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热/溶剂热法历史 2008年 吉林大学冯守华院士系统提出“生物水热合成化学”概念。 1996年以后 到目前为止,水热溶剂热合成法已得到很快的发展,在材料制备中具 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发展出熔盐热合成方法(2015)。 1996年 1996年,中国科大钱逸泰院士首次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文章报道了高压 釜中苯热合成GaN纳米晶,开启国内水热溶剂热合成研究热潮。 1985年 1985年,Bindy首次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报道了高压釜中利用非水溶剂合 成沸石的方法,拉开了溶剂热合成的序幕。 1913年 G.W.Moey和他的同事在华盛顿地球物理实验室开始进行相平衡研究,建立了水热合 成理论,并研究了众多矿物系统。 1900年 些地质学家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了许多矿物,到1900年已制备出约80种矿物,其中经鉴 定确定有石英,长石,硅灰石等。 1880年 Hannay.宣布在水热条件下合成制备出金刚石。 1845年 最早采用水热法制备材料:1845年K.F.Eschafhautll以硅酸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制备石英晶体。 ·。一
五、水热/溶剂热法历史
汤姆 为什么高压锅煮饭、炖肉时间短、效率高? 13
13 为什么高压锅煮饭、炖肉时间短、效率高?
煮饭主要发生的变化?淀粉加热水解 (C6H1o0s)n+nH20→(C6H1o0s)x→nC6H1206 中间产物:糊精 煮饭就是淀粉水解形成短链糊精和葡萄糖等的一 个反应过程。 炖肉发生的变化? 以蛋白质为例,高温下首先破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如二 硫键和氢键,时间久了肽键也会断裂,经过高温后肉变得 易消化和吸收。 14
14 煮饭主要发生的变化? 淀粉加热水解 中间产物:糊精 (C6H10O5 )n+nH2O 炖肉发生的变化? nC6H12O6 (C6H10O5 )x 煮饭就是淀粉水解形成短链糊精和葡萄糖等的一 个反应过程。 以蛋白质为例,高温下首先破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如二 硫键和氢键,时间久了肽键也会断裂,经过高温后肉变得 易消化和吸收
六、水热与溶剂热合成的原理 水热生长体系中的晶粒形成可分为三种类型: ·“均匀溶液饱和析出”机制 ·“溶解-结晶”机制 ,“原位结晶”机制
水热生长体系中的晶粒形成可分为三种类型: • “均匀溶液饱和析出”机制 • “溶解-结晶”机制 • “原位结晶”机制 六、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的原理
六、水热与溶剂热合成的原理 “均匀溶液饱和析出”机制 由于水热反应温度和体系压力的升高,溶质在溶液 中溶解度降低并达到饱和,以某种化合物结晶态形式从 溶液中析出。当采用金属盐溶液为前驱物,随着水热反 应温度和体系压力的增大,溶质(金属阳离子的水合物 )通过水解和缩聚反应,生成相应的配位聚集体(可以 是单聚体,也可以是多聚体)当其浓度达到过饱和时就 开始析出晶核,最终长大成晶粒
① “均匀溶液饱和析出”机制 由于水热反应温度和体系压力的升高,溶质在溶液 中溶解度降低并达到饱和,以某种化合物结晶态形式从 溶液中析出。当采用金属盐溶液为前驱物,随着水热反 应温度和体系压力的增大,溶质(金属阳离子的水合物 )通过水解和缩聚反应,生成相应的配位聚集体(可以 是单聚体,也可以是多聚体)当其浓度达到过饱和时就 开始析出晶核,最终长大成晶粒。 六、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