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和湿疹 第一节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种物质后在皮肤、粘 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一、病因1、动物性:动物 皮屑和羽毛:斑蝥、毛虫、隐翅虫等的毒素 2、植物性:漆树、生漆、荨麻、除虫菊等 3、化学性: ①金属制品与化工原料:镍盐、铬酸盐、柏油、对苯胺、甲醛 ②某些外用药:红汞、清凉油、中药药膏、正红花油、磺胺制剂 抗生素软膏、橡皮膏及某些合成药内的赋形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③化妆品:某些香料、香脂、染发液、唇膏、剃须膏、油彩等, 尤其发液中的对苯二胺有较强的致敏性 ④农药:敌敌畏、乐果等杀虫剂 ⑤其它:橡胶、塑料、化纤制品、洗衣粉、洗涤剂等 二、发病机制 (一)、原发刺激性 1、引发物质本身具有刺激性或毒性,可直接损害皮肤粘膜 2、任何人在接触该物质后均可发生皮炎 3、病情轻重与刺激物性质、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有关,也与个体年 龄、性别、部位、有无皮肤疾病及环境因素有关(二)、变态反应性 1、属于Ⅳ型变态反应一一T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 2、接触物为致敏因子,其本身无刺激性或毒性
1 皮炎和湿疹 第一节 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种物质后在皮肤、粘 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一、病因 1、动物性:动物 皮屑和羽毛;斑蝥、毛虫、隐翅虫等的毒素 2、植物性:漆树、生漆、荨麻、除虫菊等 3、化学性: ①金属制品与化工原料:镍盐、铬酸盐、柏油、对苯胺、甲醛 ②某些外用药:红汞、清凉油、中药药膏、正红花油、磺胺制剂、 抗生素软膏、橡皮膏及某些合成药内的赋形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③化妆品:某些香料、香脂、染发液、唇膏、剃须膏、油彩等, 尤其发液中的对苯二胺有较强的致敏性 ④农药:敌敌畏、乐果等杀虫剂 ⑤其它:橡胶、塑料、化纤制品、洗衣粉、洗涤剂等 二、发病机制 (一)、原发刺激性 1、引发物质本身具有刺激性或毒性,可直接损害皮肤粘膜 2、任何人在接触该物质后均可发生皮炎 3、病情轻重与刺激物性质、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有关,也与个体年 龄、性别、部位、有无皮肤疾病及环境因素有关(二)、变态反应性 1、属于Ⅳ型变态反应——T 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 2、接触物为致敏因子,其本身无刺激性或毒性
3、此类物质多为半抗原,须与载体蛋白结合后才具抗原性 4、大多数人接触后不发病,仅少数人发病三、临床表现(一)、急性 接触性皮炎 1.起病较急 2.皮损发生部位与接触部位一致,境界清楚 3.典型皮损为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出现水疱,偶可发生组织 坏死 4.患部常有灼痒或灼痛感 5.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 (二)、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 1.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浓度较低,长期反复接触后发病 2.皮损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楚,或局部呈慢性湿疹样改变 (三)、常见特殊类型l.尿布皮炎(diaper dermatitis) 尿布更换不勤,产氨细菌分解尿液产生较多的氨刺激皮肤引起 皮炎,多见于婴儿 2.漆性皮炎(dermatitis rhus). 接触油漆,或接触其挥发性气体引起致敏,多见于外露部位 3.化妆品皮炎(cosmetic dermatitis) 由接触化妆品所致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主要过敏原系 化妆品中的成份,如香料、苯甲酸、安息香、苯甲醇、苯甲酸苄脂、 丁香酸等 四、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典型皮损:
2 3、此类物质多为半抗原,须与载体蛋白结合后才具抗原性 4、大多数人接触后不发病,仅少数人发病三、临床表现(一)、急性 接触性皮炎 1.起病较急 2.皮损发生部位与接触部位一致,境界清楚 3.典型皮损为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出现水疱,偶可发生组织 坏死 4.患部常有灼痒或灼痛感 5.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 (二)、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 1.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浓度较低,长期反复接触后发病 2.皮损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楚,或局部呈慢性湿疹样改变 (三)、常见特殊类型 1.尿布皮炎(diaper dermatitis) 尿布更换不勤,产氨细菌分解尿液产生较多的氨刺激皮肤引起 皮炎,多见于婴儿 2.漆性皮炎(dermatitis rhus) 接触油漆,或接触其挥发性气体引起致敏,多见于外露部位 3.化妆品皮炎(cosmetic dermatitis) 由接触化妆品所致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主要过敏原系 化妆品中的成份,如香料、苯甲酸、安息香、苯甲醇、苯甲酸苄脂、 丁香酸等 四、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典型皮损:
1.有特殊接触史,皮损常局限于接触部位 2.皮损有一定形态,境界清楚 3.去除接触物,适当处理后皮损可很快消退 4.斑贴试验(patch test)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的最简单、可靠的方法 五、治疗(一)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极对症处理(二) 全身治疗: 1.抗组胺药 2.维生素C及钙剂:可降低血管通透性,与抗组胺药有协同作用 3.局部治疗: (1)急性期: 红肿明显选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 液湿敷 (2)亚急性期: 有少量渗出时用湿敷剂或糖皮质激素糊剂、氧化 锌油:无渗液时用糖皮质激素霜剂等:有感染时加用抗生素如新霉素、 莫匹罗星 (3)慢性期: 选用软膏 第二节湿疹 (eczema)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 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上有渗出倾向,易反复发 作。一、病因一一尚未明确(一)内部因素 1.慢性感染病灶: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病 2.内分泌及代谢改变:月经紊乱、妊娠等因素 3.血液循环障碍:小腿静脉曲张 3
3 1.有特殊接触史,皮损常局限于接触部位 2.皮损有一定形态,境界清楚 3.去除接触物,适当处理后皮损可很快消退 4.斑贴试验(patch test)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的最简单、可靠的方法 五、治疗(一)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极对症处理(二) 全身治疗: 1.抗组胺药 2.维生素 C 及钙剂:可降低血管通透性,与抗组胺药有协同作用 3.局部治疗: (1)急性期: 红肿明显选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用 3%硼酸溶 液湿敷 (2)亚急性期: 有少量渗出时用湿敷剂或糖皮质激素糊剂、氧化 锌油;无渗液时用糖皮质激素霜剂等;有感染时加用抗生素如新霉素、 莫匹罗星 (3)慢性期: 选用软膏 第二节 湿疹 ( eczema)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 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上有渗出倾向,易反复发 作。一、病因——尚未明确(一)内部因素 1.慢性感染病灶: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病 2.内分泌及代谢改变:月经紊乱、妊娠等因素 3.血液循环障碍:小腿静脉曲张
4.神经精神因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 5.遗传因素:即过敏素质(二)外部因素 1.食物:鱼、虾、牛羊肉 2.吸入物:花粉、屋尘螨、微生物 3.生活环境:日光、炎热、干燥、动物皮毛 4.化学物质: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 二、临床表现 (一)急性湿疹(acute eczema) 1.红斑基础上有针头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有小水疱 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 2.皮疹分布对称,多见于面、手足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 3.自觉瘙痒,常因搔抓形成糜烂面,有明显渗出 4.如继发感染,则出现相应表现(二)亚急性湿疹(subacute eczema) 1.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有少量皮损,呈暗红色 2.可因再次暴露于新的刺激而导致急性发作或加重 3.如经久不愈,则发展为慢性湿疹 (三)慢性湿疹(chronic eczema) 1.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 2.患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呈苔藓样变,有色素改变 3.多对称发病 4.病情迁延,易反复发作 (四)特殊类型1.手部湿疹
4 4.神经精神因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 5.遗传因素:即过敏素质(二)外部因素 1.食物:鱼、虾、牛羊肉 2.吸入物:花粉、屋尘螨、微生物 3.生活环境:日光、炎热、干燥、动物皮毛 4.化学物质: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 二、临床表现 (一)急性湿疹(acute eczema) 1.红斑基础上有针头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有小水疱 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 2.皮疹分布对称,多见于面、手足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 3.自觉瘙痒,常因搔抓形成糜烂面,有明显渗出 4.如继发感染,则出现相应表现(二)亚急性湿疹(subacute eczema) 1.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有少量皮损,呈暗红色 2.可因再次暴露于新的刺激而导致急性发作或加重 3.如经久不愈,则发展为慢性湿疹 (三)慢性湿疹(chronic eczema) 1.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 2.患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呈苔藓样变,有色素改变 3.多对称发病 4.病情迁延,易反复发作 (四)特殊类型 1.手部湿疹
2.乳房湿疹 3.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 4.钱币状湿疹 5.汗疱疹 三、诊断(一)急性期:1.多形性皮损2.有渗出倾向3.瘙痒剧烈4. 对称分布 (二)慢性期:1.急性湿疹史2.苔藓样变四、鉴别诊断 1.急性湿疹和接触性皮炎的鉴别 (1)病因(2)损害特点(3) 发病部位(4)主要症状(5)病程2.慢性湿疹与慢性单纯性苔藓(神 经性皮炎)的鉴别(1)病史(2)表现(3)分布(4)病程五、治疗 (一)一般治疗 避免各种可疑刺激,避免过度洗烫,消除体内可疑病灶 (二)内服药疗法 1.抗炎、止痒 2.包括抗组胺药、镇静安定剂的应用 3.有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三)局部疗法 1.急性期:无渗液或渗出不多者用氧化锌油,渗出多者硼酸溶液湿敷 2.亚急性期: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 3.慢性期:软膏、硬膏、涂膜剂,顽固限局肥厚性损害可用糖皮质激 素作局部皮内注射
5 2.乳房湿疹 3.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 4.钱币状湿疹 5.汗疱疹 三、诊断(一)急性期:1.多形性皮损 2.有渗出倾向 3.瘙痒剧烈 4. 对称分布 (二)慢性期:1.急性湿疹史 2.苔藓样变四、鉴别诊断 1.急性湿疹和接触性皮炎的鉴别 (1)病因(2)损害特点(3) 发病部位(4)主要症状(5)病程 2.慢性湿疹与慢性单纯性苔藓(神 经性皮炎)的鉴别(1)病史(2)表现(3)分布(4)病程五、治疗 (一)一般治疗 避免各种可疑刺激,避免过度洗烫,消除体内可疑病灶 (二)内服药疗法 1.抗炎、止痒 2.包括抗组胺药、镇静安定剂的应用 3.有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三)局部疗法 1.急性期:无渗液或渗出不多者用氧化锌油,渗出多者硼酸溶液湿敷 2.亚急性期: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 3.慢性期:软膏、硬膏、涂膜剂,顽固限局肥厚性损害可用糖皮质激 素作局部皮内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