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其诗歌多有反映现实之作;七言古诗兼有李白之奔放与韩愈之瘦硬之长:七言律诗有李商隐的深情韵致与黄庭坚的瘦硬峭拔;为后人所高度赞誉
❖ 黄景仁:其诗歌多有反映现实之作;七言古 诗兼有李白之奔放与韩愈之瘦硬之长;七言 律诗有李商隐的深情韵致与黄庭坚的瘦硬峭 拔;为后人所高度赞誉
第二节桐城派及其以外的散文·桐城派:清代康熙年间,由方苞开创,刘大魁、姚继承发展的散文流派,因三人为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其论文主张向先秦两汉及唐宋古文家学习,讲究“义法”,强调义理、考据、辞章合而为一,要求语言雅洁,并以阳刚、阴柔来分析文章风格,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第二节 桐城派及其以外的散文 ❖ 桐城派:清代康熙年间,由方苞开创,刘大 魁、姚鼐继承发展的散文流派,因三人为安 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其论文主张向先秦、 两汉及唐宋古文家学习,讲究“义法”,强 调义理、考据、辞章合而为一,要求语言雅 洁,并以阳刚、阴柔来分析文章风格,对后 世产生很大影响
方苞:首倡“义法”之论(义,指文章内容:法,指文章法式),要求内容纯正,文辞雅洁,成为“桐城派”论文纲领。方苞散文,选材精当,以凝练雅洁见长。代表作《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刘大魁:对“义法”理论进行了丰富与拓展以“义理、书卷、经济”来充实、扩大文章内容,是姚“义理、考据、辞章”的先导其文多有指责时弊,抒发怀才不遇之作,风格雄肆奇诡。代表作有《游晋祠记》、《游大慧寺记》等
❖ 方苞:首倡“义法”之论(义,指文章内容; 法,指文章法式),要求内容纯正,文辞雅 洁,成为“桐城派”论文纲领。方苞散文, 选材精当,以凝练雅洁见长。代表作《狱中 杂记》、《左忠毅公逸事》。 ❖ 刘大魁:对“义法”理论进行了丰富与拓展, 以“义理、书卷、经济”来充实、扩大文章 内容,是姚鼐“义理、考据、辞章”的先导; 其文多有指责时弊,抒发怀才不遇之作,风 格雄肆奇诡。代表作有《游晋祠记》、《游 大慧寺记》等
姚: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提出“阴柔”与“阳刚”两种审美风格;把文章的艺术要素总结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编有《古文辞类篡》一书,以13类700多篇自战国至桐城派方苞、刘大魁的散文为示范文章,确立古代散文发展的“正宗”文统,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姚散文以韵味取胜,偏于阴柔之美,成就高于桐城派其他作家。代表作有《登泰山记》、《李斯论》等
❖ 姚鼐: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 提出“阴柔”与“阳刚”两种审美风格;把 文章的艺术要素总结为“神、理、气、味” 和“格、律、声、色”;编有《古文辞类簒》 一书,以13类700多篇自战国至桐城派方苞、 刘大魁的散文为示范文章,确立古代散文发 展的“正宗”文统,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姚鼐散文以韵味取胜,偏于阴柔之美,成就 高于桐城派其他作家。代表作有《登泰山 记》、《李斯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