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大道(G328-沿江公路)拓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为改善交通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本次项目拟对伍子胥大道 (G328-沿江公路)实施拓宽改造,全长5000米,设计道路等级为城市主 干路,标准段路幅为26米,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50km/h。工程实施内 容包括道路工程、附属交通工程、综合管线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和 桥梁工程等。 1.2.2建设周期 项目建设期约3年,自2019年12月开展前期工作至2022年11月竣 工验收。 1.2.3投资总额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8000万元,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1.3编制依据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2)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计办投资(2002)15号文发布的《关 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 (3)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仪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5)《仪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6)《仪征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 (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8)《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193-2012)
伍 子 胥 大 道 ( G328 -沿 江 公 路 ) 拓 宽 改 造 项 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2 为改善交通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本次项目拟对伍子胥大道 (G328-沿江公路)实施拓宽改造,全长 5000 米,设计道路等级为城市主 干路,标准段路幅为 26 米,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 50km/h。工程实施内 容包括道路工程、附属交通工程、综合管线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和 桥梁工程等。 1.2.2 建设周期 项目建设期约 3 年,自 2019 年 12 月开展前期工作至 2022 年 11 月竣 工验收。 1.2.3 投资总额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28000 万元,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1.3 编制依据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2)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计办投资〔2002〕15 号文发布的《关 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 (3)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仪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5)《仪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6)《仪征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 (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8)《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伍子胥大道(G328-沿江公路)拓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9)《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194-2013) (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 (12)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等其他相关资料 (13)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1.4研究范围 本报告研究的范围为 ◆研究项目与政府相关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的相符性; ◆研究项目的建设背景; ◆研究项目的建设条件; ◆研究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实施方案 ◆从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研究项目的可行性; ◆研究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研究项目建成后的社会影响等。 1.5编制原则 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可靠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力求做 到数据准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结论科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严 格按照客观实际进行评价分析,以保证咨询报告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 性
伍 子 胥 大 道 ( G328 -沿 江 公 路 ) 拓 宽 改 造 项 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3 (9)《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 (12)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等其他相关资料 (13)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1.4 研究范围 本报告研究的范围为: 研究项目与政府相关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的相符性; 研究项目的建设背景; 研究项目的建设条件; 研究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实施方案; 从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研究项目的可行性; 研究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研究项目建成后的社会影响等。 1.5 编制原则 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可靠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力求做 到数据准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结论科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严 格按照客观实际进行评价分析,以保证咨询报告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 性
伍子胥大道(G328-沿江公路)拓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18年仪征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3.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 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84亿元,可比价增长26%;第二产业增 加值34749亿元,可比价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302.61亿元,可比 价增长8.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8401元。产业结构 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7:523:440调整为3.5:516:449。 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年末私营企业工商登记数13580户,从业人员132317 人,其中当年登记2140户,从业人员11052人。个体工商户登记数40501 户,从业人员77307人,其中当年登记6970户,从业人员12225人。新 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按常住人口计算,年末城镇化率为 5727%,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市本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7.95 亿元,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87亿元,下降86%;第 二产业完成投资10574亿元,下降1.3%,其中工业技改投资5442亿元, 下降14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9792亿元,增长19.7%,其中房地产业 完成投资7425亿元,增长152.9% 2.1.2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抽样调査,仪征市全体
伍 子 胥 大 道 ( G328 -沿 江 公 路 ) 拓 宽 改 造 项 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4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18 年 仪征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673.94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 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3.84 亿元,可比价增长 2.6%;第二产业增 加值 347.49 亿元,可比价增长 5.8%;第三产业增加值 302.61 亿元,可比 价增长 8.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18401 元。产业结构 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3.7:52.3:44.0 调整为 3.5:51.6:44.9。 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年末私营企业工商登记数 13580 户,从业人员 132317 人,其中当年登记 2140 户,从业人员 11052 人。个体工商户登记数 40501 户,从业人员 77307 人,其中当年登记 6970 户,从业人员 12225 人。新 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按常住人口计算,年末城镇化率为 57.27%,比上年提高 1.0 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市本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07.95 亿元,增长 12.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 2.87 亿元,下降 8.6%;第 二产业完成投资 105.74 亿元,下降 1.3%,其中工业技改投资 54.42 亿元, 下降 14.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 197.92 亿元,增长 19.7%,其中房地产业 完成投资 74.25 亿元,增长 152.9%。 2.1.2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抽样调查,仪征市全体
伍子胥大道(G328-沿江公路)拓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62元,增长87%;人均消费支出19442元,增 长7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00元,增长8.1%, 人均消费支出23163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88元 增长8.7%,人均消费支出15321元,增长70%。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 房屋面积为488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房屋面积为64.38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日趋完善。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77%,城镇职工基本 养老保险覆盖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7.18%、 97.59%、97.51%,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20万人、1774万人、9.54万人 开展新一轮低收入农户扶贫,落实危房改造、大病救助、子女就学等扶贫 措施,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率96.1%‰。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至每人 每月640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7884元提高至8568元,城镇 “三无”老人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16440元提高至每人每年17868元。新 增住房保障家庭101户。住房公积金扩面0.57万人,使用公积金10.1亿 2.1.3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通过省厅专家论 证,老城区与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初步成果。相继启动滨江新城 区域城市设计、北门区域城市设计、前进路沿线区域城市设计编制工作。 持续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整治临街临水低矮危旧房屋4.5万平方 米,实施危房解危1.2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174万平方米。完善 城市公园体系,新建、改造城市综合性公园1个、社区公园1个、街心游 园5个。启动“多城同创”,接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项目90项。 5
伍 子 胥 大 道 ( G328 -沿 江 公 路 ) 拓 宽 改 造 项 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2362 元,增长 8.7%;人均消费支出 19442 元,增 长 7.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2900 元,增长 8.1%, 人均消费支出 23163 元,增长 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688 元, 增长 8.7%,人均消费支出 15321 元,增长 7.0%。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 房屋面积为 48.89 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房屋面积为 64.38 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日趋完善。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1.77%,城镇职工基本 养老保险覆盖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为 97.18%、 97.59%、97.51%,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14.20 万人、17.74 万人、9.54 万人。 开展新一轮低收入农户扶贫,落实危房改造、大病救助、子女就学等扶贫 措施,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率 96.1%。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至每人 每月 640 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 7884 元提高至 8568 元,城镇 “三无”老人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 16440 元提高至每人每年 17868 元。新 增住房保障家庭 101 户。住房公积金扩面 0.57 万人,使用公积金 10.1 亿 元。 2.1.3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通过省厅专家论 证,老城区与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初步成果。相继启动滨江新城 区域城市设计、北门区域城市设计、前进路沿线区域城市设计编制工作。 持续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整治临街临水低矮危旧房屋 4.5 万平方 米,实施危房解危 1.2 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17.4 万平方米。完善 城市公园体系,新建、改造城市综合性公园 1 个、社区公园 1 个、街心游 园 5 个。启动“多城同创”,接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项目 90 项
伍子胥大道(G328-沿江公路)拓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全面接管仪化区域城市管理职能,实施环境整治项目16项。 镇村特色更加鲜明。结合乡镇产业发展,推动集镇道路、绿化、文体、 商业等设施建设。实施集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09项,数字化城管二级平 台实现园镇全覆盖。有序推进铜山、月塘、新集、刘集等特色小镇建设, 扎实开展规划设计、产业布局和项目招引工作。加快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乡风文明日益提升,创成全国文明村镇3个,江苏最美乡村3个。加大村 级增收减债力度,化解村级债务8550万元,实现零债务村60个,所有村 集体收入超过55万元。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实施污染防治重点 工程。完成11家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全面淘汰整治燃 煤小锅炉和工业窑炉。推进城市内河水体整治,强化污水达标排放监管, 完成月塘水库应急水源地达标建设。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77.3%, 市控以上断面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以 枣林湾全域绿化、S333、S353景观廊道建设为重点,实施绿化重点工程 35个,新增造林9500亩。S353生态绿廊获全国林业创新创业设计铜奖 我市被评为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4个、 示范村3个。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解决道路现状问题、改善道路行车现状的需要 现状老路为部分段为水泥路面、部分段沥青混凝土路面,宽度5~10 米。根据现场调査,项目现状老路主要存在问题有: (1)老路路面存在裂缝、破损,路面整体性差等现象,行车舒适度 6
伍 子 胥 大 道 ( G328 -沿 江 公 路 ) 拓 宽 改 造 项 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6 全面接管仪化区域城市管理职能,实施环境整治项目 16 项。 镇村特色更加鲜明。结合乡镇产业发展,推动集镇道路、绿化、文体、 商业等设施建设。实施集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09 项,数字化城管二级平 台实现园镇全覆盖。有序推进铜山、月塘、新集、刘集等特色小镇建设, 扎实开展规划设计、产业布局和项目招引工作。加快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乡风文明日益提升,创成全国文明村镇 3 个,江苏最美乡村 3 个。加大村 级增收减债力度,化解村级债务 8550 万元,实现零债务村 60 个,所有村 集体收入超过 55 万元。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实施污染防治重点 工程。完成 11 家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全面淘汰整治燃 煤小锅炉和工业窑炉。推进城市内河水体整治,强化污水达标排放监管, 完成月塘水库应急水源地达标建设。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77.3%, 市控以上断面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10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 100%。以 枣林湾全域绿化、S333、S353 景观廊道建设为重点,实施绿化重点工程 35 个,新增造林 9500 亩。S353 生态绿廊获全国林业创新创业设计铜奖。 我市被评为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4个、 示范村 3 个。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 项目建设是解决道路现状问题、改善道路行车现状的需要 现状老路为部分段为水泥路面、部分段沥青混凝土路面,宽度 5~10 米。根据现场调查,项目现状老路主要存在问题有: (1)老路路面存在裂缝、破损,路面整体性差等现象,行车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