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梁桥第14次课首页本课主题日期2.4.2连续梁桥构造目的连续梁桥的施工方法序号时间讲授内容15知识回顾2404.2连续梁桥的构造3一、等截面与变截面4045二、箱梁的设计5重点:重1)连续梁桥的特点点2)连续梁桥的截面形式难点方采用课堂讲授,举例示范,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桥梁的结构体系法形象化,加深学生的理解。手段实习实验
第二篇梁桥第 14 次课首页 本课主题 2.4.2 连续梁桥构造 日期 目的 连续梁桥的施工方法 序号 讲授内容 时间 1 知识回顾 5 2 4.2 连续梁桥的构造 40 3 一、等截面与变截面 40 4 二、箱梁的设计 5 5 重 点 难 点 重点: 1)连续梁桥的特点 2)连续梁桥的截面形式 方 法 手 段 采用课堂讲授,举例示范,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桥梁的结构体系 形象化,加深学生的理解。 实 习 实 验
教案正文知识回顾:备注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1)等截面连续梁桥一般适用于70m以内的中等跨径公路桥、城市立交或高架桥,为了支承等截面连续梁,轻巧,简洁,桥下透空性大。1.力学特点连续梁属超静定结构,支点截面设计负弯矩一般比跨中截面设计正弯矩大,但跨径不大时差值不大,可以采用等截面,采取构造措施来调节,简化了主梁构造。边跨与中跨之比不小于0.6,高跨比一般为1/15~1/25;顶推施工的等截面连续梁桥中梁高(H)与顶推跨径LO之比一般为1/12~1/17。3.适用范围①一般采用中等跨径(4060m、最大80m)一主梁构造简单、施工快捷;②立面布置以等跨径为宜,也可以采用不等跨布置;③适应于有支架施工、逐孔架设施工、移动模架施工及顶推法施工;④当跨径较大时采用悬臂法施工,支点负弯矩比跨中正弯矩大,仍采用等截面布置受力上不合理、不经济,可采用变截面连续梁。2、变截面连续梁桥1.力学特点主跨跨径大于70m一支点设计负弯矩比跨中设计正弯矩大,变截面主梁符合受力要求,高度变化与内力变化相适应。3116.1MM-0:216T0-(8)540kN-200kN-1330kN.B10kx.760kN-B
教 案 正 文 知识回顾: 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1)等截面连续梁桥 一般适用于 70m 以内的中等跨径公路桥、城市立交或高架桥,为了支承等 截面连续梁,轻巧,简洁,桥下透空性大。 1.力学特点 连续梁属超静定结构,支点截面设计负弯矩一般比跨中截面设计正弯矩 大,但跨径不大时差值不大,可以采用等截面,采取构造措施来调节,简 化了主梁构造。 边跨与中跨之比不小于 0.6,高跨比一般为 1/15~1/25; 顶推施工的等截面连续梁桥中梁高(H)与顶推跨径 L0 之比一般为 1/12~ 1/17。 3.适用范围 ①一般采用中等跨径(40~60m、最大 80m)-主梁构造简单、施工快捷; ②立面布置以等跨径为宜,也可以采用不等跨布置; ③适应于有支架施工、逐孔架设施工、移动模架施工及顶推法施工; ④当跨径较大时采用悬臂法施工,支点负弯矩比跨中正弯矩大,仍采用等 截面布置受力上不合理、不经济,可采用变截面连续梁。 2、变截面连续梁桥 1.力学特点 主跨跨径大于 70m-支点设计负弯矩比跨中设计正弯矩大,变截面主梁符 合受力要求,高度变化与内力变化相适应。 备 注
①适合悬臂施工,施工阶段主梁刚度大、内力与运营阶段基本一致:②变截面梁加大支点梁高,降低跨中设计正弯矩。变截面梁合理性:①对恒载引起的截面内力影响不大;②与桥下通航净空要求无妨害;③能适应抵抗支点处很大剪力的要求;④是连续体系梁桥比简支梁桥、悬臂梁跨越能力大的原因:③外形美观。2.构造特点①梁底可采用折线、圆弧线和抛物线等:多用二次抛物线,其变化规律与弯矩变化规律基本接近;折线形截面变化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具体选用形式按截面上下缘受力均匀、容易布筋来确定。②可将支点截面底板、顶板和腹板作成变厚度,满足不同截面受力要求③支点梁高与最大跨径之比一般为1/16~1/18、不小于1/20;跨中通常为支点截面梁高的1/1.5~1/2.5,实际设计时,还需根据中、边跨比例荷载等级等因素比较确定。3.适用范围①跨径70m以上连续梁,宜采用变截面布置:②适合悬臂法施工(悬臂浇注、悬臂拼装),施工阶段、运营阶段主梁内力基本一致;③变截面结构外形美观、可节省材料、增大桥下净空高度:④悬臂法施工存在墩、梁临时固结和体系转换工序,结构稳定性应重视,施工复杂:③主墩要布置大型橡胶支座,养护、更换麻烦。连续孔数一般不超过5跨;多于三跨的连续梁桥,除边跨外,其中间各跨一般采用等跨布置,以方便悬臂施工:多于两跨的连续梁桥,其边跨一般为中跨的0.6~0.8倍左右,当采用箱形截面,边孔跨径其至可减少至中孔的0.5~0.7倍:有时为了满足城市桥梁或跨线桥的交通要求而需增大中跨跨径时,可将边跨跨径设计成仅为中跨的0.5倍以下,此时,端支点上将出现较大的负反力,故必需在该位置设置能抵抗拉力的支座或压重以消除负反力。70~120m,大于120m跨径,目前较少见;适宜于悬臂法施工。施工过程中墩梁临时固结,待合拢后,拆除临时固结措施,进行体系转换
①适合悬臂施工,施工阶段主梁刚度大、内力与运营阶段基本一致; ②变截面梁加大支点梁高,降低跨中设计正弯矩。 变截面梁合理性: ①对恒载引起的截面内力影响不大; ②与桥下通航净空要求无妨害; ③能适应抵抗支点处很大剪力的要求; ④是连续体系梁桥比简支梁桥、悬臂梁跨越能力大的原因; ⑤外形美观。 2. 构造特点 ①梁底可采用折线、圆弧线和抛物线等:多用二次抛物线,其变化规律与 弯矩变化规律基本接近;折线形截面变化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具体选用 形式按截面上下缘受力均匀、容易布筋来确定。 ②可将支点截面底板、顶板和腹板作成变厚度,满足不同截面受力要求; ③支点梁高与最大跨径之比一般为 1/16~1/18、不小于 1/20;跨中通常为 支点截面梁高的 1/1.5~1/2.5,实际设计时,还需根据中、边跨比例荷载等 级等因素比较确定。 3. 适用范围 ①跨径 70m 以上连续梁,宜采用变截面布置; ②适合悬臂法施工(悬臂浇注、悬臂拼装),施工阶段、运营阶段主梁内 力基本一致; ③变截面结构外形美观、可节省材料、增大桥下净空高度; ④悬臂法施工存在墩、梁临时固结和体系转换工序,结构稳定性应重视, 施工复杂; ⑤主墩要布置大型橡胶支座,养护、更换麻烦。 连续孔数一般不超过 5 跨; 多于三跨的连续梁桥,除边跨外,其中间各跨一般采用等跨布置,以方便 悬臂施工; 多于两跨的连续梁桥,其边跨一般为中跨的 0.6~0.8 倍左右,当采用箱形 截面,边孔跨径其至可减少至中孔的 0.5~0.7 倍; 有时为了满足城市桥梁或跨线桥的交通要求而需增大中跨跨径时,可将边 跨跨径设计成仅为中跨的 0.5 倍以下,此时,端支点上将出现较大的负反 力,故必需在该位置设置能抵抗拉力的支座或压重以消除负反力。 70~120m,大于 120m 跨径,目前较少见; 适宜于悬臂法施工。施工过程中墩梁临时固结,待合拢后,拆除临时固结 措施,进行体系转换
四、箱型截面设计用于跨径超过40~60m(等截面)或以上(变截面),有支架现浇、逐孔施工及悬臂施工等多种方法。单箱单室:顶板宽度小于20m;单箱双室:顶板宽度25m左右;圆空式单箱双室:顶板宽度15m左右;双箱单室:顶板宽度可达40m左右;单箱多室:宽度可不受限制()双箱单室斜腹板箱梁:施工稍困难,使用较少()斜板箱梁①顶板和底板厚度基本要求:满足桥面板横向受弯和布置箱梁纵、横向预应力筋的要求。对于悬臂端部厚度≥10cm,若设置防撞墙或需锚固横向预应力筋,则≥20cm。底板厚度82与跨径1之比一般取1/140~1/170:跨中区域则可按构造要求一般取22~28cm.②腹板厚度主要取决于布置预应力筋和浇注混凝土必要的间隙等构造要求。腹板内无预应力筋:最小取20cm:腹板内有预应力筋:最小取25~30cm:腹板内有预应力筋锚固头:最小取35cm。墩上或靠近桥墩的箱梁根部腹板需加厚到3060cm,特殊情况可达100cm。变化情况:大跨度桥,采用变厚度形式,变厚段一般为一个节段长。中、小跨径,一般采用等厚度形式。③承托(梗胶)为了减小局部应力,在箱梁顶板与腹板、腹板与底板的交接处,一般需设置承托。承托箱梁承托的设置
四、箱型截面设计 ① 顶板和底板厚度 .基本要求:满足桥面板横向受弯和布置箱梁纵、横向预应力筋的要求。对于悬臂端部 厚度≥10cm,若设置防撞墙或需锚固横向预应力筋,则≥20cm。 底板厚度δ2 与跨径 l 之比一般取 1/140~1/170;跨中区域则可按构造要求一般取 2 2~28cm。 ② 腹板厚度 主要取决于布置预应力筋和浇注混凝土必要的间隙等构造要求。 腹板内无预应力筋:最小取 20cm; 腹板内有预应力筋:最小取 25~30cm; 腹板内有预应力筋锚固头:最小取 35cm。 墩上或靠近桥墩的箱梁根部腹板需加厚到 30~60cm,特殊情况可达 100cm。 变化情况: 大跨度桥,采用变厚度形式,变厚段一般为一个节段长。中、小跨径,一般采用 等厚度形式。 ③ 承托(梗腋) 为了减小局部应力,在箱梁顶板与腹板、腹板与底板的交接处,一般需设置承托
①横隔梁(板)布置:T型截面:设置中横隔板和端横隔板;箱形截面:设端横隔板,直桥:一般少设或不设中间横隔板。弯、斜梁,设置中横隔板。为满足施工、维修和通风要求,横隔板上一般设置过人洞。厚度:中横隔板:15~20cm。端横隔板:尺寸和配筋形式与箱梁的支承方式有关。当支座直接位于主梁腹板之下,厚度为30~50cm,只需配置一定数量普通钢筋。当支座设置在横隔板中部,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厚度一般小于80cm,设置曲线形的预应力筋。第18次课尾页连续梁桥概述。内容小结思考题与作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南京长江二桥北汉桥1业1.《桥梁工程》,姚玲森,人民交通出版社::(教材)《桥梁工程》,范立础,人民交通出版社;参考资料《桥梁工程》,邵旭东,人民交通出版社;4.项海帆院士报告,欧美桥梁发展现状,教学后记
④ 横隔梁(板) 布置: T 型截面:设置中横隔板和端横隔板; 箱形截面:设端横隔板, 直桥:一般少设或不设中间横隔板。弯、斜梁,设置中横隔板。 为满足施工、维修和通风要求,横隔板上一般设置过人洞。 厚度: 中横隔板:15~20cm。 端横隔板:尺寸和配筋形式与箱梁的支承方式有关。 当支座直接位于主梁腹板之下,厚度为 30~50cm,只需配置一定数量普通钢筋。 当支座设置在横隔板中部,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厚度一般小于 80cm,设置曲线形的 预应力筋。 第 18 次课尾页 内容小结 连续梁桥概述。 思考题与作 业 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南京长江二桥北汊桥 参考资料 1.《桥梁工程》,姚玲森,人民交通出版社;(教材) 2.《桥梁工程》,范立础,人民交通出版社; 3.《桥梁工程》,邵旭东,人民交通出版社; 4.项海帆院士报告,欧美桥梁发展现状,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