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农田防护林 一农田防护林的作用 1具有防风效应和防止风力侵蚀 2生物排水作用 3对气温的影响 4对蒸发蒸腾的影响 5对降水和积雪的影响
第五节 农田防护林 一 农田防护林的作用 1具有防风效应和防止风力侵蚀 2 生物排水作用 3 对气温的影响 4 对蒸发蒸腾的影响 5 对降水和积雪的影响
二我国农田防护林的主要适用地区与特点 1西北绿洲灌溉农区 气候特点:年降水量不足250mm,农业为灌溉农业;主要的灾害气 候是沙暴、干旱、干热风等。 防护体系:绿洲外围灌草固沙带+防沙林带+绿洲内部的农田防护林 2东北西部、内蒙古中部平原地区 气候特点:年降水量350-550mm,全区多属旱作农业;主要灾害气 候为沙尘暴、风沙、早晚霜、白灾、黑灾。 防护体系:农田防护林(主要)+草牧场防护林固沙林+小片用材 林等(其次)
二 我国农田防护林的主要适用地区与特点 1 西北绿洲灌溉农区 气候特点:年降水量不足250mm,农业为灌溉农业;主要的灾害气 候是沙暴、干旱、干热风等。 防护体系:绿洲外围灌草固沙带+防沙林带+绿洲内部的农田防护林 2 东北西部、内蒙古中部平原地区 气候特点:年降水量350~550mm,全区多属旱作农业;主要灾害气 候为沙尘暴、风沙、早晚霜、白灾、黑灾。 防护体系:农田防护林(主要)+草牧场防护林固沙林+小片用材 林等(其次)
3华北中原平原地区 气候特点:年降水量为550~1000mm,为传统的农业耕作区。灾害 性天气是大风及轻度沙暴、季节性干热风。 防护体系:农林间作+路渠边的绿化措施+小片的果园、经济林等, 形成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气候特点:年降水量为800~1000mm,水热资源丰富,以种植水稻 或稻、麦轮作为主。影响农业发展的灾害主要是洪涝灾害。 防护体系:水田的林网(主要)+防浪堤岸林带+速生用材林等
3 华北中原平原地区 气候特点:年降水量为550~1000mm,为传统的农业耕作区。灾害 性天气是大风及轻度沙暴、季节性干热风。 防护体系:农林间作+路渠边的绿化措施+小片的果园、经济林等, 形成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4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气候特点:年降水量为800~1000mm,水热资源丰富,以种植水稻 或稻、麦轮作为主。影响农业发展的灾害主要是洪涝灾害。 防护体系:水田的林网(主要)+防浪堤岸林带+速生用材林等
三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1林带结构 2林带高度、宽度和横断面 3林带的走向 4林带的间距
三 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1 林带结构 2 林带高度、宽度和横断面 3 林带的走向 4 林带的间距
四农田防护林树种的选择 1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原则 2主要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的树种 3树种的配置
四 农田防护林树种的选择 1 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原则 2 主要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的树种 3 树种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