问“地震报道还要多少年才能学会冷静”。 “我从来没有在日本的电视上看到什么'感人’的画面。”旅日专栏作家唐辛子 在博客中写道,“我只看到不断报道还有多少人需要救援,死亡人数又增加了多 少,专家分析和官方发言人讲话,偶尔电视里会出现采访受灾者的镜头,但大都 是安坐在避难所的避难者,他们说得最多的是:我们还需要水,需要食物,需要 快些得到周围的信息……” 至于灾害中常见的企业和个人捐款,日本媒体则一律不予报道。NHK 驻北京记者 北川熏说,在日本从来看不到企业家们拿写着捐赠数额的牌子在镜头前亮相的场 景。 ◆理性与热情:在此次地震救灾中,我们也听到了另一种声音:4 月 21 日 10 时, 网友 WongPok 在微博上呼吁,“跪求社会志愿者们,不要再去芦山和宝兴了!”, “给救援部队让条路吧!”。截止当天 17 时,这条微博已得到 13 万之多的转发。 据新浪前方通讯员报道,“大量非相关人员的涌入,使救援现场无序混乱。”据 央视报道称,“因各路救援盲目涌往灾区方向,现雅安地区道路拥堵,伤者出不 来救援进不去。” 目前我国的救援基本上是以 110、120 为主的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然而,日渐兴 起的民间组织多为自发行动,缺乏一个管理层面的引导和疏通,由于是自发的行 动,在救援前期的准备中,缺乏与前方的沟通,在行动组织中难免盲目,难以发 挥应有的作用。 ◆防震意识:在地震多发区日本,整个国家都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防灾意识。在 学校里,每个学生都配有质量过硬的安全帽和黄色防灾背心,平时就放在座位旁 边;每个家庭也把自救设备的保持当成一种常态;政府和公司会给每人免费配置 “防灾应急箱”,里面最重要的六样东西:橡胶指垫的棉手套、应急食品、清水、 蜡烛及火柴、保温雨衣和强力尼龙包。 在同样是地震多发区的云南,2011 年下发了《云南省防灾应急“三小”实施方 案》,要为全省内约 1310 万户家庭发放 1 本防灾应急小册子,配备 1 个小应急 包。而这样的计划需要至 2015 年才能够完成。在 2010 年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 日”时,某媒体随机采访的 30 个人中,只有一位家里有急救包,还是主人留学 日本时带回国的。 ◆“最美新娘”:4 月 20 日,本是雅安电视台主持人陈莹的婚礼。然而,一场 突如其来的地震却将她从化妆间生生拉了出来。来不及换装,一身婚纱的她直接 出现在镜头中,第一时间播报了灾情。如此敬业,如此勇敢,如此忘我,陈莹当 之无愧地在当日成为亮点之一,而这在一片残垣断壁前显得尤为珍贵,被网友誉 为最美新娘。但也有网友表示质疑,认为是炒作
◆我们都是雅安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此刻,每个人都是“雅安人”。即 便不能亲临灾难现场,但人们一样可以伸出援手,尽到绵薄之力。有人呼吁 随手“转发正能量”,绝不信谣传谣:也有人呼吁,不要长时间向四川和雅安拨 电话,尽量用短信和微信等联系,把电话通道留给最紧急的人;还有人呼吁,雅 安周边地区县城的商家,私人住宅,请把无限网络开放,为灾区腾出更多的信息 空间。 的确,没有人是孤独的。现在是雅安时间,我们的心始终在一起,因为我们都是 雅安人。 ◆中国好室友:在雅安地震发生之后,一位“中国好室友”的英勇行为令大家对 室友“重拾信心”。一位男生在地震时抱着宿舍的六台笔记本电脑、三个单反以 及一只小乌龟冲出宿舍。此室友的事迹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王梁、马伊琍等明 星都调侃其为“中国好室友” ◆地震中的让人汗颜的坚强建筑。在芦山县通往宝盛乡的宝盛大桥,是一座砖拱 桥,和河北赵州桥差不多。卢山地震发生后,一块重达250吨的巨石落在桥上, 桥安然无恙。武警对一块约250吨的巨石进行爆破,桥在爆破里没有受到任何损 坏,现在又恢复了通行,成为宝盛乡和外部世界联系的直接通道。(2012年8 月24日5时30分左右,投资18.8亿元、通车不到十个月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 发生断裂,4辆大货车从断裂的桥面坠落。) 座普通的砖拱桥,扛过了地震,扛过了爆破,让今天的人们惊奇。那些没有通 行的桥垮了,那些投资巨大的桥被四辆汽车压侧翻了,高速的桥被一辆爆竹车炸 毁了,那些修桥的路桥公司看到这座普通的拱桥会不会汗颜?会不会让那些出面 为垮塌压垮的大桥质量题辩护的专家们汗颜?会不会让那些大桥的承包商们汗 颜?手工和人力竟然造出如此坚强的大桥,就是水泥和钢筋本身也会汗颜。 §3莫言·诺奖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 事、历史和当代”。莫言成为首个获此奖的中国人。 从1981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至今,莫言共发表了80多篇短篇 小说、30部中篇小说、11部长篇小说,出版过5部散文集、一套散文全集、9 部影视文学剧本,以及两部话剧作品。他的作品还被广泛地翻译成英语 ★杂说莫言 酷爱阅读。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 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 华字典》。为了换取别人的书看,莫言给别人家推磨,只要能捧着书回来,他都 是满脸春风§ 书架上只剩经典。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读经典 “我这两年一直在书房里做减法,每年会清理出一批书来送给一些学校,现在把 书架清理得就剩100多本书,都是经典。比如说中国几部古典小说,比如说鲁迅、 托尔斯泰的作品。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面向苍生背对文坛。莫言曾说:“背对文坛是我对自己精神上的一种提醒。不要 被这些文坛上的名和利控制了自己、左右了自己。应该知道作家最神圣的东西是 什么?作家应该追求的是什么?这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并不代表一种行为
◆我们都是雅安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此刻,每个人都是“雅安人”。即 便不能亲临灾难现场,但人们一样可以伸出援手,尽到绵薄之力。有人呼吁, 随手“转发正能量”,绝不信谣传谣;也有人呼吁,不要长时间向四川和雅安拨 电话,尽量用短信和微信等联系,把电话通道留给最紧急的人;还有人呼吁,雅 安周边地区县城的商家,私人住宅,请把无限网络开放,为灾区腾出更多的信息 空间。 的确,没有人是孤独的。现在是雅安时间,我们的心始终在一起,因为我们都是 雅安人。 ◆中国好室友:在雅安地震发生之后,一位“中国好室友”的英勇行为令大家对 室友“重拾信心”。一位男生在地震时抱着宿舍的六台笔记本电脑、三个单反以 及一只小乌龟冲出宿舍。此室友的事迹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王梁、马伊琍等明 星都调侃其为“中国好室友”。 ◆地震中的让人汗颜的坚强建筑。在芦山县通往宝盛乡的宝盛大桥,是一座砖拱 桥,和河北赵州桥差不多。卢山地震发生后,一块重达 250 吨的巨石落在桥上, 桥安然无恙。武警对一块约 250 吨的巨石进行爆破,桥在爆破里没有受到任何损 坏,现在又恢复了通行,成为宝盛乡和外部世界联系的直接通道。(2012 年 8 月 24 日 5 时 30 分左右,投资 18.8 亿元、通车不到十个月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 发生断裂,4 辆大货车从断裂的桥面坠落。) 一座普通的砖拱桥,扛过了地震,扛过了爆破,让今天的人们惊奇。那些没有通 行的桥垮了,那些投资巨大的桥被四辆汽车压侧翻了,高速的桥被一辆爆竹车炸 毁了,那些修桥的路桥公司看到这座普通的拱桥会不会汗颜?会不会让那些出面 为垮塌压垮的大桥质量题辩护的专家们汗颜?会不会让那些大桥的承包商们汗 颜?手工和人力竟然造出如此坚强的大桥,就是水泥和钢筋本身也会汗颜。 §3 莫言·诺奖 ★ 2012 年 10 月 11 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 事、历史和当代”。莫言成为首个获此奖的中国人。 从 1981 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至今,莫言共发表了 80 多篇短篇 小说、30 部中篇小说、11 部长篇小说,出版过 5 部散文集、一套散文全集、9 部影视文学剧本,以及两部话剧作品。他的作品还被广泛地翻译成英语。 ★杂说莫言 酷爱阅读。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 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 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 华字典》。为了换取别人的书看,莫言给别人家推磨,只要能捧着书回来,他都 是满脸春风§ 书架上只剩经典。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读经典。 “我这两年一直在书房里做减法,每年会清理出一批书来送给一些学校,现在把 书架清理得就剩 100 多本书,都是经典。比如说中国几部古典小说,比如说鲁迅、 托尔斯泰的作品。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面向苍生背对文坛。莫言曾说:“背对文坛是我对自己精神上的一种提醒。不要 被这些文坛上的名和利控制了自己、左右了自己。应该知道作家最神圣的东西是 什么?作家应该追求的是什么?这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并不代表一种行为
也许正是背对文坛的“莫言姿态”,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更自由的空间沉浸 到自己的文学世界中去。 媒体上很少露面。2011年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名单出来,其他获奖者接受采访的 时候,莫言正悄悄地待在山东高密老家的村子里,记者们几乎找不到他。他说自 己不是低调,也不是不看重茅盾文学奖,只是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对作家来 说,写作是最难的,但也是可控的,写完了之后读者买不买,能不能得奖,就不 是作家能决定的了。” 当今为何没伟大作品?莫言:作家应从自身找原因。这个时代具备了产生伟大作 品的物质基础或者资源基础,剩下的就是作家的胸襟、气度和才华。 谦虚低调。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他仍然常常怀疑 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他自称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的谦 虚不是表象更非伪装,只有对自己、对他人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作家才会有这样 谦和又自信的胸怀。莫言曾说“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 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莫言表示,“获 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我会继 续努力 反对修绺旧居。政府曾经提出要修缮莫言旧居,但莫言不愿意,他认为这样做劳 民伤财,也完全没有必要给地方政府添麻烦。在这一点上,莫言今年90岁的老 父亲管贻范与儿子的观点高度一致。“他是从高粱地里走出去的人,通过自己的 辛苦写作成名了。去年不同意修缮,今年拿了奖,同样不会同意。那样太张扬了 做人要低调。” 用笔写作的作家。原来莫言曾经尝试过用电脑写作,后来他觉得不方便,没有手 写得快,就又恢复了手写。莫言用笔写作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想让自己的手稿留 存下来。 莫言的家教:莫言的父亲管贻范,今年90岁,旧社会上过4年私塾,家乡一解 放就担任各种伙计,记账、扫盲,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到生产队,到国营农场工 作区,再到生产队,一直担任会计。他对后辈教育非常严厉。有一次,莫言下地 干活,饿极了,偷了一个萝卜,被罚跪在领袖像前,做父亲的知道了,回家差 点把莫言打死。后来莫言根据这个经历写出了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 【思考·借鉴·运用】 ◆伟哉莫言:在一定程度上,莫言慰藉了我们多年渴望诺贝尔文学奖的焦灼的心, 从关于鲁迅、老舍、沈从文等早期的被获奖,到连续争议了十几年的谈论中国为 什么出不来诺贝尔文学奖,甚或拿出与中国这个大国不相称的言论说事。这固然 有政治因素及酸葡萄心理在其中。但中国文学进入到新世纪来一直处于喧嚣浮躁 之中,缺乏文化自信也是不争的事实。当下社会商业化气息太为浓厚,作家太过 于名利,往往被虚浮的躁动气息裹挟,出现了羊羔体诗歌等的流行。莫言用自己 潜心几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大胆细腻的创作征服了世界,何其伟大! ◆理性看诺奖:诺贝尔文学奖绝不是对文学的最高奖赏,要言之,任何机构的颁 奖都不可能是对文学的最高奖赏文学的最高奖赏,永远是读者和时间。列夫·托 尔斯泰、易卜生、哈代、契科夫、普鲁斯特、里尔克、乔伊斯、卡夫卡、博尔赫 斯、纳博科夫、卡尔维诺以及即将错过的已经垂垂老矣的米兰·昆德拉、安伯 托·埃柯……这些像钻石一样光芒四射的姓氏,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丝 毫不会影响他们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他们错过诺奖,不是他们的遗憾 而是诺奖的羞耻
也许正是背对文坛的“莫言姿态”,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更自由的空间沉浸 到自己的文学世界中去。 媒体上很少露面。2011 年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名单出来,其他获奖者接受采访的 时候,莫言正悄悄地待在山东高密老家的村子里,记者们几乎找不到他。他说自 己不是低调,也不是不看重茅盾文学奖,只是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对作家来 说,写作是最难的,但也是可控的,写完了之后读者买不买,能不能得奖,就不 是作家能决定的了。” 当今为何没伟大作品?莫言:作家应从自身找原因。这个时代具备了产生伟大作 品的物质基础或者资源基础,剩下的就是作家的胸襟、气度和才华。 谦虚低调。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他仍然常常怀疑 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他自称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的谦 虚不是表象更非伪装,只有对自己、对他人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作家才会有这样 谦和又自信的胸怀。莫言曾说“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 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莫言表示,“获 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我会继 续努力。” 反对修缮旧居。政府曾经提出要修缮莫言旧居,但莫言不愿意,他认为这样做劳 民伤财,也完全没有必要给地方政府添麻烦。在这一点上,莫言今年 90 岁的老 父亲管贻范与儿子的观点高度一致。“他是从高粱地里走出去的人,通过自己的 辛苦写作成名了。去年不同意修缮,今年拿了奖,同样不会同意。那样太张扬了, 做人要低调。” 用笔写作的作家。原来莫言曾经尝试过用电脑写作,后来他觉得不方便,没有手 写得快,就又恢复了手写。莫言用笔写作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想让自己的手稿留 存下来。 莫言的家教:莫言的父亲管贻范,今年 90 岁,旧社会上过 4 年私塾,家乡一解 放就担任各种伙计,记账、扫盲,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到生产队,到国营农场工 作区,再到生产队,一直担任会计。他对后辈教育非常严厉。有一次,莫言下地 干活,饿极了,偷了一个萝卜,被罚跪在领袖像前,做父亲的知道了,回家差一 点把莫言打死。后来莫言根据这个经历写出了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 【思考·借鉴·运用】 ◆伟哉莫言:在一定程度上,莫言慰藉了我们多年渴望诺贝尔文学奖的焦灼的心, 从关于鲁迅、老舍、沈从文等早期的被获奖,到连续争议了十几年的谈论中国为 什么出不来诺贝尔文学奖,甚或拿出与中国这个大国不相称的言论说事。这固然 有政治因素及酸葡萄心理在其中。但中国文学进入到新世纪来一直处于喧嚣浮躁 之中,缺乏文化自信也是不争的事实。当下社会商业化气息太为浓厚,作家太过 于名利,往往被虚浮的躁动气息裹挟,出现了羊羔体诗歌等的流行。莫言用自己 潜心几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大胆细腻的创作征服了世界,何其伟大! ◆理性看诺奖:诺贝尔文学奖绝不是对文学的最高奖赏,要言之,任何机构的颁 奖都不可能是对文学的最高奖赏。文学的最高奖赏,永远是读者和时间。列夫·托 尔斯泰、易卜生、哈代、契科夫、普鲁斯特、里尔克、乔伊斯、卡夫卡、博尔赫 斯、纳博科夫、卡尔维诺以及即将错过的已经垂垂老矣的米兰·昆德拉、安伯 托·埃柯……这些像钻石一样光芒四射的姓氏,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丝 毫不会影响他们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他们错过诺奖,不是他们的遗憾, 而是诺奖的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