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测量与调查 等资料。 4.3.2.3收集水位资料时,应了解水位站的位置、水位观测方法和精度、水位基准面和 陆地高程基准面及工程采用的深度基准面间的关系。 4.3.2.4在缺乏水位观测资料的地方,应设立水位站进行水位观测,建立当地水位和 相邻基准水位站处水位的关系 4,3.3水流观测及资料收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4.3.3.1沿海及感潮河段应调查涨落潮流的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及流向。至少应收集 相邻两个大小潮的不同深度和时间的流速及流向资料,每次观测时间不少于25。 4.3.3.2内河应根据需要收集至少一年中不同季节和不同水位时的流量、流速、流向 和流态的资料。受上、下闸坝控制的河段,应了解闸坝的运行情况及不同蓄水位或排泄不 同流量时的流速和流向资料。 4.3.3.3现场缺乏流速资料时,应根据工程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水流观测。观测可以采 用浮标跟踪法或流速仪定点测量法,流速测量的精度应达到0.05m/s,流向的测量精度应 达到2°。 4.3.3.4测流应与风速、风向、水位、波浪、含沙量等测量密切配合,必要时应进行同步 观测。 4.3.4波浪观测及资料收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4.3.4.1大型工程应收集长期的波浪记录资料,分别统计风浪与涌浪。如无长期资 料,应收集海况条件恶劣时期的波浪资料。工期较短的小型工程,可收集施工期季节的波 浪资料。 4.3.4,2波浪资料应包括波高、周期、波向和持续时间,并统计分析不同方向、不同级 别波浪的出现频率和持续时间。特别是对挖泥船施工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大波高和长周 期波浪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出现的季节及其对应的风速、风向资料。收集波浪资料 时,应了解波浪观测站的位置、观测方法和精度。 4.3.4.3缺乏波浪资料的地方,应根据工程的需要选择对施工区具有代表性的观测位 置进行观测。 4.3.4.4风浪、涌浪的分布和出现的频率应分别统计。 4.3.5水温和含盐度资料的收集应满足下列要求。 4.3.5.1在热带地区或高温地区以及寒冷地区,应调查收集水温和含盐度的资料,特 别是极端和特征值的资料。 4.3.5,2在感潮河段应调查收集该河段含盐度的资料,包括洪水期和枯水期的变化 情况。 4.3.6泥沙运动和冲淤资料应按下列要求收集: (1)泥沙运动的调查包括输沙量和输沙方向;内河收集不同季节、洪水期和枯水期不 同的流速、流向和流量时的含沙量资料、回淤强度及回淤土的特性;沿海和潮汐河口收集 整个潮汐周期内的含沙量、流速、流向以及大风期的含沙量资料、回淤强度以及回淤土的 特性,并收集大风后可能出现的骤淤资料; 0
疏浚与吹填工程设计规范(JTS1815一2012) (2)调查收集海底和河床底质资料,分析底质的矿物成分和粒径的沿程变化,判断泥 沙来源和运动方向; (3)收集该地区历史上的水深、地形图,分析比较水深地形变化,了解冲淤情况和判 断泥沙运动方向; (4)调查该地区历史上的疏浚情况和水深变化,收集疏浚时间、疏浚工程量、疏浚后 回淤量、回淤强度和回淤土密度等资料。 4.4气象 4.4.1气象调查应包括风、雾、降雨、气温和冰况等内容。缺少现场风资料时,应根据工 程需要进行必要的观测。 4.4.2风资料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历年各月不同风速和风向出现的频率、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风玫瑰图等资料; (2)历年6级及以上大风出现的次数、持续时间和出现的季节; (3)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出现的次数、月份、持续时间、最大风速、 大风半径等资料。 4.4.3雾资料的调查应收集历年能见度小于1km的雾日逐月出现的天数和持续时间, 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等资料。 4.4.4降雨量的调查内容应包括年平均降雨量、最大降雨出现的月份、最大降雨强度、逐 月平均降雨量和年平均降雨天数等。 4.4.5气温的调查内容应包括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其出现的日期、持续时 间等 4.4.6寒冷地区应进行冰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开始结冰的时间、封冻时间、解冻时间、 流冰开始日期、持续时间、冰层厚度和范围等。 4.5现场其他影响因素 4.5.1疏浚区、疏浚土运输路线、泥土处置区及其周围的环境等资料应根据工程规模、特 点进行收集,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水质调查; (2)疏浚土或吹填土受污染的地区,除调查被污染的程度、污染源的有关情况外,尚 需对土质的化学特性进行分析; (3)调查施工区、泥土处置区附近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和居民区等对疏浚、吹填、泥土 处理方式的限制: (4)调查当地有关海上倾倒疏浚土的规定。 4.5.2疏浚土处置区的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4.5.2.1水上抛泥应调查收集下列资料: (1)抛泥区的位置、水深图,允许抛泥的面积和厚度; (2)流速、流向和风浪资料; 10
4测量与调查 (3)疏浚区距抛泥区的距离,运泥航路的水深、航行障碍物及通航干扰等; (4)抛泥作业对水质、水产资源、航道回淤等的影响。 4.52.2陆上进行疏浚土处置应调查收集下列资料: (1)处置区的位置、面积和允许吹填的高程; (2)处置区及其附近的地形图; (3)需要拆迁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4)处置区的工程地质资料; (5)疏浚区至处置区的距离及路径,排泥管线铺设条件及可能出现的干扰和 障碍; (6)处置区排水口的排放路径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吹填余水的渗透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影响。 4.5.3现场施工条件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4.5.3.1调查收集的航行及航运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当地港口的规模及有关航行规定; (2)施工区及其附近的海图、航行图及水深地形图、疏浚设备可使用的码头、航行区 域的水深及其他有关航行的资料: (3)通过施工区船舶的类型、数量、频率及对施工可能产生的干扰 (4)疏浚施工作业与其他水上作业可能出现的干扰及程度。 4.5.3.2疏浚区水下障碍物、爆炸物的调查应满足下列要求 (1)调查疏浚区水下障碍物和爆炸物的分布范围、位置、数量等,必要时进行实地 探测; (2)详细调查水下管道、电缆和光缆的位置、埋设深度及结构情况。 4.5.3.3跨河建筑物和跨河管线影响挖泥船及辅助船舶的通过时,调查其现状,必要 时进行实地测量,调查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跨河建筑物的净空尺度和现场区域的水深、流速、流向、水位; (2)船闸闸室的有效尺度和通航能力等: (3)跨河电缆、电线的位置、数量、悬链线最低高度,输送电压及供电情况、安全高度 等,必要时对跨河电线的悬链线进行测量。 4.5.3.4当地设备维修和制造能力的调查应包括工厂的位置、船坞、船台、码头、起重 能力、修船和机械加工能力、排泥管制造能力和价格、围埝建造材料与燃油供应能力及价 格等。 4.5.3.5施工临时场地、疏浚设备停靠和避风条件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施工现场浮筒、排泥管线、备件、材料等的存放场地,水上排泥管线组装和存放水 域等; (2)现场施工船舶停靠码头的可能性、码头的位置、长度、水深及可能占用的时间,码 头供水和供电情况等;需要修建临时码头或停靠设施时,调查确定其修建位置: (3)当地避风条件及有关规定。 11
疏浚与吹填工程设计规范(JTS181一52012) 4.5.3.6交通及通信应调查下列内容 (1)通往现场的水陆交通情况; (2)疏浚设备从水上调遣时沿途的航行条件,从陆上调遣时公路桥梁的等级、允许通 过的最大尺度和最大载重量,汽车的运输能力和装卸能力,铁路运输时火车的装载尺度、 重量限制; (3)网络及通信。 12
5疏浚岩土分类与勘察 5疏浚岩土分类与勘察 5.1一般规定 5.1.1疏浚岩土勘察应根据工程的性质、要求和施工现场条件确定工作范围、勘察项目、 测试方法、工作量,并编制勘察计划。对已有勘察资料的地区应分析核实其可靠程度,加 以利用。 5.1.2疏浚岩土勘察应查明工程范围内各种疏浚土的分布情况、影响疏浚和输送的岩士 的自然特性。当作为吹填土使用时应判别其适用性。 5.1,3疏浚岩土勘察在查明现场岩土条件基础上,应提供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分类岩土的 工程特性,并提出设备选择建议。 5.2疏浚岩土分类 5.2.1疏浚岩土应分为岩石类和土类。 5.2.2疏浚岩石应按强度进行分类,并考虑其风化程度、成因、软化系数等因素。 5.2.3疏浚土类应根据颗粒组成及其特征、天然含水量、塑性指数及有机物含量分为有 机质土及泥炭、淤泥土类、粘性土类、粉士类、砂土类和碎石土类。 5.2.4疏浚岩土的分类指标应符合表5.2.4的规定。 疏浚岩土分类表 表5.2.4 岩士类别 岩土名称 分类标准 有机质士及泥炭 有机质土及泥线 Q≥5% 浮泥 W>150% 淤泥类 流泥 85%<W6150% 淤泥 55%<≤85%,l.5<e≤2.4 淤泥质粘土 36%<W≤559%,1.0<e≤1.5,1n>17 淤泥质土类 淤泥质粉质粘士 36%<W≤55%,1.0<e≤1.5,10<,≤17 粘土 l。>17 粘性土类 粉质粘士 10<lp≤17 粘质粉士 d>0.075mm的颗粒含量小于总质量50% I≤10,10%≤Me<l5% 粉土类 砂质粉士 d>0.075mm的颗粒含量小于总质量50% ≤10,3%≤M<1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