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病机制 (Pathogenesis) 肾小球因素(肾缺血) 肾小管因素(肾小管阻塞、原尿回漏) 肾细胞损伤
二、发病机制 (Pathogenesis) v 肾小球因素(肾缺血) v 肾小管因素(肾小管阻塞、原尿回漏) v 肾细胞损伤
(一)肾小球因素 肾缺血 是ARF初期的主要发病机制,主要与以下 因素有关: 肾灌注压降低 。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的变化
(一)肾小球因素 -肾缺血 是 ARF初期的主要发病机制,主要与以下 因素有关: • 肾灌注压降低 • 肾血管收缩 • 肾血流的变化
(1).肾灌注压降低 BP 80 160 mmHg BP<80 mmHg 肾血管舒张或收缩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自身调节 肾血流失去自身调节 RBF&GFR不变 RBF&GFR降低
肾血流自身调节 RBF & GFR不变 BP 80~160 mmHg RBF & GFR降低 BP<80 mmHg 肾血流失去自身调节 (1).肾灌注压降低 肾血管舒张或收缩 肾血管收缩
(2).肾血管收缩 ·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血管紧张素Ⅱ 。 前列腺素合成
•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血管紧张素Ⅱ • 前列腺素合成
休克创伤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血儿茶酚胺(CA)↑ 肾血流↓
休克 创伤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肾血流↓ 血儿茶酚胺 (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