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觀物取象”思繽形式的產物。例如,頸爲《晉》卦(“晉”意爲 “進”),卦形是坤下離上(地在下,火在上),擬取太陽從東方大 地升起這一物象,說明事物處於上進、成長之時的發展規律;與 之相對的,系《明夷》卦(“明夷”意鳥“光明殒滅”),卦形是離下 坤上〔火在下,地在上)擬取太陽從西方大地落下道一物象說明 事物處於光明轉疴黑暗之時的變化情狀。很明颗,它們都以擬取 物象來喻示事理。至於六十四卦中的每一爻,也各具其象。如 愚《乾》卦,卦形是由完全相同的六個陽爻“一”組成,但每爻各自 象徵著不同的義理。以上下兩爻爲例:下爻(初九)“一”,爻辭日 “潜龍勿用”,喻示此爻猶如一條澘伏水底、養精蓄鋭的“龍”的形 象,說明事物以剛健氣勢崛起之初,必須積薔力量,創造僚件,不 可輕易盲動;上爻(上九)“一”,爻辭日“亢龍有悔”,喻示此爻猶 如一僚激昂飛騰而飛得太高太猛的“龍”的形象說明事物剛健逼 甚、發展超過一定限度,必將走向反面,出現挫折。颗然,道些 爻”都是某種特定的象徽,暗示着各不相同的哲理意義。 就卦爻看,六十四卦的卦辭及每爻的爻辭,均是配合卦形 酮明象旨。卦爻辭的出現有兩大意義;(…)使《周易》成烏卦形 符號典語言文字有機結合的一部特殊的哲學著作,(二)使“《易》 象”從魔晦的符號暗示發展鳥用文字表述的带有一定文學性的形 象,卦爻辭的表現形式是“假象喻意”,即擬取人們生活中習見常 聞的物象,通過文字的具體表述,使卦形、爻形内涵的象做旨趣更 爲鲜明、生動。如上文所引《乾》卦的兩爻,由於“潜龍勿用”、“亢 龍有悔”這些具體文辭的形象表達,使道啊爻的象徵意義突出地 颟示出來了。而每卦的卦辭與六則爻辭,在相互聯中,披露了 該卦所蕴涵的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哲理,六十四卦相承相受 從六十四種角度分别展示不同的環境练件下的事理特微及變化
規律—《周易》哲學於是形成了绸特的系統並深刻地影響着後 世的文化、思想而流傅不衰。 二、《易傅》七種十篇,又稱《十翼》,漢以後 被合入經文並行。 宋人林光世《水村易鏡·自序》云 古之君子天地.日月、星辰除陽造化、鳥款葶木無所不知,不必讚 卦辭爻群,眼前皆自然之《易》也,世道衰微,《易》象幾廢,孔聖馄焉, 於是作《大象》《小象》又作《辭》…令天下後世皆知此象自仰 俯察雨得也③ 水村所謂“古之君子”,殆即指當時的卜筮者或摹者們,其言不免 流於浮誇;但其指出《易傅》作者欲令人知《易》象均從仰貌俯察 而得,遂撰諸篇以明《易》旨,似不違情寶 從現存《易傅》的内容看,共有《文言》《彖傳》上下、《象傅》上 下《繁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傅》《雜卦傅》七種,凡十篇。 這十篇的創作宗旨均在解釋《周易》經”文大義,猶如“經之“羽 翼”,故又稱《十翼》(見《周易乾鑿度》 《易傳》解“經”各有一定的侧重點或特定的角度,兹分叙如 《文言》,分前後兩節,分别解說《乾》《坤》兩卦的象微意旨 故前節稱《乾文言》後節稱《坤文言》“文言兩字之義,即謝“文 飾《乾》、《坤》兩卦之言”。孔穎逵引莊氏曰ε“以《乾》、《坤》德大 故特文飾以為《文言》”(周易正襄》)李鼎祚又引姚信曰:“〈乾》 《坤》為門户,文說《乾〉《坤》,六十二卦皆放焉。”(《周易集解》這 兩說似已點明(文言》的名義所在。 5
《彖傅》隨上下經分爲上下兩篇,共六十四節,分釋六十四卦 卦名、卦辭及一卦大旨。“录”字之義,李鼎祚引劉球;“象者,斷 也”(《集解》),孔穎逵引褚氏、莊氏日:“蒙,斷也,斷定一卦之義, 所以名爲‘彖也(《正義》)但作爲經傅之名,其義有二;(一)指 對辭,即《釋文》引馬融所謂“彖辭,卦辭也”,《左傳》公九年孔 疏從之,稱“《周易》卦下之辭謂爲《杂》;(二)指《易傳》中的《彖 傳》,即王弼《周易略例》所謂“統論一卦之體,明其所由之旨也” 《正義》亦曰:“夫子所作《彖辭》,統論一卦之義。《黎簿》闖釋卦 名、卦辭、卦義的體例,往往取卦象、爻象爲說,多能指明每卦中的 罵主之爻,而以簡約明瞭的文字論斷該卦主旨。 《象傳》隨上下經分爲上下兩篇,刚釋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 爻象。其中釋卦象者六十四則,稱《大象傳》;釋爻象者三百八十 六則④,稱《小象傅》“象”字之義,猶言“形象”、“象徵”,即《繫辭 下俜》所謂:“象也者,像此者也。”但作焉經傳之名,則有兩義t (-)指《周易》的卦形和卦爻辭,《繫辭下傅》:“《易》者,象也”, 《左傳》昭公二年叙韓宣子適魯“見《易象》即指此;(二)指《易傳》 中的《象傅》旨在分析卦爻的象徵意義。《大象傳》的體例,是先 釋每卦上下象相重之旨,然後從重卦的卦象中推衍出切近人事的 象徴意義,文辭多取“君子”的言行、道德爲喻。如《乾》卦《大象傅》 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表明該卦上下象均“天”,君 子當效法“天”的健行氣質,脔發圖强;又如《损》卦《大象》稱 “山下有澤,撰,君子以懲惡窒欲,即表明該卦上“山”下“澤”有 損下益上之象君子當效法此急,時時自損不善。其它諸卦的義 例,無不如此《小象傳》的體例,是根據每爻的性質、處位特點,分 析爻義吉凶利弊之所以然。如《乾》卦初九爻的《小象侮》日“潜龍 勿用,陽在下也”,指明此爻微陽初萌不可急於施用;又如《明夷》 6
卦六二爻《小象傳》日:“六二之吉,顺以則也”,指明此爻柔順中 正、不違法則,故猫吉祥。其它爻亦均類此。《象傳》以言筒意明 的文醉,逐卦逐爻地解說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立象所在,使 《周易》經文的象微意趣有了比較整齊劃一的网說。 《繫癖侮》因其篇幅較長,分爲上下兩篇。“緊辭”二字的名 義,有兩方面t(一)指卦爻辭,即《正義》所謂“聖人繫爲此辭於爻 卦之下”,“上下二篇經是也”;(二)指《易傳》中的《繫辭傳》亦 即《正莪》所云“夫子本作《十翼》,巾說上下二篇經文躲辭,條貫義 理,别自爲卷,總曰《繫辭》。”《繫辭傳》可視鳥早期的《易》義通論 文中對你周易》“經”文的各方面内容作了较鳥全面、可取的辨析、 刚發,有助於後人理解八卦、六十四卦及卦爻辭的大義。其中有 對《周易》作者成蒈年代的推测,有對《周易》“觏物取象”創作方 法的追述;或辨陰陽之理,或釋八卦之象,或疏解乾坤要旨,或 展示《易》筮略例;並穿插解說了十九則爻群的象徵意旨(集中見 於《繫辭上停》者七則,集中見於《繫辭下侮》者十一則,散見於《繫 辟上侮》者一則,共一十九則,詳見黄壽祺所摆《從易傅看孔子的 教育思想》載《齊魯學刊》一九八四年第六期)。當然,《繫辭傳》在 通說《易》義的過程中,也充分地表露了作者的哲學親點’但就其 創作宗分析,這些哲學觀點又轹不歸趨於《易》理範疇。筒言 之,《繁辭傳》的要領,在於發《易》義之深微,示讀《易》之範例。 《說卦傳》是說八卦象例的專論。全文先追述作《易》者用 蓄”衍卦的歷史;再申言八卦的兩種方位(宋人稱鳥“先天”、“後 天”方位);然後集中說明八卦的取象特點,並)引来多象例,是 今天理解、探討《易》象的產生及推展的重要資料。其中言及八卦的 最基本象例: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為木),坎為水,離為 火,艮為山,兑為澤;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八種大體不變的象徽意義: 7
乾健,坤順震動,巽入,坎陷,離,艮止,兑說(悦)一這在《周 易》六十四卦象做義理中幾乎是每卦必用的象喻條例,對於明確 《周易》卦形符號的構成原理尤有不可忽視的参考價值。 《序卦傅》旨在解說《周易》六十四卦的编排次序,揭示諸卦 相承的意義。金文分兩段:前段叙上經《乾》至《離》三十卦次序, 後段叙下經《咸》至《未濟》三十四卦次序。這種卦序,當是相沿巳 久的⑤;而文中所明各卦依次相承的意義,含有事物向正面發展 或向反面轉化的模素辯證覲點。可以說,《序卦傅》是一篇頗具哲 理深度的六十四卦推衎绸要。 《雜卦傅》其取名爲“雜η之義,斡廢伯云“雜糅亲卦,錯综其 義”(斡注》),即打散《序卦侮》所揭明的卦序,把六十四卦重新分 成三十二組兩兩對畢,以精要的語言概括卦旨。文中對舉的兩卦 之間,其卦形或“錯”(亦稱“旁通”,六爻相互交變)或“综”(亦稱 反對”卦體相互倒置)其卦義多成相反。這種“錯”、“綜”現象, 是六十四卦符號形式的重要特微,從中可以窺探出作者對卦形结 構的認識,其哲學意義在於表明事物的發展往往在正反相對的因 素中髓現其變化規律。 綜上所述,我們在大體揭明了《易售》七種的内容要點的同 時,可以得出這樣一種論斷:《易傳》的創作,儘管其抒論角度各不 相同,或叙述重點各有所主,但其基本宗旨無不就《周易》經文而 發。那麼,作焉《周易》經文出現之後而產生的,並成自古以來 所公認、無與倫匹的解經尊著的《易傅》,不但是今天研究《周 易》經文的最重要的“津架,而且其本身的哲學内涵也值得深入 探討。 應當指出《易傅》七種原皆罩行,後來被合入經文並行,自有 段學者所認識、接受的過程。開於援傳連經始於何人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