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药学犹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药学药剂传业本科参考2014版 R值,应调整展开剂中()。 A.CHCl,比例调大B.EtOAc的比例调大C.加入适当苯D.加适当氨水 56.某羟基蒽醌类化合物R光谱在1675cm和1626cm处有两个较强的吸收峰,该化合物是()。 A.1-羟基總醒B.1,8二羟基蒽醌C.1,5二羟基蒽醌D.1,4,5三羟基蒽醒 58.某化合物碳谱中羰基的化学位移是190.1和183.6ppm,该化合物是(). 00 B 59.黄酮苷元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一类是() A.花色素B.二氢黄酮C.异黄酮 D.黄嗣 60。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来源于分子中的酚羟基,酚羟基的位置不同侧酸性强弱不同,其中酸性最 强的是() A7羟基 B.一般羟基 C.7,4二羟基D.5-羟基 61.含样品的乙醇溶液中加等量2%NBH4甲醇液,1分钟后加浓盐酸数滴,产生紫紫红色的化合 物是() A.黄酮类 B.黄酮醇类C.异黄翻类《D氢黄酮类 6红用于整别二氢黄翻类化合物的试是()C A.四氧硼钠B.二氯氧锆C.工氯化 D.三氯化铝 63.与2%二氯氧皓甲醇溶液呈鲜黄色,加入枸掾酸甲醇后黄色溶液显著消褪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子 结构中有() A.3,5二羟基 B.3-羟基C.5-羟基D.4-羟基 64.确定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是具有3-0H还是有5-0H,常用的检识反应为() A,SrCl,反应BFeC反应C.ACL,反应D.ZOCl,+枸缘酸反应 65.某黄酮类化合物喷茅醋酸镁甲醇溶液,加热后在紫外灯下观察显天蓝色荧光的是() A.二氢黄酮B.黄酮C.异黄酮 D.黄酮醇 66.区别5-羟基黄酮和7-羟基黄酮的反应是() AFcC反应 B、Gibbs反应 C、Mg-HCI反应 D、SrCla/NH反应 67。在黄酮类化合物的甲醇液中加入诊断试剂醋酸钠/硼酸,是为了判断结构中是否具有()。 A3羟基,4-拨基B.5-羟基,4猴基C.7-羟基,4羰基D.邻二酚羟基 68.黄酮类化合物进行色谱检识最常用的显色剂是()。 A.改良的碘化秘钾试剂B.1%FεCl,试剂C.香草醛-硫酸试剂D.2%A1Cl,甲醇溶液 69.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由先到后的洗脱顺序为()。 A.二氢黄酮、异黄酮、黄酮、黄酮醇B异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黄酮醇 C,黄酮醇、黄酮、二氢黄酮、异黄酮D.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异黄酮 70.下列化合物进行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以70%乙醇为洗脱剂,最后被洗脱的化合物是()。 -6-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药学药剂专业本科参考·2014 版 - 6 - Rf值,应调整展开剂中( )。 A. CHCl3比例调大 B. EtOAc 的比例调大 C. 加入适当苯 D. 加适当氨水 56.某羟基蒽醌类化合物 IR 光谱在 1675 cm-1 和 1626 cm-1 处有两个较强的吸收峰,该化合物是( )。 A. 1-羟基蒽醌 B. 1,8-二羟基蒽醌 C. 1,5 二羟基蒽醌 D. 1,4,5-三羟基蒽醌 58.某化合物碳谱中羰基的化学位移是 190.1 和 183.6ppm,该化合物是( )。 A. O O B. O OH O C. O O OH OH D. O O OH 59.黄酮苷元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一类是( ) A. 花色素 B. 二氢黄酮 C. 异黄酮 D. 黄酮 60.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来源于分子中的酚羟基,酚羟基的位置不同则酸性强弱不同,其中酸性最 强的是( ) A. 7-羟基 B. 一般羟基 C. 7,4’-二羟基 D. 5-羟基 61.含样品的乙醇溶液中加等量 2%NaBH4 甲醇液,1 分钟后加浓盐酸数滴,产生紫-紫红色的化合 物是( ) A. 黄酮类 B. 黄酮醇类 C. 异黄酮类 D. 二氢黄酮类 62.用于鉴别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试剂是( ) A. 四氢硼钠 B. 二氯氧锆 C. 二氯化锶 D. 三氯化铝 63.与 2%二氯氧锆甲醇溶液呈鲜黄色,加入枸掾酸甲醇后黄色溶液显著消褪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子 结构中有( ) A. 3,5 二羟基 B. 3-羟基 C. 5-羟基 D. 4’-羟基 64.确定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是具有 3-OH 还是有 5-OH,常用的检识反应为( ) A. SrCl2 反应 B. FeCl3 反应 C. AlCl3 反应 D. ZrOCl2+枸缘酸反应 65.某黄酮类化合物喷雾醋酸镁甲醇溶液,加热后在紫外灯下观察显天蓝色荧光的是( ) A. 二氢黄酮 B. 黄酮 C. 异黄酮 D. 黄酮醇 66.区别 5-羟基黄酮和 7-羟基黄酮的反应是() A、FeCl3 反应 B、Gibbs 反应 C、Mg-HCI 反应 D、SrCl2/NH3反应 67.在黄酮类化合物的甲醇液中加入诊断试剂醋酸钠/硼酸,是为了判断结构中是否具有( )。 A. 3-羟基,4-羰基 B. 5-羟基,4-羰基 C. 7-羟基, 4-羰基 D. 邻二酚羟基 68.黄酮类化合物进行色谱检识最常用的显色剂是( )。 A. 改良的碘化铋钾试剂 B. 1%FeCl3 试剂 C. 香草醛-硫酸试剂 D. 2%AlCl3 甲醇溶液 69.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由先到后的洗脱顺序为( )。 A. 二氢黄酮、异黄酮、黄酮、黄酮醇 B. 异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黄酮醇 C. 黄酮醇、黄酮、二氢黄酮、异黄酮 D. 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异黄酮 70.下列化合物进行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以 70% 乙醇为洗脱剂,最后被洗脱的化合物是( )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精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药学药剂传业本科参考2014版 71.下列四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聚酰胺TLC(60%甲醇展开),RF值大小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0D.④③①② RO ①.R=R=H ②.R=H,R=Rham OH。OR ③.R,=Glc,R2=H ④.R=Gc,R=Rhar 72.5-羟基黄酮中羟基的H-NMR化学位移8值为()。 A.9.7ppm B.12.50 ppm C.8.5 ppm D.10.50ppm 73.某黄酮类化合物于CDCL,中测定H-NMR谱,C环质子在d=6.3ppm附近显示一尖锐的单峰, 表示该化合物为()。 A简单黄酮类B.黄酮醇类C.二氢黄酮类D.异黄酮类 74.某黄酮类化合物于CDCl,中测定HNMR谱,C环质子在三,7ppm附近显示一尖锐的单峰 表示该化合物为()。 20 A.简单黄酮类B.黄酮醇类C.二氢黄酮类D异黄酮类 75.某黄酮类化合物于CDCl3中测定'H-NMR谱,在28ppm和3.2ppm各出现一个双二重峰,在 52ppm附近出现一个双二重峰,表示该化合物为(). 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异黄酮 76。中药玄参、地黄、栀子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 A.黄酮类化合物B.生物碱C.环烯醚萜苷类D.香豆素类化合物 77.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二萜类化合物是() A.龙脑 B紫杉醇C.青蒿素D.穿心莲内酯 78。某植物提取物遇皮肤皇蓝色,可能含有() A环烯醚萜类B.鞣质 C.酚类D.二萜类 9.屈于环烯醚菇苷类化合物() A马桑毒素B.紫杉醇 C.薄荷醇D.龙胆苦苷 80.青蒿素分子结构中具有抗疟活性的主要有效基团是() A.环状六元环B.过氧链 C.内酯环上的基 D.含氧七元环 81.具有抗疟活性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是() A.马桑毒素 B.青蒿素C.金合欢醇D.羟基马桑毒素 82.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类成分是() A.马桑毒素B.紫杉醇C.薄荷醇D.龙胆苦苷 83.具有挥发性的萜类化合物是() .7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药学药剂专业本科参考·2014 版 - 7 - HO O OH O HO O OH O HO O OH O OH OH HO O OH O OH A: B: C: D: 71.下列四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聚酰胺 TLC(60%甲醇展开),Rf 值大小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③②① D. ④③①② O OH O OR1 OH R2O 72.5-羟基黄酮中羟基的 1 H-NMR 化学位移 δ 值为( )。 A. 9.7ppm B. 12.50 ppm C. 8.5 ppm D. 10.50 ppm 73.某黄酮类化合物于 CDCl3 中测定 1 H-NMR 谱,C 环质子在 δ = 6.3 ppm 附近显示一尖锐的单峰, 表示该化合物为( )。 A. 简单黄酮类 B. 黄酮醇类 C. 二氢黄酮类 D. 异黄酮类 74.某黄酮类化合物于 CDCl3 中测定 1 H-NMR 谱,C 环质子在 δ = 7.7 ppm 附近显示一尖锐的单峰, 表示该化合物为( )。 A. 简单黄酮类 B. 黄酮醇类 C. 二氢黄酮类 D. 异黄酮类 75.某黄酮类化合物于 CDCl3 中测定 1 H-NMR 谱,在 δ2.8 ppm 和 3.2ppm 各出现一个双二重峰,在 δ5.2 ppm 附近出现一个双二重峰,表示该化合物为(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异黄酮 76.中药玄参、地黄、栀子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 ) A. 黄酮类化合物 B. 生物碱 C. 环烯醚萜苷类 D. 香豆素类化合物 77.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二萜类化合物是( ) A. 龙脑 B. 紫杉醇 C. 青蒿素 D. 穿心莲内酯 78.某植物提取物遇皮肤呈蓝色,可能含有( ) A.环烯醚萜类 B. 鞣质 C. 酚类 D. 二萜类 79.属于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 A. 马桑毒素 B. 紫杉醇 C. 薄荷醇 D. 龙胆苦苷 80.青蒿素分子结构中具有抗疟活性的主要有效基团是( ) A. 环状六元环 B. 过氧链 C. 内酯环上的羰基 D. 含氧七元环 81.具有抗疟活性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是( ) A. 马桑毒素 B. 青蒿素 C. 金合欢醇 D. 羟基马桑毒素 82.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类成分是 ( ) A. 马桑毒素 B. 紫杉醇 C. 薄荷醇 D. 龙胆苦苷 83.具有挥发性的萜类化合物是( ) ①. R1=R2=H ②. R1=H, R2=Rham ③. R1=Glc,R2=H ④. R1=Glc,R2=Rham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犹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药学药剂传业本科参考2014版 A.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化合物B.二萜C.三菇及其苷类D.多萜及其含氧化合物 84.挥发油中沸点最高的成分为() A单萜B.含氧倍半萜 C含氧单苦 D.倍半茜 85.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结构中存在()。 A.羟甲基B.酚羟基C.半缩醛结构D.双键 86.区别挥发油和脂肪油可利用下列()性质。 A.相对密度B.气味C.折光率D.油斑试验 87.用于化学法分离挥发油中醛酮类成分时,可选用的试剂是()。 A.GirardT试剂B.Gibbs试剂C.Emerson试剂D.Grinard试剂 88.AgNO-Si02柱色谱分离萜类化合物主要是利用()。 A,化合物极性大小不同与AgNO,络合能力有差异化B.化合物的解离程度的大小不同 B.传食物健数目烧色美米同与AQ癸能力先佩发化合物分子的大小不同 89.下列化合年4O,-硅校是色溶用苯醚3展木 表值最小的是()。 CH.O 90.适于分离仅双健数目和位置不同的萜类成分的分离的方法是 A.硅胶色谱法B.氧化铝色谱法 C.硝酸银硅胶色谱法 D.分馏法 91.下列化合物进行AgNO-硅胶薄层色谱,用苯,乙醚(5:)展开,R值最大的是()。 CH=CH2 92.最适于应用C02超临界萃取的化学成分是()。 A.生物碱B.蛋白质C挥发油D.皂苷 93.自中药中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 A.加热回流法一B.共水煮沸法C.共水蒸馏法D.浸渍法 94.留体母核中CD环为顺式的化合物是()。 A笛体皂苷B.强心苷C.植物笛醇D.胆酸类 95.笛体母核中CD环为反式的化合物是(。 一A笛体皂苷B.C21甾 C.植物甾醇 D.胆酸类 96.含皂苷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材,一般不宜制成注射剂,其原因()。 A.刺激性B.表面活性C.水中溶解度小D.溶血性 97.具有溶血作用的苷类成分为()。 A.强心苷B.皂苷C,环烯酰萜苷D.醒苷 98.具有溶血作用的苷类化合物为() A蒽醌苷B黄酮苷C,三萜皂苷D.强心苷 99.皂苷之所以产生溶血作用,是由于()。 8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药学药剂专业本科参考·2014 版 - 8 - A.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化合物 B. 二萜 C. 三萜及其苷类 D. 多萜及其含氧化合物 84.挥发油中沸点最高的成分为( ) A.单萜 B.含氧倍半萜 C.含氧单萜 D.倍半萜 85.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结构中存在( )。 A. 羟甲基 B. 酚羟基 C. 半缩醛结构 D. 双键 86.区别挥发油和脂肪油可利用下列( )性质。 A. 相对密度 B. 气味 C. 折光率 D. 油斑试验 87.用于化学法分离挥发油中醛酮类成分时,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Girard T 试剂 B. Gibbs 试剂 C. Emerson 试剂 D. Grinard 试剂 88.AgNO3-SiO2 柱色谱分离萜类化合物主要是利用( )。 A. 化合物极性大小不同与 AgNO3 络合能力有差异化 B. 化合物的解离程度的大小不同 B. 化合物双键数目多少和位置不同与 AgNO3络合能力不同 D. 化合物分子的大小不同 89.下列化合物进行 AgNO3-硅胶薄层色谱,用苯-乙醚(5:1)展开,Rf 值最小的是( )。 CH3O OCH3 CH3O C C H H CH3 CH3O OCH3 CH3O CH CH2 CH3O OCH3 CH3O C C CH3 H H CH3O OCH3 CH3O A: B: C: D: 90.适于分离仅双键数目和位置不同的萜类成分的分离的方法是( ) A. 硅胶色谱法 B. 氧化铝色谱法 C. 硝酸银-硅胶色谱法 D. 分馏法 91.下列化合物进行 AgNO3-硅胶薄层色谱,用苯-乙醚(5:1)展开,Rf 值最大的是( )。 CH3O OCH3 CH3O C C H H CH3 CH3O OCH3 CH3O CH CH2 CH3O OCH3 CH3O C C CH3 H H CH3O OCH3 CH3O A: B: C: D: 92.最适于应用 CO2超临界萃取的化学成分是( )。 A. 生物碱 B. 蛋白质 C. 挥发油 D. 皂苷 93.自中药中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 )。 A. 加热回流法 B. 共水煮沸法 C. 共水蒸馏法 D. 浸渍法 94.甾体母核中 C/D 环为顺式的化合物是( )。 A. 甾体皂苷 B. 强心苷 C. 植物甾醇 D. 胆酸类 95.甾体母核中 C/D 环为反式的化合物是 ( )。 A. 甾体皂苷 B. C21 甾 C. 植物甾醇 D. 胆酸类 96.含皂苷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材,一般不宜制成注射剂,其原因( )。 A. 刺激性 B. 表面活性 C. 水中溶解度小 D. 溶血性 97.具有溶血作用的苷类成分为( )。 A. 强心苷 B. 皂苷 C. 环烯醚萜苷 D. 蒽醌苷 98.具有溶血作用的苷类化合物为( ) A.蒽醌苷 B.黄酮苷 C.三萜皂苷 D.强心苷 99.皂苷之所以产生溶血作用,是由于( )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药学药剂传业本科参考2014版 A.具有甾体母核B具有螺旋基结构 C.含有糖基 D.多数皂苷能于胆甾醇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 100.皂苷有无溶血性取决于() A.苷元 B.糖链数目 C.酸性或中性 D.以上均有 101.缓和酸水解强心苷,其酸的浓度范围是() A.0.3-0.5mo/L B.1-2 mol/L C.0.5-1 mol/L. D.002.005ml/L 102.薯费皂苷是属于() A螺旋甾烷醇类皂苷B异螺旋甾烷醇类皂苷C,呋淄烷醇类皂苷D.变形螺旋甾烷醇类皂苷 103.分离酸性皂苷和中性皂苷可选用的方法是()。 A.分段沉淀法B.铅盐沉淀法C,乙酰醚沉淀法D.胆甾醇沉淀法 104,下列最难被酸水解的苷是()。 A2,6-二去氧糖苷B.6-去氧糖苷C.2-羟基糖苷D.2-氨基糖苷 105.甲型和乙型强心苷元结构主要区别是()。 A.糖链连接位置不同B.内酯环的构型不同CAB环稠合方式不同D.不饱和内酯环不同 106.紫花洋地黄苷A(洋地黄毒苷元(洋地黄毒糖)葡萄糖)水解得到的产物是洋地黄毒苷+ 葡萄糖,其水解的条件是()。 A.0.02/molL的HC1B.紫花苷酶C.毒毛旋花子双糖酶D.5%HCI 107.K毒毛旋花子苷(苷元-加拿大麻糖葡萄糖葡萄糖)水解后所得的产物是脱水毒毛旋花子苷元 +加拿大麻糖+葡萄糖+葡萄糖,其水解的条件是() A.0.02molL的HCI B.紫花苷酶 C.毒毛旋花子双糖酶 D.3%HCI 108.某强心苷元的红外光谱在1738,1756、1783cm-1处有强吸收峰,该化合物是()。 1 YC. 109.某淄体皂苷元的R(cm)在980(A带)、920(B带)、900(C带)、860(D带)附近有4 个吸收峰,且B带吸收峰的强度是C带的34倍,该化合物属于()。 A.螺旋甾烷醇类B.异螺旋甾烷醇类C.呋甾烷醇类D.变形螺旋甾烷醇类 110.某留体皂苷元的R(cm)在980(A带)、920(B带)、900(C带)、860(D带)附近有4 个吸收峰,且C带吸收峰的强度大于B带,该化合物属于()。 A.螺旋甾烷醇类B.异螺旋甾烷醇类C.呋甾烷醇类D.变形螺旋甾烷醇类 1山.属于有机胺类生物碱() .9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药学药剂专业本科参考·2014 版 - 9 - A.具有甾体母核 B.具有螺旋基结构 C.含有糖基 D.多数皂苷能于胆甾醇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 100.皂苷有无溶血性取决于() A. 苷元 B. 糖链数目 C. 酸性或中性 D. 以上均有 101.缓和酸水解强心苷,其酸的浓度范围是( ) A. 0.3-0.5mol/L B. 1-2 mol/L C. 0.5-1 mol/L. D. 0.02-0.05 mol/L 102.薯蓣皂苷是属于( ) A.螺旋甾烷醇类皂苷 B.异螺旋甾烷醇类皂苷 C.呋甾烷醇类皂苷 D.变形螺旋甾烷醇类皂苷 103.分离酸性皂苷和中性皂苷可选用的方法是( )。 A. 分段沉淀法 B. 铅盐沉淀法 C. 乙醚沉淀法 D. 胆甾醇沉淀法 104.下列最难被酸水解的苷是( )。 A. 2,6-二去氧糖苷 B. 6-去氧糖苷 C. 2 -羟基糖苷 D. 2-氨基糖苷 105.甲型和乙型强心苷元结构主要区别是( )。 A. 糖链连接位置不同 B. 内酯环的构型不同 C. A/B 环稠合方式不同 D. 不饱和内酯环不同 106.紫花洋地黄苷 A(洋地黄毒苷元-(洋地黄毒糖)3-葡萄糖)水解得到的产物是洋地黄毒苷 + 葡萄糖,其水解的条件是( )。 A. 0.02/molL 的 HCl B. 紫花苷酶 C. 毒毛旋花子双糖酶 D. 5%HCl 107.K-毒毛旋花子苷(苷元-加拿大麻糖-葡萄糖-葡萄糖)水解后所得的产物是脱水毒毛旋花子苷元 +加拿大麻糖+葡萄糖+葡萄糖,其水解的条件是( ) A. 0.02/molL 的 HCl B. 紫花苷酶 C. 毒毛旋花子双糖酶 D. 3%HCl 108.某强心苷元的红外光谱在 1738、1756、1783 ㎝-1 处有强吸收峰,该化合物是( )。 A. O O CH3OCO OH B. O O OH OH C. O O CH3OCO OH D. O O HO OH 109.某甾体皂苷元的 IR(cm-1 )在 980(A 带)、920(B 带)、900(C 带)、860(D 带)附近有 4 个吸收峰,且 B 带吸收峰的强度是 C 带的 3-4 倍,该化合物属于( )。 A. 螺旋甾烷醇类 B. 异螺旋甾烷醇类 C. 呋甾烷醇类 D. 变形螺旋甾烷醇类 110.某甾体皂苷元的 IR(cm-1 )在 980(A 带)、920(B 带)、900(C 带)、860(D 带)附近有 4 个吸收峰,且 C 带吸收峰的强度大于 B 带,该化合物属于( )。 A. 螺旋甾烷醇类 B. 异螺旋甾烷醇类 C. 呋甾烷醇类 D. 变形螺旋甾烷醇类 111.属于有机胺类生物碱( )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犹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药学药剂传业本科参考2014版 A苦参碱 B.莨菪碱C小檗碱D.麻黄碱 112.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 A甜菜威 B麻黄碱 C利血平D.小檗城 113.其盐酸盐难溶于水的生物碱是() A.吗啡 B.槟榔次碱 C.喜树碱 D.小檗碱 14.叔胺和仲胺生物碱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尤其是易溶于() A乙醚 B氨仿 C乙酸乙酯 D乙醇 115.具有何种类型结构的生物碱碱性最强()( A苯胺类B脂胺和脂氨杂环类 C.芳氮杂化类 D.季铵碱类 116.氮原子的杂化形式与碱性强弱的关系表现为() 研室 A.SPSP-SP2 B.SP>SPSP C.SP'SP>SP D.SP2>SP>SP 117.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 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 C.黄酮类化合物 D.萜类 118.利用二者草酸盐在水中溶解度的差异分离的生物碱为() A.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B.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C,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 D.莨若碱和东莨菪碱 ● 119.利用二者在冷苯中的溶解度的不同分离的生物碱为《) A.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B.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C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 D.奎宁和其它生物碱 120.。利用二者碱性强弱不同分离的生物碱为 A.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一B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C.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 D.莨菪碱和东莨菪碱 121.生物碱沉淀反应一般应在0)条件下进行。 A.碱性水溶液B.95%乙醇溶液C.氯仿D.酸性水溶液 122.适合于生物碱分离纯化的方法是()。 A.大孔吸附树脂B.阴离子交换树脂C.阳离子交换树脂D.聚酰胺 123.常用于分离季铵生物碱的方法是()。 A雷氏铵盐沉淀法B.离子交换色谱C.溶剂萃取法D.氧化铝柱层色谱 124.生物碱薄层色谱常使用的显色剂是()。 A.硅钨酸试剂B苦味酸试剂C,改良的碘化秘钾试剂D.碘化汞钾试剂 125.某生物碱的碱性弱,则它的() A、pKb小B、Kb大 C、Ka大D、pKa大 126.下列生物碱中碱性最强的是(),碱性最弱的是() -10-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药学药剂专业本科参考·2014 版 - 10 - A.苦参碱 B.莨菪碱 C.小檗碱 D.麻黄碱 112.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 ) A.甜菜碱 B.麻黄碱 C.利血平 D.小檗碱 113.其盐酸盐难溶于水的生物碱是( ) A. 吗啡 B. 槟榔次碱 C. 喜树碱 D. 小檗碱 114.叔胺和仲胺生物碱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尤其是易溶于( ) A.乙醚 B.氯仿 C.乙酸乙酯 D.乙醇 115.具有何种类型结构的生物碱碱性最强( )( A.苯胺类 B.脂胺和脂氮杂环类 C.芳氮杂化类 D.季铵碱类 116.氮原子的杂化形式与碱性强弱的关系表现为( ) A. SP3 >SP>SP2 B. SP>SP2 >SP C. SP3 >SP2 >SP D. SP2 >SP3 >SP 117.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 ) A. 香豆素类化合物 B. 生物碱类化合物 C. 黄酮类化合物 D. 萜类 118.利用二者草酸盐在水中溶解度的差异分离的生物碱为( ) A.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B.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C. 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 D. 莨菪碱和东莨菪碱 119.利用二者在冷苯中的溶解度的不同分离的生物碱为( ) A.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B.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C. 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 D. 奎宁和其它生物碱 120.利用二者碱性强弱不同分离的生物碱为( ) A.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B.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C. 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 D. 莨菪碱和东莨菪碱 121.生物碱沉淀反应一般应在( )条件下进行。 A. 碱性水溶液 B. 95%乙醇溶液 C. 氯仿 D. 酸性水溶液 122.适合于生物碱分离纯化的方法是( )。 A. 大孔吸附树脂 B. 阴离子交换树脂 C. 阳离子交换树脂 D. 聚酰胺 123.常用于分离季铵生物碱的方法是( )。 A. 雷氏铵盐沉淀法 B. 离子交换色谱 C. 溶剂萃取法 D. 氧化铝柱层色谱 124.生物碱薄层色谱常使用的显色剂是 ( )。 A. 硅钨酸试剂 B.苦味酸试剂 C.改良的碘化铋钾试剂 D.碘化汞钾试剂 125.某生物碱的碱性弱,则它的( ) A、pKb 小 B、Kb 大 C、Ka 大 D、pKa 大 126. 下列生物碱中碱性最强的是( ),碱性最弱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