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水资源的总量大得惊人,但在经济上可供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极为 有限。尤其是最近50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需水量越来越大。随着水资源利用 量的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出现了水危机,不仅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而且威胁着人类 的生存。有关资料表明,最近20年世界总用水量的年增长率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率。如不采取有 效措施,到2100年,地球上所有的河水都将耗尽或因污染而不能使用,人类将面临水荒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6.5KB页数: 5
我今天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讲一讲我们参加国家资源报告编写的过程和一些细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在95年的时候由一位副委员长牵头,由许革平亲 自挂帅,要编写一个国家资源报告。编这个报告有23个部委参加,我也是参加者之一
文件格式: DOC大小: 65.5KB页数: 13
最近若干年里,由于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以及气候变化、降水减少等原因,中国 北方地区普遍缺水,水资源短缺和节水问题成了热门的话题。今年北方地区普遍旱灾,华 北地区出现巨大的地下水漏斗,北京成了严重的缺水城市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3.5KB页数: 2
跨区域水资源分配是一种利益分配,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提出“准市场”分配 水资源的思路:(1)将流域水资源划分为生态水、基本用水和多样化用水三部分,生态水 不容超采,基本用水流域人口均等化,部分多样化用水进入市场交易。(2)成立由各地区 参加的流域行政首长委员会,实行一省一票、多数决定,当各方对水资源分配争执不下 由中央或上级裁定,在平等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政治民主协商制度。(3)在逐步提高 水价、降低供水成本前提下,国家财政或国家投资对水利设施的直接补贴转向对贫困农民 用户的补助,增加对中上游省份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国家对大江大河源头地区生态环 境建设投资
文件格式: DOC大小: 41KB页数: 8
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600m之间,水资 源先天不足。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加剧,流域内的水资源情势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水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下游断流日趋严重。黄河水问题的严重 性,已经引起中央领导、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域内耗水量和流域外引 水量不断增加,直接造成各控制断面实测径流的减少,其减少量可以通过还原计算来处 理。二是因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改变了流域内的下垫面条件(或许还有气温升高的影 响),导致天然产水量的衰减,因其定量困难,在以往的水资源评价工作中没有考虑。90 年代,我国北方河流断流现象严重,引起了水文水利工作者对径流衰减的关注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03KB页数: 11
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国人关注,今年实施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在社会上影响很 大。海河流域水资源如何解决?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愿与专家们共同探讨。 海河流域水资源危机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全流域从六 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河道开始断流,湿地逐步消失,生态环境开始恶 化。到七十年代,农业缺水严重,开始打井开采地下水灌溉。八十年代城市缺水继而成为 突出问题。进入九十年代,地下水超采加剧,农业大量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缺水、水污 染、地下水漏斗扩大、河湖干涸、河口淤积等交织在一起,不仅对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 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使海河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6KB页数: 3
1.水法规的渊源分类 在此,所谓水法规的渊源,是指中国水法规的效力渊源,即指由中国的不同国家机关制定 或者认可,因而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的有关水和废水管理的各种法 律类别,表现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成文法(制定法) 在论及中国水法规的渊源时,有必要首先对我国的立法体制进行一个初步的分析 中国的立法体制是一元性的,立法权是集中统一的
文件格式: DOC大小: 70KB页数: 18
本文是美国政治学家、公共行政学家和新制度主义政治经济学家埃莉 诺·奥斯特罗姆和其合作者有关水资源问题研究的重要论文之一。该文的特色 是运用博弈模型和实证研究方法,以灌溉系统为例,探讨在公共池塘资源使用 者相互不对称条件下,何种自主治理制度能够使公共池塘资源能够得以持续开 发和发展。作者最后指出,外部力量的干预,往往因为改变了使用者之间的博 弈地位,以及由于其缺乏地方知识,难以设计适用的制度规则,而使得情形更 糟。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灌溉系统往往由于缺乏适当的制度结构而难 以可持续地得以开发和发展。许多地方都在为争水而械斗,而这都与分水缺乏 合理且有效的制度规则结构相关;
文件格式: DOC大小: 63KB页数: 12
最近连续阅读了”青年话题″版上有关水价格问题的几篇″不同观点\,对于 提髙水价,限量用水\的政策措施,大家有各种各样的意见。有人认为,水涨 价,有利于减少浪费,提高大家的节水积极性;也有人认为,水资源的需求缺 乏弹性,即使涨价也没有什么用;更有人认为,水资源涨价,是劫贫济富,不 公平。作为制度分析学者,我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首先要看提髙水价这一特定的政策选择可能导致什么样的直接效率效应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1KB页数: 2
1972年9月的一天,中华文明的母亲河,第一次出现断流。在此之后,黄河一次一次的断 流,到1999年,总共28年中有22年断流。到了90年代后,年年出现断流,且首次开始 断流时间提前,断流时段和断流距离不断增长。断流严重的1997年,山东利津站全年断流 13次,累计226天,33天无黄河水入海;断流起点曾上延到开封柳园口附近,全长达 704公里,占黄河下游河道长度的90%:不仅如此,黄河中游各主要支流也相继出现断 流。人们惊呼:黄河在枯萎。 各方面对于治理“断流”提出了不同的政策建议: (1)黄河委员会提出,解决黄河断流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或者办法就是国家尽快建立权威机 构,对黄河实行严格有效的统一管理。建议成立”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领导小组\建 议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有关领导担任组长,国家有关部委、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和沿黄省 (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参加。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为其办事机构并具有对全流域水资源 统筹管理和保护的政府职能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9.5KB页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