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 课程类别(必,选修):选修 课程英文名称:Project Safety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16/2/1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 先体课程:土木工程概论 后续课程支撑:基础工程,工程抗震 授课时间:星期二3-4节916周 授课地点:松山湖校区/7B-207 授课对象:2020级土木工程3、4班 开课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丁其乐/副教授 答聚时间、地点与方式:(1)课堂答疑每次上课课前、课间及课后,在教室进行现场答疑:(2)网络答疑通过邮件、QQ及微信等网络通信方式进 行答疑:(3)平时及考前答疑.学生可到12G304-2进行现场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教材: 电子课件 救学参考资料: []李新乐,工程灾害与防灾减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周云,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江见鲸,防灾减灾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课程简介: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多、强度大、分布广、频度高的国家,灾害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是一门跨多学科和门类的新兴交叉学科,涉及安全、地震、地质、火灾、风灾、洪灾等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与灾害
1 《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选修 课程英文名称:Project Safety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16/2/1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 后续课程支撑:基础工程,工程抗震 授课时间:星期二 3-4 节/9-16 周 授课地点:松山湖校区/ 7B-207 授课对象: 2020 级土木工程 3、4 班 开课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丁其乐/副教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课堂答疑-每次上课课前、课间及课后,在教室进行现场答疑;(2)网络答疑-通过邮件、QQ 及微信等网络通信方式进 行答疑;(3)平时及考前答疑-学生可到 12G304-2 进行现场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 使用教材: 电子课件 教学参考资料: [1]李新乐,工程灾害与防灾减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周云,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学,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江见鲸,防灾减灾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课程简介: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多、强度大、分布广、频度高的国家,灾害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是一门跨多学科和门类的新兴交叉学科,涉及安全、地震、地质、火灾、风灾、洪灾等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与灾害
学的基本原理,系统地讲解了各种灾害产生的原因,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以及从社会层面和工程层面应对灾害的方法和技术。教学力求从实际出发,深 入浅出,并通过一些实例,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防灾减灾工作所包含的内容的同时,也能学握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技术。同时通过学习我国防灾减灾法 律法规、灾害的风险分析、灾害的应急管理和灾害经济等防灾减灾非工程对策,使学生具备完整的防灾减灾知识体系。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与问题分析:掌握相关数学、自然科学、 目标1: 13掌握土木工程测绘、制图、材料、 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 理解地质灾害的分类、等级及危害,滑坡、崩塌、泥石流、 地质等专业相关基础知识,能够发现、 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 地面沉降及地震的分类、形成机理及危害性,熟练掌握相 识别和有效表达土木工程专业问题。 究分析、解决土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 应防治措施。 有效结论。 3.1能够针对复杂土木工程问题,进行 3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土木 目标2: 调查分析和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研究 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 理解风灾、洪灾及火灾的成因、分类及危害性,熟练掌握 现状及不足,依据土木工程科学原理, 收集数据、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 相应防治措施。 确定研究方案。 合理有效的结论。 目标3: 10.2在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的过 了解防灾减灾工程产生的原因和应用意义,了解防灾减灾 程中,具备终生自主学习的技能,能适 10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领域:能够科学认识灾害,掌握 应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保持行业竞争 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灾害发生的客观规律。 a 理论教学进程表 授课救 学时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 教学模式 周次 教学主题 支排课 师 点) 散学方法 作业安排 (线上/线下) 程目标
2 学的基本原理,系统地讲解了各种灾害产生的原因,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以及从社会层面和工程层面应对灾害的方法和技术。教学力求从实际出发,深 入浅出,并通过一些实例,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防灾减灾工作所包含的内容的同时,也能掌握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技术。同时通过学习我国防灾减灾法 律法规、灾害的风险分析、灾害的应急管理和灾害经济等防灾减灾非工程对策,使学生具备完整的防灾减灾知识体系。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目标 1: 理解地质灾害的分类、等级及危害,滑坡、崩塌、泥石流、 地面沉降及地震的分类、形成机理及危害性,熟练掌握相 应防治措施。 1.3 掌握土木工程测绘、制图、材料、 地质等专业相关基础知识,能够发现、 识别和有效表达土木工程专业问题。 1 工程知识与问题分析:掌握相关数学、自然科学、 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 究分析、解决土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 有效结论。 目标 2: 理解风灾、洪灾及火灾的成因、分类及危害性,熟练掌握 相应防治措施。 3.1 能够针对复杂土木工程问题,进行 调查分析和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研究 现状及不足,依据土木工程科学原理, 确定研究方案。 3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土木 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 收集数据、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 合理有效的结论。 目标 3: 了解防灾减灾工程产生的原因和应用意义,了解防灾减灾 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领域;能够科学认识灾害,掌握 灾害发生的客观规律。 10.2 在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的过 程中,具备终生自主学习的技能,能适 应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保持行业竞争 力。 10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次 教学主题 授课教 师 学时 数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 点) 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支撑课 程目标
灾害的定义、类型及危害,防灾减灾工 程的发展和主要内容及目的。 课程思政作业1:完 重点:灾害的类型和危害。 课堂讲授 成一篇800字关于 1 绪论 丁其乐 2 难点:防灾减灾工程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线下 +小组讨 目标3 防灾减灾学科发展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我国防灾减灾学 论 的论文。 科的演变过程,历代伟人的巨大贡献, 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地质灾害的分类、等级及危害,滑坡灾 害、分类及形成机理,边坡稳定性分析, 课堂讲授 地质灾害概述:滑 丁其乐 2 滑坡防治措施。 线下 +小组讨 目标1 坡灾害及其防治 重点:滑坡防治措施。 论 难点:边坡稳定性分析。 崩塌与崩塌危害,崩塌形成机理和防治 措施:泥石流与泥石流的危害,泥石流 的防治:地面沉降及其危害和产生原因,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措施。 课程思政作业2:每 崩塌灾害与防治: 课堂讲授 3 泥石流与防治:地 丁其乐 2 重点:崩塌,泥石流及地面沉降的防治 线下 +小组讨 人至少阅读两篇与 目标1 措施。 面沉降与防治 论 特大灾害有关的文 难点:崩塌,泥石流及地面沉降的形成 章 机理。 课程思政融入点:展示近年来我国历次 特大灾害的照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责
3 1 绪论 丁其乐 2 灾害的定义、类型及危害,防灾减灾工 程的发展和主要内容及目的。 重点:灾害的类型和危害。 难点:防灾减灾工程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我国防灾减灾学 科的演变过程,历代伟人的巨大贡献, 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线下 课堂讲授 + 小组讨 论 课程思政作业 1:完 成一篇 800 字关于 防灾减灾学科发展 的论文。 目标 3 2 地质灾害概述;滑 坡灾害及其防治 丁其乐 2 地质灾害的分类、等级及危害,滑坡灾 害、分类及形成机理,边坡稳定性分析, 滑坡防治措施。 重点:滑坡防治措施。 难点:边坡稳定性分析。 线下 课堂讲授 + 小组讨 论 目标 1 3 崩塌灾害与防治; 泥石流与防治;地 面沉降与防治 丁其乐 2 崩塌与崩塌危害,崩塌形成机理和防治 措施;泥石流与泥石流的危害,泥石流 的防治;地面沉降及其危害和产生原因,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措施。 重点:崩塌,泥石流及地面沉降的防治 措施。 难点:崩塌,泥石流及地面沉降的形成 机理。 课程思政融入点:展示近年来我国历次 特大灾害的照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责 线下 课堂讲授 + 小组讨 论 课程思政作业 2:每 人至少阅读两篇与 特大灾害有关的文 章 目标 1
任感和使命感。 地震的基本名词和概念,地震成因及概 况,地震活动概况及地震分布,工程抗 课堂讲授 课程思政作业3:每 地震灾害概述:工 丁其乐 2 震设防,抗震概念设计。 线下 +小组讨 人至少阅读两篇与 4 目标1 程抗震设计 重点:工程抗震设防,抗震概念设计。 论 抗震减震设计有关 难点:地震成因及概况,地震活动概况 的文章 及地震分布。 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结构减震控制 的基本概念,基础隔震和结构消能减震: 地震应急预案的组织工作,应急预案的 内容和要求,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设立 减轻地震灾害的基 和地震应急活动的指挥,震情、灾情通 课堂讲授 本对策:结构减震 报和灾情评估工作。 5 丁其乐 2 线下 +小组讨 课后作业1 目标1 控制工程:地震应 重点:结构减震控制的基本概念。 论 急活动 难点:地震应急预案的组织工作。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结构抗震减震设 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引导学生形成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求学生理论与 实践紧密结合。 风灾害概述:结构 风的类型和特性,风灾造成的损失,风 课堂讲授 的抗风设计:防风 丁其乐 2 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结构上的静力风 线下 +小组讨 课后作业2 目标2 减灾对策与风振控 荷载,顺向风振及风振系数,高层建筑 论
4 任感和使命感。 4 地震灾害概述;工 程抗震设计 丁其乐 2 地震的基本名词和概念,地震成因及概 况,地震活动概况及地震分布,工程抗 震设防,抗震概念设计。 重点:工程抗震设防,抗震概念设计。 难点:地震成因及概况,地震活动概况 及地震分布。 线下 课堂讲授 + 小组讨 论 课程思政作业 3:每 人至少阅读两篇与 抗震减震设计有关 的文章 目标 1 5 减轻地震灾害的基 本对策;结构减震 控制工程;地震应 急活动 丁其乐 2 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结构减震控制 的基本概念,基础隔震和结构消能减震; 地震应急预案的组织工作,应急预案的 内容和要求,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设立 和地震应急活动的指挥,震情、灾情通 报和灾情评估工作。 重点:结构减震控制的基本概念。 难点:地震应急预案的组织工作。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结构抗震减震设 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引导学生形成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求学生理论与 实践紧密结合。 线下 课堂讲授 + 小组讨 论 课后作业 1 目标 1 6 风灾害概述;结构 的抗风设计;防风 减灾对策与风振控 丁其乐 2 风的类型和特性,风灾造成的损失,风 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结构上的静力风 荷载,顺向风振及风振系数,高层建筑 线下 课堂讲授 + 小组讨 论 课后作业 2 目标 2
制 的抗风设计要求:主动控制技术、被动 控制技术及混合控制技术。 重点: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要求,主动 控制技术、被动控制技术及混合控制技 术。 难点:结构上的静力风荷载,顺向风振 及风振系数。 洪水灾害及形成,我国主要的洪水灾害, 防洪形势与面临的挑战,水文分析,防 洪水灾害概论:防 课堂讲授 洪工程规划与设 丁其乐 2 洪标准,防洪规划,防洪减灾主要措施 线下 +小组讨 目标2 重点:洪水灾害概论,防洪工程规划与 计:防洪减灾工程 论 设计 难点:堤防工程规划与设计 火灾危害性和产生原因,火灾事故的分 火灾害概论:火山 类,火山灾害,火山灾害防治对策:森 灾害与防灾减灾工 林火灾分类、危害、后果及特点,防治 课堂讲授 程:森林火灾与防 建筑火灾的特性与结构的耐火特性,建 8 丁其乐 2 线下 +小组讨 目标2 灾减灾工程:城市 筑防火和抗火设计。 论 建筑火灾与防灾减 重点:森林火灾分类、危害及后果。 灾工程 难点:火山灾害防治对策,建筑防火和 抗火设计。 合计 16
5 制 的抗风设计要求;主动控制技术、被动 控制技术及混合控制技术。 重点: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要求,主动 控制技术、被动控制技术及混合控制技 术。 难点:结构上的静力风荷载,顺向风振 及风振系数 。 7 洪水灾害概论;防 洪 工 程 规 划 与 设 计;防洪减灾工程 丁其乐 2 洪水灾害及形成,我国主要的洪水灾害, 防洪形势与面临的挑战,水文分析,防 洪标准,防洪规划,防洪减灾主要措施 重点:洪水灾害概论,防洪工程规划与 设计 难点:堤防工程规划与设计 线下 课堂讲授 + 小组讨 论 目标 2 8 火灾害概论;火山 灾害与防灾减灾工 程;森林火灾与防 灾减灾工程;城市 建筑火灾与防灾减 灾工程 丁其乐 2 火灾危害性和产生原因,火灾事故的分 类,火山灾害,火山灾害防治对策 ; 森 林火灾分类、危害、后果及特点,防治 建筑火灾的特性与结构的耐火特性,建 筑防火和抗火设计。 重点:森林火灾分类、危害 及后果。 难点:火山灾害防治对策 ,建筑防火和 抗火设计 。 线下 课堂讲授 + 小组讨 论 目标 2 合计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