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一般認爲《左傳》是解釋《春秋》的著作, “三傳” 之一,相傳爲魯太史左丘明所作,但也有倚相作、 孔子作、子夏作、吳起作、劉歆作等不同意見。左 丘明於公元前五世紀中晚期撰成的說法,較爲可靠。 《左傳》原來按魯十二公順序而分爲十二章,晉杜 預於公元280年撰《春秋左氏集解》,才將《春秋》 與《左傳》分年合編在一起。《春秋》和《左傳》 記史都始於魯隱公元年(前722年),但終年不同。 《春秋》記事原止於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左傳》 續至孔子卒(哀公十六年,前479年)。而《左傳》記 事則涉及到悼公十四年(前454年)
文件格式: PPT大小: 3.58MB页数: 24
【題解】 《三國志》,西晉陳壽撰。記載三國鼎立時期 的歷史。全書由《魏書》30卷、《蜀書》15卷、 《吳書》20卷組成。《魏書》有紀、傳,蜀、 吳二書只有列傳。沒有表、志。 陳壽在參考前人史書的基礎上,參訂異同,考 核史實,將三國時期紛紜複雜的歷史,寫成一 部線索清楚,簡要而系統的史著,給人們研究 這段歷史提供了便利,深得人們的好評。當時 人“稱其善敍事,有良史之才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06MB页数: 37
【題解】 本文選自《後漢書》卷六十七《黨錮列傳》, 據中華書局1982年版點校本。 《後漢書》作者范曄(398—445),字蔚宗,南 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曾任尚書吏部郎、 宣城太守,遷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參與國家 機要。後因參與密謀擁立彭城王劉義康爲帝, 而被牽連入獄處死,所著書只完成紀傳部分。 《後漢書》記東漢一朝195年史事,有帝紀9卷, 后紀1卷,列傳80卷。今書中之志30卷是梁劉 昭作注時,取司馬彪《續漢書》之志而合入者
文件格式: PPT大小: 223.5KB页数: 24
【題解】 本文選自《漢書》卷十九,據中華書局1983年 點校本。 《漢書》作者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堅, 東漢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人。16歲入太學 讀書。23歲時居父喪在家,開始整理其父班彪 所作《太史公記後傳》,立志續就其業。永平 元年(58年)開始寫作《漢書》,後任蘭台令史、 祕書郎等職,經過20多年的努力,終於完成其 大半。永元四年因竇憲案牽連而死。其妹班昭 及待詔馬續受詔續完八表和《天文志》
文件格式: PPT大小: 218KB页数: 34
【題解】 本文節選自《史記》卷一二九,據中華書局 1982年版點校本。 該傳載述了從春秋末年到漢初以工商業致富的 貨殖大家的活動,以及這一歷史時期工商業的 發展狀況。這是司馬遷所寫傳記的又一類型的 代表作,不是記敍個别人物的生平,而是描寫 同一類特殊人物的活動,以及他們對社會生活 的影響。寫法也不拘泥於傳記體的形式,而是 以論說爲主,歷史事件和人物則作爲證據引用, 說明了商業發展和經濟都市的出現是自然趨勢
文件格式: PPT大小: 237KB页数: 30
【題解】 本文節選自《史記》卷四十七,據中華書局 1982年版點校本。 司馬遷對孔子的人格和思想極爲敬慕和推崇, 同時也認爲孔子所創立的儒學傳世久遠,影響 深廣,所以特地爲孔子立了“世家”。在本文 中,司馬遷用十分精煉的文字,詳實生動地記 述了孔子豐富的人生經歷和複雜而又崇高的人 格特徵,全面準確地概括了孔子現實而又理想 的精深思想。由此可見司馬遷的認識境界和史 學功力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0.41MB页数: 39
【題解】 本文節選自《史記》卷 六,據中華書局1982年 版點校本。 《史記》原名《太史公 書》或《太史公記》, 東漢以後才有現稱。 作者司馬遷(約前145—前 89年),字子長,西漢左 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 青年時代以15年時間壯 遊天下,增長了見識和 才幹
文件格式: PPT大小: 4.11MB页数: 79
(一)紀傳體概述 紀傳體,是以人物爲中心的著史體裁,由西漢 司馬遷創體,以後歷代皆有寫作。除《史記》 爲通史外,其餘多爲斷代史。自《史記》至 《明史》的二十四部後朝寫前朝的紀傳史書, 因得到歷朝帝王下令頒行,而被稱爲“正史”
文件格式: PPT大小: 71.5KB页数: 8
绪论 第一专题:晚清政治制度的变迁 第二专题:北洋政府的政治制度 第三专题:南京政府的政治制度 第四专题:人民政权的政治制度 第五专题:傀儡政权的政治制度
文件格式: PPT大小: 4.38MB页数: 108
绪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边疆危机与中法中日战争、戊戌维新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
文件格式: PPT大小: 9.42MB页数: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