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儒林外史》同洁毛已秋振印儒林外史意毛春活字圾
第五章 《儒林外史》
第一节吴敬梓与的创作《儒林外史》吴敬梓辛(1701一1754)字敏轩?自称秦淮寓客,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18岁考取秀才,23岁继承家产&又很快荡尽,被同族视为“败类”。33岁家迁南京,生活贫困。36岁因对科举生厌,拒绝博学鸿词科考试。54岁客死扬州,朋友买棺收,归葬南京“涂殡匆匆谁料理,可怜犹剩典衣钱!
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 自称秦淮寓客,晚年自号文木老 人,安徽全椒人。 ❖ 18岁考取秀才,23岁继承家产 又很快荡尽,被同族视为“败 类”。33岁家迁南京,生活贫 困。36岁因对科举生厌,拒绝 博学鸿词科考试。54岁客死扬 州,朋友买棺收殓,归葬南京。 “涂殡匆匆谁料理,可怜犹剩典 衣钱!
吴敬梓一生坎珂。经历了从富裕到困顿、从热裹科举功名到绝意仕途的变化。“五十年家门鼎盛”的望族,“素不治生”,慷但吴“田庐卖尽”。移居南慨好义,性耽挥霍,不十年便“近闻典衣京后日困“囊无一钱守,腹作千雷鸣”尽,灶突无青烟”。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痛切体验。29岁考因試官批评他“文章大好人大怪”,向试官“匍匐乞收”。后屡屡碰壁,由以“家声科第从来美为荣,到“浮云富贵非所爱,爱山成癖乐其中”,对“蠹木虫何苦,钻窗蜂太痴”的科举迷和时文士那种嫉之如仇。追慕魏晋六朝风尚亦受到明对儒家思想有所扬弃,清之际进步思潮、民主精神的影响
❖ 吴敬梓一生坎坷,经历了从富裕到困顿、从热衷科 举功名到绝意仕途的变化。 ❖ “五十年家门鼎盛”的望族,但吴“素不治生” ,慷 慨好义,性耽挥霍,不十年便“田庐卖尽” 。移居南 京后日困“囊无一钱守,腹作千雷鸣” 。 “近闻典衣 尽,灶突无青烟” 。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痛切体 验。 ❖ 29岁考因試官批评他“文章大好人大怪” ,向试官 “匍匐乞收” 。后屡屡碰壁,由以“家声科第从来美” 为荣,到“浮云富贵非所爱,爱山成癖乐其中” ,对 那种“蠹木虫何苦,钻窗蜂太痴”的科举迷和时文士 嫉之如仇。 ❖ 对儒家思想有所扬弃,追慕魏晋六朝风尚,亦受到明 清之际进步思潮、民主精神的影响
吴敬梓著述多已失传,现存《文木山房诗文集》、《金陵景物图诗》等。《儒林外史》是代表作,《儒林外史》写于作者36岁以后,49岁完成。始以抄本流传。《儒林外史》的版本有50回本、55回本56回本之说,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刊本,为56回,其余诸回本均未见多数学者认为第56回并非出自敬梓之手故近年出版之《儒林外史》,将第56回作为“附录
❖ 吴敬梓著述多已失传,现存《文木山房诗 文集》、《金陵景物图诗》等。《儒林外 史》是代表作。 ❖ 《儒林外史》写于作者36岁以后,49岁完 成。始以抄本流传。 ❖ 《儒林外史》的版本有50回本、55回本、 56回本之说,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嘉庆八年 (1803)卧闲草堂刊本,为56回,其余诸 回本均未见。 ❖ 多数学者认为第56回并非出自敬梓之手, 故近年出版之《儒林外史》,将第56回作 为“附录
第二节《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在封建社会,科举是读书人走上任途的唯一通道。文士皆醉心科举,在功名利禄引诱下致使士风败坏,世风日下。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对文人之毒害,有心警醒世人,恢复淳良世风
第二节《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 在封建社会,科举是读书人走上仕途的唯一 通道。文士皆醉心科举,在功名利禄引诱下, 致使士风败坏,世风日下。作者痛感科举制 度对文人之毒害,有心警醒世人,恢复淳良 世风