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的精神追求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的经历等方面的争 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 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 局。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这既是由于 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 脱颖而岀。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岀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岀现,反而是许多参加 眢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 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 有什么新意了。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它力求超越粉丝 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让刘欢、那英等这 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 的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 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 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入专业领域。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 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 以延伸,最终成为—个职业生涯的选择。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 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面对的是一个竟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而 独生子女的适应和抗压能力又相对较弱。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
11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的经历等方面的争 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 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 2005 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 局。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这既是由于 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 脱颖而出。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 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 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 有什么新意了。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它力求超越粉丝 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让刘欢、那英等这 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 的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 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 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入专业领域。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 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 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 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 80 后 90 后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而 独生子女的适应和抗压能力又相对较弱。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
在在的具体的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诸多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 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 个音乐的职场节目,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和向上的 价值。这样,音乐大家和青年选手的双向选择就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所标举的是脚踏 实地,所倡导的是一种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通过艰苦的奋斗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 定的。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遽然实现的展台,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 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又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 进行,这是具有魅力的。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和思考也值得我们反思。“好声音”的几位选手的经历和过去的 生活引发了一些争议,这些问题曾经是电视节目为了制造效果而经常存在的,但这一次引发 的争议似乎相当大。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并要求 电视节目有更严格的自律,要求出现在屏幕的上的人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 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的情节。因为人们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 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青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 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 加真实,更加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成功,因为只有真 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其实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综合《中关村》2012年第9期同名文章和作者张颐武的博客整理而成)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 两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选秀文化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B.我国的选秀文化从2005年后一直处于瓶颈之中。 C.观众对选秀节目产生疲劳感,是因为他们对选秀的形式相当熟悉,而且选秀节目又大 同小异,缺乏新意 D.选秀节目要赢得更多的成功,就必须更加真实,更加让每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起追问。 E.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虚假的情节,显示公众对于诚信的 判断标准过于苛刻
12 在在的具体的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诸多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 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 个音乐的职场节目,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和向上的 价值。这样,音乐大家和青年选手的双向选择就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所标举的是脚踏 实地,所倡导的是一种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通过艰苦的奋斗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 定的。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遽然实现的展台,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 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又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 进行,这是具有魅力的。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和思考也值得我们反思。“好声音”的几位选手的经历和过去的 生活引发了一些争议,这些问题曾经是电视节目为了制造效果而经常存在的,但这一次引发 的争议似乎相当大。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并要求 电视节目有更严格的自律,要求出现在屏幕的上的人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 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的情节。因为人们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 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青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 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 加真实,更加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成功,因为只有真 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其实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综合《中关村》2012 年第 9 期同名文章和作者张颐武的博客整理而成)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 两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选秀文化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B.我国的选秀文化从 2005 年后一直处于瓶颈之中。 C.观众对选秀节目产生疲劳感,是因为他们对选秀的形式相当熟悉,而且选秀节目又大 同小异,缺乏新意。 D.选秀节目要赢得更多的成功,就必须更加真实,更加让每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起追问。 E.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虚假的情节,显示公众对于诚信的 判断标准过于苛刻
12.(5分)*C.*D,【A项,是对原文第一段“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 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的曲解和过度发挥;B项,是对第二段第一句的曲解,“2005 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不能说成“2005年以后”;E项,“过于苛刻”不符合作者的 态度。】 13.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好声音》不同于那些让年轻人当即实现明星梦,或是仅仅让普通人在舞台上展 现梦想的选秀节目。 B.《中国好声音》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在节目中指点新人,从而赢得 了公众。 C.《中国好声音》中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求 D.《中国好声音》引起的反响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于真实和诚信的关注 13.(3分)*B.【原文“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说的是因“将梦想的实现 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而赢得了公众,“在节目中指点新人”与此抵 牾。】 14.第二段画线句子“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在论 述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述。(4分) 14.(4分)【用于证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的观点,从而 论证选秀文化“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的判断。】 15.近年来,各大卫视之间展开了激烈而纷乱的选秀之争,请结合本文的观点,简述怎 样让选秀节目走上良性的发展之路。(4分) 15.(4分)【①积极发现并呈现有个性形象风格的歌手;②应该在形式、程序上不断 创新,避免重复;③关注点可根据专业特点做出改变;④应该引导公众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 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努力的过程;⑤应该关注公众的需求(如青年一代的焦虑), 标举脚踏实地,倡导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⑥应该严格自律,自觉奉行诚信的社会准则。(1 点1分,本题最多得4分)】 六、广州高二学业水平测试 四、现代文阅读(8题,36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3~20题 论时间 何为 近来常常想到时间。 时间很玄妙:无涯无际,无始无终,无穷无尽。绵绵岁月,悠悠历史,皆由时间组成。时 间涵盖宇宙太空,主宰天地万物。牛顿有时间绝对永恒之说,爱因斯坦则有相对论的时间观 念,都很能激发想像力,这是科学家思考的命题,姑且不论
13 12.(5 分)*C.*D.【A 项,是对原文第一段“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 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的曲解和过度发挥;B 项,是对第二段第一句的曲解,“2005 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不能说成“2005 年以后”;E 项,“过于苛刻”不符合作者的 态度。】 13.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好声音》不同于那些让年轻人当即实现明星梦,或是仅仅让普通人在舞台上展 现梦想的选秀节目。 B.《中国好声音》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在节目中指点新人,从而赢得 了公众。 C.《中国好声音》中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求。 D.《中国好声音》引起的反响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于真实和诚信的关注。 13.(3 分)*B.【原文“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说的是因“将梦想的实现 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而赢得了公众,“在节目中指点新人”与此抵 牾。】 14.第二段画线句子“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在论 述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述。(4 分) 14.(4 分)【用于证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的观点,从而 论证选秀文化“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的判断。】 15.近年来,各大卫视之间展开了激烈而纷乱的选秀之争,请结合本文的观点,简述怎 样让选秀节目走上良性的发展之路。(4 分) 15.(4 分)【①积极发现并呈现有个性形象风格的歌手;②应该在形式、程序上不断 创新,避免重复;③关注点可根据专业特点做出改变;④应该引导公众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 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努力的过程;⑤应该关注公众的需求(如青年一代的焦虑), 标举脚踏实地,倡导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⑥应该严格自律,自觉奉行诚信的社会准则。(1 点 1 分,本题最多得 4 分)】 六、广州高二学业水平测试 四、现代文阅读(8 题,36 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 13~20 题。 (一) 论时间 何为 近来常常想到时间。 时间很玄妙:无涯无际,无始无终,无穷无尽。绵绵岁月,悠悠历史,皆由时间组成。时 间涵盖宇宙太空,主宰天地万物。牛顿有时间绝对永恒之说,爱因斯坦则有相对论的时间观 念,都很能激发想像力,这是科学家思考的命题,姑且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