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一 高三语文 2014.03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本试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 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 条形码。 2.本次考试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 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涂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 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 题、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第I卷(共14分) 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曲委婉柔丽 行云旒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乐段。当你参观了一座座江南的古镇后, 就会惊异地发现:这些古镇的设置是那么的规整,(1)假如说长江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 篮,那么一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淸泉:(2)不绝如孌的舟舸,举忛落忛、扬桨 常和谐熨帖;(3) 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缠绵缱绻处就是一座古镇。 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的房屋把夭空夹出细长一条,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 在河面上的吊脚棧,足见其对水的依傍。青石板铺成的街面,被千万双脚板打磨得发亮,把 段缈远的历史融凝进去,却不留一丝痕迹。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之于平直_② 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把整个一座古镇引宕得 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小楼一夜听春雨 。那绵长清丽的诗意就该由 古镇的小巷里_。③出来。而夜卧古镇的吊脚楼上,听“敫乃”橹音从远处飘来,又从你 枕下飘向远方,载去你的遐想和憧憬。一座座“如虹饮水”的古拱桥,巧连妙构,宛若一帧 行草书法,将笔墨酣畅淋滴地挥洒,而其间又有一缕墨韵衔接着,构成了整体的韵律和完美。 1.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精彩B.和谐熨帖 C.缈远 D.绵长清丽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③处,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A.勾织简约演绎 B.勾织简短演绎 C.构画简约演化 D.构画简短演化 3.文中黑体字熟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行云流水 B.不绝如缕C.一波三折D.酣畅淋漓 4.文中划横线的(1)(2)(3)句衔接不当,下列调整语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A.(1)(3)(2)B.(2)(1)(3)C.(2)(3)(1)D.(3)(1)(2)
1 丰台区 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一) 高 三 语 文 2014.0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本试卷满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 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 条形码。 2.本次考试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 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涂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 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 题、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第Ⅰ卷(共 14 分) 一、 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曲委婉柔丽、 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乐段。当你参观了一座座江南的古镇后, 就会惊异地发现:这些古镇的设置是那么的规整,(1)假如说长江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 篮,那么一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2)不绝如缕的舟舸,举帆落帆、扬桨 收桨之间,就把一座古镇同整个江南人文大背景 ① 得异常和谐熨 ...帖.;(3)一条清流从 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缠绵缱绻处就是一座古镇。 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一条,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 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见其对水的依傍。青石板铺成的街面,被千万双脚板打磨得发亮,把 一段缈远..的历史融凝进去,却不留一丝痕迹。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之于平直 ② ,一 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把整个一座古镇引宕得 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小楼一夜听春雨, 。那绵长清丽 ....的诗意就该由 古镇的小巷里 ③ 出来。而夜卧古镇的吊脚楼上,听“欸乃”橹音从远处飘来,又从你 枕下飘向远方,载去你的遐想和憧憬。一座座“如虹饮水”的古拱桥,巧连妙构,宛若一帧 行草书法,将笔墨酣畅淋漓地挥洒,而其间又有一缕墨韵衔接着,构成了整体的韵律和完美。 1.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 A.精彩 B. 和谐熨帖 C.缈远 D. 绵长清丽 2.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③处,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 A.勾织 简约 演绎 B.勾织 简短 演绎 C.构画 简约 演化 D.构画 简短 演化 3.文中黑体字熟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2 分) A.行云流水 B.不绝如缕 C.一波三折 D.酣畅淋漓 4.文中划横线的(1)(2)(3)句衔接不当,下列调整语序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1)(3)(2) B.(2)(1)(3)C.(2)(3)(1) D.(3)(1)(2)
5.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波浪线处,与“小楼一夜听春雨”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2分) A.多少楼台烟雨中 B.残花落尽见流莺 C.吹面不寒杨柳风 D.深巷明朝卖杏花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2分) A.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 B.那么一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 C.青石板铺成的街面,被千万双脚板打磨得发亮 D.又从你枕下飘向远方,载去你的遐想和憧憬 7.下列概括江南古镇特点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整洁B.雄丽C.幽美D.空蒙 第Ⅱ卷(136分) 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零陵三亭记 柳宗元 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夫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 物、高明之县,使之清宁平夷,恒若有馀,然后理达而事成。 零陵县东有山麓,泉出石中,低湿污涂,群畜食焉,墙藩以蔽之,为县者积数十人,莫 知发视。河东薛存义以吏能闻荆、楚间,潭部举之,假湘源令。会零陵政乱赋扰,民讼于牧, 推能济弊,来莅兹邑。遁逃复还,愁痛笑歌;逋租匿役,期月辨理:宿蠹藏奷,披露首服。 民既卒税,相与欢归道途,迎贺里闾。门不施胥吏之席,耳不闻鼕鼓之音。鸡豚糗醑°,得 及宗族。州牧尚焉,旁邑仿焉。 然而未尝以剧自扰,山水鸟鱼之乐,澹然自若也。乃发墙藩,驱群畜,决疏低洼,搜剔 山麓,万石如林,积坳为池。爰有嘉木美卉,垂水映峰,珑玲萧条,清风自生,翠烟自留 不植而遂。鱼乐广闲,鸟慕静深,别孕巢穴,沉浮啸萃,不蓄而富。伐木坠江,流于邑门, 陶土以埴,亦在署侧。人无劳力,工得以利。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 清池,更衣膳饔,列置备具。宾以燕好,旅以馆舍,高明游息之道,具于是邑,由薛为首。 在昔裨谌谋野而获,宓子弹琴而理③。乱虑滞志,无所容入。则夫观游者,果为政之具 欤?氈之志其果虬玩是欤及基滎炽败以玩贊政以荒太猥使是 煮感有之志则总民之桶其可既予裳其而欲久其道乃援 甚裹以书頁。薛拜手曰:“吾志也。”遂刻之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改) 【注释】①糗醑:糗,干粮,炒熟的米或面等:醑x,美酒。②埴:zhi,黏土。③ 裨谌、宓子:裨谌,郑国大夫,善于与诸侯交往,常乘车到郊野游赏,往往获得成效 宓子,鲁国人,为单父县令,喜欢抚琴娱乐,却将单父治理得很好。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后理达而事成 然后:这样之后 B.假湘源令 假:借助 C.州牧尚焉 尚:推崇 D.然而未尝以剧自扰 剧:(政务)繁忙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2 5.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波浪线处,与“小楼一夜听春雨”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2 分) A.多少楼台烟雨中 B.残花落尽见流莺 C.吹面不寒杨柳风 D.深巷明朝卖杏花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 ...其它三句的一项是(2 分) A.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 B. 那么一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 C. 青石板铺成的街面,被千万双脚板打磨..得发亮 D.又从你枕下飘向远方,载.去你的遐想和憧憬 7. 下列概括江南古镇特点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整洁 B.雄丽 C.幽美 D. 空蒙 第Ⅱ卷(136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3 题。 零陵三亭记 柳宗元 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夫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 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宁平夷,恒若有馀,然后..理达而事成。 零陵县东有山麓,泉出石中,低湿污涂,群畜食焉.,墙藩以蔽之,为.县者积数十人,莫 知发视。河东薛存义以吏能闻荆、楚间,潭部举之,假.湘源令。会零陵政乱赋扰,民讼于.牧, 推能济弊,来莅兹邑。遁逃复还,愁痛笑歌;逋租匿役,期月辨理;宿蠹藏奸,披露首服。 民既卒税,相与欢归道途,迎贺里闾。门不施胥吏之席,耳不闻鼛鼓之音。鸡豚糗醑③,得 及宗族。州牧尚.焉,旁邑仿焉.。 然而未尝以剧.自扰,山水鸟鱼之乐,澹然自若也。乃.发墙藩,驱群畜,决疏低洼,搜剔 山麓,万石如林,积坳为.池。爰有嘉木美卉,垂水映峰,珑玲萧条,清风自生,翠烟自留, 不植而遂。鱼乐广闲,鸟慕静深,别孕巢穴,沉浮啸萃,不蓄而富。伐木坠江,流于邑门, 陶土以埴②,亦在署侧。人无劳力,工得以利。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 清池,更衣膳饔,列置备具。宾以燕好,旅以馆舍,高明游息之道,具于.是邑,由薛为首。 在昔裨谌谋野而获,宓子弹琴而理③。乱虑滞志,无所容入。则夫观游者,果为政之具 欤?薛 之 志 其 果 出 于 是 欤 及 其 弊 也 则 以 玩 替 政 以 荒 去 理 使 继 是 者 咸 有 薛 之 志 则 邑 民 之 福 其 可 既 乎 予 爱 其 始 而 欲 久 其 道 乃 撰 其 事 以 书 于 石。薛拜手曰:“吾志也。”遂刻之。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改) 【注释】①糗醑:糗 qiǔ,干粮,炒熟的米或面等;醑 xǔ,美酒。②埴:zhí,黏土。③ 裨谌、宓子:裨谌,郑国大夫,善于与诸侯交往,常乘车到郊野游赏,往往获得成效; 宓子,鲁国人,为单父县令,喜欢抚琴娱乐,却将单父治理得很好。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然后..理达而事成 然后:这样之后 B.假.湘源令 假:借助 C.州牧尚.焉 尚:推崇 D.然而未尝以剧.自扰 剧:(政务)繁忙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群畜食焉 旁邑仿焉 B.为县者积数十人 积坳为池 C.民讼于牧 具于是邑 D.乃发墙藩 乃作三亭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宁平夷,恒若有馀 君子须有游赏之物、休憩之所、高超的才能,才会安宁平和,常显得优游有余 B.逋租匿役,期月辨理:宿蠹藏奸,披露首服 欠租逃役的人,满一月就回来申辩办理;一贯作恶狡诈的人,也出来坦白服罪 C.珑玲萧条,清风自生,翠烟自留,不植而遂 山间明澈,云气散漫,清风自起,烟霭飘浮,不用人工培植就能使人感到满意 D.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更衣膳饔,列置备具 高的亭子建在山顶,低的亭子建在清池边,日常生活必备的用具,一应俱全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零陵县虽有泉水但环境恶劣,前任官员们都不知开发治理;薛存义眼光敏锐,到零陵 上任后率百姓着手改造,取得良好成效。 B.文章第二段叙述薛存义治理零陵县的政绩,突出他杰出的为政才能,为下文叙述其独 特的为政之道、阐述作者观点做铺垫 C.作者在第三段记叙了薛存义不因忙于政务而自我困扰,他安闲自在地享受着山水鸟鱼 的快乐,创造了一种高雅的消遣方式。 D.本文为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内容重在叙述零陵三亭修建的原因,描绘其周围的美景, 目的在于表达对零陵三亭的喜爱之情 1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4分) 薛之志其果出于是欤及其弊也则以玩替政以荒去理使 继是者威有薛之志则邑民之福其可既乎予爱其始而欲久其 道乃撰其事以书于石。 13.文章开篇提及“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意思是说:有人认为县里设 有观赏游乐的地方,不利于政事,这种观点很不正确。请根据本文,概述作者这样说的 理由。(4分)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29分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或相关文学常识(限选其中5道题)。(10分) ①《氓》中“桑之未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句以桑叶来比喻女主人公 当时的境况,从而引出后文的情感抒发。这里运用了《诗经》中常用的 的表 现手 ②“明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如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 白居易《琵琶行》中“去来江口守空船, ”等词句,都借明月寄寓了情感 营造出独特的诗歌意境。 ③朋友远行,我们常会引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牛 两句来劝慰对方,只要两心相知,相隔千里也不用伤感
3 A.群畜食焉. 旁邑仿焉. B.为.县者积数十人 积坳为.池 C.民讼于.牧 具于.是邑 D.乃.发墙藩 乃.作三亭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宁平夷,恒若有馀 君子须有游赏之物、休憩之所、高超的才能,才会安宁平和,常显得优游有余 B.逋租匿役,期月辨理;宿蠹藏奸,披露首服 欠租逃役的人,满一月就回来申辩办理;一贯作恶狡诈的人,也出来坦白服罪 C.珑玲萧条,清风自生,翠烟自留,不植而遂 山间明澈,云气散漫,清风自起,烟霭飘浮,不用人工培植就能使人感到满意 D.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更衣膳饔,列置备具 高的亭子建在山顶,低的亭子建在清池边,日常生活必备的用具,一应俱全 1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零陵县虽有泉水但环境恶劣,前任官员们都不知开发治理;薛存义眼光敏锐,到零陵 上任后率百姓着手改造,取得良好成效。 B.文章第二段叙述薛存义治理零陵县的政绩,突出他杰出的为政才能,为下文叙述其独 特的为政之道、阐述作者观点做铺垫。 C.作者在第三段记叙了薛存义不因忙于政务而自我困扰,他安闲自在地享受着山水鸟鱼 的快乐,创造了一种高雅的消遣方式。 D.本文为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内容重在叙述零陵三亭修建的原因,描绘其周围的美景, 目的在于表达对零陵三亭的喜爱之情。 1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4 分) 薛 之 志 其 果 出 于 是 欤 及 其 弊 也 则 以 玩 替 政 以 荒 去 理 使 继 是 者 咸 有 薛 之 志 则 邑 民 之 福 其 可 既 乎 予 爱 其 始 而 欲 久 其 道 乃 撰 其 事 以 书 于 石。 13.文章开篇提及“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意思是说:有人认为县里设 有观赏游乐的地方,不利于政事,这种观点很不正确。请根据本文,概述作者这样说的 理由。(4 分) 三、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9 分。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或相关文学常识(限选..其中 5 道题)。(10 分) ①《氓》中“桑之未落, _______”“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句以桑叶来比喻女主人公 当时的境况,从而引出后文的情感抒发。这里运用了《诗经》中常用的________的表 现手法。 ②“明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如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中“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等词句,都借明月寄寓了情感, 营造出独特的诗歌意境。 ③朋友远行,我们常会引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来劝慰对方,只要两心相知,相隔千里也不用伤感
④诗人杜牧痛感晩唐统治阶层的腐败奢靡,撰写了许多诗文,其中“ 用之 如泥沙”(《阿房宫赋》)、“ 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等文句都 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和愤慨,体现了其忧国情怀。 ⑤面对宦海浮沉、人生变故,很多文人都有其超凡脱俗之处。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 别》中用“ 使我不得开心颜”,呐喊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心声; 苏轼在《定风波》中道出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达到了一种宠 辱偕忘、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⑥北宋许多文学家堪称写景圣手。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日出而林霏 开 两句形象描绘出对比鲜明的山间朝暮景象,范仲淹在《岳阳楼记》 中则用“ 静影沉璧”两句细致描摹出洞庭湖有风时月光浮动、无风时月光 倒映水中的美好画面 1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3)题。(19分) 咏竹 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③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 流琴师弹奏的琴。 (1)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B.“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 C.“耻染”句中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 D.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自己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的独特情怀。 (2)下列诗句与“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一句情感态度最接近的两项是(4分) A.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晋·谢朓《咏竹》) B.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唐·刘禹锡《潇湘神》) C.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宋·陆游《东湖新竹》) D.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明·朱元璋《雪竹》) E.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清·郑板桥《竹》) (3)这首咏竹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法在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 山”)、虞世南《蝉》(“垂綏饮清露”),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等诗中也有 体现,请以本诗或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另选其他诗作)作为例子,谈谈你对这种手 法的理解。(不少于200字)(12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8题 微信是一款以智能手机终端为平 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 支持多人群聊的移动通讯软件。微信的出现正处于互联网的第三个高速发展阶段一一即时网 络时代,微信具有“语音短信”“免费”“移动”“便捷”等特点,备受市场热捧,成为迄今 为止增速最快的互联网服务方式 微信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方面,微信潜在的用户数量巨大。微信用户的重要来源 是网民,而我国网民数量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另一方面,网络使用时间延长。即时网 络时代,用户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延长了网络使用时间。网民数量的增长,体现 出微信潜在市场的广阔;网民在线时间的延长,表明潜在用户消费能力的增强
4 ④ 诗人杜牧痛感晚唐统治阶层的腐败奢靡,撰写了许多诗文,其中“__________,用之 如泥沙”(《阿房宫赋》)、“ 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等文句都 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和愤慨,体现了其忧国情怀。 ⑤ 面对宦海浮沉、人生变故,很多文人都有其超凡脱俗之处。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 别》中用“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呐喊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心声; 苏轼在《定风波》中道出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 达到了一种宠 辱偕忘、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⑥北宋许多文学家堪称写景圣手。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日出而林霏 开, ”两句形象描绘出对比鲜明的山间朝暮景象,范仲淹在《岳阳楼记》 中则用“ ,静影沉璧”两句细致描摹出洞庭湖有风时月光浮动、无风时月光 倒映水中的美好画面。 1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3)题。(19 分) 咏 竹 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 流琴师弹奏的琴。 (1)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B.“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 C.“耻染”句中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 D. 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自己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的独特情怀。 (2)下列诗句与“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一句情感态度最接近的两项是(4 分) A.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晋·谢朓 《咏竹》) B.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唐·刘禹锡 《潇湘神》) C.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宋·陆游《东湖新竹》) D.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明·朱元璋《雪竹》) E.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清·郑板桥 《竹》) (3)这首咏竹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法在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 山”)、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等诗中也有 体现,请以本诗或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另选其他诗作)作为例子,谈谈你对这种手 法的理解。(不少于 200 字)(12 分)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18 题。 微信是一款以智能手机终端为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 支持多人群聊的移动通讯软件。微信的出现正处于互联网的第三个高速发展阶段——即时网 络时代,微信具有“语音短信”“免费”“移动”“便捷”等特点,备受市场热捧,成为迄今 为止增速最快的互联网服务方式。 微信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方面,微信潜在的用户数量巨大。微信用户的重要来源 是网民,而我国网民数量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另一方面,网络使用时间延长。即时网 络时代,用户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延长了网络使用时间。网民数量的增长,体现 出微信潜在市场的广阔;网民在线时间的延长,表明潜在用户消费能力的增强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微信传播以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为主。微信涉及的传播方式大致可以 分为三种:好友间传播、朋友圈传播以及信息接收等方式。好友间传播,是指通过微信互相 添加为好友的用户之间点对点的双向传播。一般而言,数量仅限几百人。朋友圈传播,是指 微信用户在增加了朋友圈插件后,可通过手机接收到自己的朋友圈好友动态,也可通过手机 拍照发送到朋友圈。传播范围跟自己的好友数量相关。信息接收,是指微信用户作为信息接 收端,可以在安装有关插件的前提下,接收来自腾讯网站推送的新闻广播、来自公众账号推 送的信息、来自腾讯微博更新的信息,并向自己的好友转发。但是,腾讯系统在传播信息上 有所限制,每天只发送两条新闻。 微信着眼于点对点的精准定位,这一点决定了微信在产品功能上也做出了限制信息分享 的功能限制,导致微信的大众传播能力较弱。第一,限制信息的大规模传播。微信信息停留 在传受双方的移动终端上,只有传受双方可以看到听到,其他用户无法在自己界面获知。微 信日前没有设置向圈外转发的功能,因而无法形成微博式长链条的多级传播,难以形成圈子 与圈子之间的传播。第二,降低信息积累,增加信息溯源难度。微信以聊天为主,积累信息 的深度不如微博。相比微博而言,微信无法对信息进行搜索和量化分析。第三,重视个人隐 私的保护。微信也注重了私密性,设计上更尊重个人意志。例如微信上QQ空间及腾讯微博 的分享按钮都是默认关闭的,朋友圈的照片没有分享的功能等。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17期,有删改) 16.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支持“微信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的一项是(3分) A.微信是即时网络时代的互联网服务方式 B.微信潜在的用户数量巨大 C.微信潜在用户消费能力增强 D.在传播上微信着眼于点对点的精准定位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即时网络时代的微信,以其独有的特点备受市场关注,其用户数量增长迅猛。 B.基于私密性,微信朋友圈并不支持转发有关信息,也没有设置照片分享功能 C.微信的用户每天都可以获取来自腾讯系统发送的很多新闻,信息接收量大。 D.微信无法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量化分析,主要原因是其大众传播能力较弱 18.根据本文和下面的材料,简要说明微信和微博在传播上有哪些不同?(6分) 微博从接受信息进行初级转发开始,呈现的是爆发式传播状态。在微博上添加“关注” 行为所形成的是一种不对称人际关系,这种过程很容易将人际关系从熟人的圈子扩展到陌生 人,因而使得个人社交范围大大拓宽,“粉丝”可高达数十万乃至上千万。松散的社交关系 使微博具备了一对多的大规模群体交流的能力,从而使微博大众化传播成为一种现实。微博 借助转发使影响力几何级増大,能赢得规模性的话语权。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17期,有删改)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 库尔勒的秋天 ①库尔勒的秋色实际上是胡杨林点染的金黄——秋天到来,万木萧瑟,许多树叶都在秋 风里无声无息地飘落,沙漠上只有胡杨林一树树繁华,黄得像花,黄得灿烂绚丽至极。远 望去,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胡杨林在阳光里火焰一般地燃烧,如凤凰涅槃,尽情地升华着自己 的生命。又仿佛在用无比华丽的金色,把它生命的最后一刻演绎得热烈而辉煌,即便躯干佝
5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微信传播以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为主。微信涉及的传播方式大致可以 分为三种:好友间传播、朋友圈传播以及信息接收等方式。好友间传播,是指通过微信互相 添加为好友的用户之间点对点的双向传播。一般而言,数量仅限几百人。朋友圈传播,是指 微信用户在增加了朋友圈插件后,可通过手机接收到自己的朋友圈好友动态,也可通过手机 拍照发送到朋友圈。传播范围跟自己的好友数量相关。信息接收,是指微信用户作为信息接 收端,可以在安装有关插件的前提下,接收来自腾讯网站推送的新闻广播、来自公众账号推 送的信息、来自腾讯微博更新的信息,并向自己的好友转发。但是,腾讯系统在传播信息上 有所限制,每天只发送两条新闻。 微信着眼于点对点的精准定位,这一点决定了微信在产品功能上也做出了限制信息分享 的功能限制,导致微信的大众传播能力较弱。第一,限制信息的大规模传播。微信信息停留 在传受双方的移动终端上,只有传受双方可以看到听到,其他用户无法在自己界面获知。微 信目前没有设置向圈外转发的功能,因而无法形成微博式长链条的多级传播,难以形成圈子 与圈子之间的传播。第二,降低信息积累,增加信息溯源难度。微信以聊天为主,积累信息 的深度不如微博。相比微博而言,微信无法对信息进行搜索和量化分析。第三,重视个人隐 私的保护。微信也注重了私密性,设计上更尊重个人意志。例如微信上QQ空间及腾讯微博 的分享按钮都是默认关闭的,朋友圈的照片没有分享的功能等。 (选自《新华文摘》2013 年第 17 期,有删改) 16.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支持 ....“微信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的一项是(3 分) A. 微信是即时网络时代的互联网服务方式 B. 微信潜在的用户数量巨大 C. 微信潜在用户消费能力增强 D.在传播上微信着眼于点对点的精准定位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即时网络时代的微信,以其独有的特点备受市场关注,其用户数量增长迅猛。 B.基于私密性,微信朋友圈并不支持转发有关信息,也没有设置照片分享功能。 C.微信的用户每天都可以获取来自腾讯系统发送的很多新闻,信息接收量大。 D.微信无法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量化分析,主要原因是其大众传播能力较弱。 18.根据本文和下面的材料,简要说明微信和微博在传播上有哪些不同?(6 分) 微博从接受信息进行初级转发开始,呈现的是爆发式传播状态。在微博上添加“关注” 行为所形成的是一种不对称人际关系,这种过程很容易将人际关系从熟人的圈子扩展到陌生 人,因而使得个人社交范围大大拓宽,“粉丝”可高达数十万乃至上千万。松散的社交关系 使微博具备了一对多的大规模群体交流的能力,从而使微博大众化传播成为一种现实。微博 借助转发使影响力几何级增大,能赢得规模性的话语权。 (选自《新华文摘》2013 年第 17 期,有删改)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9~21 题。 库尔勒的秋天 徐迅 ①库尔勒的秋色实际上是胡杨林点染的金黄——秋天到来,万木萧瑟,许多树叶都在秋 风里无声无息地飘落,沙漠上只有胡杨林一树树繁华,黄得像花,黄得灿烂绚丽至极。远远 望去,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胡杨林在阳光里火焰一般地燃烧,如凤凰涅槃,尽情地升华着自己 的生命。又仿佛在用无比华丽的金色,把它生命的最后一刻演绎得热烈而辉煌,即便躯干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