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政体一人民代表大会 ■一一 政体是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就是指占 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国家政 权。与上述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采取民主集 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背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新民主主义政体——人民代表大会 政体是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就是指占 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国家政 权。与上述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采取民主集 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第二节走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过程,它 的特征表现在建立起能够用机器技术装备国民 经济的大工业。工业化是社会进步和技术经济 进步的极其重要的条件。按照西方的历史进程 这种工业化(或说工业革命)本来是属于资产阶 级的历史使命。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在他们完 成了反封建的革命之后也确实是承担并完成了 这一新的历史任务。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对无 产阶级革命以后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基本 上没有论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节 走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过程,它 的特征表现在建立起能够用机器技术装备国民 经济的大工业。工业化是社会进步和技术经济 进步的极其重要的条件。按照西方的历史进程, 这种工业化(或说工业革命)本来是属于资产阶 级的历史使命。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在他们完 成了反封建的革命之后也确实是承担并完成了 这一新的历史任务。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对无 产阶级革命以后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基本 上没有论及
列宁有关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大工业的论述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 宁从俄国的国情出发,把 建立和发展大工业,视为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物 质基础。他曾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的唯一的物质 基础,就是同时也能改造 农业的大机器工业。” (《列宁选集》第4卷,第549 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 宁从俄国的国情出发,把 建立和发展大工业,视为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物 质基础。他曾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的唯一的物质 基础,就是同时也能改造 农业的大机器工业。 ” (《列宁选集》第4卷,第549 页。) 列宁有关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大工业的论述
斯大林有关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论述 斯大林根据列宁的思想,阐明了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本质和中心,进一步指 明了工业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他认 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算做工 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 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 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 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工业化的任务 不仅要增加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工业的 比重,而且要在这种发展中保证受资本 主义国家包围的我国在经济上的独立, 使我国不致变成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属 品。”《斯大林全集》第8卷,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12113页
斯大林根据列宁的思想,阐明了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本质和中心,进一步指 明了工业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他认 为: “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算做工 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 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 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 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工业化的任务 不仅要增加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工业的 比重,而且要在这种发展中保证受资本 主义国家包围的我国在经济上的独立, 使我国不致变成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属 品。 ” 《斯大林全集》第8卷,第 112—113页。 斯大林有关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论述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确立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 如何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使中华民族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一个多世纪以来 中华民族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确立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 如何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使中华民族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一个多世纪以来 中华民族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