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听音乐时,比如“欢乐颂”,没有功利的考虑的。处在人和 世界的审美关系中,无论创作和鉴赏都如此。欣赏自然风光,也能陶 醉在大自然的美当中,就进入了审美活动当中蒋先生在这本书里讲, 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就是美学研究的出发点这种观点一个特点就是 认为美学不能单独研究纯客观的美,也不能单独研究主体的心理机 制,而认为一定要从主体和客体、人和现实的关系之中研究美学的问 题这样就把问题集中到了审美关系上,审美关系既包括了审美主体, 也包括了审美客体,从而从审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研究美学的主要问 题。对美学范围作了新的界定。 以上各派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认识,也就形成了他们心目中对 美学学科的不同理解和认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认识美学学科?客观 地说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统一,大家还是在探 讨之中。其中一个问题就是,美的本质是什么。我自己觉得还没有办 法回答这个问题。柏拉图就曾经说,“美是难的”。从古到今,有无数 个美的定义,但是没有一个是成功的。如何对美学学科达成一种共识, 这在美学界也是一个难题。确定美学学科性质之所以困难,在于美学 学科的年轻,还在发展之中,很多基本命题还没有得到确认和达成共 识,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哲学虽然也在发展,但是基本命题大多已 经被确认了 2、当代中国对美和美学的代表性看法 在五六十年代发生了一场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美学 大讨论,这次讨论确定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基本格局。其中产生了四个
6 是这样,听音乐时,比如“欢乐颂”,没有功利的考虑的。处在人和 世界的审美关系中,无论创作和鉴赏都如此。欣赏自然风光,也能陶 醉在大自然的美当中,就进入了审美活动当中。蒋先生在这本书里讲, 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就是美学研究的出发点。这种观点一个特点就是 认为美学不能单独研究纯客观的美,也不能单独研究主体的心理机 制,而认为一定要从主体和客体、人和现实的关系之中研究美学的问 题,这样就把问题集中到了审美关系上,审美关系既包括了审美主体, 也包括了审美客体,从而从审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研究美学的主要问 题。对美学范围作了新的界定。 以上各派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认识,也就形成了他们心目中对 美学学科的不同理解和认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认识美学学科?客观 地说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统一,大家还是在探 讨之中。其中一个问题就是,美的本质是什么。我自己觉得还没有办 法回答这个问题。柏拉图就曾经说,“美是难的”。从古到今,有无数 个美的定义,但是没有一个是成功的。如何对美学学科达成一种共识, 这在美学界也是一个难题。确定美学学科性质之所以困难,在于美学 学科的年轻,还在发展之中,很多基本命题还没有得到确认和达成共 识,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哲学虽然也在发展,但是基本命题大多已 经被确认了。 2、当代中国对美和美学的代表性看法 在五六十年代发生了一场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美学 大讨论,这次讨论确定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基本格局。其中产生了四个
主要的美学派别,当时讨论的重点是美的本质问题和美学学科的定位 问题,这也说明在当时中国的美学界对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也没 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就美的本质问题来说,有以下几种观点,也就是 几个派别。 第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主观的。以高尔泰、吕荧为代表。后来影 响更大的是高尔泰,他是一个很有艺术气质和才能的人。为什么美是 主观的,他们经常用情人眼里出西施为例来说明他们的观点,认为要 达到一种大家共同的普遍认可的美是不可能的,没有一种永恒和普遍 的美。是人的主观意识中把事物看作是美的,才有美。这种观点马上 被戴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帽子,人们常以自然的美,也就是所谓的客观 的美来对这一派进行反驳。 跟第一种观点相反的第二种观点是客观派,认为美是一种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他有客观的美的 属性。人能感到美是因为人的大脑反映客观的美,形成美感。代表人 物是蔡仪蔡仪先生是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建设美学的基本原理 的美学家,想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在四十 年代就写出了《新美学》。由于其以唯物论为标的,他的学说是符合 意识形态要求的。他从一些普遍被公认的美的现象为出发点,推论出 有永恒的客观的美,美在典型说。桂林山水的美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 为转移的。但是,在解释很多审美现象的时候有困难,不如自然美。 有些是以往并不认为美的自然现象,他的解释有困难。他的“美在典 型”说也受到批评。著名文学作品《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中
7 主要的美学派别,当时讨论的重点是美的本质问题和美学学科的定位 问题,这也说明在当时中国的美学界对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也没 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就美的本质问题来说,有以下几种观点,也就是 几个派别。 第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主观的。以高尔泰、吕荧为代表。后来影 响更大的是高尔泰,他是一个很有艺术气质和才能的人。为什么美是 主观的,他们经常用情人眼里出西施为例来说明他们的观点,认为要 达到一种大家共同的普遍认可的美是不可能的,没有一种永恒和普遍 的美。是人的主观意识中把事物看作是美的,才有美。这种观点马上 被戴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帽子,人们常以自然的美,也就是所谓的客观 的美来对这一派进行反驳。 跟第一种观点相反的第二种观点是客观派,认为美是一种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他有客观的美的 属性。人能感到美是因为人的大脑反映客观的美,形成美感。代表人 物是蔡仪。蔡仪先生是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建设美学的基本原理 的美学家,想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在四十 年代就写出了《新美学》。由于其以唯物论为标的,他的学说是符合 意识形态要求的。他从一些普遍被公认的美的现象为出发点,推论出 有永恒的客观的美,美在典型说。桂林山水的美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 为转移的。但是,在解释很多审美现象的时候有困难,不如自然美。 有些是以往并不认为美的自然现象,他的解释有困难。他的“美在典 型”说也受到批评。著名文学作品《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